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徐江川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母亲和俩个弟弟;并同叶婶和左邻右舍的乡亲们招呼着。这才安心地前往JX省DA县分别了一段时间,好友重逢,格外高兴;徐根庆与徐江川抱成一团,互相问候分别后的一切,好像几年不曾相见犹如相逢,让人看了有些感动。
徐根庆首先给徐江川安排好宿舍,等安排好食住;适逢徐高华下班,徐江川一见马上打着招呼说:“叔,下班啦,我来了。”
“刚到啊,你妈和叶婶都还好吧。”徐高华笑着问。
“到了有会儿,叶婶和我妈都好着呢!”徐江川回答着。
“爸,吃饭时间到了,吃饭去吧。”徐根庆对他爸招呼说。
“你们先去吧,我等会儿去,好吧。”
“好,那我带江川先去啦。”徐根庆边说边从抽屉里拿出饭票,并对江川说:“把碗筷拿上。”
“好,叔,那我先去食堂啊。”徐江川打着招呼,然后跟着根庆身后向食堂走去。
第二天,徐高华带着徐江川到施工队李队长那里报到后;李队长把徐江川带到工地上,并交待了要干的活。
基建工地上干活完全是体力活,从早到晚跟水泥、沙子、土方打交道,又脏又累;可徐江川每天浑身是劲地干着,从不喊苦喊累。
到了星期日,为了改善一下伙食,徐根庆利用休息时间,用买来的煤油炉子,从菜市场上买来菜。徐根庆炒菜手艺特别好,他炒的菜适合口味,连他爸吃得都有滋有味。
随着年龄的增长,徐根庆、徐江川已步入青年之路,他们思考、谈论的内容,再不是童话世界,也不是些幼稚的话语;他们谈论最多的是书本知识,故事之类的传奇传说;如今涉及话题是事业、爱情、家庭、还有未来的向往。
徐根庆虽与叶小花定了亲,但叶小花不是心目中的情人,他不满意母亲对自己的亲事包办;随着对社会广泛接触,他懂得了什么叫爱情,再也不是从前那么糊里糊涂的爱情观,当代青年应该争取婚姻自由,他要反抗,他要毁除婚约,找一个需于自己的爱情。
徐根庆只要与徐江川谈到叶小花,他脸色暗淡,有种索然无味的感觉;他叹着气说:
“江川,提到表妹,我与她一点感情都没有,我真的想悔婚。”
“根庆哥,小花姐那么能干,长得漂亮,你为什么不爱她?”徐江川有些惊讶。
“我也说不出理由,可我心里从来没有装下过她,我只把她当表妹看待,从来没有恋人的感觉。”徐根庆说出内心感受。
“是不是你进了城,看到城里花花绿绿的世界,思想有所改变。”
“说实在的,接触城里新事物,这个想法是有一点,城里姑娘气质真的有所不同,大方得体,惹人喜欢。”徐根庆说出实情
“在城里接触到新事物,可也不能好上好日子忘了本啊。”江川提酲着说。
“不是这个意思,我对表妹一点爱情都没有,当初我不同意你也知道的。”徐根庆说出难言之隐。
“这我知道,如果你毁除婚约,叶婶肯定会伤心的。”徐江川有点担心。
“这我也知道,我妈身体不好,我怕连累她受气;如果不退掉这门亲事,我对小花一点感情都没有,以后在一起生活,那不痛苦一辈子呀!”徐根庆看样子像下了決心。
“说的也是,既然你铁了心不同意这门亲事,跟叶婶明说,万一不行再抗争吧。”徐江川只好表示支持。
“退掉这门亲事,我是下了决心的,可我怕的是伤了母亲的心呀!”徐根庆也有些担心母亲身体。
“如果叫叶婶同意,有些为难。”徐江川断定说。
徐根庆面对表妹的恋爱关系,进退两难,脑中有些举棋不定;但他一直在暗暗地下着决心,鼓励着自己,他要与命运抗争,跟母亲阐明自己的立场,那怕伤了外婆和表妹的心,也要叫母亲到二舅家去退了婚约。
徐根庆进城了,思想有所改变,眼光比以前有所不同。他再也不是以前懵懵懂懂的小毛孩;如今已成长为怀有理想,怀有抱负的小青年。棉纺织厂里是女人的世界,因棉纺织厂车间新建不久,新招不少女职工,大多数是高中毕业在家待业的姑娘们,姑娘们受过教育,品质高;说话文静,落落大方,气质非凡;这都是城里姑娘们品位在提升。
徐根庆是乡村出身,是一个从乡村走向城里的人,品质好,肯吃苦,工作积极,对人热情,朴实光华;又有一表人材,高高的个子,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如今体态不胖不瘦,均匀得体,白白净净的脸上,有一双丹凤眼,一笑露出一口整齐的小白牙,格外招人喜爱。他在空调班上班,在车间里看看温度表;只要他在车间里走动,也有姑娘对他投以多情的目光,他也报之以笑;上班时,整天地围在姑娘们身边转,看到端庄文静的姑娘,也有些怦然心动,对城里姑娘有种偏爱,在心里滋然而生。
在城里生活一年多的徐根庆,对城里姑娘有种青睐;对城里生活有种美好的追求,再也不像从前在乡下过着单调贫乏的生活;由于受城市新生事物影响,见识面广了,给他的思想带来了根本性转变,看到楚楚动人的城市姑娘,朴实的叶小花再也引不起他的好感。
每当在华灯初上时,街道上,一对对情人出双入对地挽着手臂,在马路上徜徉着,说着打情骂俏的俏俏话;这要在农村被视为败坏风俗,让人唾骂;乡村的保守思想很顽固,男女恋人,那怕是夫妻,在大庭广众之下,谁要表示肌肤相亲,过度亲热,那会遭到人们非议的,说是不知廉耻,败坏风俗,遭人唾液;世俗的偏见,像是一条横在人们面前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像扩散了的癌细胞,割也割不尽,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可城里人眼光却不一样,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生活浪漫;这一切极大地引起徐根庆的好奇心,眼光再也不是从前乡下娃娃的眼光,而是向更高的一层看去;能干的表妹,不再是心中恋人,表妹的形象在脑中越来越模糊;最难以让人接受的是,表妹大字不识一个,这又在心中打下一个大大的折扣;他心里明白远在外地的他,表妹没有文化就无法与她交流;如果想写信与表妹表达情感,表妹还要找人念,这是件多么尴尬的事,也是自己最大的心结。
种种因素表明,叶小花很难与自己走在一条相同的路上,徐根庆要向旧传统宣战;经过一番思虑,决定退掉这门亲事;他考虑到退掉这门亲事,也是件不容易的事;要想退婚,首先必须征求父母的意见。一天,吃饭时,徐根庆停下筷子,望着爸爸吞吞吐吐地说:
“爸,我想跟您说个事。”
“什么事?说吧。”徐高华停止了嘴嚼动。
“我想退掉表妹这门亲事。”徐根庆拉下眼光说。
“你和小花好端端的,为什么要退掉这门亲事。”徐高华不解地问。
“与表妹订婚时,我也不同意,完全是母亲和外婆做的主;我对表妹一点感情都没有,在一起生活,我会感到痛苦的。”徐根庆坦白的说出了内心的话语。
“你既然对自己的亲事不满,我也无话好说;主要的是你妈妈那一关能否通过,最好的办法,写信回去征求一下你妈的意见。”
“那好,爸,有了您的支持,我的心也定了下来;我马上写信对妈妈说。”徐根庆眉头展开了。
“信要写婉转些,尽量避免让你妈看了伤心。”徐高华提醒着。
“这我知道。”徐根庆笑着点头说。
父亲的豁达,通情达理感染着徐根庆;征得了父亲同意,他更加坚定了信心。他在给母亲信中写道:
尊敬的妈妈:
首先向您问好!并祝俩个妹妹学习好,希望她俩努力读书,将来做个有用人才。
妈,想同您商量一件事,由于我和小花分居两地,一年之中难得见上一面,我想退掉这门亲事,和表妹好合好散,免得误了小花大好时光。妈,请您接信后,麻烦你到外婆家去一趟告诉舅舅全家,并请表妹和舅舅全家谅解,我在信中赔个不是,祝小花找个好婆家。
。。。。。。
徐根庆敬
一九八一年五月一十六日
徐秀英放学路过供销社时,供销社郑老师傅认识她,叫住她说:“孩子,你家来信了,拿回去啊!”
“好,我家来信啦,谢谢郑爷爷呀!”徐秀英把信放进书包,高高兴兴地走回家。
叶慧兰收工回家时,正伏在桌上写作业的大女儿徐秀英从书包里拿出信,对母亲说:“妈,哥哥来信啦。”
“那你念给我听听。”叶慧兰迫不及地说。
“好。”徐秀英边说边拆开信。
在信中,当女儿念到根庆要退掉叶小花这门亲事时,叶慧兰简直有些不相信,这不是儿子想翻天啦!当即又叫女儿念了一遍,这回听了倒千真万确;她简直难以相信儿子会做出如此决定,这不是想气死我呀!当时气得天昏地转,险些站立不住,她用手扶住桌子,在木椅上坐下,气得大骂起来:
“这个混帐东西,到城里才多久,就看不起乡下人,这样下去,以后连他妈都不认识了;这小子要退婚,这不是要我的老命吧?叫我如何向小花、外婆和舅舅全家人交待呀!这又叫我如何是好呀!”
很少发过脾气的叶慧兰气得一个劲地大骂;她的骂声吓得俩个女儿站在一旁也不敢吱声;叶慧兰一个人骂着骂着,然后气得号啕大哭起来。
从未见过母亲发这么大火的徐秀英,见母亲边哭边骂,又干咳不止,她壮着胆子走近母亲身边说:“妈,别生气啊,您气坏了身子,把病气发了,我和妹妹怎么办?妈妈,你歇着吗。”懂事的小秀英劝着母亲说。
“孩子,你哥不要表姐了,叫我如何是好呀!”叶慧兰抹了一把眼泪说。
“表姐挺不错的,哥哥为什么不要她呢?”徐秀英不解地问。
“肯定那小子,看上了城里姑娘;秀英,这可怎么办哟?”叶慧兰哽咽着。
“那就写信劝劝哥哥,叫他回心转意,妈,您的身体不太好,可别气坏了身子呀!”徐秀英懂事地劝着母亲说。
叶慧兰在家哭骂声,惊动了左邻右舍;正在家中喂猪的杨英香听到叶慧兰的哭闹声,扔下手中拎着的木桶,赶紧往叶慧兰家中跑去;相处这么多年,杨英香还是第一次听到叶慧兰在家又哭又骂,是谁惹她生这么大气,是谁欺负了她?她心急火燎一路上胡思乱想地往叶慧兰家跑去。
进到她家堂屋时,只见叶慧兰坐在木椅上,两手放在膝盖上,还用手不停地擦着眼泪,边哭边咳嗽不止,泪流满面,气得连脸都变了色。一看叶慧兰这等模样,杨英香急坏了,她用手摇着叶慧兰肩头急着说:
“嫂子,谁欺负了你,让你这么伤心。”
从隔壁赶来的程婶也问着说:“慧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你生这么大气,你身体不太好,可别气坏了身子。”
在邻居们左一嘴右一嘴劝说追问下;叶慧兰停止了骂声,一五一十地说开了:“我家那混帐的小子进城了,进城才多长时间,眼光高了,如今看不上小花了,说要退亲;这可怎么办呀!他说退婚倒轻巧,可小花是我娘家侄女儿呀,我怎么向外婆和小花全家交待呀!再说,小花是个姑娘家,也是个爱面子人;她从小就喜欢根庆,人又好,手又巧,嘴也甜;我到那里能找上这么一个好儿媳。你们说,小花那里配不上他,你们说这混帐东西混不混,这不是明明要气死我吧。”
“嫂子,你可不能生气呀,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呀,气坏了身子,高华哥又不在身边,谁照顾你呀;再说,根庆、小花年龄都还小,他们还没有到法定的结婚年龄,他们还年轻;如果根庆不同意这门亲事,你就是气病了,也不能解决问题呀!”杨英香劝着说。
“那我明天上他厂里去,把他整回家,看他还看不看得起叶小花。”叶慧兰说着气头话。
“嫂子,你要冷静地想一想,根庆顶上职到城里也不容易;你如果把他弄回家,这不是在害他吧;再说,现代年轻人有自己的主张;他自己的婚姻应该由他自己做主呀!”
“那他当初为什么答应这门亲事呢?”叶慧兰生气地说。
“那时根庆还小,还不懂事,你非要做主,给他定个娃娃亲;孩子大了懂事了,现在倒好,受气了吧;再说,强扭的瓜儿不甜,强迫的婚姻不美。现在是什么时代是新社会,不是过去父母包办婚姻年代;嫂子,你应该为根庆想一想呀!”
“可我当初也是为孩子婚姻着想啦!”
“为孩子着想没错,婚姻可也是一个人一生大事呀!上次在公社开妇女代表会议时,妇联主任说,婚姻法上规定近亲不能结婚,说对后代有影响;要是真的对后代有影响,让他俩结合,那不是害他们一辈子吧。”
“可近亲结婚不是有的是吧。”叶慧兰有些不相信地说。
“你想想,大明哥是近亲结婚,那是从前包办的,你看他仨个儿女,手脚有些畸形,小女儿还有点痴呆,这是眼见的事实;根庆想退掉这门亲事,也许对他们有好处。”杨英香解释着说。
经杨英香一解释,叶慧兰听了觉得有道理;她虽然不知道近亲结婚对后代的危害性,但想想附近村庄近亲结婚的后代,弱智力不在少数,想想后果儿子这么做也许是对的。但儿子不要叶小花,她的思想仍难转变过来,仍有些犹豫地说:
“小花是我亲侄女,也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可以说是个不错的女孩子,她与根庆订婚快两年了;现在根庆说不要她了,她能接受得住吧;再说,小花跟根庆订婚,也是俩家一厢情愿的;现在根庆写信回家,叫我去退婚,我怎么向小花及哥嫂交代哟?”
“这个问题是有些难度,但也好说;如果你哥嫂不同意退婚,你要近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说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是对后代负责;说实在的小花这孩子打小我喜欢,凭良心上讲,小花心灵手巧,配得上你家根庆;但为了孩子们幸福,你不得不忍痛割爱呀!”杨英香一针见血地指出。
“是呀!是呀!你可要为孩子后代着想呀!”程婶帮腔说。
在乡邻们劝说下,叶慧兰思想有所改变,气也消了一半,想想大家的话也对;心中想道:子大母难管,孩子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婚姻是儿子一生大事,强迫儿子的婚姻,会有害儿子身心健康的;儿子大了,他有自己的思路,有他爱的方式,也是对儿子婚姻负责,儿子的婚姻就让他自己做主吧。可我又怎样向哥哥全家提起呢?瞒是瞒不住的,拖是不可能的,纸怎么能包住火呢!早说比迟说好,免得耽误了小花的青春。
徐根庆想退亲给他母亲出了个大难题,叶慧兰思前想后,想了大半夜也没有理出个头绪,躺在床上碾转反复,不知谁家公鸡带头叫了第一遍,全村公鸡都啼叫着;也没有想出个完美答案来,可是怎么想,总觉得在哥嫂、小花面前开不了口;不管怎么想,想瞒只是一时,不会长久的;卓有主见的叶慧兰,面对现实,决定第二天非去外婆家,向二哥全家人说明不可。
天刚放亮,头脑昏沉的叶慧兰再也在床上躺不住了,虽没睡好,农家早起的习惯,像鞭子一样赶她起了床,她烧好早饭,早上出工时,仍心乱如麻。到了吃早饭时,向徐光荣队长请了一天假。吃早饭时,又对上学的大女儿秀英交待说:
“秀英,我今天到外婆家去,我把饭菜做好;中午放学回家时,用柴火把饭菜热一下,和妹妹一起吃,吃过饭,可要上学呀!”
“妈,知道了,你放心地上外婆家去吧。”徐秀英答应着,带着妹妹上学去了。
吃过早饭,洗好衣服,打点好家务;叶慧兰这才磨磨蹭蹭地带着儿子的信,心思重重地往娘家走去。田野里庄稼茂盛的生长着,她无心看望正在田间耘草施肥的人们,碧绿的田野并没有给她带来大自然的畅想,这美丽的田园风光,冲淡不了那压在心头的愁云;儿子给她出了道大难题,她要用什么方法解答这个难题,这难题太让她纠结,不知如何解答为好。
她低着头一路上想着心思,在乡间小路上踌躇地走着;田间干活的人见到她蹒跚行走,便知道她有满腹心事。往常叶慧兰到娘家这五、六里的乡间小路,不到一个小时就能走到;可今天,她走在这条熟悉的小路上,觉得这路特别特别的漫长,她希望这条路是条无尽头的路,永远走不到外婆家门口才好;她脑子总乱翁翁地想着,见了外婆面,用什么方式开口说好呢?她脑中一路上胡乱想着,甚至还走错了路口。其实,通往娘家这条熟悉的小道已走了整整二十多个年头,要不是有满腹心事,思绪混乱,这条小道闭上眼也能走到娘家。
此时,叶慧兰走在这条小路上,没有往日精神、高兴,相反,满脑子尽是心思;儿子给自己出了个这么大难题,这个难题怎么解答呢?自己怎么向二哥全家交待呢?一旦叶小花不同意退掉这门婚事,我这个做姑姑的做何解释呢?儿子在信中提到退亲之事,看样子是铁了心才说出来的,态度是坚决的;要想儿子与叶小花婚姻关系维持下去,叫根庆回心转意,肯定是不可能的;唉,儿大不由娘,这叫我如何是好?叶慧兰一路上反反复复地思考这个问题。
平日里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叶慧兰今天竟走了两个多小时,一路上踌躇不决地走着,还在半路上,找了个地方歇了会儿。
好不容易接近自己曾经生活的村庄,那里有童年的乐趣,青年的浪漫,生她养她的地方,那里有外婆有亲人,是自己最亲切的地方;见到亲人有欢乐有欢笑。可叶慧兰却快见到可亲可爱的亲人,却踌躇不前,犹犹豫豫,心事重重,不知是进还是退;内心里经过激烈搏斗,再三思量;像是在战场上一个指挥员做出重大决策似的,只有向前,才能胜利。她硬着头皮,下着决心做出决定:拖不是长久之计,窗户纸迟早要捅破,早告诉比迟告诉好。思前想后,她怀着不安的心走进外婆家。
外婆身体还健康,与儿子们分开着,自己单独居住,生活自理。她正在屋里戴着老花眼镜缝补着衣服,劳动朴素惯了的外婆,衣服破了补了又穿;她低着头正一针一线地缝着,见有人走进屋,抬起那戴着老花眼镜的眼睛,一看女儿回家了,马上扔下手中针线活,招呼着说:“慧兰,回来啦!”
“嗯。”叶慧兰心不在焉地回答。
“慧兰,看你表情好像有什么心事,是不是家中发生了什么事。”外婆有些紧张地问。
“没有,没有什么事。”叶慧兰吞吞吐吐地说。
“没有什么事,那就好,你坐下,我去倒杯水给你喝。”外婆说完拿杯子去倒水。
“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叶慧兰脸上表现有些不自在。
“不出什么事,我不相信,看你脸色,家里肯定有什么事瞒着我。”外婆一眼看出了女儿有心思。
叶慧兰沉默不语。
这下外婆更急了,她有些着急地问:“慧兰,什么事,快说吧,说出来,我也好给你拿拿主意。”
“妈,我现在不知如何是好,但我也说不出口。”叶慧兰有些为难地说。
“慧兰,在我面前还有什么话说不出口,说吧,慧兰。”外婆催促着问。
“根庆那小子来信了,信中声明要与小花分手;妈,您看这如何是好呀!”叶慧兰终于说出了实情。
“什么?”外婆追问着。
“根庆来信说,要与小花分手。”叶慧兰底气不足地重复了一遍。
“那小子他敢,他才穿几天满裆裤,到城里才多长时间,就看不起小花啦!”外婆简直不敢相信,声音有点提高些。
“妈,我的心情与您一样,可孩子大了,我也拿他没办法,气得我哭了大半夜;我真的舍不得小花呀!”叶慧兰伤感地说。
“那如何是好?那如何是好?”外婆急着说。
“根庆那小子态度很坚决,妈,看样子,我也很难让他回心转意。”叶慧兰低下了眼睛,不敢正视看外婆。
“他们俩个都是我心上人,一个是我外孙子,一个是我孙女儿;当初让他俩订婚,还是我主张的;因为我看他俩很般配,才同他舅舅、舅妈说合;如今倒好,根庆要退掉这门亲事,这怎么叫我向他舅舅一家交代呀!”外婆又气又急,不知如何是好。
“我也一样,可儿子大了,他有自己的主见;我后悔当初不该那么早就给他订婚,前不久,公社召开妇女代表会,听说近亲不能结婚,结了婚怕造成后代出现痴呆儿畸形儿;为此,我也不得不考虑血缘关系,才决定来同您商量退婚的事,也是为孩子们负责。”叶慧兰坦诚相告地说。
“什么?近亲不能结婚,对后代有影响,没有听说过;再说,农村近亲结婚不是常见的吗?这不是理由,是那小子变了心。”外婆摇着头不相信地说。
“当初我也不理解,可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妈,您想想,当地近亲结婚的痴呆儿也有;万一让他们结婚,对后代有个三长二短,到那时后悔恐怕都来不及;妈,长痛不如短痛,不如趁早同哥嫂,还有小花说清楚。”叶慧兰只好做出决定说。
外婆是从旧社会过来人,又是睁眼瞎;她根本不懂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根本上没有听说过。她想:只要男女双方相配,就可以成婚。听女儿一解释,事到如今也不好说什么。说句实在话,俩个孩子都喜爱,打心眼里都喜欢,外婆一直疼爱着他们;外孙子不仅长得帅,而且嘴又甜,人又机灵;因此,深得外婆欢喜,要不是根庆这小子提出与小花分手,她对外孙子半句话都骂不出口。孙女儿呢,不仅长得如花似玉,而且心灵手巧;她多少希望外孙子与孙女儿成为幸福的一对呀!
可事与愿为;外孙子铁了心要退这门亲事,权衡利弊,外婆稳住了情绪;既然走到这种地步,她也不好说什么,瞒是瞒不住的,迟早要面对现实,只有敞开心扉同儿子一家说明根庆的意图,解开儿子一家心结,不让俩家结怨,才是前题。想好了理由;中午,外婆简单地做了顿饭给女儿吃,其实,这一顿饭是山珍海味,娘俩也咽不下去;娘儿俩脑中在想着用什么方式同叶小花一家开口说这事。
外婆虽上了年纪,但人很老练,脑子也清醒。她利用儿子中午休息时间,带着慧兰,怀中揣着根庆的信,硬着头皮向二儿子家走去。见面时,一家人还客客气气,叶小花高兴地给奶奶和姑妈倒了茶水。
坐了一会儿,外婆觉得闲坐也不是事;只好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二昌,你妹妹回家来,想跟你说个事;是根庆那小子来信了,说要与小花分手,你妹妹和我也不知怎么办好;你妹妹来同你商量这个事,请你们拿个主张。”
“什么?什么?我看那小子敢,如果他真的想悔婚,我定不会饶了他。”叶二昌气得大骂着。
“二昌,你冷静点,孩子小,也许不懂事,也许劝说了会和好呢?”外婆平息事态说。
“叫我怎么冷静,根庆这小子顶职进城了,不要我女儿了,这话要是说出去,叫我一家人脸往那儿搁;不行绝对不行,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进城就当陈世美,我非到他厂里告他去,把他告回家种田。”叶二昌气呼呼地骂着。
“二哥,你消消气,孩子大了,我也管不了,还请你们全家谅解!”叶慧兰低声道歉说。
“这是我女儿一生大事,我不能饶了那小子。”叶二昌仍在气头上。
一句话说得叶慧兰无语。
徐根庆退婚,最让人不相信的事,也是预料中的事。叶二昌是个聪明之人,当初在妹夫办退休时,叫徐根庆去顶职;当时,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知道是个不祥之兆,他极力反对让徐根庆顶职。他知道一旦让徐根庆吃上商品粮进了城,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跟国家干部一样;他就意识到女儿与根庆的姻缘是个未知数;女儿小花大字不识一个,他知道当初重男轻女害了女儿,如今想起还有些后悔,后悔当初没有把女儿读书。在徐根庆坚持下,为了考虑未来女婿前途,他也不好过多的干预,一个农村孩子想进城,是梦寐以求的向往,是件不容易的事。心想:根庆是自己的外甥,就是进城也不敢不要自己的女儿,孙悟空都难逃如来佛的手掌心,难道他还翻了天,毕竟我是他舅舅,我的话,他肯定会听的。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徐根庆进城才一年多时间,真的不要叶小花,这是预料之中,又是难以预料的事终于发生了;徐根庆这么快变了心,这还真的让叶二昌难以相信。实际上当时社会这种现象普遍发生,好多年轻人顶上职后,定了婚的,退婚的人不在少数,有的结婚生了孩子,还离婚的都有,这个社会太现实。
其实,这在当时来讲,并不是件丢面子的事。可叶二昌不这么想,他想:徐根庆是自己亲外甥,俩家是亲戚,女儿是农村户口,徐根庆是不会嫌弃的;可气的是,徐根庆为了自己找个心爱的人,而不顾亲情,竟敢冒犯舅舅一家人,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这可气坏了叶小花一家人,骂徐根庆六情不认,忘恩负义。
受到打击最大的是叶小花;天真叶小花听到表哥要与自己分手,犹如晴天霹雳,在头顶上炸开,顿时天旋地转,一下子瘫坐在凳子上;这份从小与表哥相处深厚的感情,表哥竟瞧不起自己,这份感情说没了就没了,令她难以置信,表哥无情,简直在剐她的心,她一门心思把爱投入到表哥身上,以为表哥是自己完美的心上人,以为是保护自己一生的保护神,让自己相伴到老,谁知表哥那么绝情,辜负自己对他一片心意,竟抛弃自己。想到这,叶小花眼泪不禁夺眶而出,竟呜咽起来,号啕大哭;胸脯一起一伏,好像心中对许多不平事产生不平。叶小花边哭边想:自己从小与表哥在一起交往,真正地称得上青梅竹马,俩小无猜;如今表哥进城了,他的良心也被城市的生活腐化、歪曲、变质了吧,难道他一点良心都不讲,难道他对自己一点感情都没有,说变就变;难道正与戏中的陈世美一样,贪图城市里荣华富贵,说分手就分手,这,这太也让人难以承受。
叶小花的哭声撕碎了一家人的心,外婆、母亲、姑妈也陪着她掉泪;叶慧兰看到侄女儿伤心的模样,她掉着泪走到叶小花身边说:“孩子,是我对不起你,是我没有教育好根庆,才让你伤心,让你委曲;孩子,你还年轻,你忘掉那忘恩负义的东西;孩子,别难过,是姑妈对不住你,对不住你。”
“小花,别伤心,有我们给你做主,我看他翻不了天;我叫你弟弟先写封信去问问那小子,叫他回心转意,如果回心转意就算了;如果他真的负心,我带你到他厂里去闹,找他领导,把他告回家种田;他到城里当个小工人,就当陈世美,不告倒他才怪。”叶小花妈愤愤不平地劝着女儿。
母亲有理有据的劝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缓解了叶小花的心情;她相信母亲的话,她深信徐根庆不会那么绝情;但她也相信现在是共产党的天下,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府,是最讲真理的,万一不行,找政府出面,也会让他回心转意。
单纯的叶小花,她是被没有文化知识所害的,如果她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看了徐根庆的信,会理解表哥的心意,也会懂得近亲结婚的危害性;由于缺乏这方面知识,不明白这些道理。但她很看重个人的感情,既然自己喜欢表哥,只要对表哥好就行了,她把感情当做私人财产一样;痴情到如此地步。
徐根庆当初不该与叶小花订娃娃亲,这完全是双方父母的错;那时他们太年轻,根本上不知道男爱女爱的婚姻理念;不知道爱情是双方感情的结晶;只有懂得了感情才是双方永恒的爱,那他们的感情才牢固,才会开花结果,才会相依相伴一生。经过父母包办,不牢靠的婚姻,强迫子女过早订婚,到头来会伤一方人的心,伤了感情,伤了和气,伤了心中单方面一份爱;凑合的婚姻,,必定是凑合的爱,那是一份不牢靠的爱,是一桩畸形婚姻;要想冲破家庭阻力,求得真正的爱情;只有勇敢的人,才会争取到需于自己真正的爱情。
徐根庆进城看到城市里新生事物,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婚姻有了新的认识,他勇敢地向被母亲包办的婚姻挑战,他要找回需于自己的一份爱,寻找自己心爱的姑娘,在厂里与城里姑娘接触之后,感觉城里姑娘与乡村姑娘气质有所不同,农村姑娘温柔朴实,贤惠能干,但很本份;城里姑娘热情大方,打扮入时,气质非凡,风度高雅;简直有种天攘之别,也许是人们眼光有所不同,才得出这样的结论。叶小花长得不错,心灵手巧,但与城里姑娘相比,气质上太朴实,太平凡;城是姑娘那高雅的气质,有些让徐根庆倾倒。本来与叶小花那不牢靠的爱,被城市自由浪漫的生活击得粉碎,他决定解除与叶小花的婚约;这种做法毁了叶小花名誉不说,更主要的是伤了一个姑娘爱他的心,她用真心换来的爱,到头来表哥却辜负了自己的一片心;受到如此打击,她伤心透了,简直难以接受。
乡村里,男女双方订了婚的最怕的又毁婚,叶小花心灵上不但受到严重打击,连她一家人都觉得无地从容,觉得在别人面前有失颜面,有失体面,有种难为情的感觉。
为了挽回女儿的姻缘;叶二昌气愤地叫读初中的大儿子写了一封回信,斥问徐根庆为什么变心,变得六亲不认。后又经过外婆一番调解之后,徐根庆态度是坚决的,仍不回心转意。此后惹得叶小花全家心生怨气,再也不认这个姑妈了;以前那亲密无间的亲戚关系,由于徐根庆撕毁了婚约,从此,再也不相往来了。
徐江川虽比徐根庆小一岁,还没有步入谈情说爱的圈子里;但他同知己的女孩子接触也有好感,有种感情波动,但还没有起大的风浪;他同女孩子接触是一种交往,他懂得爱懂是双方亲密的结晶,但还不懂爱情的结合;对自己喜欢的女孩有种钟情,心中有种梦想。汪雪梅从小是自己至交好友,随着年龄增长,随着交往加深,随着感情的交流,随着对爱情有种企盼,随着青春的跳动,他心中不由自主地暗暗地产生恋情;他在汪雪梅面前还没有流露出爱的真情,但汪雪梅己是心目中的红颜知己。不过,爱情这两个字太神圣,他在汪雪梅面前说不出口,他在等待时机,他在等待成熟的年龄,他在等待瓜熟蒂落的时候,瓜果才香甜;到那时他将会向心爱的人敞开心扉,让爱情结出幸福甜蜜的果实。
由于从小相处,徐根庆、徐江川相互了解对方;他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当初,徐根庆订婚时,也曾在徐江川面前表示过自己不愿意这门亲事;那时他心里装着一个女同学,那个女同学一直在他心中占上一个位置;初中毕业后还与那女同学亲密交往过,目的是等一旦时机成熟,到了求婚年龄;到那时会发出求爱信号。谁知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他的母亲看叶小花长得还标致,人又勤快;动了心思。后又经过外婆和母亲再三劝说,徐根庆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勉强答应。
其实,徐根庆提出与叶小花分手;徐江川也感到惋惜,叶小花是个不错的姑娘,要不是近亲结婚,他会劝徐根庆改变主意,打消念头,让他们重归和好;遗憾的是他俩真的不能结合在一起;如果结婚,这样做会殃及下一代,叶小花不理解,是她不懂这方面知识,是可以理解的。叶小花从小经常到姑妈家来,与徐江川玩得不错,对叶小花,徐江川心里也产生钦佩。当初,他还为徐根庆能找到这样女朋友而高兴。
随着文艺百花齐放,各种书籍相继出版;随着对知识的追求,喜欢看书的徐江川从《中国青年》杂志上,看到近亲结婚的危害性。对徐根庆退掉这门亲是理解的,也是对传统思想宣战,是对优生优育负责,利大于弊。叶小花与徐根庆分手,暂时对她是个打击,对叶小花心理上是一种折磨,也是对自己身体一种摧残。但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同新生事物接触;叶小花会理解这婚姻造成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等到明白这一切真相,她肯定会谅解表哥徐根庆所做出的决定。
徐根庆对叶小花表妹友情还在,态度是诚恳的;他在信中表示,虽然退了婚约,但表兄妹情份还在,愿俩家的关系,不要因为解除婚约而伤了感情。
可事态发展恰恰相反;在农村男方不要女方,是对女方一种最大的耻辱。叶小花父母对此事耿耿于怀,和徐根庆家翻脸,以后的三、五年时间里没有来往,并因此断绝了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叶小花大弟弟成为高中生时;由于对知识面接受广泛,他深知近亲结婚的危害性,并做了父母、姐姐的工作;叶小花一家人才醒悟过来,为了情面,暂不来往。后来,又通过外婆从中调解,俩家人才重新和好,这是后话。从此,俩家解除了心结;徐根庆又消除了心上的疙瘩。每次春节回家探亲,又去看望舅舅全家,舅舅家人也没有再计较他。从此,俩家人和好如初。
在以后与舅舅家交往的日子里;徐根庆见着叶小花,还像儿时那样热情;但叶小花表情上有点不自然,带着忧伤的眼光看着徐根庆。徐根庆也深知自己伤了叶小花的心,他心中也有些内疚,但无法补偿。后来,叶小花经人介绍,又找到了心上人。从此以后,他俩还像从前一样交往,叶小花再也没有怨恨表哥。外婆和双方父母看到了他俩又友好交流,和好如初;一笑解怨恨,心里都为之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