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行,得有个姓氏,得论个上下辈份,得讲个伦理道德。于是在清代乾隆年间,村上人商议姓氏的名称,姓什么好呢?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各有各姓,历史悠久,分布广阔,天南地北,四海有名。我们总不能跟着人家的屁股后面,拾人牙惠,入人家族。得起个别人没有、天经第一的姓氏,也好抖一抖前辈的尊严,长一长后辈们的志气。于是有人出主意说:“我们还是老办法,走出家门看一看,看到什么就起什么。”
结果,一村人走出村口,抬头望去,弱水北流,两岸除了茫茫苍苍的沙丘,就是满山遍野的石头,真还是个石头阵。有条干涸千年的古河床,层层叠叠的水冲石,从上到下五十多里。由于山洪的常年冲击,乱石遍布四野,到处都是石头的世界。石靠石,石挤石,石落石。像出征的队伍,从山上到山下,从村前到村后,比秦陵兵马俑要壮观百倍。除了七另八落和风中飘摇的河中孤岛外,路在石丛中延伸,风在石丛中穿行,地在石丛中耕种,人在石丛中繁衍。只有顺河坝吹来的风,在石头丛中穿过来又绕过去,然后再向远处刮去,给人的感觉只是石头的荒凉、冷漠和贫瘠,缺少一种绿色的生机的灵性。这些石头再没有什么用处,庄稼汉只能用来修路衬渠,也有用来修房砌圈的。路是石头铺,渠是石头砌,墙是石头垒。堆起石头来是山,搬开石头来是地.人们出门见石头,走路踩石头,睡觉枕石头,干活碰石头。说来也怪,尽管石碰石,石迭石,石挤石,但石头丛中,有土就有田地,有水就长庄稼。有一年来了个清廷里的翰林学士,人家学问,见识广,说是这此石头阵叫“泥石流”,乡里人嘴笨,说成了“泥石牛”。至今村上人还真没倒清楚那个棱子,怎么他们的石头,就成了人家的牛呢?是能拉犁耕田,还是能套车运粪?
于是,人们把这个地方叫了石湾,这里的人也就姓了石湾。不过石湾石湾,叫着也有些绕口别扭,叫来叫去就叫成了十万。姓十万,多有气魄,多有特色,全国没有,世上少见,只此一家,也成了一种姓氏文化的传承。不过多少代过去了,十万家族真还没有出过有名望、有作为的人物,连个当乡镇长的人也没有出过,真让十万家族感到灰头鼠脸的。只有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不知是十万家族的坟上冒了青烟,还是十万家族的头上开了天窗,历史在石湾一带来了个大逆转,让十万家玉,在短短的那么二三十年,不但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而且十万家玉有一个改不了的习惯,昨晚不管睡得是迟是早,夜间不论是梦是醒,一到凌晨六时,准时醒来,非起不可。有时他也想多睡一会儿,睡不着就在床上躺一会儿,可是不行啊,这样会更加难受,浑身都疼,好像哪儿都不舒服。时间在这时变得格外漫长,分分秒秒都像是千年万年,一种地老天荒的感觉袭上心来,也有几分恐惧。还不如起来的好,这时的精力是最充沛的,这时的头脑是最清醒的。
又是一个“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的夜晚,难得的深静,朦胧的灯光忽明忽暗,黯淡的影子虚虚幻幻。无意看电视,无意敲电脑的十万家玉,和往常一样,拉开被,熄了灯,忘了一天的忧愁烦恼,美美地做了一个“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的梦,便睡意全消,进入了又一轮凌晨之思。白天的事一件一件地都办完了,夜里的梦一遍一遍地都做过了,该是静思细想的时候了。
他总感到,人只有在静夜深思之时,才能映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没有世故的外衣,没有世俗的偏见,没有世事的侵扰,没有世风的渗透,不会拿腔作势,不会趋炎附势,不会虚张声势;理只有在静思之时,才能明辨出一个真谛的所在,没有惟命是听的信条,没有欺世盗名的劣行,没有自以为是的偏狭,不会招摇过市,不会虚应故事,文过饰非。思人想己,思前想后,思古想今,思事想理,思错想改,思就思个明白,想就想个透彻;思就思个功用之深,想就想个穷理之熟。这时把十万集团发生的事一遍一遍地梳理过了,把自己前前后后干过的事一件一件地打量过了。如果再记载下来,不就是一篇优美的日记,一天一篇,一年三百六十篇就是一厚本,三十年写下来,就是三十多本,也算得收获颇丰。可惜呀,他十万家玉的思维再活跃,想象再丰富,算计再精明,能变成项目,能变成财富,能改变一座城市,但就是他提不起笔来,不会敲电脑键盘,精美的思想观点、奇迹般的人生经历,怎么也变不成精美的文字,不要说著书立说,写日记笔记,就是连个流水帐也记不下来。唉,天生就没有舞文弄墨的命,要不然也致于让他为无人来写《十万家玉大传》而发愁。
打造了让世人刮目相看的财富王国,一跃成为弱水一带的首富。
就在十万家玉神思遐想的时候,不知从那里传来了一阵悠悠埙声,轻柔的慢板,从稍宽广地、稍缓慢的小广板切入,徐缓悠长的节奏,流畅优美的旋律,深厚真挚的情感。似乎是一支古老而明快的民歌,让人们充分享受大自然所赋予的一切美感,包括春风徐来的快意,流水荡起的涛声,撒落荒原的星光,缠绵悱恻的情怀,悄然而至的爱恋。继尔是是动荡不安、变化莫测的旋律。时而狂噪,时而惊惶,时而悲怆,时而残暴。恬静的意境,被突入的噪音而打碎,变得一片茫然、狂放、动摇不定。掀天动地风暴,把人们的思绪推上了颠峰,又重重地甩了下来,掉进无边的深渊。激越的快板,时断时续,时扬时抑,时急时缓,变幻万端,响亮而丰满,逐渐达到了高峰,然后沉重而缓慢,寂静而消退。最终是重归平缓,节奏自由的旋律。音量渐小,力度渐轻,速度渐缓,虽然在音调上与前两章紧密相联,一脉相承,但表达的情感则迥然不同。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善良,回归爱心的大呼唤,震憾四野,力透心灵;一种重塑情感的大旋律,摧古拉朽,旋转乾坤。把世间所有的情感,所有的愿望,所有的追求,都推向了颠峰,化成了一个强大音符,化成了一种爱的语言,唤醒久逝的良知,拯救远去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