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散场时,杨文清想抢着付账,又杨宙一把拉住:“都好几年交情了,用不着这么客气。”
自始至终杨宙都没主动提他想留校的事,杨文清自己也没有提,但他跟郝作印敬了三杯酒,也留了电话,至于以后能不能成,杨宙不再关心。
朋友间的互助并不是把东西嚼碎了喂到你喂里,而是给你搭个桥,过不过就要看自己了。
成了说明杨文清修行足够,是个迎风就长的主,成不了只能说还需要磨砺,至于是回家考个公务员还是成为白领那都是后话了。
杨宙回到公司的每一件事就是开周会,挨个过问年前订下的计划,看有没有按部就班的执行。
执行到位了杨宙自然是点头嘉奖,达不成说出理由,只要是正常的理由就能原谅,至于找借口推脱责任的,他没留情面。
廉涛自不用说,这个公司有他的一部分,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打理的井井有条,即使遇到困难了也是自己想办法,不给杨宙添堵的主。
白娜娜也很尽心尽力,最直接的表现是办公室已经开始准备装修。
有问题的是浩二和人资经理。
杨宙弄清楚了两人问题所在,发现浩二确实遇到了不可抗力,人次经理就有些逃避责任了。
散会后,他留下了两人直接捅破了那层窗户纸:“浩二给出项目上马的最后期限,至于你,扣除本月绩效百分之二十。”
杨宙指着人资经理说道。
人资经理皱眉:“杨总,我不太明白。”
“我也不想说的太明白,就说一点吧,你现在的工作进度跟你没来公司前一样,你来公司也有三个月了,早过了试用期,不能什么新工作没开展吧,要是一个副经理都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加了一个正经理还是那进度,你说我招你这个正的干什么?”
一句话让人资经理脸涨的通红。
他还想辩解什么,杨宙早就推动了听下去了耐心:“看你第二个月的工作进展,其他的我们再议。”
人资经理出了会议室有些气不顺,走到自己的办公室后看着手里的工作更加气不顺,他是从滨海的一家国企跳过来的,国企里人人虚与委蛇是正常现象,他知道进入私企后要改掉这个毛病,但从前的惯性思维还在,出了问题仍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借口,而不是原因。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了心中的不爽,心想大不了再辞职跳去另一家公司,但没过多长时间,财务把工资单送到了他的桌子上,是他试用期转正后的第一次领薪水。
他拿起了工资单,很是惊讶:“怎么这么多?”
“杨总说虽然不发年终奖,但还是要给大家一点福利,意外加的,其实也没加多少,你基本工资就高。”同是国企跳过来的财务知道他的惊讶,笑着又说了一句:“从来没领过这么高的薪水吧。”
人资经理仍然好面子的硬撑:“领过,领过,我在从前那家公司时领的不比这少。”
财务不以为然的笑笑,说了句那你还跳什么槽,转身离开了。
过了一会,人资经理又把送工资条的财务悄悄叫了出来:“你也是国企出来的,能适应?”
“一开始也不适应,国企和私企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养闲人,从前三人完成一个人的工作量,现在是一个人需要全力开动才能完成一个人的工作量,但现在的工资是从前的三倍,也就觉得值了。”
人资经理仍然有疑问:“挨过杨总训没?”
“没有。”财务实打实的说道:“刚进来时,涛哥对我的工作表达过不满,但后来我就调整了自己的状态,还是那句话,扔掉从前的优越感,老老实实做事,杨总外冷内热,但很有原则,你只要把工作做好,他不会亏待你,但你要是跟他玩猫腻,他会把你扔你踢得远远的。”
“刚进公里时我觉得挺不屑的,但后来看到廉涛他们加班的样子,就觉得自己可笑,你没见过他们在面对压力和热点事件时表现出来的狂热,你没见他们在面对一件小事时那认真负责,有时我想想这几年呆在国企倒是错误的,早该跟他们这种人在一起,这个世界啊,不怕你用功,但怕你用点功就沾沾自喜,不知道有大把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用功。”
财务这番自己的心路历程没曾想点到了人资经理的死穴。
他在进入春秋网络后,确实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总经常自己是在大型国企呆过的人,想混个风生水起还是简单又轻松。
但那知进来后觉得不是这样。
先是年前的战略发展会议上没糊弄过去被欧阳倩点破,再是这次过年第一次经营分析会议上被杨宙点破,让他有种恼羞成怒的感觉。
他一直心想大不了爷就不伺候了,但今天看到工资有又些不舍。
财务说完那番话早就离开了,人资经理琢磨着“怕就怕比你优秀的人比还要努力”这句话,意识到自己从前那莫名的优越感太不切实际了。
……
在人资经理进入自我调整的时候,杨宙正在会议室里跟浩二吹牛逼。
或者说,畅想未来。
杨宙不关心人资经理在受自己训斥后会不会离职,因为就人资经理那种工作状态,如果不调整早晚会被开除,但他在乎现在浩二表现出来的悲观。
这种悲观是在公司高速发展下,力不从心的一种状态,就像年前发火骂人的廉涛。
杨宙要想办法排解掉浩二的这种状态。
于是就开始吹牛逼。
“我靠,浩二,这是一个百亿的大市场啊,起步难也值了。”
浩二跟廉涛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乐观,被杨宙一番忽悠之下,早就怒目圆睁:“是一个在市场,但起步太难了。”
“难点有哪些,我们一起来解决。”杨宙决定和浩二一起弄数字音乐台这个项目,反正廉涛已可以独挡一面,他已经完全释放,而且浩二手上的工作确实有点多。
“第一个难点,我们缺音乐圈里的人,在老东家时也积累了一些有人脉,但现在离开了,人家一听咱们是小公司,都不想合作,还有的想合作但开出的价码高的离谱。”
“半个圈里的行不行?”
“只要有基本的音乐素养,可以。”
杨宙拿起了电话。
林语涵一直在他的事业版图之中,或许她对杨宙有一种单纯的好感,但杨宙却对她有着感悟之外的需求。
林语涵接起电话,就听到杨宙那云山雾罩的邀请:“快毕业了,要不要来滨海玩一圈。”
“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