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4300000031

第31章 心似黄河水茫茫(2)

但是大贝勒代善一旗,和济尔哈朗一旗,态度略微地偏向豪格,所以豪格那边应该是略占优势。

豪格三旗,强推他过去继位,多尔衮怒视着他,吓得豪格手脚麻软,不敢上前。

这时候獾十四郎多尔衮高高地举起手臂,等到大家肃静下来,他缓声说道:我始终认为,老九继位,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不行!豪格三旗爆发出愤怒的吼声。

为啥不行?多尔衮极是惊讶:你们为什么反对先帝的九子福临继位啊?

什么?你说的老九(多尔衮在被封为贝勒时,按年龄顺序排行第九),原来是指皇太极家里的老九——福临?

大家顿时晕菜了。

多尔衮这个全新的提案,一下子将豪格打蒙了。

豪格发现,他现在只有一旗的支持者了,在是选他还是选福临这个问题上,其他四旗人马,立场是中立的。而多尔衮这边三旗,态度却是始终一致的,也就是说,现场势力最强大的人,是多尔衮。

只要不立多尔衮自己,现在他说立谁就立谁。

现在我宣布,就立九皇子福临了,有反对者,吃我一刀。

可是福临才刚刚五岁。

所以呢,多尔衮继续宣布:为了效忠国家,我就委屈自己一点,马马虎虎当了摄政王算了,以后家里大事小事,我说了算。

济尔哈朗大怒,站了起来。一瞧到他,多尔衮急忙补充了一句:济尔哈朗,也是摄政王,以后家里大事小事,我们俩说了算。

济尔哈朗大喜,坐下。

多尔衮的时代,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6. 领导休假去了

多尔衮当上了摄政王,就立即下令:所有的王爷,所有的贝勒,从今天开始,统统把孝服给我扒了。

为啥啊?众人大怒。

因为我们马上要征讨宁远。多尔衮悲愤地道:先帝翘辫子,吴三桂那厮却不来磕头痛哭,这明摆着是破坏两国的和平,你说我们能够容忍吗?

不能!众王公贝勒,齐声举臂高呼。

要打掉宁远,第一步就是打掉从宁远到山海关的中后所、中前所和前屯卫这三座城池,切断宁远与大本营山海关之间的联系,把宁远彻底地孤立起来,要让吴三桂形只影单,孤独寂寞,感到自己活着都没什么意思。

这次出兵的领队,是济尔哈朗和阿济格。

俩人带领大军,午夜出发,悄无声息地绕过宁远,先抵达了中后所城。

中后所的守将是游击将军吴良弼,都司王国安。俩人光着脚冲出来,带领士兵冲上城墙:全体注意,准备战斗。

可是清兵那边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只看到清兵们端着洗脸盆奔来跑去,不停地刷牙吃饭,苦等了一个白天,也不见来攻城。

吴良弼和王国安大叫了一声:上清兵的当了,他们故意让咱们紧张一整天,到了晚上,等我们神经绷断,他们再来攻城。

果然,太阳一落,清兵大营号角吹起,就见清兵们一人扛只装土的麻袋,呐喊着向中后所城冲了过来,到了堑壕边上,清兵将麻袋丢进去,转瞬间填平了堑壕,然后藤甲兵把盾牌顶在脑袋上,大喊着扑到城墙边上,开始架起云梯。

十几门红衣大门对准城墙的一个固定方向,开始不停地轰击。

城下滚木礌石,城下前赴后继,厮打了整整一夜,也没打出个名堂来。可糟糕的是,十几门大炮对准城墙的一个地方轰击,虽然命中率不是太高,但这么整整一夜轰下来,就见城墙摇晃了几下,轰然倒塌。

清兵呐喊着冲入城去。

中后所就此被攻下,自守官游击将军吴良弼、都司王国安以下,总计四千五百明军被杀,另有四千明军成为了俘虏。

只是一夜的工夫,就拿下了中后所。

下一站,清兵开往前屯卫。

使用与攻打中后所一模一样的战术,既然战术有效,那就坚持使用,先填壕沟,然后藤甲兵架云梯,红衣大炮对准一个固定方位强轰。但是清兵的火炮技术比较差,足有一半的火炮在上一场战斗中自行爆炸了,这次火力明显减弱。

整整轰了三天三夜,轰到了所有的火炮统统报废,才将前屯卫轰开了一个大口子。

明总兵李辅明、袁尚仁等三十多名领导干部被杀,四千明军战死,两千明军被俘。

再下一站,中前所。

攻打中前所的,是阿济格,他带着八旗兵到了地方,却发现中前所城门大开,明军像蚂蚁一样,在城里城外到处乱找,阿济格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猛冲进城,当场逮住九千明军,问他们:你们在找什么呢?

明军答:我们在找我们的领导啊,我们的领导丢了,还没找到呢,你们清兵就来了。

阿济格兴奋得哈哈大笑:还找什么找?你们的领导肯定都是休假去了,你们也甭找了,我带你们去战俘营联欢吧。

收兵归营,返回时故意大摇大摆经过宁远城,存心气死吴三桂。

正行之间,就听见后面有人喊:等一等,等等我。

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回头,却见一汉人官员,面目陌生,打马快速地追上来,就问道:你谁呀你,干吗追我们,想打架吗?

那汉人官员道:某乃宁远守备孙友白,已经从大明王朝辞职了,前来应聘,不知道你们还招收新员工不?

招,怎么就不招呢?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喜出望外,停下来,三军停下来,就地摆酒野餐,欢迎新人加盟我大清。

当场摆酒,为孙友白接风压惊。清兵们在酒会上载歌载舞: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哇请你下来干一杯,请你干一杯……在这诱惑之下,就见宁远城头上,士兵百姓,纷纷缒城而出,向着清兵飞奔而来,一见面就死抱着清兵不撒手:亲人们啊,我可找到你们了。

越来越多的宁远逃兵跑来参加酒会,歌声越来越响亮:我的家,在东北的战俘营里,那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吴三桂站在城墙上,脸色铁青,一声不吭。

这时候,他心里唯一想念的人,就是陈圆圆。

7. 五十万人大移民

连拔中前所、中后所、前屯卫三城,让吴三桂成为了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多尔衮越想越好玩,兴奋得连睡觉都笑醒。

正笑得开心,有间谍来报:报,那吴三桂统五十万军民,星夜上路,放弃了宁远城,全都移民了。

瞎说,多尔衮怒道:为了攻取宁远城,我们死了多少人?吴三桂又是个花岗岩脑袋,死顽固,怎么可能放弃宁远城?

然而这却是真的。

探报流水般地报将上来,吴三桂真的放弃了宁远,带着五十万士兵和百姓,搬家去了山海关。

为啥呀?

多尔衮大惑不解。

不为啥,因为李自成正向北京进发。

大明告急。

李自成一路摧城拔寨,大踏步地向北京城挺进。崇祯皇帝召开了无数次御前会议,最后决定,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

平西伯?

吴三桂人在宁远,在辽东,要封也应该被为平辽伯、平北伯,怎么封了个平西伯?

因为西边是李自成。

大太监谢文举马不停蹄,星夜疾驰而入宁远,吴三桂接旨。

圣旨下,放弃宁远,不要了,清兵爱要就拿走,吴三桂即刻回兵,迎战李自成。

不行。吴三桂断然拒绝。

为啥不行?

因为我的家在宁远,我部下所有的将士的家,都在宁远。吴三桂回答:这些年来,我们与清兵血战无数次,虽说上战场的是士兵,但实际上参与对清兵作战的,是宁远城中的所有百姓,宁远城与清兵已是不可化解的血仇。倘若我丢下他们,不惟是我的士兵不会答应,就算是答应了,那就意味着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兄弟姐妹遭受到清兵的屠杀。

这事,崇祯皇帝也是心里清楚的。所以派了大臣星夜前来,督促全体宁远百姓搬家。

这时候吴三桂拥有精兵三万,善战的辽民七万,而久经沙场的心腹铁骑几千人,这些人说走就走,但要让他们把老婆孩子丢给清兵屠杀,那是万万不可以的。

霎时间宁远城中,鸡飞狗跳,五十万百姓奔走相告:打雷了,下雨了,收衣服了。那谁家尿布,快点收起来……破家值万贯啊,一说搬家,那舍不得丢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家家收拾了无数的大包小包,整整收拾了十天,才这浩浩荡荡,忙乱不迭地出城了。

宁远城,大明苦心经营了两百年的辽东前哨,就这样丢弃了。

一路行来,百姓们妇女号啕,婴儿哇哇,老人哽噎,孩子号叫,道路上拥挤得密麻麻的都是人。走也走不动,紧赶慢赶走上一天,才不过走了五十里路。

也许他应该像袁崇焕那样,丢下百姓,疾驰京师,事实上清兵并没有追赶,任由这五十万老百姓哇哇哭着慢慢往前走。如果这时候吴三桂丢下百姓,赶往京师……如果清兵突然杀出来了,谁来替吴三桂保护士兵的父母妻儿呢?

这时候让宁远士兵丢下百姓援救京师,只会有一个结果。

等到了京师,吴三桂定然是单枪匹马。让士兵们把自己的父母妻儿丢在恐怖的险境中,这种事,纵然有人想干,士兵们也不会答应你。

救兵如救火,你那边有火要救,这边也同样的危险,所以只能慢慢地走。

从宁远到山海关,骑兵狂奔,一日一夜可以抵达。

但五十万妇女儿童,大妈老伯走起来,花费了五天的时间,这个速度也已经是非常惊人的了。

到达山海关,先安置家小,仍旧是鸡飞狗跳,闹成一团。

这时候,李自成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了昌平。

8. 大人物求利,小人物求名

吴三桂放弃宁远,往援京师,其行何缓也。

要追究责任的话,板子首先要打在崇祯的腚上。

因为崇祯的心眼太坏。

事实上,崇祯死就死在他心术不正上。

崇祯这个人,是一个贪婪到了失去最起码的理性的怪物,此人不惟是嗜金银财宝如命,还有一个爱名的癖好。

名声这个东西,是士大夫最喜欢的,许多士大夫不避刀斧、苦穷一生再挨一刀,唯一所得的,就是身后之名。

崇祯也想要这个名。

为了抢占名声,崇祯做事,从来习惯于先找个替罪羊,事情办得好,自己英明神武;事情办砸了,是办事的人水平太差。就拿和满清议和来说,这可以说是崇祯唯一的出路了,不管谁反对议和,他却是必须要坚持的,因为这件事对他有利。

可是崇祯既想把事情办成,又不想承担责任,所以推出陈新甲来当替死鬼,生生把事情搞砸了。这事大家看在眼里,寒在心头。

而放弃宁远,无疑又是件对崇祯个人有利的决定。可是崇祯又犯了贪名的老毛病,他自己不想承担责任,预先设置了杀头的罪名,想忽悠大臣们跳进去。

可别人也不傻。

大臣们私下议论:上有急,故行其计,即事定以弃地杀我辈,且奈何?

意思是说:崇祯有麻烦了,所以又使坏心眼,让我们提出来放弃宁远的动议,等过后再以弃地的罪名,把责任推到大臣身上。

所以群臣为了避免卸磨杀驴的后果,故意无视现实,死命和崇祯抬杠,一意反对放弃宁远。

群臣们不停地开会,不停地争吵,迟迟不发命令给吴三桂。

皇上不下达命令,却宁肯错过活命的机会,也不放过陷害别人的机会。

崇祯不明白,大人物求利,小人物才求名。他反其道而行之,当然会死得很惨。

大人物求利,那是因为大人物掌握着资源,容易获利,有了利益,再用钱买名声。而小人物之所以求名,那是因为小人物居于劣势,无利可图,只能搞长线的人生投资,首先积累清名,再慢慢地用好名声换取金钱。

小人物往往不存在必须要放弃的利益,而大人物则不同,大人物如果顾及名声,就必须要放弃很大的利益份额。就拿崇祯来说,与满清议和固然会引来非议,可是他得到的是能够腾出手来解决掉李自成,获得的是国家的稳定。

而现在的崇祯,为了博名,不惜坏心眼地坑害别人,可群臣们咬紧牙关,坚持不上当,这场博弈的结果,输掉的是大明的万里河山。

大臣们不停地开会吵架,除了是否放弃宁远,还有另外一个议题:

崇祯想要南巡。

意思是说,崇祯想逃离北京城,李自成那么凶,崇祯皇帝这个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崇祯你逃就逃吧,可是他临死还要害人,非要让大臣们提出这个方案,而他则装出勉为其难的样子,到时候再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

即使你是个皇帝,心眼太坏,也会遭到报应。

结果崇祯的报应真的来了,左都御史李邦华举手发言:我认为,皇上应该留守京师,与群贼殊死血战。

李邦华也可能是缺心眼,不能体谅到“圣意”,但更大的可能,是他恨透了崇祯,故意摆崇祯这么一道。有他这句话放在这里,崇祯还好意思再说逃走的事情吗?

人如果要死,那是拉不住的。当时崇祯就是这个怪模样,面临自己的生死问题,他却仍然是千方百计地琢磨让大臣背黑锅,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一个思维定势。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他考虑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考虑的如何拿这件事把别人搞死。

眼见得群臣都学精了,个个都在跟崇祯玩躲猫猫,死活就是不上当,崇祯悲从心来:传旨,准备国葬大典。

国葬?

葬谁呀?

众臣茫然相问。

崇祯回答了一个名字,令得众臣顿时目瞪口呆:

魏忠贤。

9. 与士大夫彻底决裂

说起那魏忠贤,此人在历史上也是鼎鼎大名。

魏忠贤这人堪称祸乱大明的罪魁,此人在明熹宗时代逞凶一时,封九千岁,各地官员都必须拜他为干爹。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熊廷弼,就是惨死于魏忠贤之手;袁崇焕如果不是“及时改正错误”,也拜魏忠贤为干爹的话,也根本没机会活到崇祯时代。

总之,魏忠贤这个人,专以虐杀清流人士为己任,专以祸国殃民为职业。正是因为他,偌大的明朝才生生地被从内部掏空,惹得天怒人怨,叛乱四起,关外满清频频叩关,陷入了无可解救的危亡之中。

崇祯继位后,宣布了魏忠贤一大堆罪状,魏忠贤惊惧而悬梁自尽。

这件事已经过去十七年了,崇祯何以又突然想起来替他平反,甚至在北京行将落入到李自成之手的时候,不惜放下正事,专门为魏忠贤举行国葬呢?

这是因为,崇祯痛感于群臣打死不上他的当,拒绝充当替罪羔羊,所以他才会想,如果魏忠贤在的话,一定有办法整死这群士大夫。

为魏忠贤平反,标志着崇祯皇帝彻底与士大夫的决裂。

当李自成乐呵呵地来到北京城下的时候,此时北京城中的守军,全部由太监们指挥。

太监领导们发现城下来了一个老熟人。

宣府的太监监军杜勋。

城楼上高喊:老杜,你不是投降李自成了吗?

杜勋回答:没错,这次我来北京,是劝崇祯投降的。

城楼上的太监大喜:那我们扔根绳子下去,把你拉上来。

杜勋进了城,就急忙进皇宫去找崇祯:陛下,吃了没有?

崇祯一见大怒:杜勋,你不是已经从贼了吗?有何脸面见朕?

杜勋笑曰: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陛下你丫麻烦大了。现在你只有一条路,立即解散大明伪政府……话未说完,就见崇祯拿着剑跳起来,杜勋口风急转:哈哈哈,陛下,流寇李自成他们就爱这么说话,说习惯了,陛下,我这次进城来,是来营救陛下的。

怎么个营救法?崇祯激动不已地问。他和明朝的大多数皇帝一样,谁都不信,就相信太监。

就听杜勋说道:陛下,咱们这么着,我呢,假装进城来劝陛下向贼投降的,实际上呢,我就是惦念着陛下,看望看望陛下。等一会儿我回去,就告诉李自成说,城中还有十万精兵,正在严阵以待,李自成听了,肯定会吓得半死,掉头逃跑的。

杜勋这番话,绝对是一个浅显的智商测试,倘使崇祯皇帝的智商略高于弱智,就会不屑地冷笑。

但是崇祯的智商,明显低于任何人的预期。听了杜勋的话,他立即道:好,这个计策好。杜勋,如果你能让李贼知难而退,朕定有重赏。

奴才不指望任何回报,奴才希望的只是为陛下肝脑涂地。杜勋忽悠完,掉头出了城,就这样平安无事地生死关上走一遭,也堪称惊险了。

临走之前,杜勋还把李自成的和谈要求,转告给了崇祯。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常胜侯

    三国之常胜侯

    作为曹操的干爹,我表示鸭梨很大!!!
  • 沙场:混世小兵之铁血大燕

    沙场:混世小兵之铁血大燕

    大圣末年,塞外燕州狼烟四起。野狼谷的混世小子石野娃意外成了铁骑战队的一员,沙场征战,江山美人,他将演绎怎样的惊世传奇……
  • 天地一家春

    天地一家春

    讲述圆明园的兴衰故事和慈禧早年在圆明园中发迹的传奇故事,作品着力刻划了年轻慈禧的才女奸雄性格;用文字再现“万园之园”圆明园,展示中华园林文化、绘画文化、京剧文化、禅文化;力争将本民族的章回小说发展到新的高度。桃叶歌,艳阳天。天地一家春满轩。霓裳舞,妃子笑,六宫粉黛,万里江山。欢!欢!欢!狼烟起,风云变。人生如戏长生殿。宫娥泪,八旗溃。千古名园,一朝蒙难。叹!叹!叹!
  • 望族庶女的幸福日常

    望族庶女的幸福日常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林琅一直在问自己。做过普通的上班族打工妹,也不小心穿到了修仙世家修仙,却一不小心死在了雷劫之下。重生一世,林琅要好好的活着,她要幸福,要真挚的爱情,要这大周的权利与财富。大纲还未完善,写的时候一直在不停地修改,请各位同学养肥了再看也OK
  • 帝王花开

    帝王花开

    混沌世界,阴司冤魂们的怨气冲撞天宫。银河龙太子受命下界为人君,改良社会,拯救众生。文曲星奉旨下界作见证,不畏逆流,铸就旷世名篇。本故事不是虚拟的时空,而是一段被误读了500年的历史。
热门推荐
  • 都市蜉蝣录

    都市蜉蝣录

    都市里,我们都是飘荡的蜉蝣,来去匆匆,寻觅自己心的痕迹.且记录一出追忆逝水年华,痴人说梦的忏悔录.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独步,天下

    独步,天下

    一场意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意外的收获了亲情,然而在她十二岁那年一场意外,让她踏上了寻亲之路意外的发现原来家族如此神秘刺激与凶险的较量、生存与死亡的摩擦这场生命之旅,她结交了不离不弃的挚友与疼爱入骨的哥哥相遇
  • 仙炼永生

    仙炼永生

    与林家的关系逐渐融洽,然而,在林云刚刚体会到家的感觉时,灭门惨案发生了。众多与林云兄妹交好的兄弟姐妹以及长者尽皆惨死!
  • 我的武侠之旅

    我的武侠之旅

    方逸飞在玩一款武侠游戏时,意外被系统附身,成了游戏中一个帮派的普通弟子。通过游戏系统,他可以自由出入射雕、神雕、倚天、笑傲、天龙等诸多武侠位面,而且只要他达到特定等级,还可以带着武侠人物重回现实。左手牵着周芷若,右手拉着王语嫣,方逸飞开始了性福的武侠生活……
  • 心魔之重生

    心魔之重生

    讲述了大学毕业后工作不久的涛子,每天晚上做着相同的噩梦,随之引起的一系列的怪异事件。中途为了破解此梦境,偶遇杨半仙,经其点播在一天晚上回到屋中要化解梦源时,竟然离奇地穿越回一九三七年。在那个被日寇践踏中国的年代,涛子成了那个时候的警局探长司徒凡,之后还幸运地遇到了自己在现代的好哥们江子、瘦猴,故人杨半仙和秀娟。。。演绎着一九三七的悬疑探险事件,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呢?他们是否可以破解疑团,重回现代?
  • 补天秘典

    补天秘典

    一个身份扑朔的孤苦少年,一朵来历不明的青色宝莲。两者交织之下,究竟会在这个世界绽放出怎样的光彩?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这条通往长生的仙业大道,他将踏出怎样的一步?是黄土白骨,身死道消?亦或是得登仙台,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且看——《补天秘典》。
  • 旷世武帝

    旷世武帝

    得武尊传承,习得上古神诀;手持泣血之枪,屠尽无尽强敌;修弑神武决,练就弑神灵力。身负鸿蒙武魂,展开气场可灭神魔!手持泣血之枪,身穿赤龙铠,神威可镇天地!武道至尊,舍我其谁?
  • 乾坤一体

    乾坤一体

    一个平凡的高中少年,一次很不正常的生理睡眠一场似睡似醒的梦一段黄纸咒语、结印御宝的传奇。什么灵异怪事、御符除魔,阵法斗妖…请让我为你细细道来。(林正英的电影是一段待续的传奇,本书会以文字的形式带你进入惊悚,术法的现代校园世界,新手的小创也会努力续说那段待续的传奇)
  • 破产名媛逆袭记

    破产名媛逆袭记

    什么?!家里破产了?本来是校花的她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不得已之下,她只能离开贵族学校,打工还钱,却无意被大导演选中!到底是幸运还是悲哀,让她遇见了一个有严重洁癖的老板!“等等,你今天洗澡了吗?”某Boss问。“……”“哎!小学生,你喂我吃饭!”某Boss无耻道。“你自己不会吃吗……”“不会。”看破产公主如何咸鱼翻身,绑总裁,抱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