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也免不了这俗。对于女儿的聪明,我自己是感觉到的。譬如,她以选拔考试的方式进入一师附小。譬如,在一师附小一年级期中考试时数学免考和得记忆力奖励。譬如,在美国,她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越过了为EASL学生设置的测试。但我不露声色。我认为,这只是雕虫小技而已。毕竟,我也是在清华见过大海和大洋的人。我只是在心里暗暗地祝愿,她能成材,她能成凤。
为了她能成凤,为了她多学英文,我借着GreenfieldSchool要求我们转学的东风,向PowelSchool提出跳级申请。
我摸索对她的早期教育方法。我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读书时间,也要让女儿在当学年龄到美国学习英文。我……我是一个俗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也免不了这俗。对于女儿的聪明,我自己是感觉到的。我衷心希望,她能成材,她能成凤。
在她上幼儿园前,我已经用直觉帮她建立起数字的概念。因为自己小时候的淘气,不知道自己有多聪明,不爱学习。所以,学习态度是得过且过。从不妒嫉别人比自己学得好。对自己也只是要求学到多少是多少,从不为自己设立一个应该达到的目标。即得过且过而已。到了考上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物理专业即我的第一志愿时,因为清华大学在中国是属于顶尖的,我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觉得自己是聪明的了。
进入清华学习后,自己以为了不起了。但紧接着,打击接踵而来,即有的同学的聪明是生来具有的。他们过目不忘。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不是自己通过努力做得到的和赶得上的。在我们年级里(即1963年考入清华无线电系的)有十几个这样的同学。这只需要看看他们的考试成绩总是95分以上,而自己的成绩则只在80分左右就能略见端倪了。甭说人家是在宿舍里哼哼小曲得到这95分以上分数的,而自己是吃饭像打仗,饭后就钻进教室自修,没有节假日一说,有空就捧起书本,成绩才80分左右。
要知道,在清华,80分以上已经是好成绩了。95分以上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因为题目的难度是人人皆知的。用一句数学场论中的数学术语即梯度来说,想从95分增加到100分(即做出分数仅为5分的题目),则你必须有跳过足够大的梯度的能力,方有可能。你如果想得到95分以上的分数,你必须对那道仅五分的题目有所见树。
应该说,我明白,每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人们就面对一次新的座次排位。人的聪明是先天遗传的。但人的努力是后天促成的,人的教育是环境决定的。我常说,我如果不到上海,没有遇到初中的王老师,我可能就湮没在人群之中了。人可能由于教育环境例如贫穷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机遇和聪明使他/她进入清华大学,使他/她享有中国最好的师资。在同样的师资条件下,人的聪明使他/她脱頴而出。因此,有些来自小地方的人到了清华后如虎添翼般地窜升就是此理。你得认这个帐。这就是所谓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英雄在前头。
可能是我过去的学习得过且过的态度起了作用,可能是我受努力学习的同学的影响,也可能是两者都对自己发生影响。所以,这种打击对自己没有起到毁灭性的作用。我照样努力学习,因为我已经知道,对于自己的前途而言,努力总比不努力好。
在留学一年后,我确定投资学和宏观经济作为学习的重点
投资学难在利率的确定。而利率的确定是在宏观经济学。正象克林顿前总统说的,一个总统最没有办法处理的是经济。
所以,我把重心放在宏观经济上。因为,利率政策是属于宏观的财政政策的。是特殊货币政策的一部份。
我选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博士的投入产出法,但仍然无法解决我的问题。克莱因博士是从前苏联来的犹太移民,我个人的感觉是,他的投入产出有着浓厚的中央集权和计划经济的味道。原先,我想通过选修他的课程知道市场经济中利率的来源。后来,我就很快明白了。经济是活的东西,利率也是活的东西。这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一时的努力解决得了的。
我这样说,不是在逃避。这就是当时时行的急用先学的实用主义。
只要你能读书,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会培养你的
其次,一件突发的事情也使我更坚定培养女儿的决心。
一天晚上,Mathew、女儿,我妻子和我四个人一起玩24点纸牌游戏。这是一个需要心算的游戏。而美国学生用惯了计算器已不太会心算了。Mathew就是这样。他总是输。于是我们要求女儿让一下Mathew。我女儿不干。后来,Mathew把牌一摔,两眼饱含热泪,说自己太笨了,走了。
我老婆责怪女儿的不让。我说女儿是香焦人。(黄皮白心,意思是,黄皮肤,但想法已是美国的白种人的。)已经美国化了。她其实是和Mathew一样的。只不过女儿是聪明得不让,她觉得自己是靠本领赢的,你凭什么要我让他。而Mathew是不聪明,他想靠自己本领赢,但又赢不了,所以他嫌自己笨,走了。
事实多次证明,上苍不吝啬地把聪明的女儿赐给我。我应该尽自己的所有,努力培养孩子。我跟她说,如果你能读书,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会培养你的。(这也是我以后在美国作出的第三个重要决定。第一个重要决定上让妻子和女儿到美国陪读于我,第二个决定是我要用我的劳动使妻子过上好日子。请见后面的在1986年1月,我决定,女儿到美国学习英文和看看世界;在美国,我作出的和妻子有关的第二个重要决定;和在美国,我作出了和女儿有关的第三个重要的决定,即砸锅卖铁也要培养女儿成材。)
和Ms.JeffriesEmma的告别
GreenfieldSchool告诉我们,女儿必须转学。理由是,我们实际上不住在和GreenfieldSchool相邻的街区里。
其实,我们转学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在1987年3月的费城小学3年级统考中,女儿的英文阅读水平已经是99%的美国在读3年级学生比她的差或和她的一样了。为了让女儿在美国多学些英文,我想让女儿利用转学的机会跳一级。
告别GreenfieldSchool那天,我带了照相机去女儿的班级拍了好些照片。她的班主任老师Ms.JeffriesEmma满脸伤感地说,她快要退休了,Susan一定能成材的。她希望女儿以后到美国读书和工作时能去看望她。我答应了。但由于种种原因,她的这个愿望至今还没实现。
那天,我告诉Ms.Jeffries,我想带一些英文书回国给女儿阅读。Ms.Jeffries立即去学校图书馆,找来好多书让我带回中国。这是美国友人的心意,我领了。在第二年的暑假,即1988年6月,我把这些书全部通过海运运回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