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着到姒臣象在听天书一样,听他和唐尧的对话,笑着道:“尧儿,你给他说说吧,我看着他的样子都觉着心里憋闷。”
“遵命!前辈!从我这向上推六代,我们是同一位先祖‘帝誉’!先祖娶巨资氏,生‘挚’,娶陈锋氏生‘放勋’。‘帝誉’升天,传位‘挚’,尊号‘帝挚’,‘帝挚’抱恙,将帝位传与其弟‘放勋’号‘唐尧帝’。
“啊!”没等唐尧说完,姒臣发出了一声惊呼!
唐尧对姒臣道:“姒总管,你还觉得我与舜帝那些大臣一样吗?”“不一样!不一样!这那能一样!”
“尧儿,本王粗看了你们师徒的应对,你是本王遇见的第一个够胆的,连先贤的功业你都敢抹掉,怪不得你师父赶你下山。本王有三事不甚明了,你细细地说于本王听。黄帝战蚩尤有何过错?尧帝禅位有何不妥?你的新朝与旧制有何不同?”
唐尧心里清楚,第一,第二,禹王根本不关心,提岀来只是陪衬罢了,他心里最关心的是新朝。
“禀禹王!尧儿以为,为争天下之尊,没有对错之分,胜者王侯!败者妖魔!千古一理!可怜了那些族人!他们只是被利用的工具,一旦失败惨遭杀戮!其实对这些人完全可以象医者对病人一样,用各种医术和药物把他们医好。不要单纯的杀戮,杀戮不可能把部落的人全都杀光,如果是留一人在,便是一粒仇恨的种子。”
“哦……以你之见,应如何处置?”
“禀禹王,要一位英明贤德的帝王,应该用他的智慧和文治武功,使天下万民归心,方为圣明!而不是杀戮!如果杀戮能安邦定囯,天下的那些屠夫岂不个个都成了帝王。”
禹王陷入了沉思,‘用智慧使万民归心!杀戮能安邦它国,屠夫岂不个个都成了帝王’,这些话听都没听到过,而说出这些话的竟然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发现自己走了神:“尧儿继续往下说。”
“禀禹王,第二件,我为什么说禅让象庸医治病一样,治表不治本!先祖‘尧帝’的本意为了因争尊,避免血腥的杀戮!而从根本上来说,禅让就是一个衰落部族,礼让给了一个崛起的部落。而实际部落的势力,丝毫没有削落,甚至多了很多的礼遇,若因人或部落间的利益,一有时机争斗再起!黎民照样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看来禅让非长久之策,也从根本上改变不了天下祸乱的根源,难道不是治表不治本吗?。”
“尧儿,若是当着你的族人,你也敢这样说吗?”“回禹王!这有何不敢,我仰不祚天!俯不愧地!对事不对人!为天下黎民安!老天都帮我!”
禹王暗想;这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吗?文韬武略!豪气冲天!若不被我用,天下难安!
“禹王!我的第三条,就是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周而复始地恶性循环,彻底挖掉祸乱根源!首先要改变当今这种部落联盟的形式,削弱部落的权势,限制划定部落的的疆域。必须建立一个强权集中的新朝政!让一位英明神武!智慧贤达的帝王!带领一群各行各业的精英,治理国家。”
“难道你所谓的新政,就靠你的十条?”
“回禹王!我的十条现在仅是十个标题,到了制定国策时,一条可成几十条,甚至上百条。比如;用什么实现我刚才所说新朝的主张,一、帝王手中必须掌握一支强大的王师,统辖天下,限制州邑诸侯拥兵,违反者削位收地,另派诸侯。二、替天刑罚!统治州邑与黎民。制定统一的律条,凡违反律条者按律惩治。如;同是杀人犯,误杀者免死,但应受相应的刑罚。故意杀人者可根据情节,设砍头、棒杀、绞杀、五马分尸、千刀万刮,诛杀九族等。其它各条以此类推充实进内容去,不仅我自己所思所想的,可集思广益,任何人的思想只要适合时势,顺应天道,禹王认同都可加入进去。”
禹王看着口若悬河似的唐尧,表情严肃,眼神犀利!正气凌然!陷入深思,过了一会:“嗯……!本王明白了,你制定这些国策你需要多长时间?”
“回禹王!最少一年吧!”“好!本王现在就命你着手制定国策,你可愿否!”“尧儿谨遵禹王之命!”
禹王既为得到旷世奇才而欣慰!也被唐尧的领国新政而震惊!心中暗想;此子智慧如天,胜过仁德尧帝,真乃天降助我领国重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