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兵分四路朝四个方向突围。
各安天命。
赵军发起了猛攻,这次突围比之前的每一次都猛。
然而,一切都晚了。
秦军作好万全的准备,以逸待劳,任赵军再猛,还是冲不过防线去。
但赵军没有退缩,一直向前冲杀。
赵括被秦军射杀了!
赵括阵亡的消息四处传开了。
赵军一个个放下了武器,但此时的赵括在他们眼里,算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赵括勇猛过人,打杀了无数秦军,但秦军太多了,哪杀得完。
赵括最后精疲力竭,血流干了,汗流干了,身体里面的水烧干了。
终于体力不支,被秦军飞来的箭射成一个刺猬。
赵括一死,赵军放下武器投降。
没有了生的希望,赵军实在是支撑不下去,一瞬间全都倒下了。
白起不接受投降。
只放幼者240人活命,其余全部坑杀。他要让这240人回去,为秦国打广告,为他炫耀。
其余的赵军全部活埋。
那赵军就像一条条蛆虫在地上蠕动,只是还有一口气在。
秦军从四面的高山上挖土、滚石下来,要把赵军全部活埋。
四五十万秦军啊!
一个吹口气就尘土飞扬,沙尘肆掠。
不消半天功夫全部完事。
再看这个棺材模样的长平战场,已经被秦军填满了土,现在变成一个巨大的坟墓。
那坟墓下面是赵国四十多万大军的冤魂。
长平一战,秦军先后消灭赵军45万,大大挫伤了雄踞北方的赵国的元气。
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秦国即将一统天下。
因为秦国的秦始皇还没出世,赵国的李牧也还没死,所以只能说是即将,不是现在。
长平战败的消息传到赵国,蔺相如从床上鬼使神差地爬起来,慌慌张张地不知要干什么。
他好久没有下过床了,此时只感觉到头重脚轻,一个跟斗就栽在了地上。
下人闻得,急忙扶将起来,只听其嘴里哼唧道:“赵……国,……完了!我要见……”
下人将蔺相如扶到床上,拿个枕头将他的头靠住,只见他口齿在颤动,不知要说什么,手不停地挣扎,不知要做什么。
但终将没有说出一个字来,只见两眼角滚下一排排泪珠,不多时就断气了。
这蔺相如在赵括出兵前就病入膏肓了,再加上去劝赵王不要派赵括为将,惹得赵王大怒,被喝令军士打了三十大板,之后就一直卧床不起。
他之所以坚持到现在,恐怕是放心不下赵国,所以强撑着最后一口气。而今长平之战结束了,赵国灭亡在即,他终于在绝望中死去。
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取得空前的胜利,为了一举攻灭赵国,秦昭王并没有让秦军回国休整。
虽然此时已近年关,他还是不顾将士的心情,硬是命白起即刻统兵,分三路进攻赵国。
在长平之战中,虽说秦军大胜,但仍然损兵折将不计其数,差不多接近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比例。参加长平之战的秦军有五十万,到现在能继续打仗的也最多只有三十万不到。
然而,秦军自从与赵军发生摩擦至今,已足有三年没有回过家了,此时正值年关,全军将士无不思乡心切。
本以为打赢了长平战役就可以回到秦国,得到好酒好肉和赏钱的慰劳,然后再稳稳当当地回家睡个安心觉,与父母亲人团圆,过一个温馨的年。
没想到这君王不是人,大过年的,还要他们顶着天寒地冻去打仗,这简直不让人活了。
白起兵分三路攻打赵国。
一路由王龁率领,攻打赵国的武安和皮牢。
一路由司马梗率领,攻打太原。
一路由白起亲自率领,直杀赵国都城邯郸。
我想,白起这样用兵,不是被长平之战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就是对君王的命令阳奉阴违,或者就是别有用心,更有可能是中邪了。
不然,此时的赵国已经成了一个空壳,何不将全部兵力去进攻赵国首都邯郸,一举灭了赵国。
至前260年大年三十这天,白起冲破了赵军的一路阻拦,率领大军终于杀到邯郸城下。
此时,王龁已攻下赵国的武安和皮牢。
司马梗已攻克了太原。
到了这一步,不论秦国还是赵国,不论白起还是赵孝成王,就是连我也都相信,邯郸完蛋了,赵国也要完蛋了。
白起攻破楚国的郢都是天下人尽皆知的,邯郸的守城士兵也是再清楚不过的。但他们害怕白起攻破城墙后把他们全部活埋,于是宁愿战死也不投降。
抵抗不一定会死,但投降一定会不得好死,不仅他们要死,他们的父母、祖宗、妻儿都要死,而且会死得很惨。
赵孝成王闻报,白起一路斩尽杀绝,阻拦秦军进攻的赵军无一生还,现在秦军已兵临城下了。
赵孝成王不是害怕,而是全身颤抖着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早就害怕过了,长平之战的消息早就让他害怕得要死,再听说秦军又马不停蹄地杀向都城,他更是害怕得不行了。
之前好歹还会骂几句赵括这没用的东西,白起这杀人魔王,都怪自己听信了小人谗言之类的话,还会问下臣该怎么办,发布快点率军抵抗的命令。
可现在缩成一团只恨找不到一个地洞钻进去,不要让白起破城之后找到才好。
时任赵相国的平原君当时急劝道:“大王,快去请廉颇统兵守城吧!把邯郸城所有的侍卫、兵卒、百姓调去守城,三五万还是有的。只要将士一心,军民齐力,凭邯郸城的坚固,白起一时也是难以攻破的。”
赵孝成王经过长平之战后,已经不再那么固执,臣下的话大多听得进去。
但一提起廉颇,他就觉得面子找不到地方放,他不敢想象,见到廉颇会是什么滋味。他没有作好重新拜廉颇为将的心理准备,他君王的面子无法放下,他害怕廉颇就像害怕白起一样。
平原君了解这个赵王,重新起用廉颇为将是暂时不被允许的。
平原君只好无奈地说道:“那就只有看天意了。”
赵王以近乎请求平原君的语气说:“你一定要想办法救救赵国!”
平原君只叹气道:“臣定会与赵国共存亡,誓死保护大王。”
赵王惶恐地看着他,平原君劝道:“大王无忧。之前我思得三计,但大王已经否定一计,现在只有由我率兵守城了。”
“我已经派门客苏代去秦国游说范雎,请他劝秦王退兵,赵国愿意割城求和。另外,我已派人去魏国请信陵君在魏王面前说情,请魏国出兵相救。”
“使者早就回来了,可援兵却迟迟不到,信陵君信誓旦旦地答应我一定尽力,恐是魏国害怕秦国,这才不肯发兵。”
赵胜说罢就请辞道:“我这就去率全城军民誓死保卫都城。”
这平原君不仅礼贤下士,门下有食客数千,对军民百姓也都非常友好,常常雪中送炭,帮弱扶困,慰问民生疾苦,只要他一声令下,全城军民无不誓死追随。
再者,秦军的残暴让所有的赵人闻风丧胆,他们知道,一旦让白起攻破都城,他们的下场就要和长平的赵军一样,和楚国郢都的百姓一样,生命保不住,家园和财产保不住,妻儿保不住,连祖宗的坟墓也保不住。
所以平原君一声令下,全城的军民都各尽其力,加入到保卫都城的行动中来。
民心所向,又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再加上固若金汤的邯郸城,这场首都保卫战定会打得轰轰烈烈,邯郸城是不会那么容易被攻破的。
平原君统领全城军民誓死保卫都城。
平原君去后,有臣下突然向赵孝成王献策道:“大王可还记得十年前,马服君赵奢大败秦军后,秦国害怕与赵国为敌,秦昭王就把他的孙子、当今秦国太子安国君嬴柱之子公子子楚、在赵国唤做赵异人的秦公王孙送到赵国做人质,现在赵异人正在邯郸,大王何不将之抓来,押到城关上威胁白起退兵。这白起就算杀人不眨眼,他定然也不敢逼死秦公王孙。”
赵孝成王似乎没有关注过这些国家大事,做太子时肯定是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那种,听了臣下的话,兴奋得抓起臣下的衣领,瞪大眼睛问:“真的假的?有这种好事!你为什么不早说?”
于是,赵孝成王当下就派贴身侍卫带人去城里搜捕赵异人。
这赵异人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秦昭王的孙子,当今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
赵异人在秦国的名字叫子楚,他的命运很是悲惨,但他的作用在秦国又是不可或缺的,就因为他有一个后来当皇帝的儿子——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