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跟标题没有太多的关系,随便想出来的,不过写到最后,越觉得自己反省的很深刻。
今天抽空去看了看奶奶,似乎是习惯了奶奶的那个样子,小时候她是那样,现在她还是那样,好像是时间把她的容颜定格了,而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我的奶奶已经84岁了,对于这个信息我是惊讶的,上一句提到过,奶奶在我的眼中一直都是我小时候那样。
?
为什么想起要写这片文字,是因为奶奶的一句话:怎么觉得你们越来越客气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不舒服的,如果翻译过来其实是一种责备,一年到头,也就过年的时候来一次,平日里就是有事的时候,才会见面,电话很少,是不是长大了以后,工作了以后,那些生命中那么重要的人,就慢慢的被我忽略,被一些看上去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取代,甚至在平时都不记得给老人家一个问候。
老人家听说我们要来,还是准备了一桌子的菜,我开始有点想像不到一个84岁的老太太在厨房忙碌的样子。我回想起她刚才让我们再多吃一点的模样,说实话我有些后悔,我真的应该把她做的东西都吃完,哪怕吃多了肚子会疼,换她一个欣慰,这样的代价是否值得?这一次她又送到了大门口,我透过后车窗看见老太太转身时的那一瞬间,有一点点的落寞,不知道她是第几次在那个路口看着我们离开,而我们总是记着挥手,却不知道她回到家中那一刻,可能我们刚才的影子还在,可能还有一些话没有来得及说,可能已经开始期盼下一次的再会。老太太一年就热情一回,而我们却不习惯,自然的客气着,以为那是正常的尺度,却已经到了见外的程度。
?
这跟我家的“国情”也是有关系的,如今主要矛盾有三个,第一个就是我爸妈的生意,这个小店是他们新的一个起点,也是另一个指望跟寄托,以至于现在灌注了他们全部的心血,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矛盾,这关系到一个做生意的思维,我爸妈的观点就是实事求是,物美价廉,以最优惠的价格,以及最佳的服务来抢占小镇的市场,这个投入时间可能要久一点,换句话说就是以口碑为第一营业目的。与之冲突的就是我跟我姐的激进派思维:一切不以盈利作为首要目的的生意,都是在做慈善——这是年轻一派的想法,我也曾试图改变他们,但是我选择相信他们,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知道自己的要做什么,而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一己之见去评判什么,或者说我们以一种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其实是给了超过建议这个尺度的意见,变成了一场爆破戏,反响是有的,效果却是出人意料的,从而成为了一个你我都不敢去提的憋在心里的矛盾。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要从提出问题的方式入手,用一种诱导的方式去处理这个处境,算起来是说话的艺术吧。说道这个我不得不提就是我妈的好姐妹我的甘妈了~为什么要用“甘”这个字,因为“甘”这个字是有甜的意思,我也很喜欢这个解释,不只有这个原因,因为甘妈在我眼里是个很会说话,情商爆表的这样一个女人,我总能从她的口中听见夸我的词句,或许是从小到大被人夸的少了,从甘妈那里,我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是一种久违的自信,我的人生走到这里,最缺的就是自信,这应该可以解答她为什么会是我从心里最深处尊敬也是将来要报答的长辈。倘若被否定与气馁这样的色彩在我的画布上是基调,我的甘妈可能就是我lightroom中小清新的预设。把话说回来,创业需要的并不是什么建议,什么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鼓励,是对他们的信任,谁都不喜欢被怀疑,如果真心要给他们一点点不成熟的小建议,那我也要学着把话说的漂亮一点。
?
第二个矛盾,我有个比我大5岁的姐姐,在家里是被作为骄傲看待的,那为什么我要把她看成是矛盾呢,从我姐上了大学开始,每年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从开始读书时的一百天的假期,到现在去国企工作后一年不到三十天的假期,虽然常常跟家里联系,但事实是她在家中的比重越来越少,去维系这份牵绊的成本会更加的高,这个是很自然的事情,再加上我爸妈是很被动的一种类型,我姐主动的多了,他们也就习惯了,也就导致了一个很尴尬的结果,就是如果我姐不主动了,那么通讯记录就只到那一天,这是一种不安全的因素,造就了我姐的一种不安全感,为了解除这种不安全感,我姐就不得不主动,如此循环,而这实际上是一种恶性循环,也是形成这种矛盾的几个因素之一。还有就是环境的差异,我姐是在一种都市快节奏,优胜劣汰,每天都在高度运转的环境中,而我爸妈呢,是属于乡下比较缓和的,甚至说可以有养老性质的大环境,这两种环境的差异,也就应对了上一段上面的保守思想与激进思想的冲突,我姐做事讲究效率,有什么说什么,可她没有考虑过她传达的东西会不会被接受,或者说能被接受的程度是多少,因为爸妈并不像她跟她的同事有着同等的素质。而抱着中庸思想的我,就像看正方与反方对一个很模糊的辩题,进行着不成熟的辩论,最后也没有结论,经过几次之后,她硬生生把自己划到了反派的立场,哪怕她说的都很对。不过我姐这一点也不只在跟爸妈之间,包括跟我也是的~~!总是对一个很模糊的辩题进行着莫名的辩论,最后面红耳赤却没有结论,尴不尴尬,在这我要声明,我要开始慢慢的学会听话,学会认同,学会去褒奖。最后一个因素,是我推测的,因为我姐恋爱经验很少,她活到现在基本上的主题就放在学业跟事业上了,在感情方面的缺失,处理关系也止步于同事和领导,朋友和闺蜜,而且一个人久了,生活的中心就会慢慢的转移到自己身上,照顾自己的技能满载,而照顾他人的能力慢慢减退,换位的意识逐渐衰弱。再加上如今她的档次,已经不是我们这个小镇上的适婚男子可以到达的,而我姐也不愿意嫁的太远,又不想这么随意的妥协,给外人一种要求特高的假象,其实是对于这个家庭的另一种顾虑的表现。我爸妈不善于言表,那天老姐回来的时候,我从没见过老爸他这么开心,也没见过我妈内心会如此的激动,这变化就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方式了。就算只有几天在家里,也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客人,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当成外人,这怪不了谁。这个矛盾不指谁错谁对,而在于去发现隐藏却没人去说的问题,大五岁的姐姐,在家庭中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最辛苦最出彩的角色就是姐姐,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很关键,会决定最后的走向。如果真的不能承受,没关系,还有我!
?
最后一个矛盾,也是最大的一个矛盾就是我,我可以说是家里面最不稳定的因素,退伍之后到现在,我一直处于一个缓冲期,两年的时间,同期的伙伴们都相对的稳定下来,而我一直飘在半空中,说起来我真的是一个神经病,把遗传的固执发挥到了极致,这个不是借口,是一种自负,很多事情都要去尝试,也仅仅止步于尝试,尝到味道了就够了,把当初决定的坚持不知道抛到了哪里,思维上总是这边一片,那边又是一片,人生路走的有些飘浮。感情问题是我跟家里最大的冲突,导致了我跟家族之间的关系都很紧张,当初的思路是效仿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不惜与家族为敌,私奔到月球,可当这个矛盾稍微有些缓和的时候,给我最大的一次打击是女孩跟我提的分手,从起初的不理解,拼命想去追回,到后来确定,看开,想开,我也开始理解一路上那些我假装听不见的话,在这我只想说,姑娘确实是一个好姑娘,我们之间也确实有一段好故事,不过故事已经谢幕了,哪怕剧情再怎么让人留恋,我也得开始写我新的剧本,生活还在连轴转,你一个不小心,转眼就错过了很多情节。今年下半年,我在家沉沦了一段时间,不管谁给我电话消息都没有回,我真能体会一个人静一静的感觉,开始寄情与小花小草,开始流浪于微博与淘宝店铺之间,在此要对我爸妈,我姐,关心我的长辈们,说声对不起,关于我的任性,关于的固执,关于那些不成熟的抱怨!在此我给还看我朋友圈的朋友们道歉,辜负了你们的好意,对不起!我的后半生,我应该会选择更稳定的生活,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激进一下也未尝不可。我应该会找一个本地姑娘结婚,不用多好看,懂事就行,很多事情也不能以自己为中心为前提,可能会去相亲,虽然我最不喜欢的也是这个形式。我应该会听话一点,已经不听话了27年,想想这样的形象我演够了,好人的角色我还很有空间。我应该会多说说自己的心事,跟朋友,跟女朋友,跟爸妈,我发现憋着真的挺难受。我应该不那么去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如果每个人都能做的跟你一样,那多不特别啊!我应该会学会怎么说话,学会怎么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会怎么把关自己的人生。我应该会经常给朋友打电话,小黄,小车,小铁,小李,小克,小明,小王,小锋,小百利,小隆以及等等!别猜了都是男孩~~最后这是我自己的矛盾,所以我自己来解决,改变自己,进而去影响周边共同发展。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篇日记中写道:作为家中的第二个男人,我会尽快的成长起来,把这个重担从爸爸的肩膀上接过来。又是什么时候我开始逃避,什么时候我开始遗忘自己的家庭中的身份,可这个时候,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存在,对于这个家庭始终都是重要的,哪怕被一万个人说一句没有出息,而这个家最后还得指望我。写到这里最开始写这篇文字的初衷已经很模糊了,像极了宣泄,很久没有向外吐露自己的心声,把自己包裹成了一个团,最终有一天,这个团破了,钻出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这才是我应该有的结果。
?
最后来一句跟全文没有一点关系的结论:论男子之责,大则治国,小则为家。又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焉知大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