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晨钟暮鼓,青灯黄卷,这是秦允眼里的大师,也是秦允眼里的师傅,打记事以来师傅就是秦允眼里的圣人,平时对自己无微不至,但每当自己想触摸靠近时对方时却发现遥不可及,
一片深山老林,一座寺庙格外的显眼,也许是香火旺盛,遥隔二三里望见都能让人感觉到一丝灵气,不敢凝视,尤其是第一次见到寺庙的小孩,遥远一望都会被唬住,别过头去,但都会不服输的再次望去,平凡的房屋却会给他们一种其妙的感觉,然后俏皮的问父母那是什么?而后他们的记忆中就产生了一个难以抹去的名字,渡元寺!
每月十五,渡元寺都会开门三天拱香客祭拜祈福!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来这人们都发现了这里会让人产生一种静心明月的感觉,什么烦恼忧愁都会很快的消散,大小难事回去过后都会因为一些事情得到解决,而且这里还有一位得道高僧,每每有疑惑都会得到解答,虽然大师不问天事,只闻人声,但这更让人们越发的尊重。
四月十五,春意正茂,又是渡元寺一月三天迎接香客的时候,早早的就看见有人陆陆续续的往寺庙走去,其中不乏商人小贩,虽然离渡元寺最近的村落都有七八里,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兴致与热情,
五更天,六岁的秦允开始做起了寺内的大小事务,准备迎接今天香客,虽然很多事情在昨天已经完成了,但秦允还得做早课和准备自己和主持的早餐。
是的,这座寺庙就两个人,秦允和主持。六年前秦允被人放在了寺庙门口,当主持听见敲门声出来的时候,只留下了看上去才出生不久的婴儿秦允,虽然这种事情几年就会发生一次,而主持也都会把婴儿给一些善良的人家养,但这次例外了。
因为一些事情,主持把秦允交给了一个村落的奶妈,直到秦允两岁了主持才把秦允接到了寺庙,主要的原因还是主持不认为自己会照料一个婴儿吧,所以秦允只在渡元寺待了四年,而这四年也都是主持在照料秦允。
直到今年过了年,主持才把寺内的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六岁的秦允,因为之前都是跟着师傅做事情,所以秦允很快适应了自己需要做的所有事务。
辰时了,允儿去开门吧,秦允站起身来对师傅行了一礼到;;‘是,师傅。’打开了寺门,外面早已排上了长队,其中有很多人为了已示敬意早早在一个时辰前就到了门口 。
见到众人秦允行了一礼,众人也都行礼叫了一声小师傅,而后陆陆续续的进门上香拜佛了。十五上午基本都是为了拜佛而来的,而后两天大都是拜佛和游玩的,所有今天一天都会是每月最忙碌的时候。
六岁的秦允还没有去过村庄和集市,所以对于香客门问师傅的问题都会很留意,虽然很多东西都听不懂,但有时候也会听见一些好听的故事。当然了,一切事情在现在的秦允眼里也许都算是故事吧。
直到师傅让秦允每天早课改读百家文学,当秦允看见这些书籍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些经书跟以前的完全不一样,以前的佛经在秦允眼里就是蝌蚪文,读出来也是蝌蚪话,虽然秦允没见过蝌蚪说话,但都是一个道理的,完全不懂!!!
当秦允看到这些书籍的时候就发现了一点,这些书好像是叫人怎么做事做人的,而且每句话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虽然故事很短,但小孩的天性就是天马行空。
并且对于一张白纸秦允来说,这些文学就像是给了秦允一支笔,一支会教人作画的笔。
当然秦允不知道学习其他宗教的文学是一个忌讳,尤其是让一个只有六岁的孩子学习其他宗教的文学。因为每个宗教都有属于自己核心思想,一个六岁的孩子学习这些,万一因为一些事情而认定了其他宗教的思想,这可是大事。
三天过去了,渡元寺也关门了,一旦渡元寺关门也就意味着秦允又迎来了一个月的静修,晚上秦允跟着师傅做晚课,而此时秦允还在幻想故事而陶醉着,师傅见秦允眼神迷离便知道这孩子又开始神游四方了。
随即叫到; ‘允儿,上月我给你的经书看到何处了?’听见师傅问话,正在走神的秦允立刻回过神来。看了一眼师傅正闭目打禅,便松了一口气答道;‘师傅你给我的经书我已经记住了三十本了。’
对于秦允来说一个月记住三十本经书并不算难,但有时他会因为里面的一些事物而打动走神。不然秦允能在一个月内把这上百本经书记住。
对于秦允的能力性格作为主持的师傅是完全知道的,所以主持并没有一开始就教秦允该怎么做,他是想让秦允开始培养自己的做事思路,如若有问题自己才会教导一番,见到秦允只记住了三十本,平常又时常走神,作为师傅大概也了解了。
‘允儿,’这些经书中有一句话为
‘知其书,为其事,理其事。’
‘知百书,为其事,理百事。’
你可懂得几分?
见师傅问话,这句从经书里见过的话又映在了秦允的脑中。秦允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多经书中为什么师傅问我这句?这句话很重要吗?想法一闪而逝,但秦允也重视起了这句话,因为师傅很少给自己提示。
因为以前做事都是跟着师傅,所以基本都不会出问题,师傅也很少在话上面提醒我,都会让我自己找感觉,而且这里一个月就三天开门,远离喧嚣的人群,能让秦允记住感觉真的不多。所以并不难找感觉这种东西。但现在师傅是在教自己想法了吗?
‘师傅,这话的意思是;如果一本书有教你做事,遇到了事情,你可以参照书里面的做法,如果你读了很多书,你就可以参照很多的方法。
恩;‘允儿,哪你会在很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吗?’
是,师傅。徒儿谨记教诲!
六岁的秦允已然很聪明了,他知道这是师傅在给自己一个目标,不要胡思乱想,也许在事情上自己有很多想法,但得找到一个最适合最符合实际的才行,也让我先把所有经书都记住了在去考虑方法吧。毕竟每本经书都有自己的方法。
当然小孩的天马行空是天性,不会胡思乱想下那天自己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不是小孩了。主持也是想让秦允从他的根,永远的记住这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