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5500000023

第23章 高梁河(2)

岐沟关,契丹又称东易州,此地距离幽州不足百里,在金台顿偏东北方向,也有百里之遥。历史上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孔守正带着禁卫军迫近岐沟关。夜半,他只身翻越矮墙,穿过鹿角阵(守营迟滞敌人来犯的障碍物),来到壕沟前的断桥,与契丹关使刘禹对话,告诉他“大军且至”,根本不可阻挡,你刘禹应该开门投降。刘禹被说动,放下吊桥,邀请孔守正和宋师进城,“听命”,接受孔守正的指挥和调遣。孔守正很高兴,代表宋师安慰了岐沟关守军和司令,等于兵不血刃,将此地收复。然后,留下千人守卫,自己先回到太宗行营禀报。

太宗很高兴,又从金台顿向涿州进发。孔守正与另一位殿前卫戍兵司令官傅潜护驾到达。在沙河遇到契丹增援北汉的援军——到目前为止,契丹还没有增援幽州的计划,他们不知道宋师要打幽州——首领是契丹北院大王耶律希达、统军使萧托古、伊实王萨哈。宋师孔、傅二位司令官率领所部,分为两个阵地将敌人包抄起来。宋师骑兵甚为雄壮,在二位司令官的率领下,“驰击之”,奔驰起来追击契丹,将敌人赶出二十里地外,生擒契丹羽林兵五百余人。随后,孔守正又与宋师其他部队合兵一处,追击契丹直到桑干河。

这一场规模不大的“沙河之战”,是一场遭遇战,没有全歼敌军,只能算击溃战,但已足够鼓舞人心。

孔守正,作战骁勇,几乎没有败绩。

他在后唐时从军,曾在后汉、后周做过武官。宋初,参与平蜀战役。太祖开宝年间征太原,孔守正隶属大将何继筠麾下。正赶上契丹来援,孔守正在石岭关与之大战,也曾大败契丹,斩首万级,还擒获了契丹的排阵使王破得。但当时宋师也有被契丹俘虏裹挟的士兵几百人,孔守正不犹豫,带着骑兵“驰击之”,闯阵,将陷入敌阵的宋兵夺了回来。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且说“乘胜取燕蓟”。进展中,很顺利,到处都是好消息。

太平兴国四年(979)六月,宋师到达涿州附近时,涿州契丹兵不战而退,原涿州判官刘原德投降,将城池交给了大宋。太宗命令供奉官张怀训暂领涿州守军。

太平兴国四年(979)六月,太宗大驾来到幽州城下。

一路上很流畅,太宗本来在城南宝光寺驻跸,但听说有契丹兵万余人屯驻在城北,当即率宋师前往。赵炅全身披挂,盔甲精良,在日光下放出耀眼的光芒。麾下雄师,皆汴梁西郊训练有素的角色,燕尾旗下,一收一纵,或左或右,十几万人忽然一声吼,风云变色。那种威风,让契丹见了一时胆寒。城北一战,斩首千余级,史称契丹“余党遁去”。

现在看到的资料还有说法“契丹闻王师至,皆不敢居城中”,说契丹听说宋师到了,都不敢居留在幽州城里,害怕城破被剪灭。但这个说法不确,如果真的都不敢居住在城中,哪里还有后来的围城不下?所以,可能是:城中契丹守军不敢出城。而城北契丹守军,乃是当初增援北汉的草原兵,现在赶来增援幽州,屯驻城北,尚未进城。宋人或元人所著《契丹国志》的说法是:“辽兵先守幽州者,皆脆兵弱卒,见宋师之盛,望风而遁,又为宋师所遏,进退无计,反为坚守。”按这说法,城北这万余人,也有可能是试图逃逸的幽州守城部队,宋师将其包围,不得已,一部分退入城中,一部分向北奔窜,逃回大漠。

太宗令潘美率名将宋偓、刘遇、崔彦进、孟玄喆四大节度使,开始部署四面攻取幽州。另一位大将曹翰,作为预备队屯驻城东南。

慑于天威,契丹人开始恐惧,这时,好消息就联翩传来了:

幽州神武厅亲兵,以及地方兵四百多人来降。

契丹建雄节度使刘延素带着官属十四人来降。

契丹知蓟州刘守思带着官属十七人来降。

幽州山后八军瓷窑务官三人,带着契丹授给他们的牌印来献。

山后,五代初期大将刘仁恭据守幽燕之地,在太行山北端西侧建设八个军事要塞,以此抵御契丹,史称“山后八军”。此地在石敬瑭时属于“幽云十六州”,因此一并割让出去。现在“山后八军”都在人心动摇,这个消息比契丹几个节度使来降,更让太宗高兴,从此“犁庭扫穴”之信心更为坚定。

还有更好的消息:远在契丹东北面的渤海国首领大鸾河,听说宋师要灭契丹,也率领亲军校尉十六人、部族三百骑,以及范阳(今属河北涿州,地接幽州)军民两百余人来见太宗,表示归附。远人来,历史上乃是盛德之兆,太宗高兴,召见,赏赐,以大鸾河为渤海都指挥使。

渤海国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小国,主体是来源甚古的靺鞨族人。契丹灭渤海国后,靺鞨族人有一部分先后融入了汉族、契丹和高句丽。大鸾河应该是进入契丹的一支。他能率众归附大宋,让太宗特别有成就感,以至于事情过去五年之后,他想起此事,还要嘉奖一番。太平兴国九年(984)的一个春天,在大殿开宴,太宗又召大鸾河入席,并慰抚很久。还对殿前值班的武官说:“鸾河,是渤海的豪帅,他能恭顺归我,如此忠顺,很值得表彰。我知道渤海人的风俗,往往以骑马驰骋为乐。记住我话:当秋天来临时,可给大鸾河骏马数十匹,让他出郊游猎,以此顺应他们的天性。”同时还赐给他十万缗钱与美酒。

最好的消息是:契丹辖境内的士庶有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景象。这是太宗最需要的政治利好,也是历来王师最期待看到的军政风景。大军进入原来的敌占区,而敌占区的百姓受够了苦难,见王师来到,纷纷拿了竹筒盛饭、瓦罐盛汤,敬献亲爱的军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证明吊民伐罪的正当性呢?当初太宗创作诗歌,悲悯沦陷区士庶,就已经有此用意。

幽州诸县的契丹知州和佐官,及乡民一百五十人来降。

蓟县民百余人,敲锣打鼓,奉上牛酒来迎犒王师。

……

太宗在往幽州而来的行进路上,在一个叫盐沟顿的地方,人民自动起来抢劫了契丹的马匹,献给宋师。

在幽州城下,附近村民夺得契丹马两百余匹献给宋师。

沦陷区士庶自发起来反抗抵御异族入侵,在大宋名流王禹偁笔下,有生动实录。他有一篇流传甚广的笔记《唐河店妪传》写道: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因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

唐河店距离南边的常山郡有七里远,以河名为地名。平时契丹的兵士到店里吃喝游逛休息,这里人没有什么好奇。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唐河店人才开始有所防御,但也没有太害怕。端拱年间,有个老妇人一人在店里,正赶上一契丹兵来。这兵把马系在门前,手持弓箭坐住,招呼老妇人汲水。老妇人拿着井绳瓦罐到井边,井绳悬在井中停住了。她就操着胡语称契丹兵为“王”,并对他说:“井绳短啦,瓦罐放不到底啦,我老啦,又累啦,王您自己来打水吧。”契丹兵就将井绳一端系在弓尾上,俯身到井口里去汲水。老妇人从后面将这位“王”推到井里去后,跨马往郡中而去。马身上的铠甲都还在,马鞍后还悬着一个猪头。常山郡的吏民看到后,都称赞她勇壮。

得人心者莫过于此。

太宗对沦陷区的人们支持北伐,很愉快,赏赐了各地士庶,并派出官员到归附者的州县晓谕王室躬行天讨之意,更大限度地争取人心支持。

炮具八百尊

太宗就留在城北亲自督战。契丹如果来援,城北首当其冲。太宗自居危地,也有激励士气之意。

幽州城高,太宗下诏,要有关部门提供炮具八百尊,命令在半个月内完成。

接到命令的是右龙武将军赵延进。这人乃是皇亲,做事有章法,知道攻取幽州宜速不宜缓,缓则生变。太宗“乘胜取燕蓟”没有安排“打援”,万一北部契丹大军南下,宋师则将腹背受敌,于是倾力督工打造,炮具八百尊,工期提前,八日而成。太宗很惊奇,亲自来试验,一看果然不错,大喜。

炮具,文献中的“炮”写作“礮”,事实上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做成的抛石机,不是发射火药弹的近代大炮。所以我猜“礮”与“抛”当有汉文字之渊源。这个不提。且说这个“礮”,它的形制在宋代兵书《武经总要》中有详细记载,大略如下:整个礮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杠杆机构,大型原木为一根立柱(也可以是四柱),基本就是一棵大树,去了枝梢和根部。底端为一个固定架,有的在这个固定架下安车轮,可以移动;有的则将固定架埋入地下固定不动。总之固定架,就是固定立柱,越是稳定效率越高。支柱高达数米,越高越有威力,但越高制作和操作的难度也就越大,顶端有横架,横架可固定,也可以转动,看需要。横架上有长杆称为“梢”。这是抛掷石头的主要构件,越长,抛掷的石头越远。“梢”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多根合并为一排。多根的目的是抛掷得更远,也可以抛掷更大或更多的石块。横架连接“梢”的接合部往往有金属件。“梢”在横架上架起,一端较长,一端较短。较短的一端,往往还要安装横架(也可以不安),用于缠绕长绳,称为“礮索”。礮索长短根据立柱的长短而定。礮索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多根,根据要抛掷的石块多少和重量而定。一般礮索会长达数丈,由多人拽动。“梢”的较长一端,下垂至地,梢头安有专门置放石块的构件称为“皮窝”。皮窝中的石块就是“礮石”。发射时,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测距瞄准,发出口令,然后拽拉礮索的士兵同时(必须同时)发力,将长梢飞速吊起,皮窝中的石块就沿着惯性抛物线飞出,命中敌方目标——城堞后的守军、指挥官,或是城中府衙,等等。

礮,古来即有,外国也常见。在火炮之前,就是远距离攻战武器,与“床子弩”一样,属于“重兵器”。春秋、汉代、魏晋南北朝,常见它的身影。曹操打袁绍,称之为“霹雳车”。唐代平定安史之乱,李光弼将军令人制造了两百人拽拉礮索的巨型炮具,据说一发出去,可以令数十人丧失战事能力。大型战争中,炮具的数量也很惊人,靖康年间,金兵围汴梁,四围炮具达到五千余座。金元之战中,蒙古人又来围汴梁,数百尊炮具专门攻击皇宫,昼夜不停地发射巨型石块,据说落下的石弹厚达数米,几乎将宫城埋没。

这样的炮具很有震撼效果。史称“礮石雷骇”,礮石像炸雷一般吓人。

部署炮具的时候,太宗又不失时机地在幽燕、太原之间的几个州郡,安排了知州,管理地方事务。这些州郡如涿州、东易州(也即岐沟关)等地,原属契丹。太宗收复一地即命官一方,如此“蚕食”,步步推进,力求在一代人时间内,恢复中原失地。面对草原帝国,太宗比太祖有魄力,也比以后的历代宋帝有魄力。可惜的是这个草原帝国非颟顸之辈把持国纲,他们自有章法,治理大辽、统御将帅、管制辖境,在此时的萧绰也即后来的萧太后时代,井井有条,让大宋奈何不得。就整体战绩言,太宗赵炅勉强与契丹打了个平手;就战略目标言,太宗没有赢,契丹没有输——太宗没有实现收复燕蓟乃至于山前山后“幽燕十六州”的目的,契丹基本没有丢失这些地方。双方在河北山西一线,犬牙交错中,互有渗透。所以,说太宗全盘皆输、契丹大获全胜的评价是不准确的。这些,容当后表。“乘胜取燕蓟”的战役很快就要开始,很快就会结束。

太平兴国四年(979)六月,这是酷暑季节。太宗赵炅近距离来到幽州城下,亲自部署、督促诸将攻城。

半个月过去了,没有迹象可以表明能够顺利“取燕蓟”。

就在这个时候,赵炅应该发现诸将并不那么卖力气。他并没有想到,也许是没有及时颁赏的原因。于是,史上有了赵炅多次转换场地督战的记录:

癸酉,移幸城北,督诸将攻城。

丁丑,上乘步辇至城下,督诸将攻城。

辛巳,上复至城下,督诸将攻城。

癸未,幸城西北隅,督诸将攻城。

这些记录可以证明他内心深处忽然生出的焦躁、恐惧。

幽州久攻不下,如果外援再到,危矣!

此次战役,根本就没有安排“打援”!

第二个错误

那位在太祖时代曾经擘画攻取幽州,并绘制过《幽州形势图》的大将曹翰,这一次攻取幽州却相当不满意。也许在他心目中,攻取幽州的统帅应该是他,不是潘美。当初他给太祖上《幽州形势图》,就是想在太祖时代立功“取燕蓟”,因为那个河北人赵普的妒忌、阻挠,没有成功。轮到太宗打幽州了,却让潘美统率,而且攻取四门的四大主力也不是我曹翰,只让我屯驻幽州东南一角,算作预备队,“以备非常”,有了非常状况,我再出动。这算什么啊!是不是太小瞧我曹翰啦!太宗一向没有给他太多礼遇,这次平北汉又没有颁赏,他的部下牢骚满腹,曹翰真是老大不高兴。

有一天,军士们挖土,忽然得到一个螃蟹。陆地水边有蟹,不过是寻常小事,但这个军士却少见多怪,拿着这只蟹“献”给统帅。曹翰接过后,左看看,右看看,似也有新鲜感。他发表了一通预言家高论:

“蟹,水物而陆居,失其所也。且多足,敌救将至之象。又蟹者,解也,其班师乎!”螃蟹,本来是水生的玩意儿,现在却在陆地发现,这意思是失掉了它本来应在的处所。这东西爪子忒多,这是敌人救兵要到来的征兆吧。另外,“蟹”,就是“解”,“解”就是解开,解开束缚,就是将原来捆着的东西放开。这意思是说,宋师难道应该班师回朝了吗?

曹翰这种临阵之间,扰乱军心的做法,太宗也许有耳闻,但没有法办他。不惩罚这位散布谣言、涣散军心的将军,是太宗“乘胜取燕蓟”犯下的第二个错误。这个错误的实质还在于,曹翰使用不当。

事实上,完全可以安排曹翰这支预备队“打援”,应该安排他屯守城北清沙河,如此即可阻断耶律沙的来援,并从正面打击后来耶律休哥的正式援军。浏览这一场大战,感觉没有用好曹翰,没有让他屯驻北城,而仅仅安排他在幽州城外东南角“以备非常”,实在是一着太过闲置的无用棋子。由始至终,这个对攻取幽燕有独立思考的大将,没有派上用场。

可组织“打援”而没有“打援”,是幽州之战的最大军事败笔。

得胜口契丹“诱敌”

“高梁河之战”是太宗遭遇的第一场滑铁卢。

高梁河就在今天的北京西直门一带,但整个战役战线却很长。

按照史上记录,可以约略画出一条东西向的战线图。应该从雁门关算起。此地在今天的山西代县,由此向南向东,到今天的山西灵丘,翻越太行到达今河北涞源。此地以北就是史上著名的“飞狐”地区。再向东,沿拒马河流域与今天的河北定兴、霸州连为一线。继续向东,直到今属天津大沽口的海边,那时称作泥姑口。线段上的几个节点都有战事发生,都应该属于“高梁河之战”的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就是这样一条线,将那时的契丹与大宋势力范围划分开来。大宋有意要越过这条线,继续北推。而北部,就是被石敬瑭割让的“幽云十六州”。现在据这一条线段可以看到:宋师已经进入涿州、逼近幽州。

同类推荐
  • 水浒惊魂记

    水浒惊魂记

    穿越成洪教头,眼看就要被林冲棒打,看主角如何化解。本地帮派梁山泊太没有礼貌,欺人太甚了。
  • 大国民

    大国民

    这是一部恶搞风格的历史小说,你可以认为自己看到了任何东西。但无论你看到了什么,这只是一部恶搞的小说。
  • 强剑情仇

    强剑情仇

    五代十国,天下大乱;枭雄并起,逐鹿中原。主人公秦殇生于此乱世之中,身世坎坷,凭祖传秦家枪与恩师传授的太极剑法驰骋沙场与江湖。国仇、家恨、铁与血、情与仇,在自我与世俗中他会怎样抉择......
  • 南唐骗骗爱

    南唐骗骗爱

    话说一现代人穿越到了最最最最最具文学艺术气息的悲惨皇帝南唐李后主的儿子身上……结果会如何呢?敬请关注……
  • 亡清兴汉传
热门推荐
  • 天池之恋

    天池之恋

    已婚的中年女教师晓笛在一次活动中结识了丧妻的某集团总裁霍逸飞,与丈夫的平淡生活使她对重情又霸道的他产生了感情,两人暗生情愫,越陷越深,但理智无时不在她身边纠缠,她陷入深深矛盾与痛苦当中,直到有一天......
  • 调转生死道路:夹于生死之间

    调转生死道路:夹于生死之间

    异世少女齐佳宁穿到现代,陷入一场谜局。人生漫长,危险重重,她是选择回到宁静得异常的异世还是留在人心惶惶的现代?强者为王的时代血色弥漫。
  • 随影如风

    随影如风

    谁没有一段刻骨铭心无法忘怀的时光?可惜一切都如风一般逝去得太快,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默默回忆一切,然后,嘴角慢慢勾勒成一个愉悦的弧度。
  • 孙灵历险记

    孙灵历险记

    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孙灵,遇到了碰瓷的陆仁甲,有种想一砖拍死他的冲动。但陆仁甲却意外的让孙灵习得了绝世神功……之后孙灵和伙伴们踏上了修真之路。“那就干翻他!”这是孙灵面对一个个强大敌人的口头禅。在孙灵以为自己的人生在最充实饱满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彻底崩溃。这时,一个人的出现,孙灵的身世之谜浮出了水面。“我守你两世,你只需还我一世幸福。”
  • 呆萌特工小医妃

    呆萌特工小医妃

    她,当今世上S级的特工杀手,却因一场莫名车祸而穿越。他,异世南宫大人,冷酷腹黑,邪魅霸道,却因一次邂逅让二人相遇。南宫泽烨:“娘子,来,给为夫一个爱的抱抱。”北辰梦兮:“死开啊,谁是你的娘子,我告诉你,在乱叫的话信不信我踹你。”南宫泽烨:“不嘛不嘛,抱一个啦。”北辰梦兮:“滚。”且看当一个伴猪吃虎的腹黑男主遇上一个天然小白的女主会迸溅出怎么的火花吧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城伤心殇

    城伤心殇

    我只有笑脸,不会让你看到我哭泣,多年以后,我伫立在我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花已在彼岸凋落,落花见证的,是我狼狈的一生。
  • 重生捉鬼记录

    重生捉鬼记录

    重生的一个捉鬼记录,女主角前世捉鬼没想到被自己心爱的人用自己捉的鬼所杀。那个口口声声说爱她的爱人只是为了接近她.....
  • 六十种曲玉簪记

    六十种曲玉簪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