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萧逸就和关羽、张飞、苏护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前往上谷居庸关,张飞也骑上自己家的乌稚马,这马是张郓的好友马商张世平所赠,也是匹千里挑一的良驹,据说和当年霸王项羽的坐下乌雅实属同种。
在路上,张飞骑马分外无语,盖因这是他首次外出游历骑马,马术并不好,小跑起来分外颠簸,让他郁闷非常。到最后还是萧逸实在看不过去,就在他的马背两边分别涮了两根绳子当做马镫,这才让他有些舒服。
他这一改变倒是让其他二人都看呆了,看了这么多年,用了这么多年,都一直习惯了单边使用的马镫,萧逸这么一个小小的改进所带来的效果简直就是对他们观念的一种冲击。说起来他们还从来没主意萧逸的黄骠马的双马镫这样的细节,一开始以为没什么,现如今再一看才发现原来这里大有学问。
四人先后经过范阳、沮阳等十几个县,过了内长城,四五日后的傍晚时分,来到了居庸关。远远眺望夕阳下的居庸关,萧逸在此震撼了一下,和雒阳长安那样的大城不一样,居庸关整个一道关卡只有两面墙,一前一后卡在两道山岭之间,然而却没有大城市的繁华景色,却多了一些肃杀之气。城墙由青石打造,高六仗,女墙,箭楼等军事设备一应俱全,城墙上斑驳的刀箭痕迹显得这个地方经常经历战争的洗礼,城墙上矗立着的士兵也比内地的更加精明能干,身披铁甲,要配大刀,手握长枪,精壮的体格,严明的军纪可以看出关卡内的士兵的精锐。
萧逸等人慢慢接近城门,士兵们都立刻抓紧长枪,眼神紧盯着他们,一直到他们来到城门才把他们拦下来,索要路引或其他可以通过的凭证。在这里,寻常百姓是无法通过居庸关的,盖因一旦走出关卡城门,就是异域草原接壤,那里是胡人的地盘,大汉士兵无法对前往草原的百姓进行更高力度的保护,寻常百姓也比较惜命,很少有人去胡人地方的,只有那些看中利益的商人才回去那个地方。
萧逸迅速掏出路引递给了居庸关城门士兵。那士兵虽然看到了路引,但是并没有放行,依然道:“你们是什么人,来居庸关有何事?如果想要过关,必须要有将军大人办理签证,由将军大人亲笔手书才行。”
萧逸早就想好了措辞,道:“我是萧逸,与居庸关守将罗庆有旧,这次路过,特来拜见。”那人只是个士兵,对萧逸的说辞不敢决定,当即上报给了自己的上官。因为是边关,层层上报速度比内地的快上许多,很快就传到了城门长那里去了。
很快从居庸关城楼里下来了一个身穿一身鳞甲,手持长剑之人,正是这道城门的城门长,名叫李保。
李保走过来看着萧逸所带来的人具时身材魁梧,一看就是勇武之人,当即对他们产生了一份好感。他道:“听说你们与罗庆将军有旧,可有此事?”
萧逸下马,道:“启禀这位将军,我是萧逸,罗庆是我亲舅,我们刚从涿郡那里过来,听说罗庆舅舅在此任职,就来这里拜访一二。”
李保又道:“可有凭证?”萧逸连忙掏出怀中玉佩递过去。李保看玉佩上刻着一个“罗”字,连忙带着萧逸众人进入关内。
居庸关内很少有百姓居住,大部分的房屋都是军营,来往之间都是哗哗作响的兵甲声音。
也不知道走了多少步,抬眼望去将军府已经近在眼前。
居庸关的将军府并不算大,顶多就像后世的一个军区小别墅而已,四周也是成片的军营,不过要比刚才路过的军营稍微好一点,应该是亲兵的军营。
李保把他们交给一个都伯就离开了。这名都伯是亲兵营的长官,名叫高山,很普通的一个名字。他把所有人的马匹迁到附近的马鹏,并且让他们把兵器留在了门口的兵镧上才带着他们向内走。
院子并不错综有致,只有一条直通大道通到里面,几个人一直到了一个小院门口停了下来,高山回头对众人道:“请各位稍等,我先进去通报一声。”也不等几个人点头就径自前往内院去了。
一会儿高山回来了,对他们道:“将军有请各位入内拜见,请随我来。”众人点头跟着进入。
进入一间宽大而且简陋的房间里,入眼地时三个人,正中主座的应该就是萧逸的舅舅罗庆。看其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定然是一个军中宿将,身上自然而然散发出一种肃杀之气,壮实的身材无一不显示着此人浓厚的军人风范,左边一个身穿铠甲的面白将军,其气势也是非常了得,只是比罗庆稍微弱了一点。罗庆右边是个文质彬彬的文士。
等到萧逸等人进来后,但见罗庆忽然站起来巡视众人,率先道:“哪位说是要来省亲?”
“侄儿萧逸,拜见舅舅!”萧逸上前一步,拱手道。
“你说你姓姓萧,你的母亲是?”罗庆迟疑道。
“家母是罗荣儿。”萧逸道。
罗庆神情有些激动,不过还是安耐住了,他指着萧逸问道:“汝可有凭证?”
萧逸从怀里掏出玉佩递了过去:“这是家母佩戴的玉佩,乃是罗家之物。另外还有母亲书信一封,本来是交给外公的,谁知道从涿郡过来后,发现外公已经早已仙逝多时。”
罗庆首先接过玉佩仔细观察,这果然是他们罗家玉佩,当时一共有两个,一个送给罗庆,一个送给罗荣儿,此刻他已经信了八分。之后他再看一眼那书信,上面字体果然是罗荣儿之笔,只是因为过去了十几年了,绢布边角稍微有些磨损,但是完全可以看出这里的字里行间都是对父亲罗平以及弟弟罗庆的思念,上面并没有写他们一家遭难后罗荣儿差点被杀的情况,只是写了最后他们母子被仙人所救。
罗庆须臾之间很快就把书信看完,眼神之中激动万分,等到看完后再抬眼看萧逸,眼神柔和,激动地抓住萧逸的双肩道:“你,果然是我的侄儿萧逸。哦,对了,我姐姐可好?”
萧逸首先跪拜了一下罗庆,毕竟礼数不能忘,紧接着娓娓道出事实。罗庆听说萧逸母亲早已仙逝,顿时只觉得两眼一黑就要摔倒,辛亏萧逸急忙上前一步把他拽住,扶他坐在主帅位置上,才不让他跌倒。他手下的将领和文士也都纷纷看过来,不住道:“将军,请勿伤身!”接着罗庆手扶面庞痛哭流涕了起来,口中喊着“姐姐!”
萧逸没想到罗庆居然这么激动,大庭广众之下就搂着自己又哭又泣,萧逸无法也跟着哭了起来,索性前世做特种兵的时候专门进修了一次表演艺术学,对各种表情是信手拈来。
许久后,罗庆才止住哭泣,对萧逸道:“侄儿千里寻亲,叔父定要好好照顾你。”接着不容萧逸拒绝,就开始给他引荐自己帐下两个文武。左侧的白面将军名叫徐宁,字子默,是居庸关副将,和罗庆亲如兄弟,二人经常闲暇时间打猎以及探讨兵法韬略。右侧的名叫方正,是军中司马。萧逸一听两人,都不是汉末原本的历史人物。另外还有一人名叫李蒙,字烈之,目前是领两千人驻扎在居庸关外十里处的青龙关上,也是罗庆的部下。青龙关是罗庆奉命建造的关卡,与居庸关互成犄角之势,易守难攻,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同时萧逸介绍了跟随自己而来的关羽、张飞和苏护。罗庆在听到张飞居然是自己好友之子,不由多看了两眼。他看萧逸还有他的朋友都是魁梧之身,一身正气,顿时欣喜,告诉左右吩咐摆宴,同时罗庆也叫来内人,分别是妻子秦氏,本是羌人,还有儿子罗麟。罗麟只比萧逸小上一岁,然而却长得魁梧非常,小小年纪居然已经有了八尺来高。听罗庆说,现在罗麟已经学习了家传枪法,如今已经可以和军中将军校尉们打斗,不分胜负,让萧逸有些动容,如果罗麟勤勉习武,学习兵法韬略,加以时日一定能够成为军中宿将。
不一会儿,军士们分别端进来了酒肉。酒都给萧逸等人倒了,但是罗庆等人却都只喝粗茶。罗庆歉意道:“侄儿来此,本应好酒好肉招待,但是此乃军中,不可饮酒。这是好不容易从来往行商们买来的酒。我等身处要职,不能饮酒,还请见谅。”萧逸等人连连道无妨无妨,并且还率先敬酒,礼节什么非常到位。这天晚上,大家都很尽兴,一直到了亥时才结束。
第二天一大早,萧逸早早就起来晨练,没想到在院内居然看到了罗麟也正在练武,只见罗麟手持银枪来回翻飞,速度很快,时聚时散,一看还很有武艺。看罗麟枪法,让萧逸一时间沉迷叙旧,他悄然把罗麟演练的一招一式都强记下来,看看以后能不能结合到自己的戟法里。不一会儿,关羽等人也都纷纷来到院内锻炼,众人的声音一下子惊动了罗麟,他这才收起招式,超众人见礼。
萧逸还礼后,罗麟道:“昨天听闻表哥自小被世外高人收养,教习武艺,想来武艺超群,不如我们来切磋一二。”萧逸正好也想试一试罗麟的枪法,当下答应了下来。
萧逸手持自己的长戟,罗麟也同样抽出长枪,互相做了个“请”字,战在一处。
只见萧逸大开大合,气势磅礴,犹如霸王在世。而罗麟别看这么年幼,但却是个天生的武学奇才,枪如急雨,枪花片片,时聚是散。眨眼间二人就走了个三十个回合。萧逸发现罗麟虽然招式精妙,但毕竟年幼,有些招式还是稍显生涩。而萧逸为了让罗麟把他的招式全都展现出来,就稍稍防水,力量缓慢。
罗麟一看萧逸居然这么快就慢了下来,顿时欣喜若狂,也加快速度,把所有的招式全都使了出来,这招招精妙看的旁人都如痴如醉,恍若迷梦。等到罗麟把所有绝招都反复使用完毕后,萧逸开始发力,一瞬间戟刃敲在长枪之上,把他震退。罗麟蹬蹬的退了七八步,一屁股坐到地上,大张着嘴,喘不出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