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
位于青岛东部的一座道教名山,自春秋起,崂山便是众方士养生修身之处,明代志书曾载“吴王夫差尝登崂山得灵宝度人经”。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
《汉书》中载武帝在崂山“祠神人于交门宫”时“不其有太乙仙洞九,此其一也”。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张廉夫来崂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从西汉到五代时期末,崂山道教基本属于太平道及南北朝时期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从宗派上分属于楼观教团、灵宝派、上清派,亦称茅山宗、阁皂宗。
金元以来,道教全真派兴起,崂山各庙纷纷皈依于“北七真”的各门派,成吉思汗敕封邱处机之后,崂山道教大兴。延至明代,崂山道教的“龙门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总数达到10个,崂山及周边地区道教长盛不衰。至清代中期,道教宫观多达近百处,对外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说起来,茅山与崂山之间也有说不尽的相似之处,无数渊源却也是构成了一个相似的结局。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崂山、茅山以及周边大小山峰中所存的道教遭到严重破坏,其中以1939年到1943年侵华日军对崂、茅二山的“扫荡”为害最重。道士被杀害,庙宇被炸毁,珍藏被掠走,群山道教自此每况愈下。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经历了那十年浩劫后的崂山更是衰败不堪。虽然八十年代初期经过了修复,但仍旧难以复原鼎盛香火。
在崂山山脚南边,有一海湾,环绕着几座村庄。大的村庄有上百户人家,而小的村庄,却是只有二十来户。每当清晨傍晚,阵阵炊烟却是从山脚下各处升起,一副凡尘仙境之像。
这些村子里的孩童们,凡是到了上学的年龄了,皆是必须成群结队一起结伴穿过崂山到达崂山县内的学校去报道。
虽然经过了无数破坏,但崂山附近的村子内的居民们却是仍旧奉行那一套习俗。由于崂山之中有仙人,乃是清净之地,因此只能小孩子们自行穿过。由于怕自家孩儿独自过山遇到险情,因此每年,几个大小村庄便会召开一次集会,让到达读书年龄的孩童们聚集在一起,结伴过山。
当然,这个老习俗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传闻崂山之上的仙人们每年都会寻找根骨不错的孩童收徒,但却无法轻易的下山,因此,便告知山下村民们,每年的初一十五都要把年不过五岁的孩童们送进山中一个道馆前,供他们挑选。
这些村民们听闻山中仙人要收徒,那可是高兴得不得了,毕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谁家出了个未来的仙人还会不高兴呢?
久而久之,虽然经过了无数破坏,但这习俗却还是传了下来,并且由于兴办学堂,因此习俗便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哎老魏啊,你们家小兵也要过山啦,瞧这孩子长得真乖。”
又到了每年的七月十五,孩子们过山的集会也在这个时候召开了。
大婶牵着一位还流着鼻涕的胖小子正在对眼前的大叔寒暄着,还不忘捏了捏身边孩童的脸蛋。
集会是在一个大型村庄中召开的,因为也只有这个村庄中才有大喇叭。这时,喇叭内却是响起了一阵中年男子的咳嗽声。
“咳咳.各位乡亲们注意了,由于这次参加过山的孩子们比较多,所以呢,请乡亲们看管好各自的娃娃。县城呢,今年是有给咱们一些经费,那这些经费呢,我老王自作主张,给这么些娃娃啊,置办一些挎包和铅笔,现在一个个来台子上领下去,然后就让咱们的娃娃在村口出发吧。”
自称老王的人便是这个大型村庄的村长,在他的一番话中,将孩子们的热情全点燃了起来。
随着一个个绿色帆布制成的挎包分发到孩子们的手中,几乎都是迫不及待的跨在了肩上,询问着身边的父母好不好看。
“小兵啊,这书包喜欢吧?你也长大啦,好好读书,可别给爹丢人啊。”牵着魏小兵的手来到村口,魏昌国眼神溺爱的摸着他的头,小声说道。
魏小兵点了点头,却是没有说话,虽然今年年龄才八岁,但此子眉宇方正,嘴唇薄而锋,显露出一股不符合年龄的锐气来。
“真是难看死了,唉。怎么就重生到这里来了。”魏小兵虽然没有显露出任何表情,但心中却是无奈的想着。
原来,这魏小兵的前世乃是一名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虽是年轻,但来头却是无比的大。
自幼父母双亡,但他却在小时候遇到了某位隐居山林的老前辈,从此便跟随那位老前辈上了山,成为了祖师葛洪门下第三十八代传人。习得祖师葛洪的惊世之作:《抱朴子》。
此作分为两篇,外篇以及内篇。抱朴子的外篇是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世人皆知此篇乃一些人间得失,世道好坏的文章,却不知整个外篇乃是一本内功心法,名为抱朴心经。
而内篇,却是更加不得了,记载了总有三万八千六百种的疑难杂症的治愈手段以及药方,更有收藏九种丹药的炼制方法。
魏小兵在师傅辞世后便正式出山,凭借诸多手段,更是在全世界都博下了一个“铁口直断,一方千金”的名声。
虽然才年近三十,但魏小兵却是并不太在乎名利,只是将出山当成了一种入世历练而已。在偶然的一次寻访人间大山中,魏小兵得到了一副没有名字以及功效的古丹方。
欣喜若狂的他顿时收集了各种材料,着手炼制了起来。
在潜心炼制了八十一天以后,魏小兵抱着一颗成丹,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情吞服了下去,却是瞬间眼前一黑,与世长辞。
也不知过了多久,魏小兵醒了过来,却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八岁孩童,饶是以他古井无波的心境也不免凌乱了起来。
从那以后,魏小兵便表现出了与普通家小孩不一样的智慧和举动。虽然魏昌国心存疑惑,但还是为儿子感到高兴,认为儿子长大了。
魏小兵每晚勤加修炼,更是将抱朴心经修炼到了第一层圆满的境界,速度之快竟是前世的数倍。要知道前世的魏小兵在身死之前,也只有第二层圆满的境界修为,便已经可以赤手空拳打死一头牛了。
“好了乡亲们,让咱们这些雏鹰展翅高飞,好好学习,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报效祖国吧。”随着大喇叭中村长老王的一声高呼,孩子们皆是手拉着手成群结队的走向大山。魏小兵也不例外,在父亲希冀的眼神中挥了挥小手,走向了大山。
“既然回到了这个年代,那就再来一次又何妨。前世没有好好享受人生,今生却是得好好体验一番。”魏小兵想起前世那名利不沾的自己,开怀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