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时间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
你是富翁!什么?你还不知道吗?
每天早晨睁开眼睛,你都面对着一大笔财富。接下来的24小时里,又是崭新的、只属于你的财富,24小时就是1440分钟,俗话说“春宵一刻值千金”,一刻钟是15分钟,还是你自己来算算你是多么富有吧。更让人激动和振奋的是,只要我们活着,就每天都有这么多的财富,我们都是大富翁啊!
但是大部分人却对自己在时间上是如此富有这个情况一点儿也不敏感,甚至在知道自己拥有这么多财富之后也没有特别的兴奋,他们说:“嘿,这我还不知道,每个人不都有24小时吗?”看这情形,似乎是在衣服口袋里偶然地摸到10元钱会让他们更加激动一点。
没错,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但却又不是都有24小时。
如果同样的1小时,你用来无所事事地打游戏度过,别人用来钻研专业书籍度过,两者就是不一样的。也许你要说我这是贬低正常的休闲娱乐了,那么再打个比方,你漫无目的地打游戏度过的1小时,和IT公司的游戏测试员打游戏度过的1小时,这也是不一样的。
有一款产品定位为“情感手表”的品牌叫做“时间故事(Timestory)”,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在表盘里或者是手表的背面刻上自己想要说的话,很多人把这种手表作为表白的利器。确实,能在时间流逝的时候仍然看到对方丝毫不减的爱意,实在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可是某一天,我偶然看到一个朋友手上戴着一块粉红色的“时间故事”,在晶莹的粉色水晶下面可以看到表盘上的字,奇怪的是,它并不是什么甜言爱语,而是简简单单的四个“零”,整整齐齐排成一排,像好奇的四只眼睛。
我也很好奇地问这个朋友这四个“零”有什么意思,她淡淡地抿了抿嘴,说这块表是她22岁生日的时候自己送给自己的,高考完之后直到大学毕业前,她度过了四年放纵自己的生活,因为不知道目标是什么,煲电视剧、泡休闲吧,假期也都荒废在家里,直到混到了一张毕业证,但却混不到一个好的未来。在那生日前她才幡然醒悟,于是在做了半个月的兼职之后,送了自己一块手表。上面的四个“零”,每个“零”都代表她无所事事的一年。她每次看看这块表,就会在心里告诉自己,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四年可以用来荒废,这样的“零”太沉重了,而人生也再难以背负更多的“零”。
我真的很佩服这个朋友的勇气和改变的决心,希望每个人的人生都尽量少一些这样的“零”。
你手里拿的是英镑还是越南盾
世界各国汇率不同,货币的价值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货币它的价值也在随时发生着变化。在美国的“九毛九超市”里,九毛九可以买近十包方便面,或者买十多个橙子,在中国九毛九可以买些什么呢?如果你没有太多概念,可以随便去一家店里一试就知道了。这说明了“钱”的本质都是货币,但“钱”和“钱”还真就不一样,握有更多更高价值的货币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质量变得更高。
既然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是我们自己时间银行里的货币,是我们手中攥着的“钱”,那么你的钱的价值是高还是低呢?你的时间是英镑还是越南盾?
记得有则幽默,但其实也极有可能是事实,说当时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会不会弯腰去捡掉在地上的100美元呢?答案是不会,因为比尔?盖茨一年赚78亿美元,每天赚2000万美元,也就是说,比尔?盖茨在每秒钟平均可以进账250美元,弯腰捡钱的几秒钟内就可以赚到近千美元,那么他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去捡钱呢?
但庆幸的是,我们是可以给自己手里的时间进行增值的,过去的价值低不要紧,只要现在开始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让你的时间富有价值,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来看看我们自己身上有哪些消耗时间价值的地方吧。
1.事情没有主次和轻重,顺序不合理。
2.明明可以一分钟之内做好的事情,非要拖延到两分钟。
3.没有良好的时间观念,该开始的时候还不开始。
4.常常有电话接进来却没有明确的目的,浪费时间。
5.没有好好利用上班的时间,于是每天都要加班,加班,加班。
6.该管不该管的事情都要去管一下,觉得这是在体现自己的价值。
7.性格比较犹豫不决、拖泥带水,一个决定让人等“一个世纪”。
8.没有利用好随时出现的零碎时间。
9.不是自己时间的主人,总是跟着别人的计划走,没有主动权。
10.处在一种疲惫的状态下,因为不会放松自己,休闲这门课不及格。
11.不会分配任务,总是要事必躬亲。
12.完美主义,或者“伪完美主义”。
13.做事有始无终,导致下一次开始的时候需要从头梳理。
14.不会说No,做别人的事情,浪费自己的时间。
那么如何让时间增加价值呢?
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衡量时间的利用效率,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比较,一是比较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二是比较完成特定工作量所用的时间长短。
比如在一小时之内,原来你因为经常走神、拖拖拉拉、左顾右盼,所以只能看完一本书的一章内容,但是现在由于你提高了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所以在一小时之内看完了三章内容,这时候你的效率就是在提高的,时间的价值也得到了增值。
但是时间和单纯的经济产量有所不同的是,时间的价值也考虑着我们在经历某段时间之后所得到的难以衡量的、无形的价值。如果我们看了三章书却并没有精神上的提升或者思想上的领悟,那么倒不如简简单单只读一篇几百字的散文所获得的人生感悟。
时间也像人生一样,浓度比长度更重要。
存时间是为了什么
有个朋友第一次看到“存时间”这个概念,大脑中负责“冷笑话”的那部分就极度活跃起来,他一边联想一边说:“如果可以储存时间的话,那我就把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储存起来,一直一直积累下去,直到积累够了我退休的时间。那么当我打开储存的时间的时候,我就到了退休年龄,可以继续游山玩水了。”
我只好当场对这种纯真无知的想法表示了“当头棒喝”的警醒。“存时间”并不是为了把我们自己不想要的时间留给别人,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况且这凭现阶段的技术是难以实现的。我们说的“把时间存进银行里”,是说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价值,就好像如果你手里拿着一块钱,不考虑通货膨胀和汇率变动等其他因素,那你手中的一块钱始终只是那一块钱,但是如果你把这钱放入银行,就可以随着利率进行有规律的增长,即使对于这一块钱来说,变化的幅度很小很小,可是一千个“一块钱”、一万个“一块钱”,积累起来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变化呢?
对时间的储蓄也是这样,也许在我们看来十分平常的一分钟,但是如果我们能把这一分钟的时间像“存入银行”似的,通过行动来赋予它额外的价值的话,那么很多很多个“一分钟”的积累,就是另外一个质的飞跃。
罗素说,不检点的生活,不值得一过。
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一份份时间因子所形成的“边际效应”,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持不懈地积累这些“一分钟”,满怀希望地等待它将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丰富的价值。
做个时间的“守财奴”,似乎也不错呢。
跟我做--生活管理小妙招
办公室的时间小贴士(五)
Tip1:不要等待“最好的时候”
一直拖着时间和进度去等待那个传说中的“最佳时刻”,这是一种拖延症患者的典型做法,然而这种等待会给我们造成压力、焦虑和苦闷。所以能开始的时候就马上开始,当你开始的时候,那就是最好的时候。
Tip2:不要给自己排满24小时
如果你的日程表上有24小时的事务安排,那么你一定会感觉很有压力吧;就算你面对满满的日程没有压力,那么当有另外的突发状况的时候你一定会感觉到压力。所以,每天都给自己预留一段时间,来应对可能的突发状况,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行动更加灵活一些。
Tip3:先在心里说一遍
当你在正式的工作场合说话的时候,最好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心里对自己说一遍,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你的意思,而且要让对方听明白。多锻炼几次,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的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
Tip4:真的不懂,就说不懂
在可以放松说话的时候,如果你真的不懂,那就告诉别人。这样一来可以得到新的知识补充,二来节省了你事后查找资料的时间,还能让别人对你更加信任。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反而耽误了工作的进度。
Tip5:提前复印好所有的证件
将你的每一种可能用到的证件进行备份,复印3~5份,这样可以在紧急的情况下帮你很多。比如你的证件丢失,需要身份证明的时候;比如时间紧急需要你的复印件,而你又来不及去复印的时候。因此,未雨绸缪是一种美德。
“拖延症”也是一种传染病
像打哈欠会传染一样
打哈欠会传染这件事情好像是一个人尽皆知的秘密。坐在火车上,本来放松心情看着窗外的美丽风景,可是不小心一瞥,看到对面座位上的人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于是自己的面部肌肉也不受控制似的,不由得打了一个哈欠。其实这时候心里会不由得想:哥们儿,您是故意的吧。
打哈欠会传染也就算了,毕竟人在打哈欠的时候神经会得到放松,还会帮助泪腺分泌出泪液来滋润我们的眼球,但是谁能想到拖延症也像打哈欠一样,是会传染的?
观察一下你的周围,如果你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推卸的拖延症患者的话,看看是不是你也有很多患拖延症的朋友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有点儿冷酷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我们也不妨说这是“英雄惜英雄”好了。因为人在和自己相似的群体相处的时候,会感到更加放松和愉悦,大脑的抵抗性反应也会减弱,而不会出现“我和他们不是一类人”这样的压力和焦虑感。所以,拖延症患者是可以吸引来其他拖延症患者的。
但是有很多本来很有规律地工作和生活的人却被“带坏了”,进入了拖延症患者一族,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人和人之间的行为会有相互模仿和影响的倾向,到底是谁影响谁呢?这就要看个人的意志力和学习力的不同了。比如一间宿舍当中,如果有两个人都是拖延症患者,而另外两个非拖延症的规律生活的人的意志力还比较薄弱的话,十有八九这里最终会变成一个“拖延症病房”。而如果这两个非拖延症同学的意志力要强过另外两个人的话,那么可能在长期的朝夕相处中,会改变他们的拖延习惯,并且还保住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白”。
仔细区分一下我们在拖延时间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大致可以分为下面的几种类型:
第一种:逃避型。存在这种心理的拖延症患者,通常非常害怕失败,害怕自己的努力不能得到足够的回报,于是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一样,把自己埋在工作里。他潜意识里认为,如果工作不结束,那么工作就不会被搞砸,于是一拖再拖,直到到达最后的期限。结果,真的被搞砸了。
第二种:完美型。完美型的人们就像是面对着一张白纸却迟迟不动笔的孩子,他们想要画出世界上最美的图画,但是又总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够,或者画画的工具还没有准备好(比如,96色的水彩现在还少一个颜色呢),所以宁可不开始,也不希望自己不完美。这种心理的改变,需要让他们在心里知道,人都是不完美的,如果别人做完了,他却没有完成,那么别人就比他要相对“完美”。
第三种:不满足型。这类型的人可能是小时候不管做什么都习惯了得到回报和奖励,长大之后面对工作仍然存留着小时候的心态,觉得如果要我开始做完这件事情,就该给我一些奖励,于是他们就等着别人的奖励。这种奖励可能是物质上的支持,也可能是精神上的赞许和鼓励,总之得不到奖励就不开工,可能他们以为这是万圣节的Trick-or-Treat(不给糖就捣蛋)吧。
你戴口罩了吗
在流感高发季或是自己得了感冒的时候,我们出入公共场合都要戴上口罩,以免被传染细菌或是把疾病传染给别人。可惜拖延症这种全球传染病,可不是戴上普通的口罩就可以预防的,它还需要更高的配置。
想想我们为了预防感冒要做哪些工作呢?出门戴口罩,消毒洗手液,还有用醋来熏房间,这是外在的保护;我们还要喝一点儿生姜汤水来驱寒保暖,或是多吃几个橙子或者西红柿来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这是内在的保护。
抵抗拖延症也是需要从内在和外在共同入手的,这样才能做成一副牢固结实、百毒不侵的钢盔铁甲。
首先来说我们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当然要有比较坚定的意志力,在别人进行种种拖延活动并且向你发出盛情邀请的时候,你要能够想想手头还等着你去完成的工作任务,看看自己的进度处在什么位置。如果一次的放纵将会让你花非常多的精力去弥补,那么这次放纵就是不值得的,你应该婉转地拒绝这次拖延。接着还要有明确的目标,每次进行一项任务的时候,都要明确你做这件事情是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比如你的目的并不是要写12页的Word文档,而是要针对公司某个部门的人力资源使用情况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并且这个方案对于某部门和整个公司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它也关系着你的季度奖金。想到了这些,是不是拖延的代价就显得更大了一些呢?
那么你该如何面对外部的力量呢?我们可以选择使用一些软件来帮助我们规划自己的时间。比如在电脑、手机上安装GTD时间管理软件,或者跟身边的朋友沟通、向组织寻求援助。如果你身边那个拖延症患者的中心磁场实在是太强大了,那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你可以考虑换个环境,或者在工作的时候自己选择一个不受干扰的地方,到休息放松的时候再回来和他们一起。最好再用你的正能量去影响这些拖延症患者们--虽然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还好不是不治之症
在医院的急诊室里,主刀医生在低头忙碌着,身边的护士不断地给他擦着鬓边流下来的汗水。经过了若干个小时之后,手术室的灯灭了,医生非常帅气地带领着一群护士走出来,跟家属握握手说:“手术很成功!”
每个拖延症患者时时刻刻都期待着这一幕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一夜之间改变一下他们的身体结构,比如像做激光祛斑手术似的去做个“去除拖延手术”,就可以战胜拖延,取出那根叫拖延的神经,来彻底摆脱这个恶魔的困扰。
当然在当今的科技和医疗技术水平下,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还好,这个拖延症并不是千年罕见的不治之症,不需要用到天山雪莲榨成汁或者外星陨石磨成粉来治疗,药方只需用常用的材料就可以制作而成,不过要遵循医嘱,坚持服用。
下面我们来看看治疗拖延症的居家药方:
1.自我鉴定书一份;