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完电话的月寒秋,淡淡的笑了笑!因为在他的心里没有什么事比和海平一起斗嘴、互讽来的开心,即幽默、诙谐,又不失单调。
现在的自己能说这么多,也是因为他是张海平,是自己的发小,可以随心所欲,又不怕他生气。不过就是他真的生气了也无所谓。因为月寒秋知道——今晚张海平就算真的生气了,明天一早也会屁颠屁颠的跑过来、犯傻,再次开始新的斗嘴历程。
对于这些事、这些乐事,两人更是乐此不彼,更是习以为常。开心源于生活;开心源于人文;月寒秋的开心则源于张海平。
想到张海平,月寒秋想到了很多很多——小的时候两人经常一起打架、斗嘴,那时候的张海平怎么也打不过月寒秋;更是骂不过月寒秋。两个人已经习惯了各自的角色,各自的状态——一个常胜;一个常败。常胜永远都会给常败者拿着好吃的忽悠他,逗他开心;等到失败者开心了,又会开始相同的节奏。
张海平和月寒秋斗嘴,张海平斗不过,就动手;可是动手了他又老是被打,所以只能痛哭流涕,然后再吃好吃的。直到后来,张海平喜欢上了斗嘴的感觉,月寒秋也习惯了给张海平分自己的零食。
因为月寒秋知道父母给的零花钱很多,谁让自己家钱多,好吃的多了,所以他就习惯分享自己的美好。让别人羡慕也罢;让别人嫉妒也好。可是他就是习惯只给张海平分。
张海平想到月寒秋七岁哪年,张海平竟然发现了月寒秋的异样——吵架吵不过张海平了,打架更是打不动了。慢慢的斗嘴少了,慢慢的打架少了,慢慢的好吃的也没有了。
再后来,月寒秋到了八岁。张海平知道了月寒秋的遭遇。在知道的那天,张海平拼命的找话题、拼命的讽刺。最后忍无可忍的月寒秋终于动起了手,开始打架。可是没多久,就被张海平打倒了,然后哇哇的哭。听到他哇哇的哭声,张海平很自然的掏出来了好吃的——哄月秋寒开心。
慢慢的两个人都习惯了这种状态,慢慢的张海平发现:月寒秋相比自己瘦了。
经过了多年的磨合,现在的两人终于习惯这种状态,不说输赢,适可而止;长大了也就更不会打架了,只是保留了斗嘴。
两个人拼凑般的想着,更像是两个人面对面的谈话。只是到了最后,两人会意般的同时笑了笑,很是默契。
再后来,两个人看了看手表——张海平自语“晚十一点该睡觉了”;月寒秋自语“晚十一点还可以学习一小时”。
就这样结束了一天,月寒秋的生活更是简单而又单调:下午17:00——晚22:00在火锅店打工,吃可口的饭菜;晚00:00——早05:30睡觉;其他时间都在学习以前落下的科目。直到临近寒假结束的时候,月寒秋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份薪水;更是看完了以前落下的所有知识点。
——
王峥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一个个年轻的面孔,说道:“欢迎同学们归来,现在距离考试还有三个月将近90天,大家好好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我相信你们中间有好多黑马。尤其是月寒秋要好好努力,为了自己的人生。”。
听到王峥老师的话,讲台下一片哗然,同学们更是看着月寒秋,包括张海平。张海平的视线里:月寒秋低着头,握紧拳头,放佛在给自己打气。
王峥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一个个年轻的面孔,想着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明天,心情复杂的说道:“又到月考的时间了,大家不要紧张,把自己知道的,完全答对就是成功了。我期待你们的明天,更期待你们的未来。”。
同学们听着王峥老师的话,心情各异;王峥看了眼众同学又看了眼月寒秋,他的视线里:月寒秋正在准备笔墨,就是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他的未来真让人担心,看他模样也许是有自信的吧。
王峥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一个个年轻的面孔,坚定的说道:“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功,我相信你们,更期待你们的明天。现在发试卷,对于错误好好反思,对于进步再接再励,我期待你们明天可以飞的更高、走的更远。”。
王峥:“张海平 82 雨涵 95 月寒秋79┅┅”。
同学们听着月寒秋的成绩看着自己的试卷,想着:“原来一般呆傻笨都是两极分化,不是天然傻就是天生聪慧。”。
张海平看着月寒秋说道:“不错呀,鸭蛋男,你这是要拿根葱花就着两个鸭蛋就飞黄腾达了。以你的进步倒是可以算入天才的行列了。”。
雨涵:“原来这个世界也有进步这么神速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