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的是什么?
史蒂芬陷入到困局之中,他已经二十五岁了,回顾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事无成,典型的一枚失败品。他的父亲为此愤怒的将他赶出家门,他的母亲每次看到他都是那个不变的姿势,唉声叹气又愁眉苦脸。
他的弟弟取笑他是一个废材,因为他就像一个寄生虫依然赖在家里,而他的朋友们早已过上了自己的新生活,有的甚至孩子都已经可以打酱油了。
要说,他也曾经受到过父母的垂怜,他身为一名长子,小时候受尽父母的疼爱,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呢?他总是固执的认为是从弟弟的出生,因此父母的爱都被自己的弟弟剥夺,他的弟弟贪婪无耻的占有父母的一切。不过这只是他的一面之词,现实是他的父母依然爱他,甚至怕他心里有起伏而加倍疼爱他。这也从而造成了史蒂芬娇生惯养的性格,长大之后的他就像一个愤愤不平的孬种,总是不断的抱怨着这世界的一切。
史蒂夫看篮球比赛,第二天他有了梦想,要当下一个迈克尔·乔丹,所以他像个疯子一样的练球,不过现实无情的打击了他,他的黑人同学与他斗牛的结果是2∶14,黑人同学调侃着对他说:“这是个好日子,你应该找人陪你过情人节。”史蒂夫很快放弃了,他转而投入到橄榄球,那是因为他跟随父亲亲临一场比赛后的结果,他觉得那才是属于男人的运动。
他娇小的体格根本不适合,他甚至连校队的预备队都无权参加,被队友每天摔的鼻青脸肿,最终他忍受不了同学的嘲笑,退出了橄榄球队。
一年之后他找到了新的东西,那是美国老牌的选秀比赛,他被一名普通人的歌声所打动,买了吉他、组建乐队,他负责担当主唱。每天在家中的车库反复练习,等待参加明年的比赛,他们精心准备一年,在参赛前还精心打扮一番,最终他们惨痛的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海选赛被淘汰。
史蒂夫就是这样度过了自己的青葱岁月,学了一个根本不适合的专业,毕业之后在找工作的途中十分不顺,他浑浑噩噩的走到了如今:二十五岁,却还像一个孩子般没长大,听着父母喋喋不休的抱怨,自己也变得不厌其烦,他觉得自己是个废物,或者是多余。
这就像折射在我们身边的影子,尤其是已经不再年轻的80后和还有时间挥霍的90后,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许他并不是你,但你一定可以在身边找到他这种人。
并不是在此讽刺谁如今的不如意和落魄,不过这种局面其实早已经从开始便注定了。如果你走向错误的方向,那么无论你多努力、走的多快,终究也不会到达你预期的终点。这也是为什么职场学中“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的根本原因之一,那么是否这就是错误的呢?其实,路不一定是错的,不过一定是不合适你的,这才是根本。
如果我们仔细回想一下,自己每天冒出的想法,有多少是跟外在信息有关,而不是自己内心所想、自己能力所可以达到的。这些想法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一生的信念和信仰,不过这些并不一定是适合你的。那么客观的说,这本身就是错的,而你再去做这些事情,穷其一生的去追逐便是错上加错、雪上加霜。
我们的大脑每天会接受10万条外在信息,一名70岁的老人它一生所接受的信息量可以达到宇宙原子数量,而这些信息中有好的、坏的、有用的、没用的、正面的、负面的。
这并不是最为关键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得学会如何分辨,显意识主管逻辑和思维,潜意识则是感性而不分是非的。我们在整本书都在谈论潜意识,但潜意识并不是万能的,它有时候更像一个天真的孩子,相信这世界的一切美好事物,分不清善恶。它只是一股可以让你更加成功的力量,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也是它的缺陷之一。
在我们生活的一天里,有多少是道听途说、有多少是媒介宣传、有多少是夸大其词的炒作、有多少是误人子弟的教导、又有多少是通过我们自身独立思考?也就是说,很多时刻我们的大脑都处于一种他人思维跑马场的情况,这并非是在贬低大家的智商,而是事实。
比如说一款手机广告,我们会因为喜欢这位代言的明星而去选择购买从而忽略了它的功能和性价比。同样来说,我们时常会热衷于一些选秀节目,当我们看到某些万里挑一的成功者之后便跃跃欲试,认为自己也可以成为下一个他。我们都喜欢明星,尤其是喜欢或者羡慕明星的生活,我们向往她们的生活于是产生了梦想,我也要当明星。
这种长时间的影射会让潜意识在不断暗示、浮想翩翩,最终产生了一个结果,我们称之它为臆想,也就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其实潜意识有时候很像一条贪吃蛇,它是没有逻辑意识的,它会看到什么吃什么,不会分辨哪些是垃圾、哪些是食物。也正因此,我们才有左脑和右脑,才有主观与客观之分。它更喜欢主观的认为,以情感、直觉来分辨食物,大体可以分为喜欢或者不喜欢。
我们会有自己喜爱的明星,也有自己讨厌的,但往往我们却说不出来为什么讨厌,更多时会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看不上她。”这可能是因为她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者一个表情、一部戏而产生的,当他人不符合自己的主观预想时,我们便会出现讨厌、反感、漠视等情绪。
不过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我们喜欢谁或者讨厌谁,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正常情绪,就如同你我也是如此。你不可能让全世界都喜欢你,因为你并不是人民币。
那么问题是什么?真正的问题是: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你是否懂得如何正确的选择?你是否具备自我认识和分辨能力,这些才是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且改变自身命运的关键。
我们已经很难再遇到一个当世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大文豪,这与现代生活节奏太快有关,我们就像一个不会爬却学会了走路的孩子,这是一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以至于最后你什么都学会了,无论是德智体美劳还是外语、文化、修养,唯独忘记了一件事:思考。
思考不是一个他人可以帮你做到的事情,而且它并没有标准答案和正确答案,一切在于自己的人生轨迹和感悟。仅仅靠书本、应试教育更多学到的是道德准则和规范,这其实只是在告诉我们人生中哪些路是不可以走的,那些东西是不可以触碰的,但没人告诉你,你的路究竟该怎么走,而且即使告诉你之后,这条路也不一定是对的。
这是一种幸运,同时也是一种悲哀,幸运的是你需要通过不断的摸爬滚打而后选择自己的路,悲哀的是每个人走的路都不同且不可复制。
思考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阶段,区别在于有人在20岁想通从而得到答案,而有的人在30岁、40岁、50岁甚至于70岁或者终其一生都没有想通。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即使付出多大的辛勤劳苦,最终换来的也仅仅是填饱肚子,始终在生存底线徘徊无法摆脱贫穷与困境。
你需要认真的问问你自己:我究竟想要什么?是财富?是名声?是平平凡凡的一家三口热炕头?还是不平凡的让大家跨目相看?
你需要重新的审视你自己:你的长处是什么?优势是什么?对什么最感兴趣?做什么事情是自己最快乐的?何以在惨烈的竞争中侥幸存活?
潜意识认为:你最热爱的事情,就是你最值得去做的,你最怀念的,就是你最喜欢的,这就是你想要的。它更侧重于你的内心与感性。
显意识认为:人际关系与家庭人脉是择偶和工作的重大考虑因素,对自己能力的保守评估,更看重薪金与待遇等现实问题。它更侧重于你的现状和现实。
80后的亿万富翁李想曾说过一句话:“做一件事情就是当你将最好的与最坏的都考虑过后,还依然想去做。”
曾经有一个少年,他衣食无忧,家庭条件也不错,他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也很好,大学毕业之后他的父母会为他安排出路,工资待遇不菲。言而总之就是,他的人生就像一副扑克牌,十分的顺。
他的朋友很羡慕他,因为他的条件十分不错,可以说只要按照父母的道路去走,他的一生都可以衣食无忧。不过他总是有一个很奇怪的念头,他很排斥这一切,他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虽然他学的还不错,不过他知道自己并不感兴趣。
有时候他会有这样一种念头,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木偶,一辈子都在沿着别人画好的轨迹在前进,没有丝毫的惊喜和意外,活的像是别人生命的一种延续方式。
这个怪念头挥之不去,他开始秘密筹划自己的人生,他并没有想好如果逃离之后自己的人生路会是什么样,那是一团未知的迷雾,在自己的心头打着一个大大的问号。可能叛逆之后的下场,还不如如今的生活。
不过,他还是跳出了家人为他安排好的一切,在大二那年一个人跑到了外地,一个一切都是陌生的城市。在这里他没有朋友,没有人照顾,没有了经济来源,不过他十分惬意,可以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不需要再遵从任何人的安排。
生活永远是现实的,他的工作找的并不顺利,他富家公子的花钱方式很快让自己身无分文,在这座城市不断碰壁,不过这引发了他的思考,他开始认真的思考一个问题:“我究竟想要什么?”
他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从各个角度客观的分析自己,这让他对自身有了一个新的自我认识,世界并没有它想象的那么简单。假如在家乡他是一个太子哥的话,那么在这里他只是一个初入社会的菜鸟。
三个月的时间他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原来自己最喜欢的是绘画设计,这段时间里他最怀念的是绘画,时常自己的手不知觉的在纸上画一些服装的款式,那是他最安逸的时刻,尤其是得到他人认同时。
最终,他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校园,开始重新选修自己的专业,将经济贸易学转为服装设计,这便是他的故事。
时间可以给予一切,也可以改变一切,我们都需要时间和耐心来思考一些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将改变你的一生,但前提是你真的要三思而后行。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天赋和能量,它是不同类型不同能力的,你该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这个“舞台”并不仅仅是演艺方面搭建的建筑,而是一个让你不断发挥能量又让你充分享受快乐的地方,在那里你将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
树立强大的信念
大卫·贝克汉姆是我们熟知的体育明星,他作为一名足坛巨星可以说是辉煌的,为国效力时他是英格兰的核心人物,各个国家队所忌惮的战术核心,在足球的黄金时期,他也可以说是当时商业价值最高的球星,他一直都是国际奢侈品牌商家的香饽饽,虽然如今已经远离主流联赛、远离国家队,不过无疑他是英格兰最成功的足球明星。
其实无论是童年还是成为职业球员的大卫·贝克汉姆,他的体质谈不上好,天赋也并不算高,尤其是他的速度,一直都是普普通通。与同期时代相比的罗纳尔多,贝克汉姆的速度简直是慢的可以,而同期的法国球王齐达内对于中场的控制力,那种统帅的霸气也是贝克汉姆所不具备的。
也就是说,他的缺点有很多,不过他的优点与缺点一样明显,那就是让球迷津津乐道、让对手心惊胆寒的“圆月弯刀”。贝克汉姆的贝氏弧线任意球在当时是一个较为无解的BUG,在很多国家队比赛,英格兰的战术就是利用前锋的速度不断冲击对方禁区,迫使防守球员犯规,而后由贝克汉姆操刀主罚任意球,成功率大概在30%,也就是说3个任意球就可以换来一个进球,而后后防摆铁桶阵,这让他国的国家队吃尽苦头,往往比赛最终定格在1∶0。
不过,我们并不是要讲贝克汉姆的足球轨迹,而是讲童年时资质略显平庸的小贝。童年时的小贝速度在92一代中从来都是不显山露水的,与后来被誉为左翼之神的吉格斯相比,小贝的速度、突破、技术都十分一般,而吉格斯当初风一般的速度,更为获弗格森赏识。
那时候的小贝十分困惑,自己并没有拿手的手段,如果自己如此下去只会被球队所淘汰,他已经见到了弗爵爷的铁腕与无情,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
于是小贝开始苦练任意球,他在自家院子的大树上挂了一个轮胎,每天无论训练多累,自己回家也要踢200个任意球,只有踢完后才可以休息睡觉。他相信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英格兰的英雄,他相信自己可以成为未来曼联的核心,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是让他永不言弃的关键。
弗格森非常欣赏小贝的勤奋和职业球员的态度,他开始给这个孩子机会,从而他也正式开启自己的绿茵传奇,成为一代巨星,球迷眼里抹不去的“贝影”。
树立信念有两种方式:要么告诉全世界,让世界与你为敌;要么只告诉自己,让自己与自己为敌。
前者相对比较好理解,诸如经典漫画灌篮高手中的樱木花道,总是先将豪言放出,而后没有退路,所以只得前进。篮球巨星科比·布兰恩特同样也是这样一个傲慢的家伙,他在18岁上高中时已经野心蠢蠢欲动,那时候他对自己的同学说:“快找我签名吧,以后我会成为篮球明星。”同样在我们国人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也是一个喜欢豪言壮志的英雄,虽然历史一直认为这是一种好大喜功的表现形式,不过纵观这段历史,最为成功的还是曹操曹孟德。
这种方式前文已经提到过,它需要你有能抵抗一切压力的信心,它需要你有十分强大的大心脏,否则你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从而让你失去信心。
中国人以谦卑、礼贤下士为尊,很明显我们不适合这种树立信念的方式,而且很容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无意是给自己找麻烦,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所以,显然我们更适合后者,自己知道就好了,但要以一些形式来提醒自己,免得我们的大脑、我们的潜意识忘记了这码事。
大脑每天接受的信息过于频繁且流量巨大,以物品形式是最好的提醒,比如说老板常常将横幅挂在房间里很明显的地方,这不光光是为了让别人注意,更重要的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国外流行的方式是“梦想书”,就是你将自己的梦想记载在一个日记本上,不时翻出来看一看,以让自己唤起这种意识和状态,不断的催促自己前进,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潜意识是一个创造力非凡但十分健忘的家伙,它每天都在胡思乱想从而产生各种光怪陆离的想法,乃至于很多作家都有这样一种抱怨:“噢天呐,我的手根本跟不上我的灵感,它实在是太快了,我无法不去思考。”
那么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信念究竟是如何树立的呢?我们该如何培养强大的信念呢?
其实,无外乎两个词:勤奋和提醒。一个想法再多却不付出实践的人,只能算是一个空想家,而空想家的生活是十分凄惨的,在社会上属于底层的游离人员,一个填不饱肚子的人即使他的梦想再大也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