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识结构就是,各类知识在人头脑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形成的,能够产生整体功能的有机组合,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则是使这种整体功能达到最佳效果,一般情况下,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下述特点:
以广博为基础
社会越发展,对人们的知识面要求越宽,尤其是在目前的竞争社会中,人人都要学会创造、学会开拓,而创造开拓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一般包括:一是对已经熟识的事物有意识地持怀疑态度,把自己有定论的理论、经验、做法,按照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去进行验证或解释,从而获得新的突破和发现;二是对陌生事物持理解的态度,用人们常用的观点和尺度去进行衡量或比较,进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而这两种态度,都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
但是,这种广博也并不是说什么领域的知识都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也需与将来的发展目标相联系,所以它需要有选择性和指向性。
经过科学测算发现,在人的知识宝库中,经常有用的知识,只占其知识量的10%~15%,而这些“经常有用”的知识,又按照每个人的职业和工作性质,成一定的扇形分布。这种“扇形分布”,绝不是无规律的散乱分布,而是按照科学的内在联系组成的系统知识,因此,对于工作繁忙,时间十分宝贵的企业员工来说,完全没有必要不加选择地盲目求“知”,在学习上打疲劳战、消耗战,而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和工作性质,将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优先用于学习“扇形分布”内的系统化知识,只要获取了这一领域内的多方面知识,同样可以称得上“博”。
以精深为支柱
虽然什么知识都具备,如果都是知道“皮毛”和大概,那么这样的知识对员工来说也是作用甚微的,所以企业员工还必须在“扇形分布”内,具备某一两方面起主导和核心作用的专业知识,即“精”、“博”是知识基础;精,则是知识支柱。现代企业活动对各层次员工的知识精深度,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过去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传统观念,已经越来不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了。取代这种旧观念的,应是“多招鲜,吃遍天”的新观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复合型”知识人才。
无论是广博和精深,员工的知识结构同样都要求有导向性,要有目标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形象地比喻起来,员工的知识结构应能象探照灯好坏样,射出明亮的能够照亮远方目标的“光柱”专业知识,而这些光柱周围,则包围着一层淡淡的“光雾”系统化的知识面。由“光柱”和“光雾”组合成的知识结构,才是具有明晰指向性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以活用为根本
企业员工要构建最佳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必须要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便能多方面积累各种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灵活运用各种书本知识。这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也是对自己各种知识的一个消化过程。之所以要对各种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和验证,原因主要有四点:
①书本并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从实践中积累知识,同样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而且可以作为对书本知识的一个重要补充,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活”知识,从而开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②学习书本知识尽管十分重要,但决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而必须通过实践,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原有的知识。
③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学习书本知识时,都存在根据自己的感性经验来理解和体察书本知识的倾向。倘若感性知识过于狭窄和片面,则会影响对书本知识的正确理解,甚至从本来正确的书本知识中引申出荒谬的结论来,而丰富的感性知识,只能来源于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④在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之间,以及在各类知识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注意这些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将有助于加快对各类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这种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践来发现和体验。
因此,我们说,不管你掌握了多少种,又是多么精深的各类知识,如果你不能把它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并把它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那么你所学的知识只能是“死”知识,它对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毫无用处,只有对之灵活运用才是根本和关键。
比尔·盖茨说:“我从不费力去管我的员工,因为他们都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头脑,而我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