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冰山
当他还是一名年轻人时,他很喜欢画画,那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每天背着画板骑着单车去郊外,每当看到一副美景时,他就会支好画架,调匀油彩,开始自己的创作。
不过生活总是现实的,他的这种生活方式入不敷出,很快这种惬意的生活就面临重创,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这其中有家人的建议以及他人的直观看法。
“孩子,你这样只是在浪费时间。”“瞧瞧你的荷包,干瘪的就像一个非洲难民。”“你应该去工作,而不是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这会毁了你的一生,直到你幡然醒悟。”
这确实是现实的问题,多少次他都想放下画笔,而后去做一份能填饱自己肚子的工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天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他的肚子早已经不满。不过他的心里总是有另外一个声音,而且他时常会做同一个美梦:他拿着画板,走遍世界的任何角落,与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不同肤色不同的人群生活在一起,大家举杯欢唱其乐融融。
不过美梦虽美,但当他醒来后便会有更大的挫败感,毕竟现实是如此冰冷。最终他放下了画笔,去了家人介绍的一家工厂做喷漆工作,他的工作做的十分出色,因为他的绘画底子十分扎实,不过他并不开心。
自从他上班之后,他便再也没有做过美梦,他时常做噩梦,梦中自己被关在黑屋里,四边都是铁栏,他想逃出去却逃不出去,黑屋里充斥着刺鼻的铁锈味,他蜷缩在墙角等待天明。
开始时他还很恐慌,被自己的梦所吓到,不过随着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已经开始习惯了,就像自己如今现实的生活一样,看不到未来又无法丢弃。
直到31岁时,他的生活才有了重大改变,那一年他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这与他长期的喷漆工作是有关系。工厂给予了他个人一定的赔偿,而且算是病退每月依然有薪水待遇,这一次他有了时间,口袋里也有了钱。
无所事事的他不甘心就这么等死,他再次拿起了画笔,开始用双手画下他眼中的世界。他开始焕发青春,每天十分开心,病情逐渐得到了好转,令人意外的是最终他竟然痊愈了。
他终于开始明白自己的人生究竟该如何度过,最终他成为欧洲中世纪一名著名的画家。
我们常常都会陷入一种困顿之中,这其实是来源于“意识的冰山”,所谓的意识冰山是来自于外界接收的信息,从而形成了一座冰山,让你无法正确行驶、正确的前进。听起来,好像有些难懂。
那么我们说简单点:假设我们每个人是一艘泰坦尼克号,那么生活就是一座巨大的冰山,我们会在不知觉中的大环境下偏离自己人生的航行路线,而后会撞到这座冰山,接受失败的一切。
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因为人是群居动物,时常会遭受他人影响,这是无可厚非的,区别在于是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是具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正是因为我们会被他人影响,所以好的环境才尤为重要。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每天、每年乃至一生,意识都会牢牢占据着主宰权利,大约在95%左右,而潜意识只占5%。不过有趣的是,一些重大的抉择以及改变人生的重大事件,往往是由这5%潜意识的功劳。听起来十分讽刺,可现实就是如此,生活中也屡屡发生这种事件。
意识让我们懂得社交、遵守规矩、家教修养,会观察别人的面部表情而做出判断,这些仅仅是意识带给我们的很小一个部分。从而,我们的意识中也参杂更多的他人因素、社会因素,如果我们以最俗的话说就是:面子。
在笑星郭冬临的一部小品中,郭冬临就是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他为了能得到他人的赞许和夸奖,不惜几夜几夜的去火车站排队,仅仅是为了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他自然不会傻到那么无私奉献,他也知道这种方式很遭罪,不过当人家一夸他聪明能干时,他就又成了上天下地无所不能的“超人”了。
这本身就是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别人一夸自己时,我们的意识就会变得大众化,变得不冷静甚至失去判断,最终变成为了面子不惜一切的傻瓜。
同样的表现形式还有喝酒,只要对方刺激自己几句,甭管酒已经喝到嗓子眼了,甭管自己吐了多少次,只要别人一劝酒,意识便失去了判断,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这便是意识的冰山,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意识的缺陷。刚刚提到我们每个人都是泰坦尼克号,生活是一座巨大的冰山,在行船的沿途风景中,我们看到了冰山,生活会以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刺激我们,比如说:“我说伙计,敢不敢开过来跟我试试?唉,我猜你就不敢,看你那怂蛋的样。”“甭用你那瞪的溜圆的牛眼珠子吓唬我,不敢就是不敢,有什么不敢承认的呀?”
意识也不是万能的,这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完美无缺的东西,所以我们的意识常常会被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所刺激、所激怒、所影响、所妥协。就如同再好用的电脑系统,都会被黑客找到漏洞和滋生病毒,所以这是正常的。
正如前文的故事,他在不断的挫败中意识开始接受大众的评价并且逐渐认同了大众的评价,我们很难说这是对还是错,因为世界上没有如果这是一个前提,并且他即使不放弃画笔去工作,也不见得会成功,这本身就是一个假设问题。努力不见得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是不成功。
不过生活中意识的缺陷还是很大的,它常常会深受影响而变得焦躁,错误的抉择一些事情,最终得到的结果自然是由你自行承担。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叫:“凡事,三思而后行。”
有一名高中学从小他就十分喜欢唱歌,在学校举办的歌唱比赛时,他屡屡获得桂冠,他十分喜欢唱歌,对音乐的态度简直是没有音乐我就不能活。他喜爱唱歌,每天回家后常常是学习新的歌曲,对于学业他则没有什么兴趣。
不过他自身对自己的认识却很低,转眼进入高三,他为此而忧愁,他内心想去学习音乐去地方的音乐学院进修,不过自己并不是一个专业出身的,甚至他都不识五线谱。可他真的很热爱唱歌,并且他真的十分有歌唱天赋。
家人自然是不支持的,其中有两点:第一是高昂的学费,第二是艺术道路十分崎岖。这名学生的家庭只能算是普通家庭,而且他的女朋友也不希望他学音乐,也许原因是怕男朋友移情别恋。
在几方的压力下,他最终选择了妥协,考上了一个技术学院,学习动漫设计。大学转眼就毕业了,他对专业的兴趣不高,浑浑噩噩中就度过了四年,毕业之后连工作都没有找到。
毕业就等于失业,在家待了半年的他实在是坐不住了,家人的抱怨以及外界的种种压力,他无计可施之下通过朋友介绍去一家婚庆公司当歌手,这份兼职工作让他第一次赚到钱,一次活一百元。
开始他还是有点紧张,不过逐渐开始适应,他的生活变得忙碌充实起来,最重要的是他很开心、快乐。
也许这不谈不上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不过他十分现实并且是很多年轻人的烦恼,对于这种矛盾的抉择,我们要涉及到一个衡量标准的问题。
如果我们以为成功、薪资、前途等种种而言,那么歌手确实不是一个稳定的工作,以中年人观念是一个“青春饭”的工作,毫无前途可言,对于孩子来说需要他长有多大的脑袋,才能让这块馅饼掉在他的脑袋上。不过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以快乐、兴趣、孩子热爱为主的话,那么无论他选择什么行业,其实都是对的,因为这是他喜欢,所以是最为重要的、最快乐的。
一辈子很长,委曲求全下的选择惶惶终日、度日如年;一辈子很短,随心随性下的追逐是一晃即逝、梦过之后已是白发童颜。
生活是一道难题,如何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这并不容易。很多人追寻一生也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也有很多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但也有人年纪轻轻时便已经有了答案。
意识的冰山在于,它会被外界所影响,因而影响你的思想、意志以及观念和性格。当你与一群每天混迹华尔街的家伙在一起时,你的身上也会带有铜臭味;同样当你与环保自愿者、远离世事的伙伴在一起时,你的思想则有一种来自大自然的超脱。
关键的问题在于:你是谁?你想成为谁?以及今后你想过怎样的生活。
潜意识主宰人生
1957年一名叫莱特的中年男人患了癌症,要知道即使在今天,这种病依然不好治疗,更别提在年代久远的20世纪。癌症在当时与绝症无疑,得了此病的人基本可以宣布坐着等死。这一噩耗击垮了莱特,同时也击垮了莱特的家人,他的妻子十分伤心,认为他的丈夫要完蛋了,这个家庭也要完蛋了,她十分绝望。
这种阴霾同样笼罩在莱特身上,他看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妻子,自己十分惭愧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在检查结果出来后的一个礼拜,他之前还充满血色的脸如今一片铁青,他觉得自己就快要死了,他甚至准备开始提前开追悼会,让妻子为自己办理后事。
这样的情况让他的医生科洛弗十分难过,他看着自己的患者每日沉浸在悲伤中,一个家庭即将要毁于一旦,他决定做点什么。在当时癌症是不治之症,是多少医生都无法攻破的难关,但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让科洛弗还是想想别的办法。
这时候正巧出来一款K字头打头的新药,新药的药效其实效果并不太好,不过科洛弗却将这种药描绘成了救世主,恰逢K字头新药在打广告,宣传力度十分之大,莱特在科洛弗的善意谎言下再次燃起生存的希望。是的,他还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他还有妻子和刚刚满月的女儿,他爱她们。
莱特在这种K字头新药的疗效下,以及医生的心理辅导下,充满希望的静养自己的身体。科洛夫医生虽然表面上依然鼓励他,不过其实他自己知道不过在说一个谎言。
一个月后,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去了莱特家,另他意外的是莱特安然无恙的坐在凳子上晒太阳,莱特看到医生来看望自己,十分开心的对医生说这个药的神奇之处。
科洛弗十分诧异,不过他没有捅破这是自己的谎言,他通过检查莱特的身体发现他身体的肿瘤已经不再扩散,而且就像一个烤化的奶酪在逐步缩小。
三个月的静养之后,肿瘤已经缩小到石头大小,莱特已经恢复了正常生活。不过这时候K字头这款药被证实并没有神奇药效,一切皆为医药公司的炒作,莱特当然也看到了这个铺天盖地的报道。
他再次住进了医院,几个月后肿瘤已经扩张到全身,他愤怒的骂科洛弗是个骗子、庸医,并且他再也不相信医生以及药效,一个月之后莱特不甘心的离开了人世。
这是震惊当时欧洲的一件真实案例,欧洲很多国家也从而开始正视心理学的研究。人体其实要比我们了解的更为神奇、更为强大。
我们也许都听过或者见证过催眠的神奇,其实这是一种心理暗示,什么叫心理暗示呢?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案例来表明:你在今天早晨遇到了邻居出门,邻居说你脸色不好,是不是发烧了,也许你不会过于在意。而后你在交通上遇到了熟人,他看着你认真的说:“哥们,是不是发烧了呀?看你脸刷白的。”等到你进了公司,同事们再次询问你这个问题,直到最后可能连你觉得自己真的发烧了。
这便是心理暗示,像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可能你昨天跟朋友出去喝酒喝多了,第二天脸色苍白是酒精反应,其实跟生病是无关的。
生活中我们都在接受着别人的心理暗示,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催眠”,这种心理暗示会让我们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生活、习惯。
心理暗示是潜意识的一种形体方式,它可以激发你的潜在能力,也可以像紧箍咒一样束缚你的能力和天赋,当我们不断接受负面的信息的暗示时,这个人也会越发的缺乏自信,越发的感觉到挫败感,即使连一点小事做错,我们也会觉得自己是无能的。
同样来说,当我们不断接受正面信息的暗示时,整个人也会更加自信,这种无所不能的信心会让我们勇往直前的走向成功。失败?失败是每个人必然要接受的成长,没有人可以成为不败将军。
通过上文的案例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很显然莱特的命运不掌握在他自己手里,而是被潜意识所掌握,如果说的再准确一点的话就是被外在信息带来的心理暗示所掌握。
病入膏肓的莱特在最艰难的关头遇到了K字头新药以及一个善良的医生科洛弗,科洛弗的夸大其词以及莱特燃起的希望,“这个药会治好你的病。”“它会让你完好如初。”“已经有很多人吃过这药后癌症痊愈了,你也可以做到的,莱特。”正是这种善意的谎言以及铺天盖地的报道让莱特有了动力,有了一个新的心理暗示,他相信了这种暗示,身体机能开始恢复,癌症肿瘤也乖乖的束手就擒。
在中国有句话叫:“人活精气神。”其实老话虽糙,不过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在科学研究下,药剂的救治能力只在30%,而其余的70%其实是靠人体机能,也就是说其实药剂没有那么神奇的疗效,更关键的疗效是在我们人体本身。
医生的嘱咐要比护士更让人信服,大颗粒的药丸要比小颗粒的药丸疗效更好,彩色的药丸要优于白色的药丸,注射要比吃药更见效。不过其实药效成分是相同的,区别在于外在包装。
人体的几大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几大系统,不过人体的内在系统要远多余科学家的研究,还有治愈系统和暗示系统。
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无论是动物与人,经常会有擦伤,不过有时候我们会注意不到,而擦伤会在不知觉间逐渐愈合,这说明人体是有自主的治愈系统,即使不用外敷内服,也是可以治愈的。动物在野外经常会受伤,不过动物更多是靠自身的治愈系统,而不是外物。
如今人们的体质越来越差,这正是因为大量的药剂破坏了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这种破坏带来的效果是药片不断的升级加量,而病情得不到根本的治愈,更多时是维持病情。
人体里的治愈系统和暗示系统是一个主与辅的关系,也就是说当我们何种的暗示,治愈系统会做何种的反应。假如你接受的暗示是:你即将死了。那么治疗系统则会变成破坏系统,打破人体的免疫系统这道防护墙,那么各种病毒将开始发挥余威,你的心脏也会随之衰竭,最终你也会真的命不久矣。
这么说起来有点可怕,不过这确实是真实的事实,莱特的案例恰巧说明了这个问题。本来已经控制住的肿瘤最终却因为希望被外在信息所打灭,它的暗示系统接受了新的指示,治愈系统同样也接受了新的命令,本来已经烤化的奶酪再次扩散,这一次他没有了绝地重生的希望,黯然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