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3年正月初一,李克用的先锋,十太保李存贞在沙苑大败黄巢的弟弟黄揆。
第二天,李克用大军进驻沙苑,正式染指金统控制区边界。
李克用首次亮相就打了个大胜仗,各路唐军也开始坐不住,纷纷出手。
河中王重荣率精兵进驻华州,杨复光也率军驻扎渭北,沙陀军又向前推进了几十里,来到乾阬。
沙陀在中路,王重荣、杨复光在左右,三路大军成犄角之势。
自从入关以来,唐廷多次调兵对黄巢进行严酷的围剿,军队战斗减员明显。加上经济危机下的非战斗减员,黄巢的兵力已从初时的60万锐减到30余万。
要换是当年在全国打游击,可能十天半个月就能完成补员。如今困于一方,人就那些人,死了就没了,少了。这是军力方面的。
战略上,朱温的叛变不仅使起事军丧失了同州战略要地,更给全军的士气予以致命打击,军中弥漫着厌战、悲观的情绪。
此时,黄巢亟待一场大胜来鼓舞士气。于是,黄巢砸锅卖铁,将自己的家底全都拿了出来,派尚让、林言、王璠、赵璋引兵15万在梁田陂布防。
梁田陂也即是今天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的良田坡,呈东西走向,由东往西渐高,坡南是山,坡北是渭河谷地。
今西潼公路和陇海铁路仍穿过此坡,自古以来从潼关到西安一定要经过此坡,属于咽喉级战略位置。
梁田陂上坡西行十里是成店,再行十余里是零口。
在古籍中,梁田坡的称谓多达十多种,比如梁家坡、良天坡,这些称谓就一些读音上的误差,比较好理解。
此外,还有称仰天坡、升天坡,这些称谓跟原来虽然有比较大的出入,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足可见梁田坡的特点,坡长、落差大,非常险要。
综合下来,大概也清楚为什么黄巢将重兵布在此地。
黄巢军摆出决战态势,坡底的前沿阵子由王璠和林言统领的左军,黄揆统领的右军共同把把守,与唐军形成了犄角对犄角,一一对抗的态势。
尚让将指挥部设在坡顶的成店,赵璋为后备队,也驻扎此地。
2月15日,李克用带着4万沙陀军从乾阬南下,渡过渭河直插梁田陂。
诡异的是善于攻坚的沙陀人却没有马上发动进攻,而是与黄军对垒起来,看起来似乎在等待什么。
金统军虽不明就来,但是觉得依仗梁田陂天险,沙陀不敢造次,毕竟山地作战是沙陀骑兵的致命弱项。
2月16日中午,驻扎的梁田陂底的黄军突然大乱,唐军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坡顶,借着陡坡一路冲杀下来,原来黄军占据的天险瞬间易主了。
这还不是最坏的,之前和黄军对垒的沙陀军突然全部从营寨里跳出来,挥着马刀直扑过来,黄军瞬间腹背受敌,伤亡惨重。
此时,黄军的力量还很大,一阵慌乱之后,黄军也镇定了下来,改变阵型组织对抗,双方进入肉搏鏖战。
可是,一是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二来迟迟无法和总指挥部联系取得。从中午打到下午五点,金统军渐渐支持不住。
无奈之下,王璠、黄揆只好率军从东面进入华州。好在华州防守比较薄弱,金统军三两下破了城,全军龟缩华州城躲了起来。
那么,华州缘何轻易就被攻破?
驻扎的华州的唐军王重荣部哪里去了?
唐军如何会突然出现在梁田陂顶?
黄军的总指挥尚让又哪里去了?
原来,就在沙陀在梁田陂跟黄军对垒之时。驻扎在华州的唐军王重荣部,渭北的杨复光部已悄悄启动,从梁田陂的北面,沿渭河腹地的沼泽和滩涂,再经田间小路神不知鬼不觉绕过了梁田陂天险,直接来到成店的黄军总指挥部。
这是也后来,金统王璠、黄揆部能轻易进入华州的原因,因为王重荣在华州的驻军都撤掉了。
黄军初到此地,还未能全面掌握详细地形地貌,故此也未能在此地布下防守。
大量唐军突然出现在成店,总指挥尚让也是一头雾水,怎么还没有接到前军交战的报告,唐军就杀到眼前,唐军又缘何能如此神速突破梁田陂天险,所有这些对他而言都是一团迷雾,吃的是信息闭塞的亏。
尚让和赵璋的预备部队根本不是对手,三两下就给打得丢盔弃甲。尚让以为大势已去,带着残兵败将直接跑回西安。
斩首行动取得成功,黄军的指挥系统瞬间失灵。
取得胜利的杨复光和王重荣部不是趁机向西安追击,而是掉了个头,从梁田陂顶列队,俯冲了下来,直指坡底的唐军。而坡底的唐军对这一切还蒙在鼓里。
事情后来的发展,上面已经有详细叙述,这里不再赘言。
这场恶战双方投入兵力约二十万,金统军数万人被俘虏,横尸三十里。唐军虽自始始终主导着战斗,也是伤亡惨重,属于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