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炎子和长青道长互看了一眼,长青道长也恳求道:“师叔,您看,能不能救救红狐?”赤炎子无奈道:“被七星雷火阵的天雷火击中,死后必定魂飞魄散,贫道也无能为力啊!”白狐紧紧的抱着红狐,泪如雨下,她轻轻道:“红狐,别走,你等等我啊!我一会儿就去陪你。”
赤炎子看了看白狐,又看了看长青道长怀里的婴儿道:“有一方法,能留住红狐的魂魄,但是否能够转世投胎,也只能看他自己的机缘造化了!”白狐忙问道:“什么方法?”
赤炎子道:“你和红狐是为同类,他又因救你而死。如果你能把自身的修为都转给他,他的魂魄就不至于消散,这娃儿戴的是至阳之物阳心坠。坠心是上古天神——火神的本真之火,是世间最初的火种,所以是世间至阳之物。贫道将红狐的魂魄养在阳心坠里,阳心坠只吸收至阴之气。它的至阳之气和你的内丹相融合,对魂魄有着更好的保护。你愿意么?”
白狐闻言,淡淡的道:”我本来就是要死的人了,只要能救红狐,我怎么样都愿意的!”赤炎子道:“那好吧,趁现在红狐气未绝,魂魄还在,赶紧开始吧!否则,晚了也来不及了!”
白狐点点头,她看着红狐,轻轻的把他放在了地上,红狐的身体不停的发出闪闪的红光,眼看他的真元就要消散 。当下三人不再啰嗦,白狐站起身,开始运功,只见她双手相叠于丹田之上。闭着眼睛,慢慢地她的额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脸色苍白。头顶升起了氤氲之气。
她一动不动,双手却不停的发抖。她慢慢的把双手往上抬起,极力的往外压迫内丹,好痛苦的过程。她张开了嘴,从里面慢慢的飞出了一颗白色的内丹。白狐把内丹捧在手里,交给了赤炎子。
赤炎子接过内丹,放在了红狐的口里,开始施法,他念动咒语,只见红色光点慢慢地聚集在了一起,附到了内丹之上。长青道长把阳心坠取下交给了赤炎子,赤炎子把阳心坠放在了红狐的胸前,又开始念咒施法 。
奇妙的一幕出现了,内丹开始幻化成无数的白色光点和红色光点交织着,慢慢地融为了一体。而此时,红狐的身躯开始变得透明,慢慢地就消失了。
无数的闪耀着红色光芒的光点汇集着,阳心坠突然发出强烈的红光,一刹那就把光点全吸收进去了。然后慢慢飞起来,飞到了赤炎子的手里。白狐失去内丹,早已没了法力,她知道自己也撑不了多久了。她看着红狐终于有了一线生机,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白狐取出洗心瓶交给了长青道长,然后对着两位道长深深的鞠了一躬,突然拿起玄天剑朝脖子抹去。血流了出来,她却不觉得痛。她看着天空,天已经微微亮了。她喃喃自语道:”天亮了,我该走了。”玄天剑噹的一声掉在地上,白狐慢慢地也倒了下去。身体幻化做白色光点,在原地徘徊了一会儿,就飞往天际去了。
眼见天色已亮,沟子村经过一夜的生死劫难,满目悲凉,无以言表。长青道长和赤炎子不顾劳累,急忙召集村中幸存山民,告知狐妖已除,灾祸已过。并着人安排清点死难人数,收敛,下葬。当晚除了陈元德一家主仆之外,另有七八户山民被害。幸好是白狐以先夺得至阴之子为目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村里众人闻听老族长陈元德与陈夫人双双遇害,都不禁唏嘘。陈元宵更是悲恸的哭晕在地。他忍着悲恸处理完村中善后事宜,赤炎子和长青道长也做了七天七夜的法事。
沟子村有一百一十一户,五百五十五口人,这在故事的开头就说过了。天圣法师当初选择沟子村避祸,除了地处深山老林,地势险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喇子崖下的山凹其实是这一整个山脉的龙穴,只可惜属于阴龙。
为了改变这一风水,天圣法师把沟子村的建筑都做了一个布局,沟子村形状像一个玉玺,四方周正,暗藏九龙格局,坐北朝南。户数一百一十一,寓意三元归一,人丁五百五十五,寓意五行相生相克。凡是破一不可,有人过世就有婴儿出生,有人销户,就会有人开户,沟子村才会历经千年而无灾无难。但再高深的道法也敌不过天意。
如今,沟子村格局已破,长青道长密令陈元宵必须在半个月内想办法补救。因而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元宵便紧急安排山民到外村去招难民,外面正是八国联军侵略我中华的时候,哀鸿遍野,尸殍遍地。难民实在是太多了,没多久,沟子村就恢复了原来的户数和人数,这才算告了一个圆满。
寒冬季节,在深山里更显寒冷。陈宅冷清,如今老族长已经不在了,陈元宵自然而然就接任了族长之位。他做主把陈元德余下的几个下人都辞了。只留下两个年长的老仆看管,已尽打扫职责 陈家小少爷便顺其自然由陈元宵抚养了。
陈元宵家里,长青道长和赤炎子欲双双告辞。陈元宵知道道长性情,也不强留 便道:“二位道长执意要走,老朽不便挽留。救命之恩,乡亲们都是铭记在心,没齿难忘。只是,我小侄儿还未满月,也未曾取名,老朽有个不情之请,想请二位道长赐个好名字,不知道二位道长意下如何?”
长青道长看了看赤炎子道:“师叔,您给取一个吧?”赤炎子闭着眼想了想道:“就叫陈之达。之字,包容乃大,广义。达有之意,又意通达,希望这孩子将来也能胸怀大志,有所作为。”
长青道长对陈元宵道:“这个孩子尚在襁褓,便失去双亲,经历生死浩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且记住,他二十岁那年必须娶亲成家,此后沟子村的女人生了娃儿都要认他做干爹。此中缘由族长不必细问,只有百利而无一害。”陈元宵听了,心下诧异,可也不敢多问,只能满口答应。
此后,长青道长仍在庙里修行,偶尔出山游历。而赤炎子也归隐终南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