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周任务安排下去的当天晚上,107宿舍全体成员聚餐。
这是他们自开学以来的第五次聚餐,也是最高兴的一次聚餐。
因为好多事。
餐桌上,老五被打的阴霾一扫而净,大家先干了第一杯酒,然后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老四,你啥时候进的自律委员会?”
“前几天的事,当时不知道能不能进去,也就没告诉你们。”
“这是你的不对啊,不管成不CD应该让兄弟们知道一声。”
“对,自罚一杯。”
大家一起举手赞成。
杨宙干了这杯酒。
“那你又是啥时候想的那个计划?”
因为公众场合,总不好直说算计吴中华的计划,只能用委婉的方式表达。
这个计划大家都是知道的,只不过时间有先后。
老二于天佑作为计划参与者,是第一个知道的。
老五黄景行作为证人,是在行政一号楼跟吴中华对峙时知道的,其他人则是在吴中华被踢出自律会后知道的。
除了于天佑,连黄景行都不知道细节,这是杨宙叮嘱过的。
于是当大家记杨宙聊聊过程时,杨宙哈哈一笑:“没什么过程,纯粹是他太狂了,自己玩大了,我们就是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使了下坏。”
无论如何,结果是大家高兴的。
还有第三件高兴的事,宿舍的老幺田晓脱单了,女朋友是安澜她们班上的一个叫于贝贝的妹子。
作为宿舍第一个脱单的,这个新闻不亚于吴中华被恶整,大家开始起哄。
“老六,*****要不要?你用多大号的,我去帮你买。”
“滚,我们还没到那一步呢。”
“你啥时候发起的进攻啊,我们都没发觉。”
“就是在篝火晚会之后。”
“这么一说我有印象了,那天晚上,老六还跟那个妹子来了首情歌对唱,深谋远虑啊。”
“这不叫深谋远虑,这叫居心叵测。”
“狼子野心。”
“色胆包天……”
这次聚餐,宿舍里几个人又喝大了。
这次聚餐是前世没有的,因为前世他们并没有恶整过吴中华,老六到毕业也一直单身。
这说明,杨宙作为未来之人已开始发力。
回宿舍的时候,于天佑悄悄的跟杨宙说,他想请武术协会那几个参与打架被通报的同学吃顿饭。
杨宙愣了一下,点头说好。
虽然通报批评不算处分,但毕竟也是上了公告栏了,于天佑觉得对不住那几个人,杨宙心想干脆把这事结了,以后谁也不再提。
……
第二天,海大的行政一号楼,杨文清跟学生处领导聊天时,难得的走神了,他在想杨宙。
学生处的领导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从行政级别上算学生处的处长也就是个副科级,但在学生眼里,他们是一眼看不到边的大领导。
杨文清刚入自律会时都产生了学生处处长跟校长是平级的感觉,但随着在学生会工作的时间越长,他彻底知道了学生处是干什么的,眼前这个胡明利又是什么货色。
比如现在他正极力暗示杨文清一年一次的国家级励志奖学金的评选又到时间了,名额稀少,杨要是想拿这个奖学金,就要向自己表示一下。
杨文清在心里不屑。
胡明利这几年可谓财色双收,每一个通过他拿到的奖学金都要分给他一半,这是整个主席团都知道的事实。
不光奖学金,他还卡助学金。
奖学金是奖励优秀,但助学金的申请者可都是家庭困难的人,他卡掉那一半的助学金有可能需要一个家庭卖掉一年的粮食或者找亲戚朋友四处借债。
杨文清小时候家境不好,对胡明利可谓恨意盎然。
但恨归恨,他也没办法对付胡明利,只是暗自发誓绝不能让他占到自己的便宜。
所以这次聊天注定是以不愉快的方式结束。
胡明利说了半天,见杨文清一直心不在焉,有些不高兴:“小杨啊,你很优秀,但可不要骄傲,由其临近毕业,每一个选择都要慎重。”
言外之意,别得瑟,你还是归我管的。
杨文清连忙回道:“胡处长指点的是,这个国家励志奖学金,上一次我们院长也提起了,但我觉得还不够优秀,没敢接受,让胡处长费心了。”
杨文清这番话的意思也很明显:我不得瑟,但也不会让你占便宜,这奖学金我不求你也能拿到。
胡明利听懂了他话里的意思,想想杨文清所在法学院的那个老院长,心里一阵寒颤,当即就决定不再打杨文清的主意,另起炉灶。
“听说本周的自律会巡视碰到打架的了?是不是你们这段时间校风校纪抓的有点松?”胡明利一本正经的问道。
“是特殊情况。”
胡明利立刻严肃起来:“小杨,不能有这种思想,学校纪律不存在特殊情况,要一直抓紧。”
杨文清听得烦躁。
谁都知道他这是跟自己没谈成生意故意找茬呢,但偏偏又不能说什么,只好一直点头应是。
胡明利终于找到了当领导的感觉,越训越来劲,最后问道闹事的都有谁,那架式好像自己作为学生处领导要再亲自过问一下这事。
杨文清灵机一动:“有一个体院的叫王伟,还有一个信工系的叫杨宙。”
胡明利听罢也没有啥反应。
杨文清有点失望。
这场校园暴力根本没有杨宙的什么事,但杨文清故意说出他的名字,就是想试试胡明利跟杨宙有没有关系。
这段时间,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杨宙。
因为前几天他问杨宙怎么处理跟吴中华的潜在矛盾时,杨宙很懵懂的说“走一步看一步”,让他以为杨宙是个愣头青。
但现在一想,他真的是愣头青吗?
第一次在自律会露面,潜在的对手就很配合的栽了。
都没给对方起冲突的机会。
这是运气?
杨文清从来不相信运气,他相信实力,而且他觉得这次暴力冲突肯定跟杨宙有关,但又抓不到头绪。
越是想不透的事,越能提起人的兴趣,杨文清正式意识到杨宙不是愣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