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5年,收到唐帝李俨回归长安,并正式将唐年号改为“光启”的公文后,沉寂了许久的南诏又坐不住了,非得在历史长河中留点事迹来纪念一下自己:
南诏皇帝隆舜派遣宰相赵隆眉、清平官杨奇鲲、段义宗三人,前往行宫朝见唐僖宗,并且表示迎接唐廷安化长公主。
唐廷和南诏谈“和亲”始于高骈。
当年,老高为了搞城市建设时免受南诏骚扰,派了大和尚景仙到南诏忽悠,将大唐的公主,描述成肥臀**的天生尤物,惹得时为南诏皇帝的酋龙口水流满地,连爹姓啥都忘了。
遗憾的是,酋龙纵使连祖宗十八代的姓都忘记得一干两净,还是没能闻到大唐公主的毛味。在一而再,再而三被唐廷忽悠后,恶气攻心,恶疾复发,最后郁郁而终。
现时的南诏皇帝是酋龙的儿子,隆舜。
877年,17岁的隆舜登基接班酋龙。这小子非常潮,喜欢穿着紫色的衣服,拉着一个长长的披风,系着金光闪闪的皮带,将自己打扮成个“小丑哥”的模样到处招摇,每每引领时尚。
酋龙还喜欢吃饭、唱k、游猎,怎么开心就怎么玩。就连国家的国号也不放过,称“贞明承智大同”,开创了历史上六字年号的先河。
后来,隆舜还把南诏国改成“鹤拓帝国”、“大封人帝国”,非常具有改革创新的意味。
一般的男娃都有俄狄浦斯情结,也就是说男娃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个战胜父亲的过程。遗憾的是,酋龙太强大,他根本无法逾越,成就也远在他父亲之下。当然,酋龙也没啥成就,除了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给他儿子外。
当下,隆舜25岁,在位已经有足足8年。
除了比较风骚花俏外,不爱理国事外,没啥大建树。神奇的是,隆舜继承了他爹的遗志,对唐廷的公主垂涎三尺。
调侃归调侃。
实际上,唐廷和南诏经过20多年的交手,双方都已疲惫不堪。唐廷的底子比较厚,相对还好一些;小南诏已被拖得半残,无力再战。
此外,高骈成功跟两个吐蕃的部落合作,建立一个对南诏的防守区间,进可攻,退可守,更让南诏在绝望中深藏恐惧。
隆舜率先向唐廷示好,并将他父亲无法未能完成娶大唐公主的遗志再次提出来。
唐廷也不是未曾想过解决南诏,但是刚好又碰上王仙芝闹革命,根本腾不出手再搭理南诏。
双方一拍即合,决定通过“和亲”来修复关系。
“和亲”策略古来就有,是相当成功的外交政策。
实际上也非常好理解,经过严格训练的女人们派出去,跟敌国的君主结婚生子,这些孩子要是能够成为下一代君主,在这些女人的教诲下,自然不会跟母国为敌。
如此一代接一代,关系越来越亲密,化干戈为玉帛。
可是,唐廷的朽木太多,头脑僵化,认为和蛮夷和亲有辱国体,反应非常激烈,此事就此搁置下来。
878年,南诏使者再度入朝请求和亲。此时,高骈虽已调到荆南,还是力主“和亲”,名将风范展现无遗。当年,宰相郑畋、卢携还因在“和亲”问题上的矛盾,在皇帝面前打了一场架。
此后的几年,唐廷忽悠,再忽悠,一再忽悠,将南诏玩得团团转。
一会说要派人去实地考察,一会又说要商量和亲的事宜,一会又以打仗太忙为由推脱。一晃又过了5年。
这次,隆舜雄性激素爆表,忍无可忍,铁了心要搞定和亲这个事。
派出来的三个人都是国内的数一数二的人才,而且都对汉文化非常的熟悉,阵容豪华,为的就是要将大唐安化公主迎回家。
诡异的是,三人在长安没住上多少日子后,竟然同时食物中毒,最后都没抢救过来,去跟南诏列祖列宗报告。
原来,听知此三人赴长安“和亲”后,时任淮南节度使的高骈欣喜若狂。老高可不是因为自己的策略能够实现而高兴,他是对这三个男人非常有兴趣。
在公开表示赞成拥护中央决定外,老高私下还上了一份密件,上言说:“这三人是南诏一等一的人才,该把他们留下鸩杀,蛮人就可控制。”
鸩是一种中国传说中的毒鸟,也就是说,毒杀这三人!
选择毒杀也是非常详尽的考虑,因为它的特点是隐秘。
中毒的可能性也非常多,可以用来托辞的多,比较理想。你可以说吃海鲜中毒、吃肉中毒、有人报复社会投毒,食物搭配不当中毒,食品霉变中毒,神不知鬼不觉。
李俨觉得非常有道理,就安排制造这场食物中毒,赵隆眉等三人神不知鬼不觉就死于非命,去和酋龙报告。
杀人容易,善后工作才见高下。
这次,唐廷的善后的工作也做得不错,沉痛解释了中毒事件,严肃处理了涉事人员,给了隆舜一个满意的交代。
此后,公主照嫁,封号照加,金银多多给,财宝给多多,隆舜也没觉得有什么异样。安化公主是李俨的亲妹妹,是真真正正的公主,隆舜对唐廷这样的重视非常满意,一切风平浪静。
但是,赵隆眉等三人死后,本来就已经内斗不断的南诏再次陷入了内斗的泥潭,隆舜更从此没有谋臣,国势日渐衰弱,一蹶不振。
要不是唐廷进入军阀混战时期,南诏早12年就该亡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