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朱慈烺的一系列改革政治,红薯、白薯、马铃薯已经苞谷的引进明统区作物丰收,且由于农税只收实际作物,百姓生活得到改善,流民纷纷回原籍。再加上免除原先的徭役,改为以月薪2元的形式征兆劳工,官道和驿传得以恢复,除了四.川、贵.州少数地区外,政府的政令得以通常。
教育方面,行知书院的儒士与西洋教士南怀仁合作又编译了《几何原本》的后面二十卷以及《化学》、《物理》、《代数》、《解剖学》等西方著作,同时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则被翻译成英吉利语、意大利语、德意志语传到了欧洲,欧洲音乐家则依据《十二平均律》改良了钢琴。
崇祯十九年六月二十九日,吴三桂收复昌平的消息传到京师,满朝文武弹冠相庆,表示应当立即收复失地恢复到崇祯十六年前的明清态势,朱慈烺则表示,要先摆平张献忠,于是朱慈烺请示代天子出征,收复四.川,崇祯皇帝批示同意。
崇祯十九年七月初一,朱慈烺再次来到军器局,表示四.川地区山路崎岖,重炮和野战炮不容易进入,让毕懋雅设计一种可以肩扛手提的轻型火炮,又提到了拉发导火索的概念“毕卿,转轮打火的震天雷和地雷还是戚少保时期的产物,且发火率不高,能不能从自身火铳中得到启发,造一种,一踩就炸的地雷或者,一拉就着的震天雷引信,炮也是一样,点火绳太慢了,如果是插入引信一拉绳子,就发出去多好”
“殿下,臣等这就去安排,尝试着改进”
……
半个月后,毕懋雅交出了成绩单,简易导火索出炉了,这种导火索是用几层纸包裹着燧石和火药,中间裹着有倒刺的铁丝,铁丝一头系一铁环。
崇祯十九年七月二十日,新火器演示开始,炮手将炮弹从后膛装入,在将锡纸包裹的火药包塞入炮膛,而后关闭炮栓,用铁棍从火门插入将药包刺破,而后插入铁管,再将火药倒入火门,最后插入导火索,在导火索的铁环上系上麻绳。
“殿下,前方以准备完毕,请求发炮”
“准予开炮”朱慈烺道
只见炮手一拉绳子,只见火门出冒出青烟而后只半秒时间,炮弹从炮膛射出,准确命中靶标。
导火索的研制成功对于炮弹引信和手雷、地雷的引信也有启发,要知道抗战时期的边区造手雷就是没有雷.汞的简易导火索。
不久,拉发长柄手雷研发成功,延时5秒至7秒,朱慈烺提出逆向思维,有改良了炮弹引信,原本炮弹使用的是点火引信,现在是一个带有倒刺的钉子,而木管中则是火药和燧石,钉子一头是有保险的插销,使用时拔下插销而后塞入炮膛。
地雷也是改为用钉子加信管的形式,还有的装了弹簧用拉线连成一片,只要敌人触及一枚就会一炸一大片。
朱慈烺看过各种新型弹药的演示后批示毕懋雅到武备学堂给预备军官讲学,并安排火器局生产装备近卫军。
……
崇祯十九年七月酷似虎蹲炮的山地步兵炮定型,滑膛炮,不同的是采用后装填技术,楔栓,采用导火索击发,弹种为开花弹、霰弹、毒气弹,弹设尾翼。炮长60公分、口径60公厘,重60斤,射程曲射45度角,可达900米,直射可达300米。由于采用钢制,铁箍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三角支架,接近炮击炮。
经过试验定型,装备近卫军警卫标、营及步炮旅步兵标,将步兵营、警卫营中的一哨改称火力哨,装备步兵炮,每队一门,每个营就是就是16门,5个营就是80门。
触发地雷的试验是用牛尝试的,在布置好地雷的场地,将十几牛的尾部绑上鞭炮,点响。随后奔牛狂奔进入雷场,霎时间爆炸此起彼伏,十几头奔牛无一幸免。
“哈哈哈,就这样了,加速生产配发近卫军,还有造160门虎蹲炮我带到奉节去”朱慈烺意气风发的道
“臣这就安排”毕懋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