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角落里有动静,杨云拿起树枝又来回戳了几下,只能感觉到有东西在那,却再也没发出什么声音。天色越来越暗了,根本看不清到底是什么。
杨云稍犹豫了一下,拿了根腕口粗的木棍捅了捅眼前的地面,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之后终于迈出一只脚踏进了山洞之中。接下来杨云一边探路一边挪动脚步,小心翼翼的来到角落蹲了下来。
地上散落着一堆黑乎乎的东西,杨云伸手拿起一块儿摸了摸,似乎是一些腐烂的木头,看情形自己刚才砸烂了一个大木箱子。
杨云将这些长短不一的碎木片拣到一边,没想到拣到一半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条并不长的‘木头’从手里滑了下去,砸到地上之后还发出清脆的碰撞之声,像是砸到一口铁锅一般。
杨云再次拿起这块儿形如鞋底的‘木条’,感觉有十多斤重,上面粘着一层灰一样的东西。杨云双手握着‘木条’两端,在脚下的树枝上快速的来回擦了几下,发现这个‘木片’上划出几道明亮的的线条。杨云当即出了山洞,拣起块儿石头来来回回将包在外面的脏东西全部蹭干净,这才确信终于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东西。
这应该是一整块儿金子,颜色和乔荣在火龙炉里拿出来的差不多,只是有砖头那般巨大。
“难道自己真的发现了一个宝藏?”,杨云现在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就算是破铜烂铁抱回去也能换钱,于是反身又回到了山洞中。箱子的木头都烂的一捏即碎,杨云将没用的垃圾清理干净后,总共找到整整十根类似的‘金砖’,只希望没有石头混入其中。
杨云站起身看着这一堆沉重的收获,发愁该怎么带下山去。突然间,就听地上发出‘咕咚’一声轻响。杨云低头望去,只见一股黑黑的泥水从角落里涌了出来,同时喷涌而出的还有一股浓烈的腥臭之气。
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就听到身后的石门也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杨云扭头一看,石头门正在缓慢的关闭中!
伸手拎起两块儿金砖一甩手扔出了洞外,杨云接着手下不停的将余下的全部扔了出来。而当杨云抱着最后一块儿离开的时候,也仅余一道窄窄的缝隙让杨云能侧身挤出。
惊魂未定的杨云还没喘口气,石头门就在一声巨响中再次关闭了。杨云刚想低头拣起地上的金砖,却觉着两眼发晕,然后一个踉跄之后就此人事不知。
再次醒来时雨已经停了,可是天还阴着。杨云起身检查了一下身体没有什么伤,试着运了运气也很正常,不像是有中毒的症状,不知道刚才是怎么回事。极有可能是自己碰触了什么机关,再或是那些泥水有毒。
“还是赶紧回家吧”,杨云想道。于是在收拢完金砖之后杨云开始四下收集藤条,他打算用藤条编一个背篓,要不然这近百斤重的东西没法带下山。
杨云小时候经常去杨勘家帮着编个竹筐竹篓,所以现在用藤条编个背篓也就一顿饭的功夫。为了掩人耳目,杨云下山的时候摘了些草药放在背篓之中。
左边是李庄,右面是赵家沟,杨云最后还是选择了赵家沟方向离开山谷,连夜向义阳返回。午时过后,回到义阳的杨云直奔‘福润坊’而来,他算先将金子换成银子再说,当然如果真是金子的话。
见到福润坊的掌柜杨云也没客气,直接拿出一块儿金砖问掌柜的道“可以换多少银子?”
掌柜的是一位半百老头,拿起杨云递过的砖头仔细的看了一柱香的时间,这才拿起身旁的一条破布开始擦拭。虽然杨云用树叶都擦过一遍,但是表面仍然有一些黑色的污点。
杨云也不着急,看着掌柜的擦了半天。最后,掌柜的终于放下毛巾,问杨云道“我能不能剪下一块儿看一看里面的成色”。
“可以”杨云点了点头。
掌柜的将杨云让与内堂坐下,这才拿出一把鸭嘴状的剪刀,当着杨云的面剪下指甲大小一块儿,然后又盯着剪口瞅了半天。
“客官是想换银子?”掌柜的突然开口吓了杨云一跳。
“是的,能换多少?”。
“十二两”。
“太少了”,杨云听杨坚说过,一两金子最多能换十五两银子。
“十三两”
杨云摇了摇头。
“十三两五钱,不能再多了”,掌柜说的斩钉截铁。
杨云觉得差不多了,于是将背篓放下来,把其余的金砖都摆在了桌子上。掌柜的好像并没有意外,大有深意的望了杨云一眼,说道“原来客官深藏不露,不过这些金子都要验过才能估价”。
“好,快点儿吧”,杨云说道。
杨云总共换得了两万两千两白银,掌柜的按照杨云的意思给了他四张五千两,一张两千两,共五张存单。从福润堂出来后天已经黑了,杨云骑上马赶在关城门前来到了留仙居,将存单交到杨坚手中。
杨坚惊讶的问道“这都是哪来的?”
杨云下山前已经决定不告诉杨坚山洞的事,谁知道那个山洞里有什么鬼,要是杨坚和杨远谁再来一趟可能送命也未可知,于是说道“是我师父的,他借给我的”。
杨坚将信将疑,不过以现在的情形也不敢多问,只能说道“杨云你千万不要做傻事,我们一定会为杨义报仇”。
杨云回道“放心吧,没有问题”。
……
福润坊的后堂密室中,掌柜满面喜色,拿出一块儿白天收到的金砖递给对面的中年人。
中年人察看的时候,掌柜的说道“这批金子成色非常高,应该是产于官窑,剪口的颜色有些发红,表示里面混有铜。这种金铜共生矿脉,正是我们金山所生金矿的特征。你再看那表面的绿色,根据铜锈的生长情况判断,再加上这么大的量,应该就是传言中的……”。
中年人说道,“太子在金山采金10年,当时朝廷记录共产金12万两,金山矿的旧矿道你我都清楚,按照矿脉的品位估计,至少要得金20万两才对,这还不算炼铜所得”。
掌柜的想起一件事,说道“但是,当年的太子府中搜出来二十万两吧”。
“太子在金山一呆就是十多年,简直将金山县建成另一个朝廷,南来背往的关税外加本地官员的孝敬,单是太子贪墨的公款也不止二十万两,太子宝藏绝对不是传言。对了,你有没有查出来人的身份?”。
掌柜的回道,“咱们这有个伙计认识他,是金山派的人,功夫还不错,前两天大闹安顺镖局。”
中年人吩咐道“那可要小心了,先派‘无影’去调查一下他最近去过哪儿”。
“要不要报告分庄的庄主?”
“先不要,还没有太大把握,查到具体消息再说吧”。
掌柜的笑道,“别人都在盯着找金矿,却没有人找现成的金子,希望咱们隐姓埋名在义阳呆了十年,不要白白浪费才好”。
……
杨云回到长阳宫,并没有见到长阳子。来到自己的房间之后,杨云从枕头底下拿出那本发黄的小册子,上面写着陌生的四个黑字‘金罡剑气’。
自己的师父曾经说过,他没有逼着任何一位弟子练过此功,刚开始的时候杨云还不相信,现在他终于明白了,有些东西宁愿拿自己的命去换,只是不知道自己那位未曾相认的师兄‘独臂刀王’又是为了什么。
杨云翻开第一页,只觉着胸口又是一紧,因为他忍不住想道“如果我早些练成此功,有没有可能后来的事情都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