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5500000010

第10章 励精图治(4)

卢多逊就笑着说:“某闻所有乃是假蝗虫。”这个“假蝗虫”与“贾黄中”音近,他就如此来奚落老贾。

但老贾也是才子,就回复他道:“亦不闻伤稼,但芦多损耳。”还可能真是假的蝗虫,所以老夫也没有听说伤害庄稼,但是“芦多损”,损失了很多芦苇。以“芦多损”谐音“卢多逊”,弄得对方无话可说。

“出将拜相”情结

郭忠恕在太宗朝仍然放纵自己,史称“忠恕性无检局,放纵败度”,不懂克制约束自己,多次败坏国家法度。但是太宗爱才,每次都原谅他,史称“上怜其才,每优容之”。不料这位郭先生,更加酗酒,并放言诽谤朝廷、诽谤时政,这些也都罢了,太宗也不与计较,才子嘛!

最后,郭忠恕犯了罪——经常将官府中的东西拿去倒卖,得到的钱财都自己留下花了。

这事严重。读书人贪赃,那是知法犯法,按律当斩。但太宗特意下诏:免死,决杖流放登州。

这是太平兴国二年(977)的事。登州今属山东,一般流放登州是到沙门岛,此地在今山东长岛县西北,格局仿佛拿破仑流放的那个孤岛,四面环海。五代时期,这里就是重犯流放地。进岛容易出岛难,似乎还没有几个流放沙门岛的罪犯能活着出来。有时,遇到大赦,沙门岛的罪犯也往往不赦。郭忠恕大约估摸到了生命的结局,于是自己设计了一个末路行为。走在半路,大约到了今属济南的地界,他对押送警官说:“我今逝矣!”我现在就在这里升天了。于是开始在地下挖坑,大约挖了篮球那么大的一个小穴,他估计可以容得下自己的脸面了,就趴下来“俯窥”,随即死去。被葬在道路旁边。过了几个月,有老朋友来,准备给他改葬,抬着他的棺椁,感觉里面很轻,“空空然若蝉蜕焉”,空空的,就像蜕皮的蝉那般。打开看时,只有衣冠,史称“尸解”,也即本真遁化,空留遗物而去。

郭忠恕为何“性无检局,放纵败度”?宋初王禹偁曾有诗咏叹郭忠恕,内中有两句,可以点破个中隐秘:“忽以伎术召,此意殊郁郁。”

郭忠恕经多见广,当初斥责冯道,又鼓励刘赟杀冯道而投河东,刘赟不听,导致身死败亡。刘赟如果投奔河东,后来时局的演变还会有另外的可能性,至少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曾经有过的这类决断,让他有了幻觉。他自以为应该属于“致君尧舜上”的政治人物,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朝野都拿他当学者、画家看待。他认为世人包括帝王在内,都看轻了自己。就这个意义分析,郭忠恕也不能免俗。他还不懂得《佩觿》《汗简》才是万世事业,书法、丹青才是人间寄托。比较起来,乱世当权,或治世职官,都还不过是过眼烟云。但他属于那个时代的“官本位”思考者。从西汉班超视“笔砚”为小道,立志“封侯”,到东汉扬雄视“诗赋”为小道,“壮夫不为”,传统文人多有“出将拜相”之情结。太宗给他这个当年主张诛杀冯道的政治家一个“国子监主簿”,这类“伎术”职务,他是不满意的。所以有了“郁郁”不得志的表现。

大唐初期,那个画过《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和《步辇图》的阎立本,官拜主爵郎中、将作大匠、刑部侍郎,与郭忠恕一样,他也认为自己是个当朝命官,社稷重臣,大唐栋梁,画儿,只是个零头!但没有料到的却是一生被人称为“画师”。乃至于唐太宗李世民在太液池荡舟,看到水鸟在画舫前飞舞,就命人传“画师阎立本”来“写真”。阎立本遭此召唤,深感耻辱,当晚,回到家中,把儿子们叫来,很认真地说道:

“……今天的事儿,你们都知道了。我自幼读书,文章比当朝哪个公卿也不差;官做到刑部侍郎,品阶比谁也不低;不料现在独以画画见名当世,皇上、差官传呼起我来,就像传呼厮役皂隶一样,这可真是天大的耻辱啊!记住:汝辈之中,不得有人再习水墨丹青!你们要把这个当作一条戒律!”(据唐·刘肃《大唐新语》。)

郭忠恕应该知道阎立本的故实。他对新朝应该有期待。期待落空,于是走向放浪形骸一途。这也正是传统中国文人所谓“不得志”之后慨叹“不遇”的行为之缘。

矫诏开仓

宋太宗赵炅用法严酷,这与他立朝之初,急切于推演帝王威权有关联,更与他心系北汉、志在幽云有关联。但他操练帝国法条也有一个铁门限:如果有益于庶民,即使犯法也不治罪。

就在秦州,因为当地“岁饥乏食”,这年歉收闹饥荒,百姓没有粮吃,朝廷下诏,由附近延州(今陕西延安)开仓,拿出战备粮粟米二万斛,借贷给贫民。但后来朝廷又派出使者刘文保,带着皇上的诏书,匆匆赶到秦州,下令收回开仓放粮的前令。知秦州的张炳与刘文保现场看到,不断有百姓饿死在道路沟壑之中,于是假传圣旨,开仓,史称“民饥益甚……矫诏开仓,救百姓倒垂之急”。这两个大宋文官,一个是地方州官,一个是朝廷京官,在这一个历史性的“严重时刻”,选择了对庶民负责的姿态,居然置圣旨诏令于不顾,毅然救民。这故实很少被人讲述,但在我看来,这就是传统儒学表彰的“爱民”精神,也是孙文先生揭橥的“民生”精神,很了不起——能够做到敬畏生命在先、服从命令在后的善良而又正直的官员太罕见了。

这二人也知道如此抗命,自有大宋法条伺候,于是上疏,承认罪责所在,表示愿意“属吏”,交由司法官员按律处理。赵炅知道情况后,特意颁下指令,免除了这两位“违诏”的刑罚惩处,史称“诏释其罪”。

秦州“民饥”灾荒发生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四月,到六月二位官员上疏,赵炅不过践祚半年多,正是“杀伐立威”的时段,这一次赈灾令,以及收回赈灾令,都是赵炅初为帝王之后的第一次。如果诏令无效,帝王之威风何在?但他居然放过了二位官员。这一事件证明了赵炅杀伐之外另有道义。由他出任帝国领袖,即使今天来看,也是合理、合法、正当的。

战备粮救灾

太宗一面以杀伐立威,一面又将国家政策不断向“民生”倾斜。大略考察,太宗在位二十一年,几乎年年动用战备粮赈灾。

太平兴国八年(983)三月,同州(今陕西渭南)地方官告知当地饥荒,国家发仓粟四万石(一说四十万石)赈之。

雍熙二年(985)四月,因为江南数州去年秋天略有旱情,百姓口粮紧张,赵炅不放心,随即派遣多位朝官到江南几个州,与地方长吏做细密调查,看到有缺粮户,马上发粮赈贷。同时,还开放地方的“常平仓”,将国库中的粮米减价出售,以平抑粮价。借这个机会,又命令下放的朝官访察地方吏治,官员为政的善恶,以及民间利病,做成报告交到朝廷。

雍熙三年(986)八月,剑州地方官报告“谷贵”,赵炅下诏开放地方粮库,赈济饥民。

端拱二年(989)八月,乾宁军(今河北青县)报告“民饥”,赵炅下诏以官粟二万石赈之。

淳化元年(990)二月九日,京东转运使何士宗报告:“登州(今属山东)岁饥,文登、牟平两县民四百一十九人饿死。”赵炅当即下诏,并派遣使者,开仓赈灾。死者,由官方代为葬埋,并发给死者家属抚恤金,“以钱五百千分给之”,用了五十万钱分给家属。由于地方官没有及时报告灾情,导致地方饿死人事件发生,赈灾之后,开始追究责任,“仍劾罪以闻”,推定官员渎职罪责的惩罚办法,上报朝廷。

至道年间,契丹的威胁愈益严重。但京畿及河南百姓遇到了灾年,乃至于春播的种子出现紧张。一场雨后,赵炅当即下诏,以官仓粮豆数十万石贷给庶民做种子。有关部门考虑到战马需要养护,请求留出一部分给马匹食用。赵炅说:“但竭廪以给之,国马食以刍藁可矣。”春雨及时,正是播种时机。百姓没有粮种不能尽地利,只管倾尽粮库给农民,相信到了秋天会有百倍收获。至于“国马”,就用干草做饲料可以啦!……

太宗“国马论”,很接近孔夫子在马厩失火后的发问:“伤人乎?”不问马。赵炅赈灾从未有过犹豫。民生,在赵炅这里具有不容动摇的重要性。

祖宗之法

大宋帝国流行一个说法,就是“祖宗之法”,说的就是太祖、太宗为大宋帝国的“立法”。宋人称太祖、太宗做皇帝的那一段时间为“祖宗时”。当说到“祖宗之法”或“祖宗时”这几个汉字时,往往含有“我大宋那时定的规矩”之含义,并以此来告诫、规劝、讽喻当朝皇帝“不要坏了规矩”。故“祖宗时”订立的“祖宗之法”,实有大宋最高法条的性质,可约略称为宋代三百年的“大宪章”。

赵匡胤病逝后第二天,赵炅颁布“五条意见”,就申明对太祖时已经定下的“纪律”也即制度,要严格遵奉执行。又过了两天,宰相薛居正等人来见太宗,要求太宗“听政”。太宗答应后,移居太祖过去办公的地方长春殿来处理政务,并对薛居正等人说:

“边防事大,万机至重,当悉依先帝旧规,无得改易。”

遵照太祖遗制处理国家大事,边防大事,也要全部依照太祖旧日的规定,不能随意改变。

太祖晚年曾经征伐北汉。太宗当然有理由“依先帝旧规”,征伐北汉。“祖宗之法”中,包含了混一环宇、河山一统的政治梦想。

但是太宗立国之初,各类灾害不断,各级官员也不老实。人性中的贪婪,借着五代以来的乱世风习,即使在“太平兴国”年间,也还是不断爆出腐败、邪僻等种种恶果。

太宗要恢复汉唐旧疆,更要推演“天下太平”。他需要在江山一统之后,实现“天下太平”。太宗之梦与太祖之梦一样:实现道义天下,恢复汉唐旧疆。

阻碍这个梦想实现的外部威胁是草原帝国,内部威胁是藩镇割据。

比较起来,内部问题更为直接。

为了解决藩镇割据问题,中央集权是一个现实选择。

但在“价值应然”前提下,也即道义前提下实现中央集权,需要“平衡术”。如何既不灭裂天下道义,又能有效驾驭群雄,保持邦国秩序?太祖太宗一生就在这个场域中寻求政治弹性。

太祖已经部分完成了藩镇割据问题,但凭借对人性和政治的理解,太宗知道:只要时机成熟,“阴谋拥戴”就会死灰复燃,试图与朝廷对抗的新的藩镇就可能出现。

谁能知道,一个无德无能的藩将赵在礼,会在“被拥戴”中,成为后唐叛帅?

谁能知道,一个性情宽厚的藩将李嗣源,会在“被拥戴”中,灭了后唐开国之君,自立为帝?

谁能知道,一个远在西北的藩将李从珂,会在“被拥戴”中,夺了合法君主的位置称帝?

谁能知道,一个做着枢密使的藩将郭威,会在“被拥戴”中,推翻后汉,做了后周的皇上?

谁能知道,睡梦中的殿前都点检,哥哥赵匡胤,会在“被拥戴”中,返回京师,建立大宋帝国?

……

站在历史的后面,还可以补充一个近代故实:谁能知道,道德“天下可信”的大清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相当于今天的上校旅长或团长)黎元洪先生,会在“被拥戴”中,反清,出任湖北都督,成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标志性人物?

“被拥戴”,是传统制度条件下,权力重新分配的一种可能性。

当可能性展开成为一种现实性时,变局就会出现。

随着“被拥戴”的变局出现,便是生民苦难。

正本清源与拔本塞源

太祖太宗的优异之处甚多,“拔本塞源”是其一。“拔本”,也即拔除树根;“塞源”,也即塞住水源。意思就是从根本上做到防患除害。

它与“正本清源”不同。“正本清源”指的是树木已经歪斜,需要从根矫正,源头已经混浊,需要从头清理。这是对“已然”祸患的整顿。“拔本塞源”是在变局尚未萌蘖之际,即将“可能性”消弭于虚无之中。

同类推荐
  • 千城变

    千城变

    每种选择都意味着改变怎么改变都是在走向命运的结局时势决定了你的身份再怎么强大也只是苍天的棋子
  • 大明的月亮

    大明的月亮

    大魔王朱重八:“我要望远镜,这个对我很重要!”马度:“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大魔王朱重八:“我要火器,这个对我很重要!”马度:“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大魔王朱重八:“我要钱。这个对我很重要!”马度:“我知道,不过这个对我也很重要。”大魔王朱重八:“我要人才,现在当官都找不到人!”马度:“人才啥时候都缺,到了二十一世纪最缺的就是人才!”大魔王朱重八:“小舅子,我觉得功臣好像多了点,你咋不说话,你再不说话我就要杀人了,小舅子你别跑呀!”
  •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齐、楚、韩、赵、魏、燕、秦,合称为“战国七雄”。
  • 二十五史一日一鉴

    二十五史一日一鉴

    读史使人明智,更使人洁醒。从《二十五史》中可以尝尽数千年的人事沧桑,一览家与国的深沉智慧,学习智囊人士的精明手段,得到厚重的社会阅历。在史册中考查智慧的含量,鉴赏谋略的生成,发掘历史的规则,以指导今日的人生——希望我们能看清历史与当下,永远不迷茫。历史和现实永远相通,博大精深的《二十五史》,蕴涵着无限的问题。历史中的逻辑,蕴涵着事物发展的普遍趋势;史实的本末源流,存在着因果的关联。善于思考者,将从《二十五史》中得到极大的益处。
  • 万里长征

    万里长征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热门推荐
  • 上巳日曲江有感

    上巳日曲江有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追星生活

    我的追星生活

    本书讲述一个从高中时代起就开始喜欢一个叫子敏明星的情感故事。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情深。当你穿上婚纱成为别人的新娘,我们闭口不提曾经的疯狂!却依旧忘不了你是我最初的梦想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有你是我的情有独钟!你是场梦吗?那永远也不要让我醒来好不好,因为我想看着你笑。
  • 龙血武道

    龙血武道

    “傅青山,难道你不知道这是我的领地?”一个愤怒的声音响起。一颗没有一丝生命存在的黑暗领地上空,一个青年望了一眼声音传来的方向,缓缓拔出了龙血战刀。
  • 幻像之冥王的新娘

    幻像之冥王的新娘

    总是莫名其妙的进入别人的身体,看见她们一个个被迫嫁给所谓的冥王,然后统统在新婚之夜未见到新郎前纷纷自杀,这跟我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我连睁着眼睛上课也能进入别人的身体?他,冥王到底是谁,为什么要娶那么多新娘,又统统逼死他们?难道你以此为乐?
  • 我的黎明时光

    我的黎明时光

    每个少女心中都住着一个梦,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有一个人陪你从校服走到婚纱,然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种恋爱是美好纯洁的,它足够温柔长久,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美好记忆也不会褪色;它足够纯洁,给人感到幸福,那种幸福让人沉醉而往返;它就像一个橙子,清新的维他命C,很有营养,带有酸味却回味无穷。你需要他,就像你需要呼吸空气。
  • 老天让我搞定的那些事儿

    老天让我搞定的那些事儿

    上班族的他,被老天选中,派去做一些特殊的任务因此他也从老天爷那里获得了那些不被常人理解的异能。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任务,咱们且看闻人渊是如何化解的。
  • 越仙缘

    越仙缘

    叶青玄原本是一位高中生,在一次学校举行的旅游中意外的跌落山崖,穿越到了大唐贞观年代的修仙门派轩辕门中,却意外的卷入到了正道与魔教的争斗中。
  • 一箭破天

    一箭破天

    这是一个少年猎人成长为箭神的故事。一箭穿云!一箭破天!
  • 大武道家

    大武道家

    老天给了从来一次的机会,是幸运,还是宿命?他身具世间之人闻风变色的魔气,苟且偷生藏匿于人群之中,本以为会度过平凡的一生,却没料到危机已经悄然来临…………qq群:255467465(喜欢的朋友一定要来啊……我一人很寂寞的……抱大腿)
  • 火影之殇:最喜欢小爱了

    火影之殇:最喜欢小爱了

    想要成为别人需要的存在!这是一个有着什么样的内心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砂暴我爱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一个万人惧怕的修罗……还是万人尊敬的……风影大人……“我爱罗……为什么你就是不肯接受我呢?”“闭嘴!快点从我的视线里滚开!不然……杀了你!”“我不要!我偏不滚开!”“……”滚动的黄砂,不带一丝感情的向她袭来,一如当初的无情。“我爱罗……我不会死的!不管被你杀死多少次!我都不会放弃你……我会一辈子缠着你!一直缠到死!”她决绝的话语,丝毫不能引起对面人内心的任何波动。平静的眸子略带着一丝狠厉,手猛的一握,顿则鲜血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