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朱温夺下邓州的捷报,长安城里的黄巢十分高兴,一来达到战略目标,二来胜利带来的后勤物资也暂时缓和了经济危机,特传谕嘉奖。
消除了后顾之忧,黄巢这才派宰相尚让和大将王播带着最精锐的部队5万人攻凤翔。
消息传到凤翔,郑畋立马召开军事应对会。
此时,郑畋已经荣升京师地区剿匪总指挥。
郑畋总指挥充分发挥“相机行事权”的威力,直接颁发人事任命:程宗楚升剿匪副总指挥,唐弘夫升作战参谋长,形成剿匪的班底。又私下给追随自己的兄弟们升了官。
“诸位,根据可靠情报,黄贼倾精兵5万来犯我凤翔。咱吃国家俸禄,受皇上恩惠,值此关键时刻应该挺身而出,共赴国难。”当天会议,郑畋首先发言。
老郑的发言等于为会议定了一个调:只言战,不谈和。
主题明确了,才不会扯皮。
升了一阵官,郑总指挥的威望已经如日中天,如今讲话就算再假大空,也是金玉良言。
与会人员纷纷发言:
有的说,“黄巢军跋涉远行,我军以逸待劳,必胜之。”
有的说,“黄巢军乃虎狼之师,失德于民,必遭天谴,我军必胜。”
有的说,“敌军强大,我军稍弱,当下之计宜坚壁清野,待联系各方力量共图之。”
有的说,“敌强我弱,只能智取,不能硬碰。”
没有扯皮,却保证不了各位老油条打“太极”。
基本上,人类有一半及以上的会议都是毫无意义的。
所谓,众志多疑,不如一心独决。因为要照顾每个人的智力,一般上涉及多人的决策都属于中下水平。
“我有一计,可取尚让。”老郑及时制止了这无关痛痒的发言。
“何计?”大伙异口同声,表示崇拜和惊讶。
“设伏!”
“哪里设伏?”
“龙尾陂!”
“如何设?怎么伏?”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高!很高!极高!”与会人员异口同声表示,礼成。
今天,陕西宝鸡岐山县城东约10里处,有一地方叫龙尾沟。
龙尾沟呈南北走向,全长15公里左右。主沟道深30至40米,宽约100米。从西北向东南蜿蜒起伏时隐时现,居高远望,状如游龙,故得名龙尾沟。
龙尾沟自古是古丝绸之路商旅跋涉的必经之地,也是长安至凤翔的主干道。
有沟,就有陂,因此龙尾沟和龙尾陂应是同一地方,是个天然打伏击的好地方。
自从翻身做主人后,享乐情绪抬头,金统政府的军队就变得不怎么会打仗,连连败绩。
此番跟着宰相尚让出来也是极不情愿,军队凌乱散漫,不成队伍,感觉好像去赶集一样。
就这么走着走着来到龙尾陂,突然大伙眼睛一亮,只见陂的高冈上布满了唐军的旌旗,主旗飘这一个大大的郑字。
本来,正愁不知还要走多远才能见到凤翔军,这会凤翔的主力就在眼前,主帅郑畋就在阵中。
见此情景,金统政府军满眼金光,二话不说,抡起裤管就向上冲。
还未等他们冲上龙尾陂,突然喊声四起,大量的唐军从两侧插入金统政府军两肋。
本来就十分散漫的金统政府军阵型突然大乱,唐军趁机掩杀,金统军大败,丢下两万尸首,抱头鼠窜。
原来,金统政府军见到的凤翔主力不过是个诱饵。
郑畋以自己为饵,带着几千士兵,在龙尾陂的高岗上设置了大量旌旗,装成了唐军主力。而真正的主力却隐藏在龙尾陂两侧,由唐弘夫率领,见机行事。
尚让压根没想到大唐的宰相居然这么会打仗,一头灰头土脸回到长安复命。
唐军乘胜进击,唐弘夫进驻渭水以北;河中王重荣进驻沙苑;义武王处存进驻渭桥;拓跋思恭进驻武功;郑畋进驻盩厔;邠宁的朱玫也不甘人后,带兵来凑热闹。
瞬间,唐军对长安形成了三面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