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然重回公司之后,一心拓疆扩土,马鑫建言献策,策划了“企业管理一席谈”的沙龙作为招生的市场前端开发,由魏然做专家,宋佳负责主持并协助会务执行,邀请总部教务团队协助邀约招生,从企业管理视角用谈话类节目形式解读当前商界大事件和热点话题,偶尔他自己也客串专家,上台指点迷津。马鑫第一次策划这类活动,话题准备、PPT介绍、学员邀请、物资准备、音乐、话筒等,他丝毫不敢马虎,看着公司上上下下全力配合,他甚感欣慰,他站在会场后面的签字台仔细观察着,当学员们热情高涨的时候他就微笑,当学员们面无表情的时候他就皱着眉,当同事们出了差错的时候他就一脸着急,跑过去支援。
几期活动下来,学员们反响还蛮好,还发展出了一期商业模式与股权激励特训营。
再后来,魏然力邀总部“教练型领导”思维训练的训练导师王鸿飞作为咨询部的高级合伙人,他的战略作用是为企业家学员提供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与技能之外的领导力思维训练和团队凝聚力与执行力的训练,这样的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为企业家提供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方法,另一方面训练企业管理层的领导力和企业团队的执行力和凝聚力,听上去非常完美。
不仅如此,魏然看重王鸿飞带团队的能力,打算由他组建一条销售铁军,以弥补咨询部销售前端短板。王鸿飞还建议咨询部得补上缺位的行政人事总监,好帮助多招些销售代表,聚贤不避亲,他推荐了自己的朋友覃小义和葛洪。
就这样,王鸿飞带着他的团队声势浩大的进场了。
从此咨询部开始热闹了起来,每天早上,办公室的一角都会响起富有激情的呐喊声,下午还有嘹亮的歌声和欢笑声为办公室增添一份温馨。易玲微笑着走过他们身旁,有些羡慕。
与此同时,魏然鼓励多做尝试,他邀请股权激励专家李骏来公司开辟上市前的股权激励辅导,以此特训营增加咨询部服务内容。
公司正在风云激荡的成长期,而没人管的易玲还在黑暗中独自摸索的初创期。
易玲每天一个人对着电脑和一堆图书看啊看,写啊写,遇到不懂的时候发邮件问魏然,魏然只说你可以问问那些咨询师,让他们帮助你,于是易玲发邮件一个一个的问,结果回复的也是寥寥数语,或者直接给个方法让看看别人怎么写。易玲还是不得要领,她问李昊怎么办,李昊说道,你得积极,逮着他们,当面请教他们,然而那些老师要么只讲一两点,要么就谦虚的说这是一个新课题,只有魏老师研究的最深刻,还是请教魏老师最好。
这中间,魏然抽出周末时间叫马鑫辅导过易玲一次。
去了魏然家,马鑫和余洋他们都在,余洋笑着对易玲说:“我今天不参与讨论,我去阳台运动,你们聊。”魏然告诉易玲,马鑫在这方面研究透彻,这本书他要跟马鑫一起署名。马鑫很认真地讲述着,越讲越带劲,时不时看一看魏然,魏然则投来赞许的眼神,最后,魏然大腿一拍,坐直了,举起茶杯说道:“以茶代酒,祝我们成功。”
马鑫兴致极高,举起茶杯,高喊:“魏教授威武,跟随魏教授一起把商模事业做到全中国!”
易玲端起茶杯不知道说什么,只傻傻地笑,她看着马鑫,总觉得他那副嘴脸有些过于谄媚。
晚饭的时候,大家一起在楼下川菜馆吃饭。
吃完饭,大家各回各家,马鑫送余洋回家,路上马鑫要拉余洋的手,余洋笑着甩开,骂他流氓。马鑫笑道:“你看,我未婚,你未嫁,有什么不可以的?做我女朋友好不好?”余洋嗔怪道:“才不做你女朋友。”
“为什么?”
“我说实话,你有个孩子,我接受不了,我自己还是个孩子,你叫我如何带好你的孩子,如何和他相处。”
马鑫不再说话,余洋也沉默了,送余洋到了楼下,马鑫就直接回家了,他孤独的身影在城市的霓虹灯下越拖越长。
或许是天性热情,也或许是因为天天无人交流,易玲喜欢上了帮大家点外卖。咨询部QQ小群里一呼,大家纷纷报上菜名,然后拨通外卖电话,去前台拎外卖,号召大家一起午餐。
“易玲,最近怎么样?”李昊走进办公室。
“李老师,你回来啦。”易玲笑靥如花。
“嗯,回来做教练,明天还得去项目上。”李昊表情严肃,“魏老师很忙,我也很忙,你一定要自己主动找事做,有什么不懂的记得主动请求其他老师帮助,他们都做过教练,对魏老师的学问很了解。”
“嗯,好。”易玲见李昊板着脸,便不敢大声说话了。
“别天天给人点什么餐,你又不是行政,做你该做的事情,请你来写书,不是来点餐,那么喜欢行政工作,去行政部跟娜娜混去。”李昊严厉地说道。
“哦,知道了。”易玲如五雷轰顶,差点说不出话,她以为凭着之前的交情,李昊会对自己格外优待一点,却没想到是格外严厉一点。
从此以后,易玲再也没有帮大家点餐了,她才懂得,在职场,首先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