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13年,此时的屈原正值27岁风华正茂的年纪。五年前,屈原就应公孙衍发动的合纵策略,劝楚国与齐结盟,共同伐秦。虽五国伐秦最终以失败而收场,但屈原此举不仅让楚怀王获得了联盟领袖的地位,更使得楚国外得领土扩张,内得国富兵强。
屈原入朝为官后,见百姓饱受战争灾难,十分痛心,他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被拜为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
由于屈原提倡章明法度,举贤任能,变法改革,联齐抗秦的“美政”,再加上他洁身自好,更喜爱佩带香草折缘故,曾被楚怀王和楚国朝中文武戏称为“美大夫”。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因此,屈原深得怀王的器重,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
为了让齐国与楚国结成刎颈之交,屈原趁齐国与燕、赵之兵对峙之时,入齐劝齐宣王与楚结盟。
齐宣王此时进退维谷,见楚国前来结交,意图借楚之力在战场上获利,就欣然召见了。
前313年初夏,齐宣王为了在燕国战场上获胜,亲自带公子植应屈原之请到郢都与楚怀王相会,意图将公子植送入楚国作人质,与楚达成生死同盟。
楚怀王见屈原又为自己争了光,当下就大摆宴席,让楚国文武百官赴宴,一为屈原出风头,二来以招待齐宣王,三者为显摆楚国之富强。
席宴摆好,文武百官坐定,楚王为主,齐王和公子植居客,眼看开宴在即,却不见屈原前来。楚怀王陪着齐王笑了半天,仍不见屈原赴宴,心里不是滋味,就命下人:“来啊!去请美政大夫赴宴!”下人去了。
不多时,下人回来,回楚王:“美大夫回话,就来!”可又过了多时,仍不见屈原前来。
楚国的众文武百官平时就嫉妒屈原,更忌恨他得怀王宠爱,这次明知是为他摆的宴,前来陪笑已是屈辱至极,如今姗姗来迟不说,还要楚怀王派人去请,甚是恼怒。虽嘴上不说,但心中那个怒火难消,一个个的只互使眼色,极为不快。
怀王见众人不快,又派人请了两回,直到第三回,连怀王都险些要发火了,才见屈原出场。
在场赴宴之人先只闻得一股百花千草之清香扑鼻,听得一步步不快不慢、不轻不重的舒缓脚步声,怀王说道:“是美大夫来了!”全场尽皆仰望之际,才看见一个身着轻纱素缟、衣冠楚楚、丝带飘飘的男子翩翩而来。
众人见屈原高大伟岸,身若三春杨柳,面若二月桃花,青春无限,更赛过佳子美人。其一笑足可倾城,其一怒实可亡国,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俗难表其高雅,什么花香芳草、山河江湖之洁难比其明清,什么冰雕雪堆、金银玉石难似其实质,唯独那天地灵气,日月精华方可与之同相偕。
当时,楚怀王看了,恨自己为何不身为一个女子,齐宣王见了,恼屈原为何不是一个女儿身,总之,都激发了七情六欲。
众文武见了,妒忌得那个羞愧难当,公子子兰小声地骂道:“什么美政大夫,我看真该叫红颜祸水。”靳尚也骂道“全身弄得跟个女人似的,真丢男人的脸。”
楚王后郑袖骂道:“不伦不类,不男不女!”虽然嘴里在骂,却面带桃花,心中不知在作何感想。
陈轸见了,不住地点头赞好。大将军屈丐、将军逢侯丑见了,暗中为之喝彩不已。副将唐昧、景缺等人为之欣羡不已。
屈原入场,楚怀王起身执其手坐于旁,就大开宴席。
喝得差不多了,楚怀王起身敬齐宣王道:“感谢齐王携公子赴楚,与我楚国结下生死之交。今后,齐楚进可合纵,退可自守,再无惧天下了。”
齐王也说道:“齐是东方的强国,楚是南方的霸主,齐楚结盟,当所向披靡。秦与齐、楚互占三角,秦或诸侯若攻齐,楚就出兵攻秦或断后,若攻楚,齐则出兵攻秦或断后。如此,只要齐楚联盟不破,秦国就休想再向中原扩张。”
屈原也起身向二位大王敬酒道:“庆幸两位大王深明大义,使齐楚结成生死同盟,只望今后两国百姓幸福安康,国家兵强马壮。”
酒宴直喝得人人大醉才散了。
齐楚结盟后不久,楚怀王派屈丐等三名大夫联合齐国夺取了秦国的曲沃,继而包围于中(即商于之地)。
消息不日传到秦国,秦惠文王急忙找张仪商量对策。
张仪接到秦王召唤的旨意,当下便明白了一切。
张仪得知屈原在郢都使齐楚交好,当时自忖道:“在我的心目中,屈原还只是一个十岁大小的天真单纯的孩子。没想,十七年过去了,我这些年竟忙得把他都忘了。”
“五年前,屈原与公孙衍发动合纵攻秦,要不是诸侯国王各怀二心,还真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无论如何,齐楚结盟,将对秦国大大不利,我必须要想法阻止它!”
张仪知道事态严重,不敢多想,就去见秦王。
秦王不高兴地问:“楚、齐结盟,攻打我商于的事,你应该知道了吧!”
张仪急忙说道:“我也是刚刚得知。”
秦惠王愤怒地说:“齐楚皆为强国,他们结成不死同盟,将会给我秦国带来致命的威胁,无论如何,你都要想办法破除它。”
张仪说:“本来齐楚势同水火,只是因为一个人,才成功缔结盟约的。”
秦王问:“听说这一回的发动者是屈原?这屈原是何许人矣?”
张仪说:“那屈原自小胸怀大志,勤奋好学,一心要振兴楚国,为此,他可以连命都不要。更可怕的是,我在来秦国前因感其救命之恩把我所有的本事都传授于他了。可以说,只要屈原得遇一个明主,他的成就将更胜于我!”
秦王听到此,才有些骇然道:“屈原真有你说的那么厉害?”
张仪说:“有。不过,屈原虽誓死效忠楚国,但好在楚怀王并非是一个明主,这事还有挽回的余地。”
秦王着急道:“真如此,一定要除去此人!不知你有何良策?”
张仪叹息道:“请大王再次让我辞去相位,我要入楚为相!”秦王高声道:“什么?这!……”
张仪道:“我只有入楚,才能离间齐楚联盟,削弱齐楚力量,也才能说服楚王罢了屈原,只有罢了屈原,秦国才能得到楚国的汉中地。”
秦王因问:“你凭什么能做到?”
张仪回答说:“楚国内有两派,一派是以公子子兰、楚王宠臣靳尚、楚王后郑袖为首的文官派;另一派是以屈原、大将军屈丐为首的武官派。”
“两派历来不和,文官派为奸佞派,对屈原非常嫉妒、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而且独断专权,手中势力大得怕人。而武官派是忠贤派,眼里只有楚国和楚国百姓,因此,武官派是斗不过文官派的。”
秦王听了方信,又转问:“除此再无他法了?”张仪摇头道:“再无他法!”
公元前313年,张仪再次辞掉秦国相位,准备了大车财物玉器,向南去拜见楚王。
张仪到了郢都,先来拜访屈原。
屈原见到张仪,二人俱喜得两眼泪流。屈原请张仪坐定,奉过茶,就大侃起来。
张仪见屈原长得英俊无比,又一身风流,笑赞道:“当年见你时,虽已超凡脱俗,但毕竟是个孩子,没想十七年不见,你已出落得如仙人一般了。”屈原笑道:“先生休要笑话我,这一身皮面不过就是弄得干净些罢了,也终有颜去色衰的一天。当年先生离我去时,不也跟我如今相仿?”
张仪笑道:“比不得,比不得!哎呀,这光阴真是好混啊!转眼间,一事无成,已半生过去。”屈原道:“先生果如去时所言,只几年功夫,就如梦随想了,怎还说光阴虚度呢?”
闲话过去,屈原直问道:“说实话,于私,你既是我师又是我的挚友,多少年了,我一直盼着有相逢的一天。然,于公,你我各为其主,更有着不同的志和不同的路,我一直很怕见到你,特别是像今天这样。”
张仪也转忧道:“我何尝不是如此!我也知道,不要说我现在劝不动你,就是当年见你时,也都劝不动你的。这些年来,你不仅不改初衷,更坚定了儿时的志向,此情实在难得。”
屈原苦笑道:“你要拆散齐楚联盟,而我要联齐抗秦,这二者不可相合啊!可你明知劝我不动,为何还要来见我?”张仪道:“我并没有想过要劝你,来见你只是出于私情,我是真的很想念你。”
屈原叹惜道:“真是造化弄人,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不要相识!”
喜欢此书的兄弟姐妹们,请登陆起点账号,点击、收藏、投票,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在此感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