“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语出《论语·里仁》。前两句也许这是农耕文明时代对儿女的要求,后一句却似乎是圣人那洞穿千年的智慧,对这工业文明时代,漂泊天涯的游子的一种慰藉!
诚然,如今的社会,游必有方在高度发达的电子信息技术下,已经不值一提,但是,作为天涯游子的我们,能做到的,也就仅仅只有游必有方了。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的村庄里面,还是热闹非凡的,随便叫一叫,就能找到一大群伙伴们,漫山遍野的去疯,家长也不过问,只是到了饭点的时候,便是家长们站在家门,开始呼唤起各自的孩儿,此起彼落高亢或者低哑的嗓音,却是孩儿们回家的讯号。猴急猴急的孩子们从大山深处钻出来,一哄而散,各自跑回家吃饭去了。
每逢雨天,不用下地干活了,大人们就三五成群,聚到一块儿,主人家找出家里最大的茶罐(一种土窑烧制出来的茶壶),把这大山最香的馈赠,富硒新茶抓上大大的一把,就着柴火火,把茶叶焙烤的香喷喷的,从祖传的老黄铜水壶中,倒出还在欢歌不已的滚烫的开水,开水在火热的老茶罐中尽情的翻滚,飘出的茶香让嗜茶的老人,抽抽着镌刻着岁月的大蒜鼻,贪婪的吮吸充盈茶香的大山的新鲜空气,两眼直勾勾的看着碧绿的已烧好的热腾腾的茶。主人拿出一堆茶杯,每逢人多的时候,主人家的杯子似乎也不够用,于是,小茶碗、玻璃杯、搪瓷干、罐头瓶,实在不够,还得凑几只也是土窑烧制出来的扣碗,于是分着尊卑老幼,挨个挨个的奉上新鲜滚烫的香茶。滚烫的热茶可难不住嗜茶如命的父老们,他们轻轻的挨着杯沿,呼噜呼噜的吸溜起来,那沁人心脾的好茶,就随着那大山被湿润的空气,钻入到老人的口中,老人迫不及待的吞下茶,发出一大声“哈”,那一刻,似乎世界最美妙的事情不过如此!跟着玩耍的孩儿们,可不敢跟着长辈喝出那么大声,只得猴急猴急的吹了又吹,好不容易吹的凉了些,迫不及待的喝上一小口,有时候一口喝大了,烫的一口把茶吐掉,还得兀自赶紧哈几口热气,这时,也免不了大人的一顿呵斥。
那时候的人,出门的人很少,家长里短的,都是在说这谁家的庄稼长得好,谁家的猪比较壮,谁家的儿子比较能干,谁家的媳妇比较孝顺,整个山村,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然而,这二三十年,却把这传承千年天伦之乐或是邻里之情抛却的一干二净。整个村子寂静的跟没有人住一般,在村里转上一圈,看到的多是村东口佝偻着腰的老王头,或者村西口八十多岁还在地里干活,眼不明、耳不聪的李奶奶。家家户户的老人们,笨拙的学习着使用智能手机,只是为了跟儿孙们来一次视频,看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儿们过得富足美满,也算是心中有些许慰藉,每当孩子们又在视频的那头劝自己到城市生活的时候,便匆匆的说,你们先忙,下次再聊,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的关掉视频,剩下的是视频两头的无奈。
很多时候我都在思考,这是一个割裂农耕文明跟现代文明的鸿沟,耄耋老人还生活在老家的农耕时代,而儿孙们却飘零在现代文明的城市孤村,时代的潮流不可逆转的要把过去的流光涤尽,而漂泊在城市的游子又该如何守住自己的根?
如果写下这只言片语能够让自己偶尔思念一下过去的时光,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当今的世界,我们确实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但是但愿我们都不要忘却那生我,养我的热土,那深藏的脑海故乡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