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杨宙带领着自己创办的黑马快递在整个滨海市掀起了一股书信竞争的狂潮。
孟宇是滨海本地人,杨宙通过他找到了两个摩的师傅,撤掉了出租车,改由他们全职送信。
因为是全职,工资由杨宙来发放,他们俩人就成了正式员工,承担起了鉴别书信真伪的工作,在收取每一个学校的信件时都会检查登记数量。
另外,杨宙将黑马快递也注册成了公司,将业务扩大到了整个滨海市的初高中。
海大附中的超市老板这一个月过的很郁闷,因为他发现自己找错了对手。
跟杨宙刚开始合作的时候,老板以为就是小打小闹,经过一个月的观察,他发现校园快递搞的还挺好,就稍稍了解了一下。
那时他就摸清了这个校园快递的大概运作模式,但仍然没有抢生意的想法。
真正让他下决心使坏的是自己的小舅子。
这个小舅子三十出头了,正事没有,整天在滨海瞎混,偶然听说了这个很赚钱便还没啥竞争力的行业,就起了坏心。
他撺掇自己姐夫先跟杨宙终止合作,然后再自己制信封自己做。
在他眼里,这么简单的一种业务根本不需要行业经验。
于是校园通的诞生。
校园通最开始出现时,天真的小舅子真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送,丝毫没意识到像杨宙那样设一个分拣中心有多么的节省成本。
他天真的以为是自己信封卖出去的太少,于是使劲宣传。
宣传的过程中,他发现早他们两个月出现的黑马快递已经有了知名度,再加上杨宙跟各超市老板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想抢占市场也很困难。
此时,杨宙的黑马快递覆盖范围扩大到了整个滨海。
小舅子同志意识到是设了分拣中心的缘故,连忙有样学样弄了一个分拣中心。
把自己的业务也扩大到滨海市,只是这样下来他发现运营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他不知道的是,杨宙之所以能将业务范围扩大到全市,是在南港区也设了一个分拣中心,和海大一左一右正好实现全境覆盖。
有了这两个分拣中心后,杨宙又招到了一个专职配送员,实现了上午取信,中午送到,下午和晚上还能再来一轮。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学生在上午将信寄出,对方回信快的话,有可能在晚自习结束时就能收到回信,实现了半天一送的效率。
有了这些创新的措施,杨宙的黑马快递节节胜利。
这一个月下来,除了挑明的跟他们竞争的校园通,还出现了两家校园快递,但这三家加起来也赶不上杨宙销售量的一半。
于是竞争迅速由热变冷,归于平静。
月底,海大附中的老板拉着他的小舅子算了一笔帐,从自创校园通开始,他们不光没有盈利,还赔钱了。
“你还准备继续干下去?”
小舅子摇摇头:“不干了,我干不过他。”
他说的是实话,这一个月他感觉一直被杨宙牵着鼻子走,杨宙创新的招数层出不穷,他刚学会杨宙的新招数,杨宙又会弄出一个更新的。
他从来没想过一个校园快递还能这么玩。
就杨宙的那些手段,就是让他一直跟在屁股后面学都越学越远,实在没了做下去的信心。
“但我也不能让他好过。”
这个从不让人省心的小舅子恨恨的说道。
……
在黑马快递趋于平稳的时候,校园网也迎来了好消息。
提高了注册门槛以后,新注册用户都成了海大的大学生,发出的说说也是高质量的,能调动起其它用户的互动欲望。
而且在第二次维护的时候,虽然个人相册的功能还不完善,但说说里已经能插入图片了,也就是说,一些有颜值的男生女生能将自己的照片附在说说下面。
这也提升了校园网的活跃度。
进入12月份后,年轻人的节日一个接着一个,先是圣诞,再是元旦。
双旦佳节还没来到,但气氛已经开始活跃起来。
在四季花园的客厅里,已成了校园网正式员工的安澜完成日常维护工作后问杨宙:“圣诞节你准备怎么过?”
“像没圣诞节一样过。”
安澜撇嘴:“无聊。”
“你准备怎么过?”杨宙随口问道。
“我们在校园网上组织一个大型的集体活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这倒是个好办法。”杨宙从懒洋洋的状态中直接回神了。
在他心里,怎么过圣诞远没有提升校园网知名度重要。
他问安澜具体的想法,安澜再撇嘴:“像你这样的无趣之人,参加活动也是负责冷场的,已经把你除名了。”
“不要这样嘛,我好歹是你的老板,说说想法。”杨宙不理会安澜的嘲笑,厚着脸皮继续追问。
“我准备找学校的食堂管理员聊聊,在圣诞节的时候借用他们的食堂组织一个包饺子活动,男生女生一起包饺子过双旦。”
杨宙点头。
大学男女从不认识到熟悉就是需要一块参加活动,这个活动可以是学校组织的,也可以是自发形成的,包饺子是一个活动,但目地不是谁包的饺子好吃,而是一起包饺子时摩擦出的火花。
打打闹闹就熟悉了,熟悉了就有看上的,看上了就有追上的,追上了就有啪、啪、啪的。
只要跟青春和爱情有关的,大学生都乐意干。
“这个活动你发起了吗?”
“刚刚发出来,还没几个人报名。”
杨宙点开了自己的校园网,找到安澜发起的这个活动。
“你发起活动的方式不对,你该把你的照片放上去,保证一大堆人报名。”李大嘴在一旁贱兮兮的说道。
“有道理。”杨宙落井下石的附和。
安澜的神色变得不善起来:“你俩什么意思?”
杨宙:“意思很简单嘛,大家一看,哇,大美女组织的活动,当然乐意参加。”
李大嘴:“恩,说白了就是牺牲一下你的色相,提高话题热度。”
“滚。”安澜小脸透红。
杨宙:“怎么聊着聊着还急眼了呢。”
李大嘴:“就是,校园网发达了,你也跟着沾光,杨总快专门拨一笔经费支持这场活动,事成之后给你发奖金,是吧杨总?”
杨宙一本正经的点头。
安澜忍无可忍的拿起了扫帚,两人噤声。
自从工作室变成四个人后,这一幕就经常发生。
安澜发起个话题,李大嘴把话题带偏,杨宙再神补刀,几次之后,再文静的安澜也无法忍受了,开始拿扫帚。
于是工作室的风格从枯燥向中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