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还有一周就要放暑假了,孩子们都兴奋不已,期待着早点期末考试完早点放假。秦阿姨也显得有点小激动,因为暑假期间,她跟袁老师要去县城照看小孙子。但她又不放心余姚一个人在学校,总是邀请她一同前去。余姚想利用暑假的时间,抓紧落实学校援建项目和几名贫困学生资助的事情,便婉拒了。刘本正知道后,就提议让她住到乡镇机关去。他向乡党委书记一报告就立刻得到同意,毕竟余姚是整个乡甚至县里都小有名气的才女美女支教老师。
余姚想着到乡里可以方便联系援建和助学的事,也就承了刘本正的心意,爽快地答应了。暑假一开始,送走袁校长夫妇后,余姚就临时搬到了乡镇机关的职工住宿大院内,与党政办小干事王珍珍同住一间。珍珍是本乡土生土长的山妹子,念过几年书。因为家里条件困难,乡里领导知道后就照顾她到乡里当通讯员。小丫头活泼可爱又勤奋,做起事来认认真真又样样肯学。听说要和余姚一块住,激动地不行,早早地就把房间收拾干净了。余姚很是喜欢珍珍的性格,觉得这才是十八、九岁的女孩该有的活泼与开朗,而她一直以来就缺少这些。
因为学校的事,余姚以前就常常来乡政府,有时借电脑用用,有时借电话打打。这个乡是全县最远的乡镇,生活条件、工作条件也是全县最艰苦的,一些考来的大学生往往来了没多久,就会想办法调走或者考走。而一些上了年纪的干部对电脑的运用都不熟练,所以每次余姚来乡里,大家都会找她帮忙解决难题。据说连乡里有些傲气,号称“一支笔”的罗主任都对她另眼相看。
这次暑期住到乡里,余姚发现上到书记、镇长,下到普通干部对她都特别照顾和友好。而且这种好是发自内心,不惨杂任何的虚伪、敷衍与奉承的好,使得余姚在乡政府住得很是宽心与舒心。每天,她和珍珍的小屋都会聚集不少人来聊天说话,甚至有人把自家孩子领来让余姚指导功课,她也就乐善好施,认真地予以辅导。
刘本正喜欢余姚的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但是自从他上次见过吴峥,刘本正已经收起了对余姚的心。他怕乡里人多口杂,影响余姚的名誉,就很少去找她。可乡里的人还是常常拿两人逗趣,连村干部来乡里开会办事,也不放过他们。对此,余姚保留着惯有地态度,依旧同刘本正保持着距离。
这一天刘本正接到县教育局的电话,就着了火般地四处找余姚。大夏天的,又刚过晌午,刘本正跑得体恤衫湿透了,才在乡司法所找到她。司法所李所长一见刘本正就打趣道:“刘乡长,怎么找余老师找得那么急啊!”
“我……有事……找她。”刘本正气喘吁吁地说。
“来来来,先喝口水,不急这一小会。”李所长递给刘本正一杯水,转头对余姚说道:“余老师,你看咱们刘乡长这大热天的找你找得这么心急,我这电脑还是等会再解决,先把机会让给咱们刘乡长吧。”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对刘本正说:“本正啊,老大哥以过来人的身份提醒你一句,你要抓紧机会啊!该说的说,该表的表,别扭扭捏捏的,害得大家都替你着急。大哥这可是给你创造机会啊!”
刘本正一听,脸立马红到了耳根,嘴里的水呛在喉咙,咳了老半天才稳住:“李所,我这有正经事呢。”
“好好好,正经事,你说,别激动啊!我说的也是正经事,哈哈哈……”说完,李所长意味深长地看了眼两人就走出了办公室。
两个人红着脸,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不知道情况还真以为这两人心意相通。正尴尬着,余姚说:“不是说有事吗?”
“有事,大事。”
“什么大事?学校出了什么事吗?”刘本正未表述清楚,把余姚吓了一跳。
“这大放假的,学校能出什么大事,是有件大好事。”
“大好事?”
“嗯!大好事!刚刚接到县教育局的电话,省里有个大公司指名要捐100万给吉龙小学。”
“真的?你说的是真的?”余姚激动地抓住了刘本正的手。
“嗯,是真的。”看到余姚高兴得像个孩子,刘本正也激动起来:“我一听说就到处找你,想你知道了肯定高兴坏了。”
“谢谢你,太谢谢你了!”想着这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余姚激动地热泪盈眶,她有些哽咽地拉着刘本正说:“真的谢谢你!我代表学校和孩子们谢谢你。”
刘本正让余姚拉着有些不好意思,听到余姚的话后更是站不住了:“你谢我干嘛啊!我又没做什么,再说也不是我捐的钱啊!”
余姚擦了擦眼泪,知道自己有些失态,但仍是忍不住激动地说道:“这几年你为学校做了很多,如今能有公司肯援建我们学校,你也是出了力的。所以你当得一个‘谢’字。将来学校开建,跑前跑后的肯定也离不开你的帮助。”
“你要这样说我就无地自容了,说到为学校的付出,你做的比任何人都多,昨天你还在和市里的义工讨论资助的事情不是吗?”
“我是学校的老师,做的都是份内之事,而且我是支教,在支教期内,能为孩子们和学校多做一点是一点,才不枉费来此一趟。相比袁校长,从当年学校落成的时候,就被分配到这里。这几十年,有老师离开,有老师退休,只有他一直坚守。而你虽分管教育,但全乡不只是吉龙小学一个学校困难。所以,跟你们相比,我做的这些又算是什么呢?”
刘本正听到余姚的话,心中对她更是赞叹。这个女人有大爱之心却不居功自傲,才貌双全却谦虚不自负,待人彬彬有礼、婉婉有仪,还冰雪聪明。相比起自己的普普通通,其貌不扬,刘本正忽然看到了彼此间的差距,觉得余姚这样的人注定是他无法拥有的。
“你知道是哪个公司捐的款吗?”
“不知道,县里没说,但据说是个大公司。”
“100万对于一家大公司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却是大大帮助了我们。所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有机会知道,我一定要感谢他们,让孩子感谢他们。”
“嗯,有空我帮你打听一下。”
想到这笔捐款是指名给学校的,余姚不知道是网络上的帖子起了作用,还是网友们、义工们帮了忙,完全没有头绪。但是这笔款确实来的及时,让余姚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她兴奋地把消息告诉了袁校长、桔子甚至是吴峥,希望他们能分享她的喜悦。
所有的人都被她的兴奋所感染,但也有人理智地看待一切从天而降的好事。吴峥接到余姚的短信,起初很为她高兴,但他却又有点疑惑。不是他生性多疑,而是他心里总觉得不早不晚的,怎么就有大公司愿意捐100万,还指名道姓的要捐给吉龙小学?他想了想,还是决定找人了解一下情况。
七月低,J省持续着高温高热,大家都有些消极怠工,懒得动弹。自从听说有捐款后,余姚就日日心急新建学校的事,巴不得立刻就开土动工。她想拉着刘本正去县里问问,可是天这么热,又觉得不好意思开口。刘本正看出了余姚的心急,他悄悄地问了县里,但人家说没有这么快,还说那个公司目前只是意向性地捐款,并没有实际行动。他听后心里忽然觉得没了底,看着余姚兴奋地模样又不知道怎么告诉她实情。
正左右为难之际,就听说该公司派了代表来实地考察学校的相关情况,让乡里和学校准备着手接待。这下可把刘本正和余姚忙坏了,袁清校长也特意赶了回来。三人商量了半天,决定实事求是,以学校的本来面目和实际情况展示给公司代表。
他们把学校以往4年拍的相片进行梳理,由余姚将它们制作成PPT动画材料,在乡党委会议室进行汇报;珍珍帮忙把学校简介的书面材料进行复印并装订成册;刘本正和袁校长则安排考察路线和接待用餐事宜。看到刘本正和袁校长细心到一道菜、一盘水果都要反复斟酌,余姚不得不感慨,一个接待的好坏就能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命运,是何等的悲凉?要知道如果少吃这一顿,孩子们就能享受一个多月的免费午餐。
桔子听说后,不以为意的说:“100多万的捐款,不可能只靠几张照片就让人家心甘情愿的掏腰包。你要让人家看到学校的实际困难,也要让人家看到你们的诚意与感激。要不然人家非亲非故的捐款干什么?不就是图名声吗?我建议你们再找媒体宣传一下,或许效果更好。”
桔子的建议没得到采纳,因为县局的人来看到他们的接待方案后,说那家公司不想以此来炒作。这让余姚的心里顿时舒服了许多。看来人家做好事,自己还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