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易事特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体电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国内UPS电源行业当中最大的企业。在这些辉煌的背后,有几个人知道,这个集团的拥有者曾经有过食不果腹的童年,17岁丧父,24岁卖血创业……当然,辛苦打拼20年后,这个当年的穷小子凭借14亿元的身价一跃而进入胡润富豪榜,他的企业为“神舟”系列飞船、青藏铁路、全运会等供应专业电源,成就了一段创业传奇;2010年他又成为陈光标之后第二位宣布“裸捐”的富翁,再一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艰难岁月
1965年2月,何思模出生在安徽省宿松县一个贫困家庭,父母都是世代务农的农民。何思模出生的时候,共有兄弟姊妹7人,后来因为家庭贫困夭折了两人。很多时候辛苦一年下来,家里还欠着生产队的钱,经常食不果腹。
因为家贫,他幼时只得经常上路拾牛粪、摘桑叶以赚取学费。读书以后,就靠奖学金来支撑,连三分钱一支的铅笔,都要费很多“劲”。他最富有的时候,是他的父亲给了他5分钱买橡皮擦。
为了追求梦想,十六岁时何思模离乡入伍。1982年,即将上前线的何思模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块“宝时花”牌手表以及一片领章托人寄给父亲。没有想到,时年四十多岁的父亲收到儿子寄回的物品后,误以为何思模已在前线牺牲,万分悲痛之下竟然撒手离开了人世。等到何思模回家时,父亲的坟头已然长满青草。父亲的意外离世令他抱憾终身。
年少的磨砺以及军旅的经历让何思模变得坚毅和豁达,这为他以后创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筚路蓝缕创业路
离开部队后,何思模成为一名中学老师,生活过得很平静。但仅仅教了一年书,不安于现状的何思模就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踏上了艰苦创业的道路。
辞职后究竟干什么,何思模的心里并不很清楚,他只是坚信自己只要勇于拼搏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正是这种自信,使他敢于去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并获得后来事业上的一个又一个成功。
1972年尼克松访华,当时他送给周总理的礼物是一台UPS电源。那时这代表着美国的国宝,是美国通讯行业发展的尖端成果代表,“礼物”给当时身处军队的何思模强烈震撼,从那时起何思模对电源产品有了异乎寻常的兴趣和研究。
1989年24岁的何思模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拿着从银行借来的3000元承包了一家国营企业,创立了易事特(易事特是英文EAST的音译,意取东方),准备大干一场。然而这间创办之初只有12名工人、加工制造电源产品的“制作工厂”资金紧缺,为了买设备、买材料、谈生意,何思模还扒过火车卖过血。
那是1990年,何思模去云南出差,身上只带了500块钱。在从上海到昆明的火车上站了两天两夜。到昆明后没钱交会务费,只好拣垃圾筒卖塑料瓶,好不容易把会费交了,还要请人吃饭谈业务,不得以他只好卖了两次血。
当时,云南省公安厅的一位官员对他的经历深为感动,答应试用其产品,并成为何学模的第一个客户。这笔业务做成后,何思模得到820元现金,这也成为公司继续运转的“救命钱”。何思模一直视这位老人为生命里的贵人,直到很多年老人退休后,何思模还经常去探望他。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何思模看到国外进口产品要比国内的贵了20倍,而国内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为此国家每年要支付大量外汇。何思模认为企业只有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才能和国外公司抗衡,于是他想要走一条产学研的路。
但创业之初做研发,这对于一个小民企而言谈何容易。1991年时,因为亏损,易事特曾一度发不出企业员工的工资。为了让工人们过个好年,过年前,何思模赶往东北找到了过去的战友借钱,赶在腊月廿八的晚上把工资发了。亏损的原因除了产品不能够满足市场要求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力量的缺乏。
为了解决技术缺乏的问题,何思模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借助“外脑”与高校实行产学研合作,既能提高企业科研能力,又能给高校的智慧一个释放平台。最初公司邀请南京和扬州等地方高校专家研究国外电源产品,奠定了与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保持广泛深入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的基础。借脑给易事特带来的不仅是高新技术的产品,合作的过程也让易事特逐渐充实了自己的研发力量。与此同时,公司高薪聘请国有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培养自己的研究队伍。到1993年,易事特才拥有了企业里第一名专职的技术人员,从此,公司开始了从制作工厂向研发型企业的转变。
1997年开始,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何思模不惜投入巨资建立了研发中心,并与多家国际知名公司进行技术交流,最终自主研发生产出领先国内电源行业的“EAST”牌UPS电源和铅酸免维护蓄电池产品,实现了产品技术及品质的再次飞跃,为创建大型电源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0年,为了扩大产品销售,何思模在东莞市塘厦镇投资设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数年后,他又将公司总部迁到环境优美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易事特工业园,公司也真正迎来大发展时期。
以军工的品质创百年品牌
出于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何思模从创业的第一天起就想干出一番事业,在企业运营中打造一个强势的民族品牌。何思模明白,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要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关键在于要有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因此,易事特一直坚持不做多,只做好、做精、做透,并用军队严格的要求保证产品质量,从而建立品牌。
技术创新和品质保证不是简单的口号。易事特的团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军队,能够以军人般的信念一直坚持,不厌其烦地投身到产品研发当中,不断地改进技术,而这种作风得益于易事特实行的军事化管理。易事特天天开会,事事报告,而且会议的名称很特别:班会、排务会、连务会,全是军队的那一套。这样的学习已持续了数年时间。另外一个体现军旅特色的是,该公司经理以上人员和研发人员都有一张部队使用的简易行军床,员工们加班晚了倒头就睡。何思模自己在一年中至少有20个夜晚是在行军床上度过的。正是这种军人般拼搏的精神以及严格的要求,易事特的产品才能突出重围,成为国内UPS电源行业的领军企业,并为神舟号系列飞船、青藏铁路提供电源。而在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身处风暴眼的易事特更是实现了60%的逆势增长。
目前,广东易事特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整体电源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国内UPS电源行业快速发展强力进军国际市场的标志性企业集团,也是国内UPS电源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后备企业。它已连续多年保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国内最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此外,易事特还在海外设立五大营销中心,产品远销欧美、亚非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易事特的产品凭借其品质卓越、性能稳定,已成为“神舟”号系列飞船、“嫦娥号”探月卫星、奥运场馆、青藏铁路、中央政府信息化办公采购等重大工程指定电源供应商,并获得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颁发的“性能稳定,工作可靠”的荣誉证书。
当年困扰易事特的技术如今已经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何思模花费重金建立了国内UPS电源行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东莞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国内10多所“电力电子”专业的名牌高校,如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空军雷达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等进行广泛深入的技术交流和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先后在各高校设立“电力电子奖学基金”达1200万元。
粤首位“裸捐”富翁
“在我有生之年创造的财富,都要捐献给慈善事业。”2010年10月,何思模在东莞十大慈善人物和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上一语惊人。当时在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上,他的个人财富是14亿元人民币。他也成了继陈光标之后中国第二位公开表示裸捐的胡润富豪榜上的富豪。
其实何思模回报社会的决心由来已久。他的奶奶是位典型的佛教徒,虽然生活困难,但每个月初一十五都要烧香磕头。晚上还要点窝灯,用香油敬灶王爷。这些很自然的行为也影响了年少的何思模。到部队后,每个月仅仅领六七块津贴的何思模还经常和战友一起拿出1块钱来捐给家庭生活更困难的战友。创业的时候非常艰难,有几次濒临破产。当时何思模就下定决心:如果有人帮我,我事业成功了,或者有朝一日我有钱了,我一定要回报这个社会。
有新闻报道称,多年来何思模累计捐助各类公益事业超过5900多万元,安置残疾人员100多人。20多年来,何思模出门不带秘书、保镖、司机,去广州到常平坐动车组,乘飞机只买打折的经济舱;和家人住在两室一厅的公司宿舍;二十年如一日在公司食堂吃工作餐……而他70多岁的母亲至今还在老家安徽种田。何思模对前来采访他的媒体和记者坦言,他做慈善只为图个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