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5500000005

第5章 太宗践祚(3)

所以从史上逻辑来看,“诏罢河东之师”,是太宗调整内部关系的一个战略性决定——大宋要长治久安,必须控驭武夫。

但也不得不说,前线形势非常乐观之际,借国丧而撤军,实在是失去了收复河东、统一中原的一次大好机缘。

事后沙盘推演,太宗当时如果不撤军,而是点齐御林军,亲征北汉,也许可以更快解决问题。

不过,且慢!太宗另有打算。

太宗本质上乃是一介文人,但他却对自己的军事才能相当自信。他认为他有能力拿下河东。哥哥的未竟事业,需要兄弟我来完成!如此,作为帝王的“武功”才有着落。新科皇帝,应有超迈周世宗、宋太祖的“武功”资本。

但是,有必要在践祚之初,先解决本土内部问题。

开拔出去的大宋禁军主力,是否可以流畅调动?

这是内部问题的“重中之重”。

宋太宗勇敢地走出了这一步棋,他成功了。前线将帅听命“归阙”,预示着大宋帝国的内部管理有效。

草原帝国不知道,大宋臣民不知道,宋太宗赵炅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盘棋,比起乃兄赵匡胤来,要凌厉得多。“诏罢河东之师”,不过是这盘大棋中的一次小小布局……

大宋与契丹交聘

赵炅现在还不想惊动北汉和契丹。

契丹与大宋“通好”,是北方帝国第一次以平等姿态对待中原帝国,也是中原帝国第一次以平等姿态对待北方帝国。其性质可以表述为:中国土地上,南北两大政权在互相警惕中得到肯认。

这种肯认,是契丹首先采取主动。

太祖时代,契丹确实有讨好大宋的意图。赵匡胤征讨河东,契丹虽然勉强来援,也被太祖打败,但自始至终没有提出“和约”终止,好像那一场战事不过是一件偶然事件。

太祖时,契丹国的涿州(今属河北省)刺史耶律琮,第一次给大宋知雄州(今属河北省)孙全兴写了信件,权衡利弊,诚恳求和。信件转到太祖手上,太祖答应了契丹的请求。

随后,契丹派出使节来访,国书自称“契丹国”。太祖并不介意,接见并宴请了“契丹国”来使。

几个月后,第一批大宋使团出访契丹,团长是阁门使郝崇信,副团长是太常寺丞吕端。事在开宝八年七月,公元975年8月。阁门使是礼仪官,略相当于中央办公厅负责礼宾的官员;太常寺丞也是礼仪官,但主管宗庙事宜。老赵派出这样的使团,有礼有节,可称处置得法。

史称契丹“自是始与中国交聘”,从此开始有了与中原政权的对等交往。“交聘”是外交的专有名词,一般指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契丹不仅讨好太祖,也讨好太宗。

太祖给了契丹友好的回应,太宗初期也有友好回应。

太祖逝世的消息传到契丹之后,契丹派出了使者前来吊唁,并修“赙礼”。“赙礼”就是“赙仪”,是带着钱财来参加丧事。太宗派出使者在城外宴请了这个使团。使团北还时,太宗还按照礼节给了他们赏赐。

与此同时,契丹也派出了更盛大的使团来祝贺太宗登极。

几个月后,等到太祖赵匡胤下葬时,契丹又派鸿胪少卿等人前来“助葬”。鸿胪,是中原职官,主管礼仪外交;少卿,相当于外交部副部长。契丹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汉地职官制度,到了后期,契丹,也即大辽,基本汉化。这是后话,表过不提。这位少卿带来的“助葬”礼品有:山陵马三十匹、御衣三袭、金带两条、御马三匹(并配有黄金鞍勒)、金饰戎具一副。

随后,契丹使节不断前来朝聘。

太宗召回征伐河东的将士,也给了契丹一个感觉,似乎大宋可以与北朝不必发生战争。和平,是可能的。

太宗即位之初,两国友好,互赠礼品,互贺节日,互相往来,历史记录中,不下十几次。

当初在太祖朝时,虽然国境上也有贸易,但都属于民间行为。到了太平兴国二年春,赵炅践祚才几个月时间,百废待兴,但还是在边境几个大的州郡,安排了“榷务”,也即国企性质的贸易公司或贸易管理局,将中原或南国出产的物资,如香药、茶叶之类,带到边境,与契丹“互市”,互相买卖交换。

看上去,两大帝国似乎正在呈现和平前景。

天下天平了吗?

太平兴国

“天下太平”,是传统中国历代圣贤的政治梦想。这个梦想,似乎就要在太宗一朝实现啦。于是,太宗登极伊始,不待转年,就开始“改元”。他特意选择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年号:太平兴国。

赵炅先生还是个多产的帝王诗人,现在能看到他留存下来的诗歌达到五百六十多首。他似乎特别愿意追求美感。昔人笔记中记太宗一事,说他酷爱一种艺术名叫“宫词”,这东西有十个小调子,略相当于词牌,可以演唱。十个小调中有两个名为《不博金》《不换玉》。赵炅认为这俩小调子名太俗,根据内容意境,亲自改名,分别为《楚泽涵秋》《塞门积雪》。赵炅乃是文武全才,他甚至觉得禁军各部的名号不雅,于是“诏以美名易禁军旧号”,下诏用美丽的名字替换原来禁军各部名号:“铁骑”改为“日骑”,“控鹤”改为“天武”,“龙骑”改为“龙卫”,“虎捷”改为“神卫”。

所以他制定年号也多有诗情。

他在位二十一年,使用了五个年号。

第一个就是“太平兴国”,意思就是“天下太平,大宋国兴”。

第二个年号是“雍熙”,有“雍容和煦”之意。“雍容”是形容人的仪态最具褒扬的词汇,大意是温雅、华贵、舒缓、大方。“和煦”则指气候温暖,可以转义理解为用温和手段治理天下。显然,赵炅先生像历史上有道之君一样,有致力民生改善之倾向。

第三个年号是“端拱”。这年号与雍熙三年间的北伐失利有关。大臣屡屡劝谏宋太宗应该“无为而治”,他虚心纳谏,用了这两个汉字。所谓“端拱”,按语词本义,是俩手揣在袖子里,正身,或立或坐的样子。后来指心存敬畏,庄严临朝,端坐垂拱,无为而天下治的帝王之相。这个年号事实上是“太平兴国”的逻辑延伸。

第四个年号是“淳化”。用淳朴之政,感化天下。使用这个年号时,西夏那边正在捣乱,弄得太宗一朝几乎束手无策。赵炅用了这个年号,可以推知他试图“以德服人”的解决之道。

第五个年号是“至道”。淳化年间,各地有叛乱,太宗希望“与民更始”,与天下万民共同改良大宋,达到符合天道的最优模式。

现在,太宗改元“太平兴国”。

改元日选在即位两个月后。

太宗登极在丙子年冬十月甲寅日,干支纪年,以六十为一个轮回单元。两个月后,是十二月的又一个甲寅日。这时距离明年的丁丑年正月壬戌日,只有九天时间。太祖时代的“开宝九年”如果挨到这一天,那就太圆满了。但太宗已经等不及了,“太平兴国元年”,就这样,就在这一天,匆匆到来。

于是,农历丙子这一年,有了两个年号:“开宝九年”和“太平兴国元年”。

史称此类现象为“一年两元”。

但问题来了:赵匡胤逝世那一年,公元976年前十二个月零二十一天,也即丙子年的一月到十二月二十一日,历史文件怎么记录?属于“开宝九年”还是“太平兴国元年”?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就选择后一种做法。

公元220年冬十月之前,还属于汉献帝的东汉“延康”年号,这年十月行禅让,曹丕称帝,改元“黄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将这一年的正月也称为“黄初”。公元265年冬十一月之前,还属于曹魏“咸熙”年间事,被司马光记录为后来改朝西晋“泰始”年间事。公元936年冬十一月,后晋石敬瑭替代后唐李从珂,司马光就将当年正月至当年十一月,这十一个月内,还属于后唐“长兴七年”发生的故实,都记录为后晋“天福元年”发生的故实。

清史学家毕沅编辑《续资治通鉴》,在“考异”中,嘲笑司马光说:

“温公书年号皆以后改者为定,虽易姓之际,亦用此例……颇为后儒所讥……”

存在“一年两元”现象时,司马温公(司马光的爵位封号是“温国公”,故史称“温公”。“温公”不是司马光的谥号,司马光谥号是“文正”)都以后来者的年号记录当年事件,即使是改朝换代之际,也用这个体例……这种纪年方法很为后来的儒者所讥讽……

古人言:春秋责备贤者。毕沅如是说,实是如实说。我读史至此,也不免“责备贤者”:司马光,这类纪年法,不得法。

盖如此纪年,源于孔子作《春秋》之纪年。《春秋》有“王正月”说,也就是由周天子颁布何时为“正月”,并将当年正月作为纪年之始。

难道“正月”还需要颁布吗?

原来,夏商周三代时,各自的“正月”是不一样的。

周时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殷商以十二月为“正”,今天使用的农历源自夏朝,以每年的农历一月为“正”。

故“王正月”,是说周历十一月也即正月,为一年之始。

所以孔子的纪年与“改元”和“年号”无关,就是指新任周天子践祚,正月开始纪年。司马光将“与年号无关的纪年”转义为“改元之后的年号纪年”,以为如此可以体现“春秋大义”,事实上是将经学义理推演为史学方法,犯了逻辑错误。于是有了解释的混乱。

这种混乱在大儒朱熹那里也存在。

朱熹对司马光这类纪年方法不满意,在编辑《资治通鉴纲目》时,一反司马光的做法,干脆将年中的改元年号一律放在第二年。这样一来,同样的问题出现了:公元976年冬十二月二十一日至月底,这九天时间,已经改元为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发生的故实,也都算作宋太祖“开宝九年”的故实了。

反反,并不总是得正。

所以毕沅对此仍不满意。

他讥评这二位大学问家说:

“宋太宗嗣位,未逾年而改元,若依温公例,于丙子岁春即书‘太平兴国’,则太祖嫌于不终。若以《纲目》例,须于丁丑春始书‘太平兴国二年’,则太宗嫌于无始。”宋太宗即位之后,如果依照司马光《资治通鉴》的纪年体例,公元976年之春,就应该书写为“太平兴国元年”,但这样一来,太祖的纪年,就等于没有了逻辑自洽的最后一年。如果依照朱熹《资治通鉴纲目》的体例,就应该在公元977年才开始书写为“太平兴国元年”,但这样一来,太宗的纪年,就等于没有了逻辑自洽的最初一年。

所以毕沅编辑《续资治通鉴》没有采用司马光和朱熹的体例,而参酌了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宋人李焘的体例:该是谁的纪年就是谁的纪年,哪怕将一年之中割裂为“两元”。如此,十二月甲寅日前,仍称“开宝九年”,属于宋太祖纪年;十二月甲寅日开始,始称“太平兴国元年”,属于太宗纪年。

此事今天看来已经很简单,也很清晰,但在司马光、朱熹二人看来,《春秋》体例自有“经学大义”,轻易不敢背离。但如前所论,经学作为一种儒学思想,在史学书写中,自有重要义理功能,但不能替代叙事逻辑。史上无数胶柱鼓瑟故实,大儒不能免,今儒也当警醒。

历史记录者有问题,宋太宗赵炅,作为历史亲历者,也有问题。

又不是异姓之间的改朝换代,都是大宋王朝,又是兄弟俩,哥哥的“开宝”还在当年,弟弟就改元“太平兴国”,这事就叫“失礼”(毕沅语)。后来,朱熹在评价这个“失礼”行为时,不乏幽默地说:“开国之初,一时人才粗疏,理会不得。”他的意思是太宗登基时,朝廷没有大儒,所以乱改元。

这些都是闲话,表过不提。

太宗改元“太平兴国”,确实预示了一代贤君致力于天下太平的政治理想。

但太宗初年,天下并不太平。

除了北汉还在割据,吴越也并没有成为大宋本部,还有南方的清源军,也还不属于大宋本部;远在北境的契丹,前景如何,更是吉凶未卜;这些都不说,就是大宋辖境内的广袤土地,也时时出现自然灾害、政治叛逆,每天都有好消息,每天也都有坏消息。

大宋,中原,并不平安。

如果要平定北汉,赵炅希望能效法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那样,就要有一个可靠的后方。他期待中原地区能够风调雨顺,士庶能够安居乐业,而后,他才有足够“放下”心态,致力于恢复汉唐疆界的伟大梦想……

灾害记录

太平兴国年间的自然灾害很严重。

《宋史·五行志》将自然现象,包括水旱蝗虫、灾害变异、吉祥预兆等,分为水、火、金、木、土五个大类,十几万字记录。

梳理这些文字,可以看到,太平兴国八个年头(由于太平兴国元年只有九天,不计入),仅仅与五行之“水”有关的灾害(不算“灾异”和“祯祥”)就有数十起,足见“太平兴国”不太平。

太平兴国二年(977):

六月,孟州河溢,坏温县堤七十余步(一步,略相当于今天一米五),郑州坏荥泽县宁王村堤三十余步,又涨于澶州,坏英公村堤三十步。开封府汴水溢,坏大宁堤,浸害民田。忠州江涨二十五丈(这个数字可能有误)。兴州江涨,毁栈道四百余间。管城县焦肇水暴涨,逾京水。濮州大水,害民田凡五千七百四十三顷。颍州颍水涨,坏城门、军营、民舍。景城县雨雹。

七月,复州蜀、汉江涨,坏城及民田、庐舍。集州江涨,泛嘉川县。永定县大风雹害稼。景城县(天雷)震死牛商冯异。

这一年闰七月,卫州蝻虫生。

太平兴国三年(978):

五月,怀州河决,河水北流。又汴水决宋州宁陵县境。

六月,泗州淮水涨入南城,汴水又涨一丈,塞州北门(抗灾,将北门堵塞,防水入城)。

十月,滑州灵河已塞复决(灵河决口,已经堵塞,再次决口)。

太平兴国四年(979):

三月,河南府洛水涨七尺,坏民舍。泰州雨水害稼。宋州河决宋城县。卫州河决汲县,坏新场堤。

八月,梓州江涨,坏阁道、营舍。

九月,澶州河涨。郓州清、汶二水涨,坏东阿县民田。复州沔阳县湖水上涨,坏民舍、田稼。

太平兴国五年(980):

四月,冠氏、安丰二县风雹。五月,颍州颍水溢,坏堤及民舍。徐州白沟河溢入州城。

七月,复州江水涨,毁民舍,堤塘皆坏。

太平兴国六年(981):

七月,河南府、宋州蝗。

(未记月份)河中府河涨,陷连堤,溢入城,坏军营七所、民舍百余区。鄜、延、宁州并三河水涨,溢入州城:鄜州坏军营,建武指挥使李海及老幼六十三人溺死;延州坏仓库、军民庐舍千六百区;宁州坏州城五百余步,诸军营、军民舍五百二十区。

太平兴国七年(982):

三月,京兆府渭水涨,坏浮梁,溺死五十四人。宣州霜雪害桑稼。

四月,耀、密、博、卫、常、润诸州水害稼。北阳县蝻虫生,有飞鸟食之尽。滑州蝻虫生。是月,大名府、陕州、陈州蝗。

同类推荐
  • 悠悠菊魂

    悠悠菊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七百多年来,文天祥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一腔爱国热忱连同他的经典诗句与日月同辉。男主胡远山鬼使神差般地来到前生的终了之所——小榄,此地因举办六十年一届的菊花大会享有菊城之美誉。在菊城,远生受到后人胡修平的优待,并从他的口中知晓了自己前生的故事。远山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前生竟与菊山后人郑思肖、“宋末三杰”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潮州抗元名将马发等闪亮的人物有过交集,还参加了悲壮的“崖山海战”。乱世出英豪,没落的王朝涌现出一群灵魂高贵的人物,他们在与贾似道、留梦焱等奸臣的斗争中彰显了自己的忠与善,与悠悠菊魂长留在人们的心间。菊魂就其实质乃赤胆忠心、拳拳爱国之心!
  • 天都烟云

    天都烟云

    这是政协海原县委员会首次印刷出版的第一部海原县文史资料专辑。全书收录史料计54篇,按内容分为红军西征、抗战烽烟、解放海原、剿匪平叛、军民情深、史海钩沉、民国见闻、民族之风、人物春秋、教育历程、区域旧治、文化探秘共十二类。
  •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校长故事汇之历史上的今天,将以幽默诙谐的口吻,用演讲般的形式为您讲述一个个历史事件,一个个严肃而又生动的故事.......
  • 逆海狂风

    逆海狂风

    这是一部以历史、军事为主,功夫杀戮为辅的‘写实派’侠义长篇小说,预计最少会写出超过一百万字,故事背景大概是晋朝,在文中尽量不写明。当时的天下即将大乱,中原朝廷腐朽,官民矛盾激化,边疆的胡人部落时常入侵,道教兴旺。以秦风这个社会底层的毛小子从一步步奋斗打杀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将涉及军事、宗教、江湖、政治等多个层面。目前已经写出了十五万字,秦风刚刚从一个任人欺辱的小孩子杀死恶霸,成为当地的捕快,而后押送囚犯去往西凉前线,经历了沙场实战,领略的西域国家的风情,埋下西方魔王教等等伏笔。这只是个开始,我这个长篇的笔记就有十多万字,里面是各种精彩的情节或人物。
  • 回到明清当军阀

    回到明清当军阀

    明清交接,大厦将倾,天下变色,中华民族,走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转折点,萧远,无意闯入,成为一名看客,一个本来只想着赚几个小钱的小市民,渐渐震动起了雄心壮志,他要让中华文明免遭铁蹄与蒙昧,在这个全世界最重要的转折时期,得以发扬光大,光耀全球……男人,除了金钱和女人之外,还应该有一种东西叫做梦想。
热门推荐
  • 暖伊传奇

    暖伊传奇

    “姑苏城外有碧玉,分分离离半生浮。一朝得遇真天子,艺冠群芳谁不服?”羽暖伊,姑苏城外的小家碧玉,天生丽质、聪慧活泼,却因家境窘迫,落入红尘;“潇湘阁”中的她,貌可倾城,才比子建,上有王侯公子甘拜裙下,下有好汉俊杰宁愿卖命;然而,她至始至终只爱一人,纵然他阖然仙逝,她依然辅君忧民,完其夫志。赌馆失足、书院习文、道观修炼、绿林弄兵、宫闱攻心…尽在《暖伊传奇》。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般舟三昧经卷上

    般舟三昧经卷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才帝女之邪帝绝宠小娇妻

    天才帝女之邪帝绝宠小娇妻

    十三年前,云家嫡二小姐出生天生异象,惨被抛弃;却不知,她竟是人们口口相传得天下的帝女,十三年后,她携带着一众实力强势回归医毒无双,灵兽满贯,那些白莲花,绿茶婊心心念念的天下第一男神,不好意思,已经是她囊中之物。新开文文,欢迎入坑~~
  • 让你感动的300篇快乐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你感动的300篇快乐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命运中的遇见:倾世绝恋

    命运中的遇见:倾世绝恋

    因为一场车祸,夏晴雪失去了最后的亲人,原以为,只有他林哲愿意陪伴着她,可惜,“林哲,这不是真的,你还爱我,我会陪着你,你不要丢下我!”回答她的,只有嘲讽的笑“夏晴雪,你以为我愿意和你在一起?要不是因为你爸的公司,我早和你分手了,现在,因为这场车祸,整个公司都是我在扛着,你干了什么?就只会哭而已,我本来就不爱你,我爱的是白亦欣。”她痛苦的滑下了两行泪,“这把刀给你,你要真不爱我,就一刀刺下去吧!反正我已了无牵挂了。”谁知,手起刀落间,竟然……
  • 战神封仙

    战神封仙

    天才崛起,但是充满着各种荣耀的同时,却充满着危机。一次任务后,被几大家族设计绝杀。但是天不忙我。在坟中爬出,发现自己的一切都变了。从此,隐藏在底层,查探谋杀自己的真相。救同伴于水火。搅动着这世间的风云……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凋零月色

    凋零月色

    悠悠尘世,谁主沉浮?诺诺天下,剑指何峰。染血的帝冠,未完的宿命,缠绕的因果,不朽的轮回。当记忆与现实重叠,生命与死亡交替。终于在成长中得到一切,同时那寒冷的孤独也必然常伴青灯。太阳血染白衣;野花巢于足迹。再给一个轮回,是不是能够改变一切?
  • 作死修仙传

    作死修仙传

    我自凡间来作死,就问仙界还有谁!没有根骨,一辈子也无法升入修仙学院的范坚,偶然得到了作死系统。“不愿卑微的生灵啊!痛恨那些视你为蝼蚁的强者吗?那么就去挑起他们的怒火,作死吧!”“作死就能变强是吧?老子干了!”“你就是蜀山剑道第一高手?我不是针对你,而是觉得你们整个蜀山都是辣鸡!”“你就是百岁之下无敌手,冠绝蓬莱第一修仙美少女?现在起,成为我的专属热兵吧!”“你就是艳绝昆仑三千年第一仙子?怎么你的欧派这么小?看在你脸漂亮的份上,我今天就大发慈悲帮你摸摸大……”
  • 极道灵修

    极道灵修

    世间有化天地之灵为力者,便可超脱凡俗,生命本源极尽升华,悟天地之玄妙,法世间之万千术,世人尊称为“灵修者”。一个本源破碎的少年为了夺回失去的灵,踏上了追寻灵修极致的道路!天地洪荒,灵道称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