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价偏差是对实际工作绩效与控制标准之间的偏差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采取纠正措施。偏差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正偏差,即实际执行结果优于控制标准;另一种是负偏差,即实际执行结果劣于控制标准。在许多活动中,偏差总是在所难免的,甚至可以说是必然存在的,很难存在实际结果与预期标准没有丝毫偏离的情况。因此,确定组织控制可以接受的偏差范围非常重要并不是只要有偏差就要采取纠正措施,一般说来,当偏差较小,处在允许的范围内时,不必采取什么措施;当偏差(不论是正偏差还是负偏差)较大,超出了允许的范围,就必须分析偏差原因,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如图-所示)。
(2)分析原因。偏差往往由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必须尽可能找到关键、真正的原因,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另一方面,造成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在组织内部,也可能是在组织外;可能是主观原因,也可能是客观原因;可能是可控的,也可能是不可控的。控制人员必须对此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对造成偏差的原因判断不准,纠正措施就会无的放矢,收不到好的效果。
(3)纠正偏差。控制的最后一环就是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偏差是控制标准与实际绩效双方偏离的结果,纠正偏差也应从这两方面考虑。如果偏差是可控因素造成的,就要落实部门、人员、方法、步骤,贯彻执行纠正措施,改善实际工作的绩效。如果偏差是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就应对控制标准进行修订,甚至导致组织计划、目标的改变。当然,采取修订标准的行动之前,应非常慎重。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当某部门或员工的实际工作与控制标准之间差距很大时,对偏差的抱怨大多会转到标准上。此时,管理者应客观判断,如果你认为标准是合理的,就应该坚持并向他们解释你的观点。
(第七节)对监控者的监控
一、对监控者监控的重要性
控制工作是组织内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控制工作主要是由组织内的监控者来具体实施的。组织内一切人的工作都应该得到监控,以确保其能符合组织的方向和目标,因此,监控工作和监控人员本身也应该得到监控。不仅如此,还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使得对监控者的监控在组织中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控制工作本身的特殊性
控制工作是要保证组织各项活动能按计划进行,一切活动都能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如果控制工作本身存在偏差,那么不仅要损害控制工作本身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会使组织的其他各项工作因为监控的薄弱而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对控制工作的监控在组织中有着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有些活动出现问题,但只要处在良好的控制中,问题就不显得那么严重,得到解决的把握也比较大;而当问题一旦出现失控时,情况就会变得复杂和严重得多了。
2.在组织中对监控者的监控常常是被忽视的环节
监控者在控制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监控者又都是工商企业中拥有相当权力的管理者,对他们缺乏监控机制,常常会酿成很多重大问题。例如我国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重则以权谋私,侵吞国家财产;轻则无所作为,使企业坐失良机,走向衰落。这些现象的产生很多都是由于对企业的高层领导没有强有力的监控,使他们游离于企业的整个监控系统之外而造成的。
事实上,无论在什么国家,只要是商企业中存在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就必须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实施有效的监控。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建立起对监控者的控制机制,是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对监控者的监控方式
如何对组织中的监控者进行监控?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显然,这绝不是制定一套规范的控制制度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采取各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加强对监控者的监控。这些方式有的是来自企业内部,有的是来自企业外部;有的是制度性的,有的是说服教育型的。实践证明,以下六种方法有助于现代企业中对监控者的监控。
1.加强有关规范企业经营者行为的立法
通过健全有关法律,使得对监控者的监控能够有法可依,从而能够从法制的角度约束企业监控者的行为。
2.宣传教育
通过新闻媒介,宣传好的事例,树立好的榜样;揭露存在的问题,抨击反面典型。通过参加培训班、个别交谈等形式对在岗的或即将上岗的企业领导者进行宣传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信念,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监控,并将自己放在组织监控系统中,自觉接受监控。
3.建立健全组织的监控系统
通过制度规定对监控者,特别是对企业主要领导实施有效监控。目前最有效的是以下两种方法:
(1)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公司监事会制度,实施对监控者的监控。监事会只对股东大会和公司员工负责,代表股东大会和公司员工执行监督职能,保持独立的位置,对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在内的监控者进行监控。监事会要能有效地执行监督职能,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目前有些公司监事会成员由董事会或总经理来指定或委任,这样产生的监事会与其监控对象的关联度过大,必然不能保证监控作用的有效发挥。
(2)建立稽查制度。由上级有关管理机构派出稽查小组,对企业监控者实施监控。稽查小组成员由财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行为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责成有关方面进行纠正。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实施比较灵活,效果明显;但其缺点是只能保证对一些重点企业的监控,难以一下推广到所有企业。中央决定试行向国有重点企业派出稽查员,就是为建立企业稽查制度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向企业派稽查人员,实施对企业经营者的监控,这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有效监控方式。
4.利用社会力量,对企业监控者实施监控
一方面营造反对企业经营者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中介机构的建设,例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审计事务所等,通过它们的服务来为企业提供外部监督,起到对企业监控者的监控作用。
5.加大对企业经营者不良行为的打击力度,惩一儆百
从某种意义上说,少数管理者的违法乱纪行为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是难以避免的,通过严厉打击,可以减少这类行为的发生,起到惩处少数、教育多数的效果。
6.建立健全经理人市场
让经理人员职业化,形成这类人才的供求市场,让他们的价值在市场上通过供求关系体现出来,而经理人员的价值取决于他们在企业中的表现,这样有助于经理人在主观上约束自己,做到自控自律。经理人市场在客观上实施了对企业经理人的监控。
事实上,对监控者的监控不是单纯靠某种方式就能实现的。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监控,实际上既涉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可见此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但从有效管理的要求来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这样的原则:组织中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任何人,包括各个层次的监控人员都不得游离于这个系统之外。
(第八节)信息控制系统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在管理控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能否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有效地收集、处理、传递和使用信息,是衡量管理控制系统的标志之一。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据系统观点建立,利用现代技术方法和计算机网络,提供各项作业、管理和决策信息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它能准确、迅速地提供各级管理部门所需的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存在任何一个组织中,这是因为每个组织自身都有一套传输、处理信息的渠道,只不过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多是通过手工操作运行的,有一系列的弊端。处理速度缓慢,常常要等到结果出来后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如用手工编制的年度会计报表有时在次年的三月都做不出来,严重影响了其他工作;不能根据变化迅速调整计划或做出预测结果;不能得到实时信息;查询工作操作不便等。如查询库存情况,常常通过盘点才能查清楚;又如工作程序的不合理和出错率高居不下等等,都是手工操作不能避免的。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集成,是根据组织的业务流程和信息需要综合构成的,它以解决组织中面临的问题为目标,使基层办公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向各级管理部门提供所需的信息,据此做出决策,增强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高效率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大量收集、存储相关信息,并根据要求长时间保存;能迅速对信息进行加工,使信息更加精练、准确、集中;能快速传递信息,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线服务、远程控制成为可能。图7-5是管理信息系统内部的运行结构图。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具有优势,也使管理者的工作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信息的获得渠道有了变化,它可以在信息系统上直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够快速做出决策或改变计划,使应变能力增强,控制反馈速度提高;组织的结构可以向扁平化发展,使管理层减少,管理幅度加大,同时控制力度却不会削弱。另外,管理者和属下的信息交流也增加了通道,他们不必事事面对面地交流,汇报和指令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双向传递,尤其在双方相距遥远时,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当然,建立管理信息系统要有一笔不小的投资,对管理者及员工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些在初期应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