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子西也不敢决定,只好低着头说不知道。这时候,有位叫昭奚恤的大臣说:“依我看,这都不必拿出来。”
楚王听了,觉得很惊讶。昭奚恤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楚王连连点头,说:“好,就由你来全权负责这件事吧!”
昭奚恤就去答复秦国使者,说楚国愿意向秦国展示国宝,不过要有几天准备的时间。
秦国使者答应了。昭奚恤利用几天的时间,在郢都西门内搭建了几座高台:一座朝东,一座朝西,四座朝南。准备停当以后,就邀请秦国使者前来观宝。
这天,昭奚恤早早来到现场,安排了三百名精兵组成的方队排列齐,迎接秦国使者到来。秦使到了以后,昭奚恤上前行礼说:“您是楚国的客人,请上西面的那座高台观宝!”
秦使依言而行,步上高台。之后,按照昭奚恤的的安排,楚国令尹子西、太宗子敖、叶公子高、司马子反依次登上朝南的四座高台。
昭奚恤自己登上东台,向秦国使者喊:“请上国使者观宝!”秦国使者被这套仪式搞得莫名其妙,不由问道:“贵国的国宝在哪里啊?”
昭奚恤一字一句清楚地回答说:“我们楚国的国宝,是贤臣而不是珠宝。今天,楚国的贤臣都在这里了!”
“我们的令尹子西,长于内政,使国泰民安,这是第一宝;太宗子敖,长于外交,使睦邻友好,这是第二宝;叶公子高,长于军政,使国防巩固,这是第三宝;司马子反,长于武功,勇猛而善战,这是第四宝。
“至于说彰显楚国的大国风范,体现盛世的气度风骨,我昭奚恤勉强也算得上一宝吧!请上国使者尽情观看!”
秦国使者回国以后,对秦王说:“楚国现在贤臣很多,去打它恐怕前景并不美观。”秦王说:“算啦,还是不要惹他们了。”
公元前340年,楚宣王去世,其子熊商继位,号楚威王。
楚威王(?―前329年),米姓,熊氏,名商,是楚宣王之子。
公元前338年,秦国国君秦孝公去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当时秦国内部不宁,秦惠文王不得已而杀害商鞅,楚国趁机与韩国、赵国奉行“联秦制魏”的方针。
公元前337年,楚威王与韩昭侯、赵肃侯都派使者前往秦国,向秦惠文王致贺。与此同时,蜀王使者亦前往秦国向秦惠文王致贺。
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其王位,并相约合力讨伐楚国。此事引起楚威王的极大愤怒。
公元前333年,就在秦国与魏国发生河西之战的前后,楚国也和齐国开战,起因是齐、魏徐州相王给楚威王带来的愤怒。
战争从来就不需要理由,但战争从来都需要一个理由。
楚国与齐国交战所找的理由,据说是齐国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欺骗了楚国。
这个理由很好,就像狼为了要吃掉小羊,硬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骂他的坏话一样。
正当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相王”之际,楚威王找了一个借口向正在徐州驻扎的齐军发起了出其不意的进攻。
徐州相王成功了,齐威王很高兴,齐军也跟着得意,因此多喝了几杯,却被有备而来的楚军打了一个冷不丁,不用说都是要大败的。
齐威王打了败仗,就问楚国为什么要偷袭他,楚威王说,你的宰相田婴欺骗了我,你必须将他驱逐,否则,我绝不退兵。
田婴非常害怕,就买通一个叫张丑的楚国官吏来欺骗楚威王说:“大王你之所以能在徐州取胜,是因为齐国没有启用田盼子。”
“田盼子这人很有本事,为齐国立下很多功,老百姓也都拥护他。因为田婴不喜欢田盼子才任用申纪为将。申纪这个人,大臣不喜欢他,百姓不亲附他,所以大王才有机会战胜齐国。”
“大王如果现在要齐国驱逐田婴,田婴被驱逐后,田盼子必然要被起用。田盼子一旦掌权,必将对楚国不利,还望大王三思。”楚威王因此不再要求驱逐田婴。
徐州之战,是楚威王在位期间取得的最大胜利。此战之后,楚国达到了顶峰,其版图,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五岭,北至汝、颖、沂、泗,囊括长江中下游以及支流众多的淮河流域。
楚威王时期的楚国,可以借一段史料记载来说明: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然而楚威王却对当时楚国所处局势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他说:楚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寡人自料,以楚当秦,不见胜也;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因此卧不安席,食不甘味。
从此可以看出,楚威王是一个极具忧患意识的君王。
他清楚的看到,秦国早晚必取巴蜀和汉中,秦楚早晚会发生战争,事实亦如此,后来楚国在楚怀王时期开始衰败,也正是败给秦国的。
也正因为如此,后来屈原当政,才坚决致力于联齐抗秦。
可惜,于公元前329年,楚威王去世,其子熊槐继位,号楚怀王。
楚威王去世这一年,恰巧张仪正在楚国,不过,他不为楚王重用,反被昭阳陷害,不日将含冤入秦,做了楚威王生前最担心的事——酝酿亡楚。
楚怀王(前374年―前296年),芈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前328年―前299年在位。
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楚怀王是礼乐文明培养出的最后一代国君。继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楚国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执政中期他误信秦国宰相张仪,毁掉齐楚联盟,国土沦落,楚国从崛起走向了衰亡。
楚怀王在位前期,是楚国最辉煌的时代,不过,它很快就将走向没落。
陈轸拜见楚怀王,说明来意,但楚怀王同样不欢迎他。
楚怀王冷冷地对他说:“昔日楚国与先生交好,那是因为父王想通过你与秦周旋,可你没给楚国带来任何好处。现在你在秦国走投无路了,就想来投靠楚国,你以为楚国是什么地方,想来就来的?”
陈轸气得痛心疾首,无言以对,稍息楚王又说:“不过,既然先生来了,本王也不该拒绝。这样吧,你不是能说会道吗,我就给你一个使者的职位,派你出使秦国。”
陈轸没有被重用,却派他出使秦国,这无疑是奇耻大辱。
他听说此时公孙衍在魏国做了将军,就想趁出使之机到魏国去拜访,打算凭昔日的交情谋个去处。
陈轸来到大梁,想要见一见公孙衍。门人通报公孙衍,衍知其来意,再想想自己如今在魏国也是自身难保,就谢绝不见。
陈轸想必明白其意,就对门人说:“你去告诉将军,说我来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的前程。如果不见我,我就走了,不过,他会后悔的。”公孙衍闻说,知陈轸主意多,便接见了他。
二人见面,俱皆感慨,陈轸直言道:“看来你在魏国也不尽如意啊!”
公孙衍苦笑道:“你不也是如此!我不是不想见你,只是觉得同是患难沦落之人,相逢又何必啊!”
二人叹息一番,公孙衍又劝道:“来,喝酒。别说扫兴的前程了,道道平安就好。”
陈轸道:“从前你是不喝酒的!”公孙衍说:“这不是没事可做嘛!”陈轸说:“我让您有很多事做,可以吗?”
公孙衍看着他,忽又摇头而笑道:“怎么办?”陈轸说:“你不是和燕国、赵国的国君有旧交情,二国曾多次派使者前来请你与之见面的吗?”
公孙衍道:“那又怎样?可都是过去的事了,我如今已然不是秦国的大良造,想必也不为燕、赵所接见吧!”
陈轸说:“你可把此事告之魏王,就说燕、赵之君打算接你去委与重任,魏王即使答应您去,您不必多要车辆,只要把三十辆车摆列在庭院里,公开地说要到燕国、赵国去。等燕国、赵国的使者听到了这个消息,定会急忙驱车回报他们的国君,派人来迎接你。如此一来,魏王必会重用你,而韩、赵也会将宰相的事务托付于你。”
果然,公孙衍按陈轸所教,如愿以偿的得到了预想的一切。不仅如此,当齐国听说公孙衍前往北方,急派人把国家的政事托付给他。就这样,公孙衍任了三国宰相的事务。
前327年,公孙衍在魏国做了将军。魏王因这些年来一直处在挨打的状态,现在有了公孙衍,一是想试试其锋芒,再就是想找一个好欺负的国家出出气,于是便以韩国挖其人才(公孙衍)为借口,于当年秋,派军攻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