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网络远没有今天这么普及,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获得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以至于校园中的我们一直认为,世界风平浪静,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期末考试和恋人间的争吵。
当袁小秋沈涛他们走在回学校的路上,看见一队队的学生挥着各校大旗,边走边喊口号的时候,都有些蒙。沈涛跑过去问出了什么事,袁小秋、余碧若他们看着沈涛和一个男生说了两句,那男生似乎很激动还挥了挥拳头。直到队伍走过去了,沈涛还在发愣。余碧若拍了拍他:“到底怎么了?出什么事儿了?”沈涛转过有些茫然的脸:“他们说,咱们大使馆被炸了,在贝尔格莱德。”
沈涛他们回到学校的时候,去大使馆游行的大部队早就走了,收拾完乐器天已经黑了。几个人一商量,打车去。出租车开到朝阳门就进不去了,整个使馆区街道全被游行群众堵了,只好下车走过去。天色已晚,大拨的学生已经离开了,剩下些小股部队,其他的都是自发而来的老百姓。没有了整齐划一喊口号的气势,人们仿佛一条缓缓的溪流,向前流去。有人在街边点燃了蜡烛,有人用照片水果设了祭坛,有人在树上挂上了白花……
快到美国大使馆门口的地方,隔不远就是两排手持透明盾牌的武警,武警们正在啃面包。一见沈涛他们乌泱乌泱一堆人过来,急忙刷地站了起来,有人的腮帮子还鼓着。
美国大使馆门口站着两排高度紧张的武警。仅仅几个小时,这里就像拆迁工地一样。院里堆满了垃圾,主体建筑像一块发了霉的奶酪,墙上星星点点是不知被什么砸过的痕迹。街道两边的地砖都被掀没了,维持秩序的民警努力劝说着:“砸完就赶紧走吧,后面还好多人呢啊。”大使馆黑着灯,忽然人群中有人大叫“窗帘后头有人!”立刻两块板砖飞了过去。其中一块砸中了一辆汽车,汽车报警器响了起来。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又一个燃烧瓶飞了进去,砸碎了一扇玻璃。人群不禁向前拥过去,眼看就要和武警贴上了。民警急中生智大喊:“大家小心点,不要砸着我们最可爱的人!”人群发出一阵会意地笑声向后退去。
离得不远的英国大使馆以及众北约成员国的使馆也都沾了点光,当人流行进到某个不太起眼的使馆门口时,人群中有人问:“这是哪个使馆?是不是北约的?”门口的武警急忙回答:“这是古巴使馆。”那人说:“哦,那是良民。不能砸。”
那些游行的学生们也许不会想到,在他们毕业的时候,他们中的许多人会来到这个他们曾愤怒地扔石块的地方,怀着忐忑而向往的心情申请一张去往这个国家留学的签证。
许多年过去,沈涛他们回忆起那次游行,虽然很多东西改变了,但他们始终觉得那个时候的自己是幸福的,那时候的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他们懂得很少,却相信真理,相信正义,始终心存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