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胎儿的正常发育既靠先天精血养育,也与孕期的摄生优劣关系密切。要想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就需要注意孕期保健。为此古人总结出4条经验。
(1)调养精神。《产孕集》中说:“孕藉母气一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一有偏倚,即至子疾。”所以主张孕妇要怡养性情,静心寡欲,胸襟舒畅,遇事乐观。
(2)饮食适度。孕妇的饮食营养,是保证母体健康和胎儿生长发育的物质条件。《胎产心法》说:“胎之所以养,赖母之所嗜,因母子之气呼吸相通,是以胎气肥瘦,在母之素日奉养厚薄如何。”徐之才在《逐月养胎法》中提出:怀孕的早期,要“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无食腥辛”;怀孕中期,要“食稻麦,羹牛羊,调五味,食甘美”。《达生篇》中归纳了孕妇饮食三宜三不宜:“饮食宜淡泊不宜肥浓,宜轻清不宜重浊,宜甘平不宜辛热。”这些,都说明孕妇的饮食应当富于营养,易于消化。
若过食辛辣助火饮食,能使胎儿患“胎热症”(生子目赤,肤红,多啼哭,易发热,易生疮);过食生冷,胎儿易患“胎寒症”
(产后面色发青,四肢不温,不吮乳、腹痛、腹泻);饮食偏嗜,营养不足,会形成“胎怯”(生子形瘦体弱,声低无力,呼吸气促,囟门大开,多病易亡)。另外,古人也有“酒能伤胎之说”,孕妇饮酒对胎儿影响更甚,可造成胎儿外貌丑陋畸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3)避免房劳。中医特别强调孕妇要控制房事,注意节欲。《达生篇》说“受孕后最宜节欲,不可妄动,致扰子宫。怀孕后苟不知戒,即幸不坠,生子亦必愚鲁而多疾患矣。”有鉴于此,古人认为,妇女在怀孕后,应“迁居别室另寝”,“另老妪伴宿,不与夫接”。这样就能“身心清静,不犯房劳,临产自然快便,生子也必聪明少疾”。
(4)慎起居,适寒温。妇女孕期生活一定要有规律,起居有序,劳逸适度。中医有“二不”、“二宜”之说:“不可太逸,逸则气滞;不可太劳,劳则气衰。五个月以前宜逸,五个月以后宜劳。”此外,孕妇“寝必安静”,睡眠要充足,但不宜贪睡,以免气滞难产。孕妇应适当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劳身摇肢,无使定止,动作屈伸,以运气血”会有利于胎儿发育和顺利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