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面貌是由我们塑造而成的。如果我们能学习接受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便能踏稳脚步,达到目标;便不用浪费许多时间精力,空自苦恼。
把桌面清理干净,只保留与目前工作有关的物品。有位办事员说过:“桌面老是堆纸张的人会发现:把桌面清理干净,只保留与目前工作有关的物品,会使工作进行得更顺利,更不会出错。我称这个为好管家,是走上效率的每一步。”
诗人波普曾这样写到:秩序是天国的第一律。
秩序也应是官场的第一律。但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不见得。一般人的桌面总是堆满纸张,好几个星期也不曾看一眼。前几年一位副处级,常带小食到办公室,把食剩余的连瓶带罐经常塞在抽屉里,生霉发臭后,开起抽屉,让人作恶。
一张乱七八糟堆满了待复信件、报告和备忘录的桌子,足以导致慌乱、紧张和忧烦。更严重的是,时常担忧“万事待办,却无暇办理”的人,不只会感到紧张劳累,而且会引发高血压、心脏病和胃溃疡。
从药剂资料据悉:在一篇题为《机能性神经衰弱所并发的器官疾病》的资料中在小标题《病人的心理状态需要什么》?下面,列举了十一项条件,其中第一项是:强迫性履行观念;对付连续不断的待办事件,就是必须处理完毕。
但是,像清理桌面,下定决心等简单方法,真能帮助你解除压力吗?对“连续不断的待办事件”,真的必须处理完毕吗?1976年,我在东南一所医院时,从该院精神病科著名精神病工医师高先生那里了解到,他有一位病人,就是用了这个简单方法而不致精神崩溃。这位患者就是当地某部门主办,第一次去见高医师的时候,整个人充满了紧张、焦虑和郁闷不乐。他工作繁忙,又不能停下来,他需要帮助。
“当这位病人向我陈述病况的时候,电话铃响了。”高医师说道,:是医院打来的。我丝毫没有拖延,马上做了决定。只要能够的话,我一向速战速决,马上解决问题。挂上电话不久,电话铃又响了,又是紧急事件,颇费了我一番唇舌去解释。接着,有位同事进来询问我有关一位重病患者的种种事项。等我说明完毕,向这位患者道歉,让他久等。但是这位患者精神愉悦,脸上有份特殊表情。
“别道歉,高医师。”这位患者说道,“在这十分钟里,我似乎明白自己什么地方不对了。我得回去改变我的工作习惯……但是,在我临去之前,可不可以看看你的桌子?”
高医师拉开桌子的抽屉,除了一些文具外,没有其他东西。“告诉我,你的待理事项都放在什么地方?”患者问。
“都处理了。”高医师回答。
“那么,等复信件呢?”
“都回复了。”高医师告诉他,“不积压信件是我的原则。我一收到信,便交待秘书处理。”
一段时间后,这位主办邀请高医师到他办公室参观。他改变了——当然桌子也变了,他打开抽屉,里面没有任何待办文件。“这段时间以前,我有两间办公室,三张办公桌,”这位主办说道:“到处堆满了没有处理完毕的东西。直到跟你谈过之后,我回来消除掉一堆的报告和旧文件。现在,我只留下一张办公桌,东西一来便处理妥当,不会再有堆积如山的待办事件让我紧张忧烦。最奇怪的是,我已不药自愈,再不觉得身体有什么毛病啦!”
确实讲,人不会因为过劳而死,却会因放荡和忧烦而死。因为,放荡会消耗人的精力,而忧烦——因为这些人不曾把工作做完啊!
由工作环境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又使我联想学会“弹钢琴”的重要性。
人生有两种人的能力是千金难求的。一是思考能力,一是按事情轻重处理的能力。许多企业家,靠白手创业成功地使自己财富累累,他们的成功无非归诸于这两种能力。
有一们著名女保险推销员,每天早晨还不到五点钟,便把当天要做的事安排好了——是在前一个晚上预备的——她定了每天要做的保险数额,往后也如此推算。
长期经验告诉人们,没有人能永远按照事情的轻重去做事。但可以说,按部就班的做事方法,总比想到什么做什么要好得多。
我还结认一位港商朋友黄先生,他是一家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告诉我,董事会开会常常拖拖拉拉,许多问题被提出来讨论,却很少做出什么决定,以致大家得把一大堆报告带回家研究。
后来,这位黄先生说服董事会,一次只提一个问题,直到解决为止,绝不拖延。表决之前或者需要研究其他资料,但为了让问题真正获得解决,除非前一个问题得到处置,否则不讨论第二个问题。这办法的效果十分显著:备忘录上的待理事项解决了,行事表上也不再挤满预定处理进度。大家不必再把一大堆资料回家,也不用被尚未解决的问题弄得惴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