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很美,但他要的不是这一切,他要的是梦中的那把神剑。他注目远视,死一般的盯着远方,他多希望那把梦中的神剑会在转眼间向他飞来,直飞到他的手里面。
然而,项羽并没有等到他梦想的神剑飞来,而是听到一曲哀怨凄婉的歌谣传来。
这是一个曼妙少女的歌声,不知为何,项羽竟不知不觉地为之陶醉了。只听得歌声唱道:“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兵荒马乱中家园被毁,刀光剑影中家破人亡。老天,为何只留下我,一个可怜的人儿,在这茫茫天地中,四处流浪。请问,我生命中的儿郎,你在哪里,何时才能来到我的身旁!”
在水天交接处,一只小船若隐若现地载着歌声飘来,渐行渐近,荷花和清波一路荡开。
歌声停了,只见一个绝色女子跳跃在船头,展示着美艳绝伦的舞姿。虽然不能看清脸,但凭感觉,那无疑是一个能让人心动和摄人魂魄的美人。
项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美人。此时此刻,他这个自诩天下无敌的大英雄却被一个温柔似水的小女子勾住了魂魄。
一曲舞罢,那船上的女子停止了旋转,转而伸出纤细的小手不时地去采摘莲子,那表情相当的害羞。
项羽没有多想,只对着那船上的女子吼道:“哎,哪家的采莲女,把船划过来,我要渡河!”
船上的女子抬头看了项羽一眼,更加害羞了。只犹豫了一下,又低下头去,一双小手只顾不自在的拨弄着清波。
项羽见那女子半天没有反应,心想她是害怕见到陌生人,而眼前这个女子很是让他心动。他活了二十多年,心中从未有过女人的存在,但这一回他却为之生了柔情。本来为了寻觅宝剑,现在连宝剑的影子都没看到,但上天却给他送来了一个美人,对于此时的项羽来说,也许这个美人更比宝剑重要。
男人再有本事都免不了七情六欲,而女人再不能,她都能给男人带来不管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的欢乐。所以,英雄又如何,自古都过不了美人关,英雄爱江山更爱美人。
项羽在其他男人的眼里是何等的目中无人,在多少女人的眼里是多么的高不可攀,他平时除了霸气就是怒气,很少有过温和的语言和亲切的笑容,可当他看到这个采莲女之后,他完全变成了一个能给女人带来温暖的男人。
项羽显然没有了平时的勇气,这让他自己都有些难为情。面对千军万马他何曾害怕过,面对刀光剑影他何曾胆怯过,面对豺狼虎豹他何曾改色过,但当他面对一个温柔若水的弱女子时却变得不知所措起来。
项羽想要战胜心中的恐惧。当他眼看这个采莲女子就要划着船离开,恐怕从此再无缘相见时,他毅然决然的以一个蜻蜓点水的姿势踏水而至采莲女的船上。本来他可以完全平稳的立在船上而不使船有半点晃动,但他为了戏弄那女子,他只脚下稍微用力,就将那美妙绝伦的女子荡翻在荷花清波中了。
这女子虽然落水,却水性非常不错,想必是自小生活在这水乡世界中的。女子很快就在水里掌握了平衡,将头冒出水面,那容貌显然是出水的芙蓉,再加上一双怒目而视的眼睛,项羽越发地觉得她好可爱。
看着看着,项羽不知不觉的就沉醉起来,心里应该是在作一些很坏的打算,要么就是被这个女子的美貌所迷惑了。
女子见项羽正处于沉迷中,心中打定了一个主意。只见女子往水下一钻,没了身影。而项羽还在船上发呆,却不知被什么东西将船掀翻了,他来不及定神,已经连人带船的倾翻在清波中。
项羽一头栽倒在水里,睁开眼睛一看,只见水底下寒光四射,锋芒逼人。他顿时明白,这正是他梦想中的那把宝剑发出的光。于是不用多想,使劲一插,伸手将宝剑拿在手中,再回身向上直飞出水面,将翻倒的船一脚踢正,再平稳的立在船头。
项羽将手中宝剑看了仔细,剑身足有三尺,沉重异常,手柄为龙头状,鞘身有龙鳞纹身,从整体形状看,这就是一条龙化成的宝剑。
项羽兴奋异常,拔出宝剑,直见寒光四射,冰气袭人,眼睛看上去,似乎都会为其锋芒所伤,这俨然是一柄上古宝剑。
项羽收起宝剑,这才想起那采莲女子来,四望水里不见,十分着急,就大声喊道:“喂!人呢?出来!出来,出来!”
这时,采莲女才从水里冒出头,仍然用一双似要吃人的眼睛瞪着项羽。
项羽看到她,居然会心的一笑。这一笑,足可倾国倾城,这一笑似乎在说:“你吓死我了,快点上来,水里冷,怕着凉!”
那采莲女当场为之倾倒了,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项羽,似乎在说:“虚伪,好假!关你什么事?”
项羽只摇摇头,就伸手去拉那女子,一双眼睛含情脉脉的看着对方。采莲女为之真情所动,就配合着项羽的动作上了船。
项羽此时看着采莲女很是心疼,就用手将女孩脸上的水迹擦干,并把散乱的头发捋顺,一手将之抱在怀中,轻声的说:“你是上天赐给我项羽的,我要把你带回去,一生一世对你好!”
采莲女听说是项羽,终于把眼睛闭上了,似乎了却了人生的一大心愿。他们的相逢像是一段传奇,更像是一场命数,似乎又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
项羽把采莲女带回了军营,连日来寸步不离的陪在身旁,好生伺候着。他的生活从此为了这个女人而改变,他也心甘情愿的为了她而改变一切。
男人主宰世界,女人主宰男人,这样看来,最终主宰世界的还是女人。
项羽与这女人成天如胶似漆、形影不离,享受着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但是,他只知道这采莲女姓虞,因此就叫他虞姬。其余的什么出生年月,出生地点,父母亲人之类的通通不知道。
在项羽看来,这个女人和乌骓马、神剑一样,都是上天赐给他的。
陈胜死后,所有起义军队伍的首领们都坐不住了。他们都想坐在陈胜的那个位置,然后引领群雄,率所有的起义军队伍攻入咸阳,坐上皇帝宝座,夺取秦朝的江山。
然而,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但有这种实力的人却没有几个。
项梁就是所有起义军队伍中既有称王的想法又很有称王的实力的人。
在此之前,陈胜命部下各路将领率军向四方发展势力,除了奉命东下发展势力的部将召平外,其他的将领要么在各地先后称王,要么就是立原六国之后裔为王,各自割据称雄。召平虽然没有称王,但他也假借陈胜名义,拜原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梁为上柱国,使之渡过乌江,西上击秦。
楚国的上柱国一职就相当于其它国家的上将军,负责统领举国之兵马。
陈胜建立的是张楚政权,虽然王号的称谓有别,但他的地位却是相当于楚王。既然楚王已经死了,那么最有说话权的那当然就是楚国的上柱国项梁了,项梁就是抱着这种态度想要称王的。
项梁想称王很正常,哪个起义军的首领不想称王!但是,称王这种事并不是儿戏,并不是往自己的头上扣一顶王冠就是大王了。这称王一事必须要得到众起义军的认可,要得到全楚国人民的认可。
于是,在陈胜死后不久,项梁就以楚国上柱国的名义给各诸侯军和起义军队伍传信,让他们一同来商量大事。虽然说是商量大事,但所有的人都知道,他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说白了就是,陈胜死了,我项梁准备称王,你们要来作一个见证,说通俗点就是来捧我的场。
项梁的命令发出去后,捧场的人也有,不买帐的人也有,反正都是各怀二心。
刘邦是第一个来拥护的。一来,他兵微将少,需要项家军这棵大树为之遮风挡雨,他好借机成长;二来,他已经投奔项家军,早就是项梁的手下;再者,之前他几次攻打丰县不下,是项梁借了他五千兵将,才得以攻下丰县以雪耻的。所以,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他都要站在项家军这边。
接着来投奔项家军的是英布。
英布在骊山伙同一些江湖豪杰杀了看守修墓工人的秦军得以逃脱后,就在南方聚集了几千人的队伍,占山为王,成为了打家劫舍、拦路剪径的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