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家徒四壁
按你的面相来说,你将来最适合经商,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王笃生
公元1842年,农历壬寅年(虎年),大清宣宗皇帝爱新觉罗旻宁道光22年,这一年的八月,大清王朝和英国进行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清廷失败,签订了中华近代史以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9月,云南省弥勒县,除了县太爷和少数的官吏乡绅外,大清国普通的子民们哪里知道朝廷是否战败,此次鸦片战争对自己、对国家有什么影响。
只要不是天坍地陷,日子还是在平淡中渡过,农村里男耕女织;县城里贩夫走卒、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普通的民众都在为日常的生计而奔波着。
弥勒县虹溪镇白云村王家,六岁的王炽已经懂得了生活的艰辛。
当王炽四岁的时候,其父亲王勋业就已经去世,整个王家就靠王炽的母亲王张氏和二妈王姜氏以纺织为生,王家还有年迈多病王炽的爷爷王笃生需要赡养,整个王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一贫如洗的。
三间低矮的土墙屋破败陈旧,屋顶上的瓦片支离破碎、四处用木板、茅草在屋顶上遮盖住瓦片碎裂露出的缺口。一张破烂的桌子短了一截腿用石头垫住,破旧的草帽和洗脸布挂在墙上。灶台上放着茶瓶、盅子、瓷碗,多数已残缺不堪,像在咧嘴嘲笑这个贫寒的农家,床上的被褥虽然浆洗得洁白,但是处处打满了补丁……这就是弥勒县虹溪镇白云村王炽贫穷而简陋的家。
四岁的时候,王炽上了半年的私塾,父亲过世后,家里越来越穷,王炽不得不退学回家里帮忙做事。
虽然只有半年的私塾,但是王炽一直记得念私塾的时候,老师管教得很严,几乎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一天从日出到日落,都要念书,只有晚上能回家,其它时间都要在屋子里,没有机会走动,一天到晚就是念四书五经,用来准备考科举用。
后来王炽辍学了,可私塾先生看王炽聪明,愿意免费为其上课。但为了忙生计,小王炽往往只忙得一天中去上半天或一个时辰的课,就要回家来喂鸡、煮饭、拾粪、拾野菜、洗衣服。
小王炽家里一般饮食都是以稀饭、馒头和泡菜为主。
偶尔家里留下鸡蛋或母亲去镇上买肉来是为体弱多病的爷爷补身子。
王炽的爷爷王笃生,已经年过七旬,是一位秀才,可惜体弱多病,经常咳嗽不止。
今天,小王炽刚拾了野菜兴冲冲地跑回家来,爷爷王笃生正在家门口晒太阳,长期的患病使王笃生骨瘦如柴,病怏怏地,如同一具枯木。他衣衫褴褛,上衣竟是用麻袋做成的,还有几块太阳一照就几乎透明的补丁(磨损严重),他的裤子已经看不出颜色来,裤子前面被划了一个口子,用一些针线勉强缝合在一起,穿一双草鞋,鞋子的鞋底和鞋身快要分开了,双鬓早已斑白,还有脸上那深壑的皱纹。
爷爷对王炽很关心,他的既慈祥又严肃,在爷爷心中,王炽就是他的一切。
有时候家里留给他吃的肉和鸡蛋,他会悄悄的留下来。等到王炽一回到家,他会笑眯眯地拉着孙子的手,像做小偷似的把孙子带到一旁,变戏法似的拿出他悄悄留下的“美味”。
王炽辍学了,王笃生在精神好的时候也竭尽所能地把平生所学教给孙子。
“爷爷,你看,今天我去掏鸟蛋,掏到了五个鸟蛋给你补身子。”
“咳,咳,咳,好,很好,孙儿你真孝顺,你已经满六岁了,今天就和爷爷谈谈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吧。”
“爷爷,我想读书和习武,然后做一个文武双全的将军,骑高头大马,带领士兵去打坏人。”
“呵呵,读书和习武是好事情啊,可光读书也不行,爷爷一辈子就是只会读书,百无一用是书生啊,除了读书,啥也不会,爷爷年轻的时候是童生,那时候王家却就已经开始败落,我要在弥勒县参加秀才的考试,
需要二两银子给具保,因为拿不出来这二两银子,不能以“寄籍”在弥勒应考,只能走了一百五十里路回原籍金临安报考。习武当将军也不好,大清已朽,不知火器,只知一味推崇弓马武艺,再厉害的武功在火器面前还不是白搭,不知道这个腐朽的王朝是被汉人们用火器所推翻,还是被外族用火器所覆灭。”
“哦,那爷爷你说我长大干什么好呢?”
“咳,咳,爷爷对面相学也有一定的研究,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我的乖孙子,你头发稀疏而颜色黑亮,额头丰润而宽广,天中、天庭无暇,日月角突起,眼睛是重瞳,即有两个瞳孔的人,是生于贫寒卑贱之家却能晋迁到高位的人,古时候的舜、项羽,据说都有重瞳。眉尾的毛不紊乱且比眼睛稍长,外形好看,鼻子隆起且大,嘴巴大而紧闭,牙齿整齐,两颊到颐的肉丰满,是为贵相。将来我们王家光宗耀祖,就全靠你了。按你的面相来说,你将来最适合经商,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爷爷的一席话说得小王炽似懂非懂的,他微微点了点头,道:“爷爷,将来我有钱了的话,要请全天下最好的医生治好您的病。”
“哈,哈,孙子你能有这个孝心爷爷就能含笑九泉了,你出生的头天晚上,爷爷我还梦见了有一个后生带领我们弥勒县的百姓在南盘江上修了三座桥,那个后生的模样和你很像,你将来一定会做出一番大事业。”
“爸,可以吃饭了,您又在夸奖炽儿了,还不把他夸到天上去。”王炽的母亲王张氏颤巍巍地迈着小裹脚过来道。
“儿媳妇,这两年也真辛苦你了,不过,你放心,我所料不差的话,炽儿不足二十岁,就能让你享清福的,我为他取字为兴斋,就是因为他肯定能兴旺王家,当年我们老王家在金临安也算是富户,家中的书斋叫做荣宝斋,兴斋之意,是望他能再次发达王家,建盖起荣宝斋。”
“爷爷,您常说我们老王家在许多年前最有钱了,是全云南省最有钱的人家,我还要听祖爷爷的故事。”
“好,好,走去吃饭,我们边吃边讲,那可要说到前朝大明朝崇祯年间,我们老王家世居江苏扬州城的彩衣街上,你爷爷的曾爷爷名叫王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