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以语言、音乐、舞蹈、动作、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戏剧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形式。
按照剧情的结构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按照所反映的年代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戏剧艺术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来说是一门较综合的艺术形式,它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进行了综合表现。
戏剧艺术的特点。
1.戏剧由于舞台表演的特殊性,不像文学那样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所以戏剧艺术要求时间、空间的高度集中。
2.戏剧表现矛盾冲突,由于受到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戏剧的矛盾冲突要求尖锐集中。
3.戏剧通过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和台词进行人物的塑造、推动情节的发展并完成叙事,以此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因此戏剧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并适合舞台表演的要求。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具有双重性,它一方面是语言艺术,另一方面是舞台表演艺术,一方面是剧本的创作,一方面是表演者的表演艺术。
演员的表演活动要以剧本为本,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积极能动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包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体现理性主体的能动性,对扮演的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冷静地观察角色,客观地、理智地、深邃地把握人物的精神,另一方面体现表现主体的能动性,对多扮演的角色进行细致入微的情感体验,与角色融为一体。
戏剧表演艺术理论也分为几派:一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一是布莱希特的表现派,一是体验与表现朴素结合的梅兰芳的古典派。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演员应进入角色,即在规定的情景之中,从自我出发,体验角色,忘掉自我。
与之相异,布莱希特派则提倡间离效果,主张演员与角色、观众与演员之间,以至观众与角色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作为一个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不要受感情所支配而要善于支配感情。反对以情感来迷人心窍,而主张以理智去开人心窍。
与上述两种观点不同,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戏剧表演理论的熏陶,梅兰芳的观点是近乎古典主义的。他主张表演艺术家既是演员又是角色。一方面,他在京剧表演中,调动理性主体的理性功能,常常保持着较清醒理智的态度,意识到自己在演戏。另一方面,他在表演中又充分发挥表现主体的表情作用,设身处地去体验角色,进入剧中规定的情景,与角色发生共鸣,近乎与其合为一体。
东西方古代戏剧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途径,也各自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也有某些相通的东西。
1.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二者都不排斥矛盾冲突而又都坚持和谐美的理想。
中国古代戏曲充满和谐的大团圆几乎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即使倾吐郁闷和愤疾也总表现出理想的色彩和对美的追求,始终保持着精神——心理的内在和谐与平衡。
西方古代喜剧直接表现善恶报应,悲剧表现强烈的矛盾冲突,表现正面人物的苦难、不幸与牺牲,但通过“引起怜悯和恐惧”的方式,使主体情感受到陶冶,最终仍然实现了内在精神与情感的和谐。
2.此外,东西方戏剧所塑造的典型都是类型化的。
西方古代戏剧人物多半带有普遍性,表现某一类型的人物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在某种场合会出现特定的言行,甚至把类型定型化。
中国古典则把戏剧分为生、旦、净、末、丑诸行当,他们的唱、念、做、打都有极严格的程式与路数,同样也是在类型化、程式化、规范化的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
3.戏剧发展到近代,东西方都越来越偏重个体形象地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