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6000000013

第13章 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3)

当内力运行到有障碍(有病)的部位,肢体会反复出现某些动作,这种反复出现的动作即是“练力”。练力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变外力为内力。我们吃的饭,只有在体内消化吸收才能营养自身,人体吸收自然界的光、音、电、热、磁、力亦有个消化吸收的问题。练力的过程就是一种消化吸收的运动形态,不仅能加强光、音、电、热、磁、力能量的消化吸收,还能加强食物的消化吸收。实践证明,只要真机火候掌握到位,通过一段时日的练力,你会发现消化功能特别好,大便特别顺畅、细腻,不存在不消化的物质。老年人常有便秘的毛病,只要如此锻炼,便秘会很快消失。第二个作用是扫清障碍、排出体内的疾病和肮脏。只要真机火候掌握到位,腰椎有病就会反复扭腰,胸椎有病就会反复扭背,颈椎有病会反复摇头。愈摇愈舒服,直到肮脏的光、音、电、热、磁、力排出体外为止。肮脏的光、音、电、热、磁、力排尽后,经络通了,腰不痛了,颈不僵了,头不晕了。

肮脏的光、音、电、热、磁、力排出体外是看不到的,排出的肮脏音声是听得到的。病杂、病重者发出的音声刺耳难听;病轻者发出的音声比较粗犷;完全康复者发出的音声如歌似吟,非常好听。这些表现都是在排除心灵的信息垃圾。人心自有音乐,心灵愈干净,从心中流出的音声愈美妙。

内力即内气,气动则风动,风起则浪涌。风性观的锻炼必然推动体内液体物质的运动。观察体内液体的吐故纳新规律,促进这种液体的吐故纳新,名为水性观。一些病者在吐故纳新的锻炼中,常常出现尿多、汗多、口水多、饮水多,这些皆是水性观的范畴。肠胃有病、有瘤,可能吐血、便血,或排除异物。肾脏、膀胱、子宫等有病、有瘤,排除的液体很臭。特别是肺、肝、骨有病者最易吐口水。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你排出的肮脏液体愈多,身体会愈健康,气色会愈好,人会变得年轻漂亮。“气”与“色”,组合成“气色”。“水”与“色”,组合成“水色”。内力练好了,气色当正、水色应好,女士们也就不用涂脂抹粉、花钱美容了。

练气之后是吐气。练气后出现的呼气、发声、吐口水、频尿、出汗,身体各部位特别是两手掌、两脚掌有向外放电的现象等,都属“吐故”的范畴。特别是两手掌、两脚掌向外放电,有人就不理解了,问人的手脚为何会放电?现代城市走廊的路灯都装有感应器,手一摸,或用钥匙接触感应器路灯就亮了。手不能放电哪能令路灯发生反应?不过手掌放的是生物电,不是交流电罢了。还有的朋友认为手脚放电会将精气神放跑,对身体不利,因而心生恐惧。结果愈恐惧愈往外放,愈往外放愈恐惧,吓出了毛病。吐故纳新锻炼到一定程度,人人周身都会出现这种放电现象,无须恐惧。这是一种能量领域里的吐故纳新。排出污秽的能量,只会有利健康。在古代,个别道家修行家进行如此锻炼,错误理解了“无漏”的含义,认为放电即是“有漏”,将精气神漏掉了,于是,吞涎忍屁、握固塞兑。吞涎,不让肮脏的液体排出;忍屁,不让肮脏的臭气排出;握固,两手握紧,不让肮脏的能量排出;塞兑,闭嘴不语,不让不良的信息排除。体内无论是清净的能量还是肮脏的能量无限积累,积累到顶点时发生了能量爆炸,推动体内的肮脏一下冲了出来,令人更难受、更恐惧,让人不知所措。要明白,只纳不吐,只吸不呼,会将人憋死的,我们不能犯这个错误。

吐气之后是休息。推车、挑担是改造外部客观世界,谓之外功。做外功需要出力流汗,需要休息。吐故纳新是做内功,是在做改造、优化自身的工作,也是要出力流汗、需要休息的。特别是初学者,身体有病,真机火候又没有掌握好,不能做到“绵绵不断”,还会感觉到疲劳。他们每做一次吐纳,就可能要休息一下。但要注意,休息之中不忘息,休息之后再纳气。休息之中,要心息相依,继续观察呼吸之气和内力的运动规律,抓住内力似有意似无意运行的真正机会,连续进行吐故纳新的运动。如此反复吐故纳新,健康长寿才有希望。

吸气、纳气、闭气、吞气、含气、紧气、松气、行气、食气、练气、吐气、休息,不是每次吐故纳新都要经过以上十二法的。要认真观察自身内气运行的规律,要根据各自身体的特殊规律灵活机动地运用以上十二法则。

看了以上文字,人们一般都会吐故纳新了。这里将要点强调一下,请还不悟的朋友牢记以下几句话:

呼要尽,尽处定,

定于静,静静等。

动相生,随顺跟,

闭气紧气意义深。

止于闻,止于明,

止于过去未来心。

回风混合生乐心,

绵绵不断趣长生。

第一口气要吐尽。开始练吐纳时,首先要调整心态,当心平气和后返观呼吸。第一口气要慢慢呼出,在呼气的同时观察内力在体内的运行,观察身体各处的浊气随着呼吸之气由上到下,从足趾吐尽。

浊气就是带不良信息的光、电、热、磁、力。锻炼之初并不知浊气是何物,这时主要观察内力的走向。只要人们返观内照,就会发现,在人呼气时,一定会拉动内脏和四肢运动,自心就要随这种动相而动。

浊气有下行的特性,清气有上升的特性。浊气从身体各处皆能吐出,吐气不一定要从足趾吐出。但在自己还没掌握吐气规律时,第一次吐气向足趾运行,吐出浊气比较容易,也容易体会。人体无处不是窍,等到稍有实践体会,可顺其自然地从机体的各处吐气、纳气,不一定非在足趾不可。因为只有将浊气吐得干干净净,才能拉动内脏的运动,才能很快回气(即回风),使肢体很快产生新的动相,即真机火候。顺便说明一下,向足趾吐气会出现如下现象:一是会出现足气,即出现所谓“香港脚”烂脚丫子,请不要紧张,那是肮脏的东西在排出。二是脚底会出现硬块、硬皮,当这些硬块、硬皮消失后,细胞就会更新,换成新的皮肤。特别是老龄人腿脚怕冷,当脚底出现新皮肤后,腿脚就不怕冷了。

根据各人的内在条件,根据各人的病情轻重,有的人吐半口气就停止吐气了,到了吐气的尽头了,这也是“呼要尽”。但是这种“呼要尽”不会很快产生新的动相。这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将心定于此处。将心定于此处即是“尽处定”,不呼不吸才为“静定”。存在呼和吸不能称“静定”,呼与吸都是运动的,是静不了的。当然这是一种短暂的静定,是刹那间的静定。

倘若真正做到了“尽处定”,心里没有烦恼很安静,又名“定于静”。这时,要“静静等”,等待新的动相发生。人总是要呼吸的,不能永远停止在不呼不吸的状态中。只要人有呼吸,内脏一定会有动相,只是一般人没有返观内照的习惯,往往不能察觉内脏动相的存在,更谈不上掌握这种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这是吐故纳新的诀窍,道家的“凝神于气穴”就是指此。“凝神于气穴”即是有意将注意力放在气穴上,气穴无穴,就是放在呼吸上。放在呼吸上,又名“神合其气”。吐故纳新之始,心放在呼气的尽头处也是“神合其气”,也是“凝神于气穴”。这种“凝神于气穴”最能引发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的发生。“凝神于气穴”是古人的说法,用现代语言讲,就是“心息相依”,意识不要离开呼吸。意识不离开呼吸,外求的烦恼就会消失。

“回风混合生乐心”,新的动相发生后要“随顺跟”。这时,倘若有意坚持不纳气,肢体有意坚持不运动,内脏有意坚持不运动,都是错误的,都是违背自身的运动规律的。如果能随顺自身的运动规律进行似有意似无意运动,就会出现纳气、闭气,闭气、紧气的过程,就是“回风混合”的过程。闭气要及时,紧气要适度。

“呼要尽”就是呼气要深,将体内的浊气排除干净。深度的呼气必然导致深度的吸气,深度吸气才能产生较强的内力。举重运动员在发力前要深吸一口气,这深吸气就是深度的回风。深度回风会使自然界较多的氧和氮,及自然能与体内的精微物质混合变成举重的能量。如果不作深度回风,只是一般的呼吸方式,几百公斤重的东西是举不起来的。

当然,举重是做外功,我这里讲的练气是做内功。为了改善自身的体质也要深度回风,不做深度回风就不能产生适当的内力。没有适当的内力,人体深层次的改善就不彻底。回风纳气中要注意三点:

一、不要在意吸进了多少空气,更不能在意肚子鼓多大。要注意“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在吐纳过程中,应该意在观察五脏六腑的动相,吐纳要与体内的动相同步。只要同步,即会出现“吐唯细细,纳唯绵绵”的运动形态,就是小还丹的方法。真正做好了,收腹提肛的动相特别多,似乎没有多少空气进入腹内、胸内,肚子也不鼓胀,但内力很大,效果也特别好。如此吐纳,内力增长会很快。干活要气力,除病要气力,入定要定力,修行要慧力,都不能没有力。如此锻炼,内力增长了,干活有力气,学习有精力。当诸病除尽后,入定会有定力,进行各种妙观察,才有慧力。吐要吐得干净,纳要纳得绵绵,不能纳得过猛、过速,要顺其自然。欲速则不达,过猛、过速,会把寒气纳入而得感冒。

二、不能幻想把自然界的精华都纳为己有,那是不可能的。太阳的能量大,但不能把太阳都装进肚子里呀!要意在吐故纳新、新陈代谢,只进不出会不舒服。

三、回风到了顶点要及时闭气。所谓及时,是说不能过早,不能过晚。想多纳气、少纳气、再闭气的念头都不可取。要以舒适为度,过与不及都是过。过多,不舒适;过少,没力气;不多不少只有自己去体会。

闭气之后是紧气。紧气就是精、气、神进行混合的时候,只有混合才能产生能量。正如氢和氧,只有高度混合后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水,精、气、神高度混合后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变成光和热,才能产生动力,才能温暖五脏六腑,推动五脏六腑、肢体、面部表情出现千奇百怪的动相。这时,你会发现,自己有时努目圆睁,有时呲牙露齿,有时慈眉善目,这些动相皆是深层次自我调整的现象。

紧气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也要中道。如果不中道,就不能产生适中的内力,就不能很好地推动五脏六腑的运动。所以说“闭气紧气意义深”,它关系到练气的成败。

“回风混合生乐心”,即完成回风混合后要心生快乐。要学那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心不笑而容自笑,这样会引导内气上升于面,有增颜美容的效果。同时,这“生乐心”会自然放松身体的紧张度,使内气沿着它的自在规律运行,推动肢体出现千奇百怪的动作,达到练气的目的。

“止于明,止于闻,止于过去未来心”。

回气总有个闭气的过程,闭气也可称“止”。止于下腹、止于胸腔、止于见性、止于闻性、止于过去心、止于未来心,有时不知止于何处,要顺其自然,临机自悟。无论止于何处,都有个停顿入定入静的过程。不要急,要细心观、静静等。静极生动,只要乐心一生,“回风混合”之后,一定有新的动相发生。

“绵绵不断趣长生”。经过一吐一纳的实践后,基本掌握了内气运转的规律了。根据内气运转的规律,进行绵绵不断的运动,就是长生之道。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存无”,呼吸是人体存在的无意运动;“守有”,意识认真观察自己的呼吸,守着自己的呼吸,遵循自己的呼吸规律进行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顷刻而成”,顷刻成就了强身健体的吐故纳新运动,成就了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如果能够做到回风混合、绵绵不断,就会“百日功灵”。经过一百天的锻炼,心中就会有光明感,浑身是劲,体内处处如走念珠,有身轻如燕的感觉,这是身体得到根本优化的表现。

一个人呼吸连绵细长,人寿长久。经过风性观锻炼,人的呼吸是连绵细长的,所以能长寿,只是这“绵绵不断”四个字很难做到。若能做到绵绵不断,气血就会不断地通达,营养五脏六腑、皮毛筋骨等固体物质;人体的五脏六腑、皮毛筋骨等固体物质不坏不死,人就能长寿。人体的五脏六腑、皮毛筋骨等固体物质即是人的地性。通过风性观来观察人体的地性是一种深层次的地性观。对人体的地性深入细致地观察,即能坚固自己的身体。

九、舒服近中道

在似有意似无意肢体运动、似有意似无意音声运动的反复实践中,人们真正掌握了无意运动、有意运动、似有意似无意运动后,方可进行吐故纳新的锻炼。不然人们不知中道是何物,就不能进行吐故纳新的锻炼。在吐故纳新的过程中,始终要吃透一个“中”字,要体会“舒服”这个尺度。无论是吐纳的深浅、行止的快慢、开合的紧松、用力的大小,都要中道而行。是否中道,要看在运动中是否舒服。舒服近于中道,舒服有利长寿,舒服就是人的第一需要。进行似有意似无意运动,就是向舒服的方向运动。人若有病就不舒服,病少一点,就舒服一点。彻底舒服了,就健康长寿了。

在吐故纳新中,倘若用力过小,会感到没劲没力不舒服;倘若用力过重,内力不畅,甚至引起炸肺、脱肛、疝气,就更不舒服了。能产生这些疾病说明没吃透“中”字,没体会到“舒服”这个尺度。如果掌握“舒服”这个尺度,肺结核、哮喘病、疝气、痔疮、皮肤诸疾病会很快得到改善或痊愈。

大道在悟,大道就是中道,过与不及都不是中道,不是大道。大道不是老师教的,老师只能告知内力在体内运动的一般规律。各自特殊的规律还要靠你用敢于实践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回头观察自己,研究自己,从而掌握内力在体内运动的规律性,驾驭内力正确运行,达到除病健身的目的。如果内气运行的轨道不正确,就会不舒服,这时就要快点觉悟,为内力的运行寻求正确的运动方向。

所谓修行,修要修得尽,行要行得正,重点在行。行,就是运行。思维运行在中道正途上,叫心正。内气运行在中道正途上,谓气正。倘若心正气正,就会出现拈花一笑、不乐而乐的精神状态。

不乐而乐的精神状态就是快乐甜蜜的心理状态。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气质。持拈花一笑、不乐而乐的心理状态,就会具备一种浩然正气。我们进佛寺大雄宝殿看看,那如来佛就有拈花一笑、不乐而乐的心理状态,所以他成就的是浩然正气。

人生百态,有的成就了善人,有的成就了恶人,有的成就了治国平天下的英明领袖,有的成就了杀人放火的世俗小人。各不相同的心理,练就了各不相同的气质,成就了各不相同的人格。拈花一笑、不乐而乐的心理状态,就会练就成佛成道的浩然正气。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数日间。

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饭食间。

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在呼吸间。

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就是将人的意识引向呼吸间,人不能返观自己的呼吸,即不明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吐故纳新的锻炼,人们会发现无论任何人修习任何法门都离不开呼吸,只是呼吸的频率不同而已。即使到了胎息,口鼻呼吸没有了,体表呼吸仍然存在。

同类推荐
  • 心宽路就宽全集

    心宽路就宽全集

    本书从“心宽一尺,路宽一丈”、“做自己的心理管家”、“让快乐贴身相随”等八个方面,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和一个个富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阐述怎样才能开阔自己的心胸,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情,怎样创造快乐,怎样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生机勃勃的人生哲理。
  • 每天用一点读心识人术

    每天用一点读心识人术

    《每天用一点读心识人术》以社会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综合古今中外各种读心识人术的方法和技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你如何读懂一个人,如何穿过一个人外在的层层迷雾进入到他的核心,也就是他的气质和性格中去,进而得窥他行事的逻辑。这几个方面是:形体及着装、面容、朋友家人、兴趣爱好、语言、行为、置身环境时个人状态的自在与否。
  • 中华商圣:12位中国著名商人的财富传奇

    中华商圣:12位中国著名商人的财富传奇

    本书讲述12位中国商人在为人处世、经商致富中超常的智慧、敏锐的眼光、从容的心态和果敢的决策,他们经历起起伏伏,但始终延续着商业经济血脉。他们曾经是我们民族的商业图腾,是中华史册上彪炳千秋的商魂。
  • 人生哲理每日提醒

    人生哲理每日提醒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自己创造的,谁都无法避免来自于生活、工作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个人的处事方式、生活态度、工作习惯、思维方法等都可能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 心灵的选择与放弃

    心灵的选择与放弃

    面对人生的每一次选择与放弃,我们都应该始终保持一种纯洁高尚的心灵、一种炽热温暖的心灵、一种坚毅不屈的心灵,做出正确的选择。慎重选择,懂得放弃,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热门推荐
  • 爱与痛的伤感

    爱与痛的伤感

    本书分为“我依然是我”、“男生女生,空间之战”、“战斗在最前线”、“尝试成长滋味”等六部分,收录了百余篇散文作品。
  • 致命的错误

    致命的错误

    因为一桩命案,卷入了不该卷入的事情。因为一次晚餐,邂逅了不该去爱的人。大家都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表面风平浪静,背地波涛汹涌。为什么总有一种感觉,好像所有的人都有事情瞒着自己。老人说的二十年前的樱花帮真的只是传说吗?为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 感情经济学

    感情经济学

    本书分爱情模糊学和婚姻管理学两部分,列出了24个情感方程式,充满了“博弈论”的精髓。
  • 吃伴

    吃伴

    美食固然好吃,一个食有一人食的滋味,多人食有多人食的美味,可是一人食的不是习惯,是等待。
  • 兵神之殇

    兵神之殇

    吾试问,地之声,天之吼,万民低语,众生信仰,何以为战?吾再问,千般兵,万道器,无尽混沌,天地苍茫,谁主沉浮!
  • 至尊域

    至尊域

    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体内却存在着一把绝世神剑!不精通战道、优柔寡断的少年,一夜之间变得杀伐果断,举手之间尽显锋芒。他为了一个不认识并且想杀他的女子牺牲性命,却意外得神剑传承。从此执手中剑,杀逆他之人!他曾说过“即便是灰尘,也能破千军”的豪言壮语!脚踏骷髅山,临登孔雀翎。执此红颜手,挥手天下来!
  • 重生之逆袭废柴

    重生之逆袭废柴

    我去!车祸?穿越?异世大陆?这也就算了,黑客翘楚竟然化身废柴?老天这是玩我吗?!好吧,我命由我不由天!欺负原身的让我一一帮你讨回来!
  • 卿有几重阙

    卿有几重阙

    重生不是她的本意,当她睁开眼时,已经回到自己十四岁。她本是巩固皇权的工具,却在异国冷宫中死去。她不怨也不恨,只怪自己任命运摆布,她要改变,让天下为之颤抖。
  • 西域之眼2:南洋咒

    西域之眼2:南洋咒

    这是一部横跨西域、南洋、青藏高原等地,囊括考古、历史悬疑、惊悚、寻宝、宗教等元素的长篇神秘探险小说。唐朝时期,古西域迦比试国曾经派人横跨中原,于东南沿海组织船队秘密出海;东晋时期,炼丹家在南洋悬岛的一处秘道中留下“迷道”“化形”的字迹;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暗礁密布、乱流无数的“船冢”险地是其必经之地;19世纪,英国“皇家海盗”贝莱利曾跟随英国舰队在东南亚一带打船劫队,相传他掌握着海盗王宝藏的秘密;《西域之眼1》中,考古队一行在迦比试国遗址下发现了一处海眼以及冰棺中的鲛人尸体,而从沙漠归来后,他们都感染了奇怪的鲛菌。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地方——南洋。根据谷克雷笔记本以及壁画古文字破解后得到的线索,考古队一行来到了南洋一处孤岛,这里是传说中的乌鸦宫之所在。然而,乌鸦宫尚无眉目,小岛却风云再起:奇特的谶语、小村血案、人员失踪、诡异的仪式、变异的蜥蜴人……一连串突变将考古队一步步卷入进去。他们会找到乌鸦宫吗?“皇家海盗”宝藏、郑和宝船、洪水灭世的传说、海底之国的古文明究竟又有怎样的发现?这将是又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探险……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花娉婷

    花娉婷

    如果你看完,你绝对会感动。很少有人能像我一样把一本武侠言情小说写成了诗歌。我有信心如果你是一个有感情的女生你绝对会感动,如果不能,我愿意负责到底,决不食言!不以故事惊天下,便用真情动世人!一个作者该有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