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带着司马错隐居后,一直过着不问世事的生活,平常除了整理兵书外,就是教司马错兵法和谋略了。
至前316年春,孙膑与司马错已共同生活了二十四年。此时的孙膑已白发稀疏,而司马错却长成了三十岁的风华俊年。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八世祖,战国中后期秦国伐蜀名将。
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世。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社会基础,司马错伐蜀则为秦统一中国打下经济基础和战略基础。
这天,司马错正在院中挥舞着一条长棒,他的棒法练得出神入化,人已达忘我境界。
孙膑拖着沉重不堪的身躯拄着手杖在门内侧观望得出了神,他的身子俨然是不行了,然他的心头却是无上的喜悦。
看到司马错练到兴起处,孙膑不由地想要拍手称快,可话还未说出口,却一口气提不上来,咳嗽几下竟吐了血。
司马错听得咳嗽声,忙收了棒过来将孙膑扶起,心疼道:“义父,义父!”
孙膑好不容易缓过气来,脸上却堆满了笑。司马错急说道:“你身子不好,怎么一个人出来了?”
孙膑微微笑道:“看见你年已长成,无论武艺和为人处事都成熟了,我高兴啊!”说罢,又让司马错将他扶到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了。
孙膑笑说道:“我给自己卜了一卦,深知来日不多了。”
司马错看着他,心疼难受。
孙膑安慰道:“好在你已长大了,不仅尽习得我的本事,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我已把先祖孙武的《兵法十三章》和鬼谷先师的《兵法十三章》尽传授于你,还把我多年的实战经验和一身所学都尽教于你,只希望你能用他去实现你以战止战的梦想。”
司马错听到此,便十分地确信他的义父就是孙膑,当下就跪拜道:“义父在上,请受我三拜!一拜养育之恩,二拜授业之恩,三拜知遇之恩。”
孙膑受拜毕,说道:“这些年来,我一直没勇气告诉你我的真名,一是怕你有所骄心,二来怕勾起你的痛苦回忆。不过,以你的智慧,我想你早就猜到了,只是不肯说出来。”
司马错点头道:“过去的一切都不重要了,此乃世道之过。你把我取名一个‘错’字,就说明你的心中常有悔恨,我不想问起,更是怕勾起你的伤心之处。”
孙膑喜道:“你啊!什么我都放心,就是人太好了。”司马错道:“我相信好人总有好报,这世上还是好人多。”
孙膑又吩咐道:“我若去了,你也不要为我守灵,尽快出山吧!战争是瞬息万变的,若不把握好时机,将会抱恨终身的。”
“只是我希望你能把持自我,不要轻易出战,不要把战争当成艺术,多将你的仁爱之心用在战争上。战争无论成败,最终都是败的,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很少有战争的。”
司马错一一记下,并回道:“我定会不改初衷,以罢免战争为己任。”
孙膑很是欢喜,又趁兴指点道:“这些年来,我终于领悟了,兵法的最高境界应当是没有兵法,就像战争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战争一样,这也是兵法和战争最终的归宿。”
“你要记住,一军之主是一将,一将之主是一心,所以,战争又是人与人之间的心里较量。”司马错都虚心接受了。
孙膑想试试司马错的见识,就问道:“我说过,要想让世上再无战争,那就只有创一个天下大一统的太平盛世,可你想过没有,就当今天下而论,如果让你出山,你将选择去哪个国家效力?”
司马错不假思索道:“去秦国。”孙膑喜道:“没错!秦国任人唯贤,向天下四方招纳能人志士,就凭这一点,秦国就有统一天下的资本。因为,国家是由人组成的,国之根本在于人。”
孙膑又问道:“你当又以什么为进身之计?”司马错直言道:“我当攻伐巴蜀以为进身!”孙膑兴奋难禁道:“如此,你可以出山了。”
也许是因为重病加身,又兴奋过度的缘故,孙膑刚把后事交待毕,就一笑而去了。
司马错欲哭无泪,只得将孙膑后事办了。不日起程,投秦国去了。
战国时代另一位伟大的文化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姓庄,名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宋国蒙(河南省民权县)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周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庄周出生于宋国蒙。
庄子早年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家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
游历数年后,庄子没有得到他想要的,所以最终不得已而回到宋国老家。
庄子住在狭窄的小巷里,靠编草鞋度日,经常穿着打补钉的粗布衣服、用麻绳绑着的破鞋子,有时饿得面黄肌瘦,不得不向人家借米救急。
起初他还觉得这种生活没什么,可渐渐地他就发现,这种日子很苦,而且周围的邻居都很看不起他。
为了生活,庄周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在宋国谋得了一个管漆园的小官。
然而官场的黑暗和人心的险恶让庄周无比地反感,那种说话、做事都要看别人脸色,做事不能凭心而去的工作和备受拘束的日子让他感到心累,于是,不久后,他便毅然辞去官职,再次归隐自然。
庄周因为对官场、世事、人生看得很透彻,所以他追求自由、淡然而无意出仕。在他眼里,人只要健康、安全、自由,随心的活着,就比那些功名、富贵、权势、地位要好千万倍。
之后的日子里,庄周开始著书立说,在文章中,他表达了对天地万物独特的认识和看法,以及他那追求逍遥自在的浪漫主义思想。
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庄子厌恶仕途,隐居著书,最终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庄子虽然没有高官,没有权势,但他的名声却很大。
一次,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便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
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
“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
“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之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庄周的意思很好理解,他是说,即使现在得到了权势、地位、名利,可最终也只是去马来牛,弄得身心疲惫不说,可能哪一天,一不小心就会像牛一样地被屠宰了。
但是,楚威王并没有因此放弃请庄周出山的想法,过了不久,他派人打探得庄子正在涡水垂钓,于是再一次派使者前去。
楚宣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庄周,说:“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牛摇尾而行呢?”
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摇尾而行。”
不管楚威王如何诚心相待,厚礼相请,庄周仍然坚持自我,最终没有出山。
虽然庄子一生目中无人,但他与惠施的友谊却非常深厚,关于庄子与惠施的交往,下面举两个例子来看。
这日天气晴和,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桥上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