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然而林夕却再一次变成了少年。那天发生车祸昏过去之后,再次醒来,林夕发现自己很狗血的重生了。回到了2004年,这个时候林夕18岁,刚刚开始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自己正趴在课桌上睡觉,被班主任叫醒了。
醒过来的林夕,被周围的情景惊呆。自己正处在一个教室当中,讲台上一个留着小平头的青年正生气的盯着林夕。周围是一群十七八岁的小屁孩,自己旁边坐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小胖子,面前堆积着如山的课本和辅导资料,这一切让林夕觉得无比熟悉。
站在台上的正是还未中年发福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老刘,而旁边坐着的小胖子正是林夕高中时候的好友郭铭,而周围正是曾经一起奋斗三年的高中同学。有人说高中是能让你记住一生的三年。
对于林夕来说确实是这样,后来的林夕经常会怀念原来一起为高考而日夜奋斗的同学好友,怀念原来有秩序,充实的高中日子,怀念那种早出晚归的成就感、满足感,全班人都有一个明确而重要的目标就是高考,都为着这一目标努力奋斗。
“那时候的我们真好”这是林夕在后来无数次都会感叹的事情。
当林夕沉浸在自己杂乱思绪中的时候,望着一脸懵逼的林夕,站在台上的老刘不乐意了,略带严肃的对林夕说道:“你最近怎么搞得,上课老是睡觉,离高考没有多少时间了,你自己要上点心”。
林夕回过神来,对着老刘说了声抱歉,老刘也没有多说什么,继续开始讲课。
然而林夕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自己明明出了车祸,怎么会跑到高三的教室里来,周围的人怎么变成了十几年前的同学,林夕狠狠的掐了一下自己,疼,非常疼。
林夕摸了摸自己的脸,发现下巴地下一片光洁,到是脸上有几颗青春痘,林夕侧过头去,脸正映在窗户上。玻璃上自己的面容就像年轻了十几岁。
在抬头看看讲台,黑板旁边用鲜红的大字写着距离高考还有98天的大字,十分刺眼。而日期也写着2004年3月12号。
作为一个阅读了大量重生小说YY文的林夕,能想到的唯一解释就是自己重生了,而自己的记忆却还是十几年后的时候,只是不知道这个世界跟之前的有没有什么差别。
当林夕还在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旁边的人撞了林夕一下,林夕转过头来看了一下,只见年轻了十几岁的郭铭朝讲台上努了努嘴,提醒林夕。
林夕抬头发现老刘又在盯着自己,无奈的笑了一下,只能假装很认真的在听课,然而一直到这堂课结束,林夕却一个字都听不进去。
下课之后,老刘整理好东西,说了一句:“林夕来一下”,就往办公室走去。
林夕没有办法只好,只好乖乖听话的站起身来向外走去,而旁边的郭铭向林夕投去用他的话说是担心的目光,然而林夕却觉得,这种目光却是幸灾乐祸的意味居多。
这座教学楼是坐东朝西的走向,教室在最北边,而老刘的办公室在最南边,去办公室要穿过长长的走廊,在老刘的身后,林夕默默的走着。只是周围来往的或熟悉或陌生的学生让林夕感触颇多。
老刘其实并不老,这个时候只有27岁,只是平时作风比较严谨和古板,颇有老干部的风范,所以林夕和同学们才会以老刘称呼他。
到了办公室,老刘先搬了个椅子让林夕坐下,然后拿出了一个表格一样的东西。林夕知道这是成绩花名册。作为应试教育为主的社会,成绩对于一个学生十分重要,尤其是一个高三学生。
林夕记得重生以前的这个时候,应该是刚刚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而林夕的成绩有了一些退步,老刘也把自己叫到办公室谈了一次话。
老刘在花名册找到了林夕的名字,这次考试林夕的排名是年级28,名次看起来不错,然而这却要考虑到林夕所在的高中的水平。
林夕所在的城市槐荫市,高中呈两极分化趋势,除了一中和槐荫高中这两个重点高中,基本上每年都会有一两个清华北大以外,其他高中能考上普通一本的寥寥无几,而林夕就是在这些普高中就读。
林夕所就读的高中,成立只有四年,是属于大专下属的高中,当初办这所高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大专赚不到钱,学校为了开源节流而办了一所高中,每年高考只有十来个人能考上一本,而林夕之前本来是这十来个人中的一位,而这次模拟考却没有考好,所以老刘才会找林夕谈话。
“你自己看看,你这次考的怎么样?”老刘指着花名册问林夕。
“不太好。”林夕老实的回答。
“你最近表现的有点奇怪,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有事情可以跟老师讲。”
“没什么事,就是这次没发挥好,我下次会注意的。”
“你一直都挺让老师放心的,自己要学会调节,不要太累了,快要上课了,你先回去把。”
林夕听罢,打了个招呼就走了。回到教室,一个竹竿身材的男生正坐在自己的位子,和郭铭讲话。
林夕认出了此人,涂宣伦,和郭铭一样都是林夕高中时的好朋友。
两个人看见林夕回来,都透出了询问的眼神,涂宣伦率先问道:“老刘没说什么吧。”
“没说什么,老刘就是让我以后学习上多用点心。”林夕看着这两个人,心里感觉一暖,这是他此生最好的几个朋友。无论在往后的日子里,林夕经历了多少挫折,这两个人都对林夕不离不弃,只要林夕一句话,他们都会竭尽全力的去帮助他。
两人听林夕说完,都松了一口气,三个人就这样在那里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不久上课铃就响起来了,各自回到位子上准备上课。
林夕看了看贴在桌子上的课表,发现是上语文课,就拿出课本准备上课。语文老师姓高,是一个外地人,年纪大概三十岁左右,身材高挑,样貌不错,只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直单身,这也是林夕他们高中的几大未解之谜之一。
这节课老师讲的是这次模拟考试的卷子。而这也让林夕认识到了此次他重生回来的最大优势,就是知道今后的事情发展,他知道高考考什么。
语文作文题目是话题作文“桥”,诗句考到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姜夔的生平,文言文阅读是柳宗元的《黔之驴》,现代文阅读是朱光潜的散文《生命》。数学大题有集合,函数,英语作文是谈理想,而文综地理有一题是法国波尔地区葡萄生长条件,综合是结合中国入世三年来谈全球化。
而最重要的是林夕知道他们那年的文综分数线,一本547,二本507。
在一个先填志愿,后出分数线的年代,对于一个高三学生还有什么能比提前知道分数线更为重要的。
而且最为重要一点是,林夕参加的这一届高考,分数线坑了无数人。往年高考线都是理科比文科高,而那一年,林夕他们文科的分数线却陡然提高了二十多分将近三十分,坑苦了一大批人,郭铭和涂宣伦都深受其害。
在之后的时间,林夕都在疯狂的回忆当年的高考内容,把自己记忆中可能考了的东西都写在笔记本上。花了整整两节课,林夕才完成这一工作。看着满满几页的考点,林夕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充满了期待。
那年的高考对于林夕来说其实是失败的,虽然最后上了一个二本,然而却与他的期望值不符,从小到大林夕读书都非常聪明,平时成绩优秀,然而每逢大型考试,却都考不好。那次高考就是一次。
林夕相信重新来过自己不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