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那年的暑假,似乎格外地漫长。
少年维特之烦恼找上十七岁的孟锦凡了。
对现在的他来说,一天不仅只是一天,不仅只是二十四小时,而是无数个想念的分分秒秒。
喜欢上沈青木,似乎是命里注定逃也逃不掉的事,一年前的那次神遇(这是他在日记本里不假思索写下的词语),绝不是偶然的。
那是初一下学期,天清气明的三月间,百花齐放好时节。
校园里却是冷冷清清,因为正在绿化建设中,整个校园没有一丝春天的热闹气氛,和其他季节没什么两样,连几朵零星的小花都看不见——
可是很快,孟锦凡就发现,每当风起时,校园上空便会出现一片一片粉红色的花瓣,仔细看地上,也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细碎的花瓣残片。尤其在傍晚时分,太阳落下去晚风拂过时,校园上空的粉色花瓣多得像是下起了一场浪漫的花瓣雨,地上的落红更是铺了厚厚的一层。
锦凡小心地拾起几片落花,马上认出了那是桃花的花瓣,他几乎可以肯定,学校附近一定有一片桃花林。
他要去找,这片桃花林。
他一定要找到它……
他想去找桃花林的一个重要原因,说起来有点“酸”,这两天,他们的语文课刚好上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冷老师精妙的讲解下,那个武陵人偶遇的桃花源是多么令人神往啊!可能大多数人在读这篇课文时最难忘记的是桃花源里人那种与世无争,悠闲自在的生活,可是锦凡最为神往的却是桃花源的入口——那片绚烂的桃花林。
他尤其难忘文中“落英缤纷”四字,在他看来,这个词描绘的绝不只是桃花花瓣随风飘飞的景象,更是一个意境,一个更美更宏大的意境,就像是一首诗的诗尾留白一般,给人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人不禁想要一睹为快。
可是桃花源不是无迹可寻吗?锦凡是多么想身临其境感受一下那“落英缤纷”的醉人场景啊!
现在,在他所在的校园里,他竟然看到了“落英”,他断定周围就有一个他要的桃花源了。
可是它在哪里呢?
在一个风过花舞的傍晚,锦凡带着他的语文课本,一个人开始了他的“寻访桃源”路。
他觉得自己就像是将要去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一般,迈着正规的步子,去找他梦中的桃花源了。
鲁二中校园是建在鲁甸城西面一条通往城郊的大路旁边,正前方是人来人往的街道,右边紧挨着电力公司家属区,左边也是一些居民住宅。
桃花源,会不会“藏”在学校后面?锦凡想。
他从学校围墙右边的一条路出发了,两边都是高高的围墙,那条路显得格外地阴暗,偶尔会有看书的学生从那里经过,以前锦凡去外面看书从来没有去过学校后面。
他沿着那条路走了大约十分钟,学校的围墙到头了,那些花瓣一下子多了起来,周围的地面随处可见,锦凡兴奋极了,因为他看见就在左前方不远处,赫然出现一带粉红的世界。
啊!桃花源,原来你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