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董卓为什么要灭袁家满门?
董卓灭了袁家满门,这一举措并不仅仅是因为袁绍敢带头和董卓做对,而是很有战略意义的一步棋。
有什么战略意义呢?就是可以:趁机消除朝廷原本的隐患。
在当时,朝廷里的官员们大约可以分为两种人,即:支持董卓的人和随大流的人。
在朝廷里面,支持董卓的人有不少。当然,你说他们对不起汉室江山也好,你说他们贪生怕死也罢,事实就是:很多的官员都希望通过支持董卓这一举动,来达到保命和升官这两个目的。
这其中保命是最重要的,升官到是次要的了,毕竟反对董卓的人都会死得很惨。
除了支持董卓的人之外,随大流的人也有很多。
随大流的官员们并不会明显的站在董卓身边支持他做坏事,但他们也绝对不会傻的去反对董卓。
当董卓做出了什么欺负皇帝,人神共愤的事情之后,随大流的官员们也只是默默地在旁边观看而已。
其实这一批人算是比较识时务的人,虽然他们并不认同董卓的做法,他们也知道董卓不是什么好人,但他们还是向董卓妥协了,因为他们想要活下去。
那么,除了支持董卓的人和随大流的人之外,有没有反对董卓的人存在呢?几乎没有。
这并不是说当时的朝廷里就没忠臣了,而是有胆子反对董卓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并且这种人一但公开的反对董卓,就会被董卓立刻处死,所以反对董卓的人就变得越来越少,始终没办法形成一个稳定的团体。
在这种只有人支持自己,没有人反对自己的情况下,董卓这个朝廷里的独裁者,就会面临着两种选择:
1,既然已经没人敢反对自己了,那自己就乐得开心,不用再去迫害什么朝廷官员了。
2,虽然暂时没人敢反对自己,但那群随大流的人始终不是真心支持自己的,是一个隐患,还是杀了他们比较好。
这两种选择,其实并没有谁对谁错之分,从各个方面来讲,这两个选择都是正确的,只不过:
选择1是属于:只杀反对自己的人,你不支持我也不反对我,我是不会杀你的。
选择1比较可以体现出执政者的仁厚,不过却有点隐患,因为你不能保证那些不是真心支持你的人他们会不会变。
选择2则是属于:只要不是坚决支持我的人,我都要杀!在我这,你别想混过去!
选择2倒是可以彻底的消除隐患,但却容易给人残暴的感觉,不反对你了你都要杀我,会让人感觉你是个残暴不堪的执政者。
这两种情况各有长短,哪个好还真不好说。不过董卓为人政治目光比较长远,做事滴水不漏,再加上他也不计较自己名声的好坏,所以他选择了选择2,这是很正常的。
请注意:董卓屠杀官员,表现的很残暴,这并不是因为董卓本性残暴,而是因为董卓为了消除隐患,所以选择了这么做,才让自己显得很残暴,这两者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毕竟,谁不知道残暴不堪是个贬义词呢?董卓好不容易把持了朝政,又怎么可能莫名其妙的表现的残暴不堪呢?那是三国演义上故意抹黑董卓的,真实历史上,董卓哪会这么脑残。
消除隐患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你看曹操王允这些人,当初都是属于随大流的人,甚至他们都对董卓有过真心支持的行为,但到最后,他们还不是连续谋害了董卓好几次?人心难测,谁都不敢保证的。
所以董卓为了消除隐患,大肆屠杀看上去没什么错的官员,这个行为不是因为董卓白痴,而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朝廷里已经没有人敢公然反对自己了,那么谨慎起见,当然就要接着从虽然不反对,但也不支持自己的人身上下手了。
这群人中的代表,就是袁家。
原本的何家联盟,是朝廷中最强大的官员联盟,但自从他们的老大何进和汉少帝都被干掉之后,这个联盟其实就已经垮了,全靠袁家的人在撑着而已。
所以,袁家就是这批随大流的官员们的头头。
这么一看,我们大家就明白了,在朝廷里,其实根本就没人对董卓有威胁,但如果硬要找一个有可能对董卓有威胁的人的话,那就只有袁家了。
所以说,袁家其实本来就是董卓需要灭掉的对象,只不过董卓一直没找到什么好理由灭他们而已,毕竟袁家的掌门人袁隗一直表现的都很识时务,从来不和董卓顶嘴,反而还有过支持董卓的行为,董卓怎么好意思去对付他呢?如果董卓对付了袁隗,那又让本来想投靠自己的人怎么想呢?
不过这一次,袁家的袁绍袁术公然造反,就给了董卓很好的理由去消灭袁家。
董卓消灭袁家,其实派一个手下去灭了袁家就行了,很轻松的。但董卓偏偏要【亲领大军】去围住袁家,灭了袁家,搞的浩浩荡荡的,满城皆知。其实,这就是董卓在威慑其余的随大流的官员们,这是在杀鸡给猴看——别以为装中立混日子就没事了,不支持我的人,我不管你反不反对我,你们都要死!
可以想象的是,董卓灭了袁家之后,随大流的官员们绝对会有一批人立刻投向董卓的怀抱,因为大家实在是被董卓给吓怕了!
从此之后,朝廷里当初最为强大的何家联盟,就被完全瓦解了。从这之后,朝廷里的官员们就再也没人能成功的组织起一个像样的团体,一直都被不同的把持朝政者们给轮流压制着,再也没能抬起头来。
而彻底击碎了朝廷官员们的高手,不是别人,就是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