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5500000017

第17章 讨平北汉(1)

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太宗在长春殿宴请北伐将帅,亲自向潘美等人授以战争方略,告知潘美等先行出发,御驾将随后亲征。宴后,潘美率久经演练的宋师,在初春的寒气中,浩浩荡荡开出东京汴梁,北上,兵马雄壮。大宋伐北汉的统一战争开始了。

杨村军演

漳泉、吴越之后,大宋开始盘算攻取北汉。

太宗赵炅即位之初,就对四弟齐王赵廷美说:

“太原,我必取之!”

赵炅将很大精力集中在军事方向上。经常在早朝之后,就到便殿或后苑去检阅禁兵,从中挑选健壮的充任亲军,疲软老迈体弱的,都罢去充任外州地方部队。他的这一做法,延续了赵匡胤以来的禁军制度,也即正规野战部队集中于京师,禁军即相当于野战军。采用这个办法之后,史称“自是藩卫之士益以精强”,从此京师禁军的士兵更加精壮强大。

赵炅还在东京城西的杨村筑起一个讲武台,有时,就带着文武大臣到这个台上去观看大宋野战部队的军事演习。

最初,演习部队由殿前都指挥使、野战军司令杨信,调度、指挥。

杨信将大宋野战军在训练场上训练为一支服从号令听指挥的部队。演习的规则大部由他制定。

杨信在太祖时是一员低级军官,有功,不断晋升。太祖亲郊,也即到城外举办祭祀仪式时,杨信出任仪仗都部署,仪仗队总领队。开宝年间曾奉旨捉拿谋反武将,部署缜密,一举擒获,有功,做到了殿前都指挥使,领建武军(今广西南宁)节度使。领,是遥领,虚衔,不赴任。太祖曾经在宫禁外的后池训练水军,大兵乘军舰往来,不免击鼓呐喊,声震半个东京城。当时杨信在玄武门外居住,此地乃是汴梁内城的北门,距离后池不远。杨信不知道是在演练,听到声音疑心有外敌入侵,来不及换衣服,穿了一身家居皂绨袍,匆匆闯入后池来“护驾”。太祖对他说:“我正在教习禁军水战,不是有非常之事。”

杨信退出。太祖目送他离去,对左右说:“这人真是一个忠臣!”

太宗践祚,强化军事演习,继续由杨信部署。

杨信患有哑疾,发音困难。但就是这样,仍然可以指挥士卒。他调教出的将士,纪律严明,如臂使指。他帐下常有一个童仆名叫田玉,这个少年特别能揣度他的意思。所以杨信在皇上面前奏事、与宾客谈论,乃至于指挥部下,常常将田玉带在身边,想说话时,就回顾田玉,偶尔在手掌上写几个字,田玉马上就能领会他的意思,代替他说出来,几乎不会失去他的本意。

杨村军事演习,田玉也是他必不可少的小跟班。

有一天,杨信生病,忽然能说话了!太宗闻言大吃一惊,知道“回光返照”的故事,马上到杨府来看望这位将军。杨信自言受到两朝恩宠,很是感慨,一时涕泗横流。太宗安慰他一番后,赏赐丰厚。第二天,杨信病逝。

杨信病重时,杨村演习照常举行,太宗命令天武左厢都指挥使崔翰代替杨信指挥。崔瀚部署演习,加进了一些表演的内容。历史记录中的说法是:“分布士伍,南北绵亘二十里,建五色旗以号令,将卒望其所举为进退之节,每按旗指踪,则千乘万骑,周旋如一,甲兵之盛,近代无比。”崔翰分布演习将士,南北绵连近二十里。指挥官手持五色旗作为号令,将士们都要看着不同颜色的旗帜,根据旗帜的偃仰前后方向,作为进退的节制。常常是按照旗帜的指向,千乘万骑,进退周旋犹如一个整体。甲兵的强盛,近代以来无人可比。

太宗看着这样号令严整的战斗部队,非常高兴。他派出近臣秘密地送给崔翰一条金带,转他的话说:“这条带子,是朕在藩邸时用过的。”藩邸,就是赵炅践祚之前的晋王府邸。将一条旧物赠送将士,有体己、亲切的意味。太宗对崔翰的才干非常赏识,对左右说:“像崔翰这样的武将,一定是不会在晋朝出仕的!”意思是:崔翰这么有才干,但后晋时军政如此昏乱,用人不得法,有出息的人是不会为它卖力的。

赵炅也知道当初周世宗、宋太祖多次对北汉用兵,契丹往往来援。于是开始制定中国军事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围城打援”战役:包围太原城,阻击契丹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先在太原周遭布局,并尽力在太原附近州郡解决攻城器械和战备粮草问题——这些笨重物资全部由东京汴梁或其他州郡转运,成本过高。于是下令,晋(今山西临汾)、潞(今山西长治)、邢(今河北邢台)、洺(今河北永年)、镇(今河北正定)、冀(今河北冀县)等距离太原较近的州郡,都要按规定备好制造兵器和攻城战具,没有,就要制造,需要的时候,随时听候调遣。此外,这些州郡,必须储备未来大军北上的足够粮草。攻城、打援,几十万人,大部分物资要从这些州郡调运。当然,不足部分也开始从外部漕运辇送,一时间,河北、山西两道,车船不断。

这类战略准备工作从太宗践祚之初就开始了。

冬狩之礼

北汉也不是颟顸之辈,很快就知悉了来自南国的动作。按照北汉君臣的理解,在如此近距离地区准备大战物资,只能是针对北汉的。史称“北汉主甚恐”,于是在转年开春,北汉主刘继元将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押在契丹,又送去“重币”,也即厚重的礼物,向草原帝国求援。但是契丹首领景宗耶律贤认为,从宋太祖以来,两国一直在友好睦邻,不应该有战事,因此没有特别上心。

到了太平兴国三年(978)的冬天,大宋已经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个时候,契丹国的一位使者耶律呼图从大宋返回,见到耶律贤说:“宋必取河东,当先为之备。”耶律贤此时只有三十岁,身体状况不佳,一直由皇后萧绰执掌朝纲。耶律贤和萧绰闻言,来问大臣韩匡嗣。韩匡嗣问耶律呼图:“你怎么知道宋国要北上?”呼图说:“这事不难知道啊。你想想,大宋四方僭越之国,一个个都被吞并了,现在只有河东还没有被他们收复。宋朝皇上又总是讲武习战,这是干吗?必定是针对河东嘛!”韩匡嗣听后根本不信,认为呼图所言无非瞎猜,没有任何根据,对他说:“宁有是邪!”会有这事吗?嘁!萧绰虽然在后来的日子里成为大宋帝国最难对付的女人,但此时还是相信了韩匡嗣,“卒不设备”,最后没有对大宋可能的北上做任何准备。

韩匡嗣,乃是一个精通医术的汉人,他父亲被契丹掳往草原,最后居然成为契丹第一代君主耶律阿保机的佐命功臣,所以他也得到契丹的信任。据说阿保机的太太对待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耶律贤没有践祚之前,与他也是好友;践祚后,即提拔他做了大官,此时的韩匡嗣,乃是契丹国的南京(今北京)留守,封燕王,也是萧绰和耶律贤非常信任的人物。

后来韩匡嗣做了枢密使,南京留守就由他的儿子韩德让代领。父子二人都做契丹南部大都的留守,很为时人羡慕。

北汉多山,太宗开始组建自带机弩重兵器的山地部队,史称“飞山军”。他在讲武台就多次观看“飞山军”发机石射连弩。史称“上将伐北汉,先习武事也”,皇上要伐北汉,先训练军伍之事。

赵炅甚至还在太平兴国三年(978)腊月做过一次“冬狩之礼”,冬天打猎的君王之礼。过去,按礼法,古代帝王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的礼制,四季出城到郊外打猎,是“示武于天下”。但随着文明的推演,这类田猎活动毕竟劳民伤财,渐渐被有些君王废弃。这一次,有关部门向太宗汇报,认为应该有“冬狩”活动,太宗没有拒绝。他对左右说:“《老子》有言,田猎让人心发狂;《尚书》有言,田猎让国政荒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为人君者不得不戒。历观前代往事,很多君王迷惑于田猎的快乐,往往导致国家败亡。这是事实。但朕今天所以狩猎,是因为要‘顺时搜狩,为民除害’,不是要自己杀生取乐啊!”显然,“顺时搜狩,为民除害”八字所指,就是要顺天应人,剪灭北汉,以此造福大宋士庶的意思。太宗一直在准备打仗。

就在这年冬天,按例诸州贡举人应该集会于京师,但太宗正在准备亲征河东,下诏暂停贡举。从此以后,这个贡举活动改为间隔一年或两年才正式举办。

也在这年冬天,契丹派遣使者提前来到京师,准备等到来年正月初一,庆贺正旦。契丹没有料到大宋会北伐。

决意北伐

兵机贵密,不可先传。故兵书有言:兵以静胜。宋太宗隐忍三年,除了跟自家兄弟赵廷美说过要征讨河东的话头之外,几乎不提北伐之事。他注意到军事信息要保密、要安全,就不可过于声张,以至于瞒过了契丹主管军事的枢密使韩匡嗣。除此之外,宋师三年静默,除了演习之外,几乎不对外用兵,赵炅也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一鼓作气,收复河东。

现在,藩镇惯性基本得到遏制;南部两个大藩,漳泉与吴越,也纳入大宋版图;剪除贪腐官员,国家秩序有了改善;大宋二十年的积蓄已经足以支撑一场大战;赵炅“三年不鸣”,似乎可以“一鸣惊人”了。

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开春,赵炅召来大宋第一名将曹彬,问他:

“周世宗及我太祖,皆亲征太原而不能克,岂城壁坚完,不可近乎?”周世宗柴荣、我大宋太祖,都多次亲征太原,没有攻克。难道是他们的城墙太坚固太完善,拿不下来吗?

曹彬似乎胸有成算,他回答道:

“周世宗攻取太原时,主要因为大将史彦超在石岭关一役兵败被杀,周师人情震恐,不得已,还师。太祖时,因为阴雨连绵,大兵困在甘草地,军人染上腹疾,因此只好退师。现在看,都不是因为太原城垒坚固啊!”

史彦超乃是攻取太原时的先锋都指挥使,柴荣麾下一员猛将,当时带着二十骑为前锋,探路时,遇到契丹大军,激战中,大将李筠又带兵来援,杀契丹两千人。史彦超有了轻敌之意,史称“恃勇轻进”,独自带着几个骑士追击败寇,渐渐离开大军更远,最后在契丹的回身反战中,众寡不敌,为契丹所杀。

石岭关,则是晋北一处要隘,位于阳曲县北,东、西有山,谷底开阔,地势险峻,是太原往北,通往代县、大同等地的交通要冲。北汉与契丹联系,必走此地。周世宗、宋太祖,要收复河东,一定要在此地隔断太原与契丹的联系。史彦超在此战败,导致战局一变。

太祖时曾派出大将何继筠为石岭关都部署,成功地阻击了契丹援军。

太宗心里有数,又问曹彬:“我今举兵,卿以为何如?”

曹彬回答:“我大宋邦国兵甲精锐,人心都拥戴皇朝,如果此时施行吊民伐罪之举,如摧枯拉朽耳!”

曹彬的意见很重要,对赵炅有一种“定心丸”的功能。君臣一番对话后,史称“帝意遂决”,皇上赵炅北伐的决心最终定了下来。

但宰相薛居正反对。他对皇上说:

“过去周世宗举兵北伐,太原倚靠契丹的军援,坚壁不战,结果导致周师疲惫,退兵。到太祖时,在雁门关南之地,击破契丹,将河东人民迁徙到黄河、洛水之间。现在,河东巢穴虽然还在,但危困已甚。我们大宋得到它,开辟这点贫穷之地,都算不上开疆辟土。舍之不足以为患。请陛下深思熟虑。”

薛居正乃是一代名相,但这番话说得实在欠水平,逻辑都不通。北汉,作为多年敌国,“危困已甚”,正是大宋用兵良机。且燕云十六州乃是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治理华夏,必在完我金瓯。北汉与契丹沆瀣一气,直接影响到中原失地之收复,如何说“舍之不足以为患”?

但薛相意见可取之处在于:此时,平北汉,时机、程序或有问题。

在周世宗、王朴时代,在“先南后北”的战略规划中,北汉,都是应该最后平定的割据势力。按照后周战略,必先取幽燕,而后北汉失去外援,那就是囊中之物,几乎可以传檄而定,仗都不必打。北汉必当取,但必当乘兵锋之锐,直取幽燕,而后取北汉。太宗等人先取北汉,后取幽燕,违背当年柴荣、王朴的成熟画策,所以最后有“高梁河之战”的失利。太宗此际决计平北汉失误在此。这是一番大议论,其中自有直达兵机隐微之道的远猷宏谟,容后慢表。

且说太宗赵炅听了薛相“歪论”,也不爽,反驳他说:

“今者事同而势异,且先帝破契丹,徙其人而空其地者,正为今日事也,朕计决矣!”现在北伐,虽然与世宗、太祖的北伐事情一样,但形势已经大有不同。况且,先帝当初破契丹后,迁徙北汉人民到内地,虚空那一片土地,正是为了今天的北伐。朕北伐之意已经定了,不可变更。

随后,赵炅派出了大臣出使高丽,告诉东北边部这个邦国大宋北伐。按太宗的意思,是期待高丽能够牵制一下契丹。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高丽没有动。五代以来,高丽始终依违于中原帝国和草原帝国之间,就像后来的西夏,始终依违于契丹和大宋之间一样。小国要生存,在两大国夹缝中闪展腾挪,可以理解。春秋时郑国就在晋、楚两大国的压力下,不断变换身姿,两头下注。正常。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赵炅又派出朝廷官员到各个州郡去督运军储物资,限期赶赴太原城下。

一切安排妥当,开始组建北伐指挥机关。

藩镇旧习

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北伐总司令。宣徽院,掌管并总领宫禁之内诸司及殿直工作,举凡官员核定、祭祀大典、日常朝会、宴享仪式、内外供奉等,都在其管辖范围内,略似组织部副部长、办公厅副主任、礼宾司司长职务之和,但职责范围似乎还要更广。古代职官分工不如今日之细,往往一个官员“岗位”相当于今日多个官员。潘美,乃是北宋仅次于曹彬的名将,曾经在江南、南汉用兵时,功勋卓著。

太原,城广高大,易守难攻,需四面战取。于是分派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四员大将分头攻取太原城四门。

但在分派这个任务时,遇到了一点麻烦。

太原城内,西面,是北汉主的宫苑,按照军事常识,这是最难攻取的地方,因为城内必定要在此地布设最强城防力量。刘遇,当时的官职是节度使;曹翰,是观察使,较刘遇级别略低。按照职官轻重排列,刘遇应攻取太原城西,曹翰攻取城东。但刘遇知道城西凶险,不易立功,有忧虑,就提出与曹翰换地方。曹翰说:“我是观察使,班次在您之下,应当在东北。”刘遇坚决要与他调换,俩人争执几天,也没有决定下来。

太宗赵炅担心将帅不和,就对曹翰说道:“卿智勇无双,城西面非卿不能当也。”曹翰这才决定奉诏。

关于刘遇与曹翰交换阵地之事,《续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不同说法,前者记录说“(刘)遇欲与(曹)翰易地”,后者记录说“(曹)翰欲与(刘)遇易地”。按行文逻辑,《续资治通鉴》为当。但无论哪一种记录,都记录了二将不想攻击太原城的西面。

总之,这是个事件。这个事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于此可以看到北宋将帅沿袭五代以来藩镇习气有多么严重。怕吃苦、怕流血,固然是人之常情,但战争以“士气”为重,丢了“士气”,军人质量是有问题的。一代雄主赵炅对此也只能优容,足见汉唐“尚武”精神,经由五代乱世,斫丧之深。这是后来的大宋君臣,除了少数例外,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内部问题。军令之严,五代以来,仅见于周世宗柴荣一人而已。史上“弱宋”之论,主要是指军人之“弱”,而军人之“弱”,又往往与领袖对将帅的这类优容有关。

北伐,攻取太原,四面城要有联络部署,要有人巡视四面城壕,随时通达信息,也要有人观察攻城器械损失状况,以便随时补充。赵炅也做了安排。

同类推荐
  • 历史悲歌之黄金神庙

    历史悲歌之黄金神庙

    曾经辉煌的印加王国在短短的一年之中被西班牙人迅速灭亡,上千万人口仿佛一夜之中不见了踪影,而一同消失不见的还有他们那视为‘太阳的汗水‘的举国黄金!一条黄金‘基普’引发的冒险旅程,沿着这条线路李逸一行人进入了浩瀚的亚马逊丛林,尘封万年的古老世界展现在他们面前,经历九死一生,他们是否能解开印加灭亡之谜?又能否找到那隐藏在历史之中的黄金神庙,而那神庙中又是否真的存在如山的黄金?本书为现实历史冒险类,喜欢可多留言。
  • 血染明末

    血染明末

    崇祯年,黑暗时代的开端。崇祯年,一个民族的脊梁被压弯。崇祯年,曾今让世界各国抱着自卑心态为之向往的国度,让他们仰望的天堂世界,变成了随意割取,侮辱的下等民族。崇祯年,有太多的遗憾。
  • 清东陵拾遗(清东陵研究丛书)

    清东陵拾遗(清东陵研究丛书)

    孝陵位于清东陵中心,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与他两位皇后的陵寝。本书将为你揭示清东陵。
  • 大迁徙之殇

    大迁徙之殇

    在张献忠屠川一百多年之后,清政府施行“湖广填四川”之策,由此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移民大迁徙。正是这一历史际遇,使得原本生活在湖广一带、无瓜无葛的两氏家族(虚拟的)因为在大迁徙途中的相遇,尔后又比邻相居在川东丘陵上而瓜葛起来了。小说《大迁徙之殇》所讲述的,正是这两氏家族两百多年来所演绎出来的历史,并立足于一个“殇”字,交错现实与历史,在三个彼此交错而又一脉相承的历史片断中,既构成了两个家族的一段恩怨情仇史,更侧重展示出了其中的郑氏家族的一段家族历史的形成、走向,以及族人们的一段心路历程……
  • 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本书描写了1618年至1648年欧洲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国际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来。旷日持久的惨烈战争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巨大灾难,也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这场大战,更能从中领略到席勒独特的文学魅力。
热门推荐
  • 守护甜心之仇恨公主

    守护甜心之仇恨公主

    被友情的背叛,家人的离去,他会复仇,还是放下。主要内容看书里
  • 生即天命

    生即天命

    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这是一本好书
  • 黑白罪爱

    黑白罪爱

    苏允,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却被闺蜜轻易背叛,溺入深海.再睁眼时,她是赫赫有名的绯闻女王,身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且看她如何一步步看穿社会真假,放下贪婪的屠刀。
  • 都是猴子惹的祸

    都是猴子惹的祸

    他是一代帝王后宫三千佳丽,却独宠她一人,却不知这只是一场阴谋的开始,果然帝王无情,却苦了她这痴情之人,当得知真相,恨之入骨,他却赐她一杯毒酒让她自行了断;她又该怎样改变命运,但是在她最危难的时候另一个男人却拯救她,她将作何选择?难道痴情的人就要受到伤害吗?她不甘!。不定更新坑不喜勿入
  • 末世阿修罗

    末世阿修罗

    凄道伤,唯酒伴,千年一念魂断肠战释天,护轮回,喜怒无常心亦善
  • 指腹为妻:男神求放过

    指腹为妻:男神求放过

    阴差阳错,她与准妹夫发生了关系,一夜悱恻。第二天,顾城斯将她搂在怀里,带着溺爱得口吻宣布:“念念,你终于是我的了。”她冷着脸推搡:“顾少爷,大家都是成年人,昨夜之事,尽快忘了吧。”他皱眉疑惑,于是她缓缓道出个中原因:“你是墨以烟得未婚夫,我是她姐姐,懂了吗?准妹夫?”男人咬牙将她锁在怀里:“只要你愿意,明天我得未婚妻就是你!”她摇头,急忙摆手:“不不不,顾少爷,我与您不配。”他气急,将她压在身下,沉着脸:“配不配,做过才知道!!!”
  • 筑梦之国

    筑梦之国

    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满足”。对孟浅艺而言,这句话可真是至理名言!那个让她朝思暮想了两年的失踪人口,终于让她在自个儿的梦里给逮着了!但这人好像是不认识她的样子,开什么玩笑,什么狗血剧情,不认她就算了,怎么还训练起她来了,还带着她上山下海的打怪兽??唉,算了,反正是做梦嘛,孟浅艺就当是这人带着她游山玩水,逛动物园吧~
  • 高富帅

    高富帅

    刘羽是一个高中生,实力弱小,在灯红酒绿的都市寸步难行却意外获得一枚神奇的戒指从此开创一个强者的世界傲娇萝莉,成熟御姐,火辣女警,性感总裁,娇媚少妇,冰山师姐……纷纷投入他的怀抱。与此同时,大小危机也接踵而来,但他每次都能用自己的狂与智一一化解。天纵其才,我命由我不由天!就让我们一起看刘羽是如何携带众美女玩转都市,化解危机,颠覆神州大地,脚踏高富帅,征服白富美。
  • 死刑前规则

    死刑前规则

    刚从警校毕业出来,我便和同事接手了一起“盐浸尸体”案件。很多凶手杀人的原因并非如官方登报出来的那般,背后隐藏的真相往往让人匪夷所思!我是一名刑警,我想把我所知道的真相全部告诉你们……
  • 英雄联盟之王者归来

    英雄联盟之王者归来

    惨被初恋戴绿帽,竟因我是青铜渣。每个人的初恋,都是纯洁的。屌丝林逸凡却惨被初恋女友戴绿帽,女友告诉他:“英雄联盟都不会玩,不配和我在一起。”林逸凡一年前是中国电竞天才:天龙。一年后,他隐姓埋名,改头换面,却被上分婊骂成废物。他明白了:想要平凡,必先不凡。林逸凡:君临天下,王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