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多深的土地情节呢?
每次乘车回去时,我都会路过这一片区。这是一个正在开发的城区,周围的高楼大厦已经初具规模,这些都让人熟悉,唯一的亮点便是这沿路两边应该属于现代化城市生活区的地方竟然还有一股清新的乡土味道。
为这片土地播种的想来便是旁边的居民。
其实这土地已经不属于他们了,但他们还是壮着胆子将他开垦出来,种些瓜菜,有一次我甚至发现在老死的行道树的土坑中竟然茁壮的生长的两三只玉米。
这个城市很忙,从这个国家开始发展的时候开始,它就彻夜不停的拓展着现代化的版图。人们也乐此不疲的在其中辛勤着,但他们都不再是以前的那一类普通的‘农人’,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土地。
不过还好,大家都生活在一个非常稳固的系统之中。我曾经彻夜不眠的想象,诚然一个完整的系统中所包含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定然都是非常重要,但他一定有一个更为主要的联系来将它带动。是的,这个主要联系就是一个叫做‘经济’的东西,或者很俗气并简洁的我将它称作‘钱’。
人们拿到了他们辛勤所得来的‘钱’,然后投身到这个系统中来,其中所有的环节都可以得到照顾,自然这样一个过程也有一个具有高级意义的名字——生活。
投身到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为了完成这样的过程,携带着各自赋意的,所谓罗曼蒂克,所谓自由,所谓终极真理等等此类的。
其实操作程序是一样的,终极结局也是一样的。这或许是我一时的无聊呢喃,不过细想之下其实也没有多大差别。
而浸身其中越来越久,最开始是出于热情也好,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也罢,直到现在,我们猛然间突然察觉到一种很奇怪,也很普遍存在的异象。那就是,只要是当下的发展还无暇照顾的土地上,几乎都被种植着多的或少的作物。而这并不是出于所有权的加以利用,更多的则是一种大胆的占有。
此处我们不探讨这种占有的合理性,而看见了人们对之于土地的这种突然的情怀。
在时代的今天,除却必要的绿化以外,在城区我们很难再看到一块可称之为土地的地方,更多的是现代化的建设代替,人们就委身于其中,忙碌着现实赋予的工作,然后等待落日黄昏时候,打卡下班。有时候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是落日黄昏。
一件事,反复去做,甚至一辈子去做,你是否想说接下来他就成功了?不,我们要说的是这种生命状态,甚至是好几代都将延续这样的生活状态。很难说是否是全世界都是如此,但从这个国家的历史我们看见这种联系。
我们不得不承认,从过去的几千年里,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的离开过土地。就现在经济表现出来的成就我们或许会这样去反思历史,就是因为土地的禁锢,我们才不曾真正的得到一种变革式的发展和成长,以至于很多伟大的世界级成就都产生于其他国度。
而这是因为自卑。这没有什么好探讨的,就如我们从来会忽视钓不上来鱼的人一般,而他可能就是姜子牙。
后来我们更看见,新一代的人类已经不需要去做这样的事情了,也不需要去拥有土地,儿实际上我们也看见,目前还保留着这种耕种习惯的很大程度上都是发展以前的那一群人。在他们的生命力,土地拥有着很特殊的情怀,那是一种根源的联系。
而对于新一代的人类,已经处身于“经济”中的人类。“土地”已经消失了,不仅是实际意义上的,还是精神意义上的。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较之简单的需求——房产。这就是生存本身了。
这必须承认,在如今时代,拥有了可以委身其中的“房”,加之一点“差不多够了”的金币,那么这个人就可以“活得很好”。这其实也是“土地”意义的简化。也是“经济”的一个“诈骗艺术”的结局。
而第三代新人类的生存时代也已经被书写一个模板了——蜗居。
这先不说,因为我们有趣的发现,若以目前的富有标准来界定的话,恰恰“第一代人类”是最富有的。而“第三代人类”则是最底层。当然这一切都得从“生而平等”这个赋意来理解,不然这一切都叫做“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