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许多美学家、教育家都把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看作是自己最终目标。
德国美学家席《美育书简》中指出,在人身上存在两种相反的要求,即感性本性的要求和理发本性的要求,这使人受到这两种相反力量的推动,而造成了人性的分裂。在这种状况下,人是不自由的。要消除这种状况,使人性不再分裂,达到和谐统一,必须通过美之美。席勒认为,审美教育的“最高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人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使“理性在人的人格中树立起来”。席勒始终把人的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作为美学和美育的终极目标。
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完全之人物”,要培养这样的人物,就要包括美育这一个重要方面。现在教育家蔡元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他认为美育“与智育相辅相行,以图德育这完成者也”。
美育与人的道德水准的提高、思想情操的陶冶、精神世界的升华有着密切的联系。把美的教育渗透到人的教育各个方面去,能够取得教育的更佳效果。
人类的所有实践活动,最终都是为了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审美教育,能够以美引善。广而言之,人类争取自由的活动,实际上则表现为求真、至善、达美的活动。
美的价值在与真和善的统一。一般来说,凡是美的一定是真的,而且也是善的。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过:“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况,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终追求。在这种的境界中,人将成为全面发展的和自由自觉的人,成为世界真正的主人。
美总是与人生紧密相联。劳动与创造的过程,就是为了使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趋丰富,劳动与创造的结果就是给世界奉献了美的果实。可以说,人生的美,就在于劳动、创造之中。
生活中有痛苦,但人生的本质是美丽的。这美的人生的显现又赖于人的创造。人最美好的,就是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还能以你所创造的成果为世人服务。
青年是人生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青年人求知欲最旺盛、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事业心最强烈,自然最富有创造精神。综合分析大量的事实,说明人的创造活动最佳时期在廿五岁到四十五岁之间,也就是说青年处于创造最佳年龄的前期。
青年人普遍具有创造美的潜力。当然,要把这种潜力变为现实,还需要加强创造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美化人生可以在培养和训练创造美能力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科学实验表明,体验、情感、想象、灵感、领悟、直觉等种种心理形成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审美创造性。
青年人美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身生活的美化及其周围环境美化;二是科学美和艺术美的创造能力的培养。美的创造领域是无比广阔的,青年人可以从美化自身、美化周围做起,进而创造科学美和艺术美,直到美化全社会。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由于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审美教育也将越来越普及。可以预料,廿一世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需要美,更需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