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兵不厌诈
“喊什么呢?”阿缯一身青衣出现在红烛和蓝缕的背后。
“你去哪里了?公主很担心你。”红烛上前打量着阿缯。
“受了点皮外伤,在附近疗伤。”阿缯回答
“快回军营,公主说有紧急会议。”蓝缕拉着阿缯往前走。
阿缯回头看了一眼山洞的洞口,对山洞里面的若寄点了点头,若寄轻轻地叹了口气,此时谈论隐居山林,为时尚早吧,他随手捡起阿缯落下地面的白色披风,披风上面有点点的红色血迹,宛如三月的桃花,若寄一愣,半响之后,才珍惜地将披风放入怀中。
卫国的营帐内,公主满脸焦急,直到听红烛说:“阿缯回来了。”
公主才赶到阿缯面前:“你回来就好,准备人马,现在出发,大周下了挑战书,说要一局定输赢。”
大周的三十万军队,已经整齐地列队在百米之外,霍家军的旗号,在大风中飘扬,一身军装的霍少尉,目光灼灼地看着马背上的卫国公主。公主带着铁寄,身后是浩浩荡荡的风龙队。
“霍家?什么来路?”公主问红烛。
“是大周的护国军队,霍将军曾在卫国掳走了当今的卫王做人质,带队的是霍少尉,霍老头的儿子。“红烛回答。
”知己知皮,百战百胜,我们还怕他,让我去会会她。“蓝缕提枪牵马,一路尘烟,跑到了霍少尉的面前。
”我蓝缕愿意带公主接受霍将军的挑战。“蓝缕一身军装,英气勃发。
”可惜你并不是卫国的元帅,本将军只想和元帅一决胜负。“霍少尉并不将这位妖娆的少女放在眼中。
”你若是打不过我,又何必挑战我的主人。“蓝缕话音未落,已经出招,手中的长枪,刺向了霍少尉的左肩。
霍少尉岂非是等闲之辈,他的宝剑尚未出鞘,就轻而易举地化解了蓝缕的狠招,不但推开了长枪,反而四两拨千斤,一个旋转,锋利的剑刃已经搭上了蓝缕的脖颈,”不想死,就让你的主子,前来应战。“
蓝缕心高气傲,尤其是成为风龙对的统领之后,更是没有在任何人的手上吃亏,今日遇到高手,心中胜似沮丧,她点头,示意自己会回去传话,等到霍少尉收起宝剑之后,蓝缕奸笑:”兵不厌诈,暗器。“
霍少尉急忙躲避,手足无措却并没有看到任何暗器,回头看到蓝缕解气的神情,霍少尉怒骂:”喂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既是女子,又是小人。“
蓝缕解气地拍手:”难养又怎么样?又不用你养,哼。“她狠狠地瞪了霍少尉一眼,回到卫公主的身边:”这个人人武功超群,公主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公主正要骑马上前,阿缯拉住了马的缰绳:”公主请三思,您不必亲自应战,万一“
”如果我不幸殉职,记得将这封信,带给卫王。“卫公主将信放到阿缯的手中,骑着大马,跑向了另一边的霍少尉。
***
卫国都城内,唯一的一家钱庄宾客满门,若寄一身黑衣,带着梁博文给的信物进入了梁记钱庄,钱庄的人似乎很早已经在等着他的到来,看到戴着斗笠的怪人,掌柜的急忙请客人进入了雅间。
”客官,您请这边坐。“掌柜的给下人使了一个眼色,下人识趣地退下。
”麻烦您稍等片刻。“掌柜的放下茶杯,出了雅间。
若寄一个人,端坐在座位上,正要准备喝茶,耳朵一动,冷冷地说:”出来吧。“
屏风后面端详了他好一阵子的人,慢慢地走到了若寄的跟前,多年的江湖经验,若寄可以判断,此人对自己无害,于是手中的兵器也没有亮出来,只是淡淡地抬眼,迎上了那人温和的目光。
若寄的目光定住了,眼前之人的容貌和自己极为相似,仅仅是年长了一些,尤其是那人的眼睛,自己在毁容以前,和此人几乎像是同胞,两人一起出声:”你怎么?“
”你先说“两人又是及其和谐地异口同声。
若寄一笑:”在下若寄,前来梁记钱庄领取当日梁博文梁公子答应所给的银两。“
”所以你就是梁博文梁公子所说的,胳膊上有一片烧伤的伤痕的人?“那人温和地说。
若寄一挑眉毛:”他象你提起过我,阁下姓甚名谁,是何身份?“
”吾乃赵王。“赵王微服私访,所以没有穿王袍,带王冠。
若寄定定地看了他半响,忽然站起身说:”在下还有事情需要处理,暂且别过。“
那赵王一个着急,拉住若寄的手:”本王已经在这里等了你很久了,你为甚么这么急着离开?你难道真的不愿意见我么?若儿?是你么?“
情到之处,赵王潸然泪下,若寄手一抖,眨着泪花,冷声道:”对不起,阁下您认错人了,我不是你的若儿,以前不是,现在不是,以后也不会是。“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不肯原谅我么?我没有杀你的母亲?我没有“赵王还要解释。
”你闭嘴“若寄猛地转头,怒吼,”我不想听,我不愿听,当年能够九死一生,活了下来,就决定了一切成为往事,绝不再提。“
诡异的安静,屋里都安静了下来,赵王松开了若寄的手:”起码我现在知道你还活着,我心愿足矣,可不可以告诉我,你,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为父一直都在找你啊?“
若寄冷哼:”也许你是一个万人敬仰的赵王,但是你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我没有象你这样的父亲,你也没有我这样的儿子,从今以后,我不会出现在你的面前,也请你放我一条生路。“
声声刺耳,句句扎心,可是赵王似乎已经完全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是,当初是他违背约定,瞒着他们母女纳了贵妃,从而导致若寄的母亲伤心欲绝,后来也是赵王,因为听信谗言,居然相信若寄不是自己的亲身骨血,动用刑法想要将若寄处死。
年幼的若寄被关在冰窑七天七夜,若不是自己的母亲用生命唤醒了失去理智的赵王,若寄就不会是仅仅受了寒毒这样简单,孱弱的他在太子宫养伤的时候,贵妃娘娘一脚踢飞了烛台,燃烧的床帘,满屋子的火星和呛人的鼻息,直到今时此刻,那日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