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日,连城带着他的一千精兵,还有一个女人,回到了皇宫南门。
南门前,刘公公端着一道圣旨拦住连城。
圣旨言:今北方强敌扣关,朕要御驾亲征,命连城将军做先锋,率三十万大军支援前线,军事紧急,即刻上路,不可延误。
连城领旨受命,念叶雪无处安顿,就命人将她带去自己的隐蔽寓所,细心照料。
夕阳触碰山尖时,连城就率领三十万大军,向北方边境出发了,这般部队,都是皇城的精锐之师,如今皆归连城统领。
塞北,有戈壁的地方,那儿狂风呼啸不停,漫天尘土遮天蔽日。
十日后,连城到达这里,这里有一个名字,叫做宣府。而此时宣府的城墙,已被敌人攻打得千疮百孔。
城墙上,连城站在上面。敌人如秋草般蔓延无边,大风吹响旗帜飒飒作响。
这是一场艰难的战争,明朝的敌人绝不是一个,拥有这样庞大的军队,自然是多国联军。
连城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这也是他能有今日成就的原因,所以他下令,坚守不战。
坚守不战,十天便悄悄过去。皇帝也终于自皇宫赶到宣府,闻说连城坚守不战,未登城楼便召见连城。
皇帝依旧美女绕膝,他道:“朕身上这美女可好看?”
连城不知皇帝用意何在,只道:“美,非常美。”
“大胆,你竟敢偷窥爱妃容颜,该当何罪?”
连城未想皇帝如此生气,忙言:“臣该死,臣罪该万死。”
皇帝大笑,后又轻言道:“你是该死,朕许你三十万大军,十日过去,你为何不战?”
连城被吓一阵,语言慌张:“陛下…陛下若愿意,可随我去城上观望敌情,敌军远在我军三倍以上,贸然出兵,必败无疑。微臣想:敌军远道而来,物资自然补给困难,若再等半月,待敌军疲乏时,我军突然出击,又有天威相助,必定成功。”
皇帝饮尽一杯美酒,刚才恍若听人说书,他道:“所谓天威,便是朕之所在,要一往无前,许胜不许败。”
皇帝继续与妃子调笑,漫不经心道:“朕给你三日时间。不能成功,就按军法处置。”
军法处置,便是赐死。
连城流下汗水,他不知为何皇帝要处处置他于死地。他记得五年前,他取得武状元头衔时,皇帝曾说:“你是朕的左膀右臂。”
五年过去,皇帝竟变得如此冰冷。
连城道:“三日之内臣实难完成任务,愿陛下宽限些时间。”
“不,朕已开口,便不能收回,三日,只给你三日时间。”
“这恐怕很难,皇帝可否宽限时间。”
皇帝一把推开怀里的美人,起身怒道:“你敢抗旨不尊?朕信任你才让你领军破敌,三十万大军,个个精良,有勇有谋,而蛮人只有蛮力,怎么会败?”
皇帝不知,这些蛮力只要服从精明的领导,就可以所向披靡!
连城无奈,只有率兵出征。
临走时皇帝问:“‘霞光剑’可曾拿到?”
连城答:“剑在营中,随时可呈给陛下。”
皇帝笑道:“明日你出战用它,朕要看看这宝剑有何锋利。”
第二日,天空大雨。连城披袍上阵,他手中所拿利剑,正是“霞光剑”。
霞光剑在战场上挥刺,将帅的披袍被染得更红,鲜血不停飞溅,到脸上又被大雨洗去。
锋利的眼神,锋利的剑。
连城带领大军直入敌军中央。然而直到中央,他才发现,军队已被敌军近百万人包围。
他,看到了失败和死。
敌人的弯刀比雨点还急,落在身上便是一道道见血的伤。
连城凭借“霞光剑”的锋利尚未受伤,然而战鼓未停,他和他的军队就必须持续战斗。那击鼓之人,便是皇帝。
敌军如巨蟒般收缩身体,越缩越紧,喊杀声同痛苦声融在一起。明朝军不得不痛苦,他们,即将被巨蟒吞食,然而战鼓,仍然急如雨下。
连城痛喊一声,他受伤了,万般铁器不能伤他,而他却躲不过流矢。天空的箭,比雨还密,比雨还冷。如此下去,连城必死无疑。
连城反手一扔,将剑深深插入城墙上。没人能形容这一扔的速度,也没人能猜透连城这一扔的用意。只见连城腾空而起,迅速飞往城墙,他的速度虽不及杜云笙,然而却没人能看清他的身影,更没有人看见他借力“霞光剑”又反手抽出“霞光剑”的手法。
只看见,他在须臾之间攀上城墙,手中的剑已经指向皇帝的喉咙。
皇帝大惊,道:“连城,你要干什么?”
连城道:“陛下不是要试试这剑的锋利吗,看看你手上的鼓槌。”
寒光划过,两支鼓槌断做四节。
“你要干嘛,造反吗?朕要诛你九族。”
“你已自身难保,若不赶紧鸣金收兵,我就一剑刺穿你的喉咙。”
“你敢。”
皇帝仍然高高在上,然而当连城的剑划伤他的肩膀时,他就乖乖鸣金收兵了。
这一战,明朝军损失十万人,城外尸横遍野,雨水冲刷着鲜血,汇流成河。天晚时太阳出来,染红了连城所见到的一切,此时,连城正站在城墙上远望,目光深远。就在刚才,那些剩下的士兵已宣布效忠他,而皇帝,则成为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